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曹杨三中、梅陇中学,这两所完中的高中部在1996年“撤二建三”的布局调整中合并,合并后的校址位于桐柏路原曹杨三中旧址,命名为“上海市桐柏高级中学”。1997年列为全区第一所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高级中学。2006年4月办学体制深化改革,转为民办高级中学,校名更改为“上海桐柏高级中学”,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下属海文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举办。桐柏从三中、梅陇的历史中走来,继承两校各自的优良办学传统。三中讲究乐群合作,而梅陇中学自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起在普陀区就享有“准重点中学”的办学声誉,管理细腻严谨。并校以后的桐柏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五重”(目标、制度、过程、落实、效率)“四必”(有计划必落实、有制度必执行、有布置必检查、有检查必反馈)的管理规范,校风建设成果颇丰,1999年学校跃上上海市文明单位的新台阶;并校以后的桐柏聚集了两所完中的骨干教师,学科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敬业合作的氛围良好,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在全区完中系统具有一定的位置;并校以后的桐柏迈开举办外语班、美术班的探索步伐,培养英语特长、美术特长的学生,这一探索逐步走向成熟,并为以后“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办学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支撑。96年并校以来的校风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实践和成果是桐柏进一步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基础。近五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桐柏人,形成并倡导“同舟共济,百折不回,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从民办高中的校情生情实际出发,致力德育、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致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致力创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04年以来连续四年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定保持在40以上,不断追求并实现“低进高出”的办学质量目标,至今桐柏高级中学在全区民办高中系统保持“两个唯一”:上海市文明单位、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建学校。
上海市建承中学座落于北京西路653号,是1939年7月由戴介民先生创办的一所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进步学校。原名华华二校,后正式定名为建承中学。建校之初,校内有一批浙东台州地区转移来沪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中共台州特委的秘密交通站就设在建承中学。在抗战时期,建承是一个抗日据点。解放战争时期,建承是党在中学系统的民主堡垒学校之一。建承中学培育了许多革命青年。1940年至1945年,建承中学有一百余名师生奔赴皖南、浙东、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建承师生站在前列。同时,建承中学成为上海市“助学联”的活动地点。各个历史时期建承中学先后有司马正、陈仲信、顾仁达、周琦等4位烈士光荣为国捐躯。1989年,校内建成了校史陈列室,几经扩充,现陈列面积120平方米,有照片600多幅,展品百余件。1995年,重建的《建承烈士纪念碑》落成。建承中学现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专门培养旅游、商贸、艺术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教委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设有国家劳动部授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办学以来,学校以其办学机制灵活,教学质量高,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就业(升学)率高而在上海市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职教先进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百校重点建设评估”免检单位。学校地处商业、文化中心城区-----徐汇区,交通便捷。共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2.9亩,建筑面积56337平方米,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并拥有集教学经营实训于一体的上海市旅游实训基地----天平宾馆、设备投资1600万的上海市烹饪开放实训中心等。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教职工队伍,中高级教师达到85,教师参与多项教科研项目教学实践和国家教材编写,多次在上海市中职教师教法改革评优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现有“双师型”教师18名,其中有6名获得高级中式烹饪师、点心师,1名获国家级高级技师,并荣获徐汇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另外还有宾馆服务中、高级服务师,翻译 、中高级口译员等等。学校现有工艺美术、旅游外语、中文导游、国际酒店服务与管理、中西烹饪、服装表演与外贸、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商务外语、物流管理、国际会展服务与管理、综合高中等专业。 还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开办了舞台化妆造型、舞台美术设计等专业。学校应届职业中专类毕业生被全日制高校录取比例达95以上,并且与四季酒店、希尔顿大酒店、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日本三友银行、上海城开集团、上海文广科技发展实业有限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播电视大厦、上海中旅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三洋电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一百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我校学生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五年一次就业(升学)率保持在98.5以上,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建设行业内领先、上海市一流的中职校,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将为之不懈努力。
