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创建于1988年。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地属共和新路街道。彭越浦逶延于校园南侧。校园内,果木繁茂,花草葱郁,春有鸟鸣新绿,夏有浓荫蔽日,秋有果香沁脾,冬有翠柏映雪。四时之景不同、常美,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与教的环境。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有教育大楼一栋,有18个教室,另有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电脑房、美术室、实验室、乒乓室、工艺美术室、心理健康室及多功能室等9个专用教室,室外有篮球场及跑道等,教学设施比较齐备。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2002学年在编在岗人员36人,其中教师31人,教辅人员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24人,占全体教师的66%。67%的教师已经达到大专学历,5人大本在读。近年来学校视现代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手段培训教师,取得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区教育技术工作评比二等奖,多名教师在区、总支的各类评奖中屡有见树。在籍学生309名,设有10个教学班;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学生发展为追求,注重知识及默会知识的培养,围绕新世纪人才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学生发展营造时空。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结合果园特色开发了相关的探究性课程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崇尚扎实、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正在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发展。
位于青云路437号的止园路小学自1956年创办至今已有五十余个年头,现有21个教学班,11间专用教室,五百余名学生,68位在岗教职工。其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43名,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是学区内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一所小学。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学校提出了"创建全纳性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优化教育环境,发展学校特色,开展差异教学研究,推进全纳性课堂的创建活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差异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近年来,学校的语、数、外学科多次举行区级以上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个别化教育学习资源中心的开发和使用,走班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校的体育工作多次在全市举行研讨交流会,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在本区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华师大特殊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上海市平安学校、上海市小班化试点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在中学高级教师、一级校长房安荣的带领下,学校还被评为闸北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止园路小学全体教师承诺做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创建全纳学校为目标,以全纳学校管理为保障,以全纳课程建设为途径,以全纳课堂构建为载体,以全纳师资培养为抓手,以全纳资源整合为依托,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成长,教师职业全程生长,学校内涵全面增长。
梅陇三小建于1995年,是一所公办小学。徐汇区梅陇第三小学现在更名为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2008年4月起由徐汇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实验学校承办,隶属于徐汇区教育局。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上实附小)全面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其中"基础课程"使用上海实验学校语文教材和数学思维训练辅助教材;"拓展课程" 引入实验学校社会、人文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拥有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拥有"健身舞"区艺术特色项目,并列入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设点布局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808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名。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7%;小学高级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3%;教师10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多位教师荣获市、区、社区街道的优秀园丁奖及其他奖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上实附小翻牌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综合奖、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区优秀少先队工作集体、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先进集体等。
朱行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09年的乡镇中心小学。建校至今多次迁址,1978年迁入现址--朱行镇育才街29号。 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5亩,校舍建筑面积7835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综合实验楼、室内体育房各一幢,共38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又有1200平方米教学楼挖土动工。学校规模宏大,现有28个教学班,1152名学生和147名教职员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0名,小学一级38教师名,拥有一支事业心强,专业业务素质高,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朱行小学自创办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刻苦、博览、自立、进取"的"学风","敬业、务实、严谨、创新"的教风,"爱国守纪、勤奋向上"的校风,办学的指导思想日益明确,办学特色日渐显露,办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少先队雏鹰(红旗)大队"、1996年学校被命名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1998年命名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红十字会达标学校"、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命名为"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优秀集体"、"金山区四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特色教育成果2000年10月在中国儿童中心向全国展示,2001年7月10日学校"送教上门"先进事迹被东方电视台《迎着阳光》栏目播出。学校连续八次被评为金山区文明单位。 面向新世纪,朱行小学全体教职工已对朱行的教育作出了宣誓承诺,决心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教育,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这一"十五"办学目标,贡献智慧和才干。