上海市龙茗中学,2007年9月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主办,中国创造学会协办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学校位于闵行区虹莘路1888号,交通便捷。学校占地2万平米,建筑面积1万平米 ,绿地面积7千平米,屋顶绿化500平米;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上海市龙茗中学是闵行中学教育联盟成员学校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研究院和中国创造学会师资培训中心所在地。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崇尚真理、知行合一、实践创新”的理念,全体教职工以“务实、进取、严谨、创新”的教风,努力将学校办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办成“高升学率、高成材率”的优质学校;办成“以培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品牌学校。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学有特长、勇于创新的全面合格的学生”。办学一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温馨教室建设,创新学生行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升,教师、学生在区、市级各类教学评比及竞赛活动中获得三十多项等第奖。为早日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努力汇聚市、区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结成群体。目前在我校任教的教师中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有市园丁奖获得者、有闵行区名师工作站的名师,还有中国创造学会的各类各级专家学者常驻学校进行指导。
上海上师初级中学是一所由上师大与闵行区教育局合作办学、上师大附中承办的民办初级中学。学校于2010年9月成立。学校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叶家桥路200号,濒临美丽的浦江世博家园。学校占地面积近40亩,设计办学规模为初中16个班。教学环境静谧而雅致。 学校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把育人作为上海上师初级中学工作的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的初中生。 学校紧紧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借重上师大和上师大附中的教育与学术优势,以内涵建设求课程品位。聚焦课堂,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活泼而又扎实。重点开发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剑桥中心接轨的特色课程,加强外语与双语教学的探索,强化课程的国际化特色。同时,开展有特色的体育与艺术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延请沪上知名特级校长张正之先生担任校长。依托上师大附中办学,选拔优秀的初中教师担任本校教师;聘请上海师大附中的优秀教师担任重要学科的把关教师。学校还聘请上海市知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教学顾问。
闸北二中,自1906年湖州商人凌铭之创办湖州旅沪公学以来,这百年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6—1952年),1906年湖州商人凌铭之以“教育救国”为宗旨,以“朴实”二字为校训,在辛亥革命志士陈英士倡议和赞助下创办了“湖州旅沪公学”,学校拥有当时南社著名诗人顾悼秋、任树南等为教员,学校先后培养出一大批社会有用之士,如我国著名戏剧家、电影导演应云卫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阶段(1952—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改名为“育青中学”。学校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阶段(1956年至今)。1956年育青中学合并中华中学定名上海市闸北第二中学,成为当时的闸北区十大完全中学之一。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上乘,社会声誉极好。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优秀的人才,有相当一大批校友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文革中闸北二中成为重灾区,学校的教育工作遭受重创。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恢复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学校抓住被定为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重点校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实施合适教育,让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总课题,提出并实施了“超市式教学”和“滋润式德育”两大工作策略,形成了学校科技、环保的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一条超常规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创办于1989年9月。学校以“创双特色,建窗口校”为办学目标,坚持十年实施“七会一特长”工程,即要求每个学生“会 唱、会跳、会画、会演讲、会演奏一种乐器、会动手制作、会写一手好字,并使其中一项成为自己的特长”,创建了在市、区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教育特色。现在, 学校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艺术教育试验点”,区“艺术教育研究基地”。在创建语文教学特色方面,学校构建了“以‘说’为先,‘四能’互动”的 教学模式,并配套实施要求每个学生人人会背100首古诗词、100句名人名言和100个成语故事以及10篇经典名篇的“三百十工程”,采取“强化意识,创 设情景,以线穿珠,整合提高”的教学策略,“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收起现在这个学校在中华新路977号,校名改成上海市闸北区实验中学了,我上次教师节还去看望过以前的老师了...一走进去就能感受到艺术气息浓郁,环境 优美。听说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好了...现在那里的生源也比我们那时候好,很多学生都要来这里读书,我好有自豪感啊!|||这个学校蛮好的,我同学的妹妹以 前就是那里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而且都要求会一种乐器,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并曾多次在这方面学校有获得很多的 荣誉。
风华初级中学,成立于1997年,以闸北区重点中学风华中学初中部为基础组建而成。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位于永和东路393号,西校位于共和 新路2800号。校内清洁素雅,别具风韵;功能完备的生化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与电脑机房,一应俱全;格言警句、文化艺术,俯拾皆是,蕴含着浓郁的 文化内涵。是一所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学校。风华者,风韵儒雅、才华横溢也。此为风华学子之形象,"今日我以风华为荣,明天风华以我为荣"乃风华学 子之追求,勤奋、求实、创新而富有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是为风华之精神;为学生提供合适教育,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为风华人执著追求的教育宗旨。自 1997年以来,学校探索创新校本课程,建构德育整体化工作体系,兼顾学生个性培育和人性全面发展,以学生本位视野与宏观系统关照,逐渐营造出一个"民 主、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紧紧围绕具有国际化理念,课程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专长,学科有品牌的精品校的办学目标,聚焦提升学生综合素 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三个核心内容,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校本研训,课堂教学,养成教育为主阵地,推进现代学 校建设。建校以来,先后获得闸北区文明单位、办学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行为规范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被命名为科技教育试验基地以及 上海市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家庭教育研究试验基地、全国创造教育研究试验基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