单位性质:全民事业单位历史沿革:嘉定区南苑小学建于1996年8月。1997年2月嘉西中心校与南苑小学两校合并。单位规模:学校占地面积21539平方米,建筑面积5534平方米,绿化率达38.9%。学校现有25个班级,900多名学生。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发展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增强人的责任,完美人的生活。和谐发展。强调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根本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小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目标:以校核心课题《构建现代小学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以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为契机,以原有的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为新的起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规范民主、师资结构合理、德育工作创新、教学工作扎实、办学特色明显、校园文化浓厚、内外合作密切等诸方面能和谐发展的现代小学。师资建设情况:学校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师编制61名;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教师总数的3.45%,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教师总数的58.6%;本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89.7%;现有区骨干教师7名,校学科优秀教师13名。办学特色:1、建立民族文化培训制度,积极推进以国画、竹笛、书法为主的民族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学校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特色。2007年11月学校被评为嘉定区民族文化基地学校。2008年国画又被评为区艺术特色项目,2012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书法特色学校。2、充分发挥学校区域优势,经嘉定气象局专家的指导,构建了学校科技特色教育三级管理网络,培养了学生对气象的探究兴趣,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2009年评为嘉定区气象科普特色项目,2009年命名为气象特色品牌阵地,2009年命名为嘉定区科技特色学校,2012年评选为嘉定区气象科普项目布点学校。
莘松小学占地13185.5平方米,校舍面积9299.24平方米,绿化面积4620.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花草树木互为映衬。学校有一栋四层教学楼、一栋三层综合楼和一栋三层的办公楼。除20个常规教室外,还建有电视演播室、心理咨询室、英语活动室、大队部、美术室、阅览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舞蹈房、多功能教室等十多个专用教室。教室内都配备了三机一幕,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全体教师人手一机,并且全部与互联网连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备课。 请勿采集 莘松小学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创建英语特色和体育特色,努力朝着将学校办成一所民族化、国际化、多元化的精品校的目标不断努力。莘松小学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岗教师31人,职员3人,其中党员9人。目前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1位,小学高级教师12位,其中硕士学历或研究生水平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4%,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6.8% 。同时,学校拥有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1名,上海市园丁奖1名,区骨干后备人选1名,区希望之星1名,区闵教杯获得者1名,区中祥杯铜奖优秀班主任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莘松小学另建有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足球场(天然草)、体育馆等运动设施。学校为全体师生创造了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日常教学。
北三小学创建于 1992年7月,前身为乡校“美满小学”。目前有13个教学班,464名学生,40余位教师,属长宁区中等规模的学校。学校虽然建校只有十年,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及全校教工的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被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俱乐部分会命名为“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学校”;被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科技特色学校—— 2000年度十佳模范学校”;获“上海市最佳科普活动奖”;荣获“长宁区科普活动先进学校”、“长宁区先进教工之家”、“长宁区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数学组荣获“上海市文明班组”称号;语文组荣获“长宁区文明班组”称号等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因在近年区质量监控的抽测中进步显著而受到上级的表扬。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自始至终坚持科研、教研一体化,坚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与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文体和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把北三办成在长宁西片有小班化教学吸引力,环保教育特色突出的学校”的办学思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讲道德、会学习、强体魄、爱劳动、有特长”的人。将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班子民主团结,师资队伍明显改善,教学设施优化齐全,校园环境美化舒适,教学质量稳定提高,环保教育特色突出”,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任重而道远。我们全体教工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夯实基础,改革探索,勇于创新,为把北三办成长宁西片声誉较高的学校而奋斗!
汽轮小学不是一所百年名校,却有着六十年的文化积淀;她位于上海西南角的老式居民区里,以周边社区的职工子弟为主要生源;一群默默无闻而热爱学生的普通教师,却让“汽轮”成为民众不容改动的校名。这些,何也?发轫之始——责任,学校底色。上海汽轮机厂是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大型国有企业,我校就是厂办职工子弟小学。那时,学校就承担这万人大厂职工子女的教育重任。有这份责任,在她最初十年,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著名学者的访问络绎不断。一九九七年伴随着改革进程,学校改制为地区政府直属管理的公办学校。改制后的学校为地区中不断拓展的工业卫星城承担了更为繁重的教育任务,为各类生源服务,为实现教育均衡的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着更重的责任,进行更为艰难的教育探索,也为提升专业水平……我们抓住了一个个新机遇,渐渐走出了平庸,在平凡工作中践行着“以成事促成人”的育人思想。多元共生——育人,熔铸校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对生源多元,师资多元的新情况,以多元教育资源为动力,汇多元文化熔铸学校精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我们自愿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行列,以“共生融合”教育理念为导向,打破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和学校发展的局部性,初步形成了一个新格局。一是在师资建设与教育研究上实施多元化: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融合,校内学术团体与高校普教研究机构相结合,德育部门与社区、企业相挂钩,校与校之间实行结对相促进,国际交流与国内互访相纵横,由此走上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小学校研究大教育”的发展之路;二是在“共生融合”中构建多元化:.⑴“拥军共建”,与驻军、公安消防、武警部队开展“文明共建”,为师生构建道德高地;⑵“厂校直通”,与汽轮机厂、三菱电梯厂等大厂沟通,为学生搭建实践基地;⑶“科技领路”,与航天厂、太阳能研究所、环境监察所等科技含金量高的单位结成“文明共建”的互动机制,成为师生“仰望星空”的“科技实践基地”。我们通过这两个“多元”举措,充分开发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育资源,筑成了一个大教育环境,形成一个“互动、互助、互惠、互利、互赢”的多元育人的有效机制。这些具备了“容纳多元、发展多元、欣赏多元、绚烂多元”的文化特征,它不仅升华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巨大凝聚力和内驱力,而且已成为我们学校精神的标识和灵魂,学校逐渐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健康家园。多元成功——发展,快乐你我。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师生勤于学习“二期课改”、“新基础教育”等理论,夯实基础,凝心聚力建设一种独特的“共融共生”学校文化,跨跃式地成为了区内A级一等办学单位,连续三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还获得了“上海市世博贡献奖”、“闵行区循环经济试点学校”、“闵行区环保科普基地”等各级荣誉百余项;近几届学生也获得了多方面发展:“上海市‘十佳’雏鹰队员”、“上海市优秀队长”;涌现了以“上海市模范教师”、“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为核心代表的师德教育团队;团队教师的内涵素养也得到历练,在教育质量上获得了发展。我校完成了一项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校园共生文化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正在实施两项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共生文化”机制,优化学校生态环境的实践研究》和《深度城市化进城中,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为此,我们整合校内外文化生态资源的基础,以文化力提高竞争力,提高我校生成性发展能力,推进学校内涵式持续发展。 这里还要叙述一个我们的喜讯:我们新校园的翻建工程已经纳入政府规划,一个运用低碳环保新能源先进技术的校园将会是一座演绎现代化“绿色生态”理念的新学校,而我们的校花——石榴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火红! 汽轮小学,这所黄浦江畔的名厂之后,不以名校为目标,却在自己的文化品格中追求着“办人民所满意的学校”的梦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空间和时间,都将在创造者的矫健足下被跨越!
上海市市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12年共有学校教职工103人,专职教师91人,在岗教师8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申请备读2人),占3.5%;本科学历78人,占91.8%;大专3人,占3.5%;另有中专1人,占1.2%。国标学历达标率10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人,中级职称教师52人;目前共有教学班30个(中学19、小学11);学生数864人(中学生558人、小学生306人)。学校设施设备较齐全:拥有图书馆、各类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美术、舞蹈、音乐、体质监测室等专用功能室。学校以“三园”(文化校园、艺术校园、活动校园)建设为统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小班化合作教学”、“五心五会”校本德育两个特色发展为抓手,着力办成“质量稳定、特色凸显、内涵丰富、发展和谐”的九年制公办学校,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办学追求,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近年来,先后荣获杨浦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市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区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杨浦区和谐校园、上海市平安校园等市、区级荣誉称号。
金水苑小学创办于2011年9月,位于奉贤区金海社区广丰路379弄12号。学校占地面积25949.8平方米,建筑面积9764.62平方米,招生规模为五个年级20个教学班。学校现有1—五5个年级,13个教学班。学校配置了人工草坪的运动场,专业运动地板的室内体育馆,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学研究室,教室内全部装备65寸等离子液晶互动教学电视,全面配置师生健康直饮水设备,大型LED全彩室外显示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学校核定教师编制数为60人,现有教职员工49人,专技人员43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党员教师23人,教师平均年龄30.5岁,学校以“培育健康品性,滋润金色心灵”为办学理念,遵循“敦品·力行”校训,依据“文化润校、智慧兴校、民主理校、特色亮校”的办学策略,以《金水苑小学三年自主发展规划》为抓手,努力实现“办学思想领先、师资队伍优秀、品性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雅、办学质量上乘、社会评价良好”的办学目标,积极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品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