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实验中学自1989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创建校风好、质量高,以人文素养为底蕴,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窗口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学做人、求真知、会健身、追求美,培育具有文化底蕴、艺术气质和坚持精神的合格小公民”为育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走向新世纪中国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国家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多年来坚持以“构建区域性艺术特色教育链”为己任,做强自己,辐射周边;以教师“双合格(教学合格、美育合格)、双胜任(胜任人文导师、胜任美育导师)”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实施与艺术教育配套的“七会一特长工程”(即让学生“人人会唱、会跳、会画、会演讲、会一种乐器、会写一手好字、会动手制作,并使其中一项成为自己的特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开设艺术必修课,对部分特长突出的学生还开设了陶艺、素描、漆画、版画、舞蹈、合唱、民乐等二十多类艺术拓展型课程。学校的艺术团队一直活跃在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重大活动的舞台上,获奖累计达数百次。06年12月参加市教委举办的“美年达”百校风采擂台赛荣获一等奖。
风华初级中学,成立于1997年,以闸北区重点中学风华中学初中部为基础组建而成。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位于永和东路393号,西校位于共和 新路2800号。校内清洁素雅,别具风韵;功能完备的生化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与电脑机房,一应俱全;格言警句、文化艺术,俯拾皆是,蕴含着浓郁的 文化内涵。是一所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学校。风华者,风韵儒雅、才华横溢也。此为风华学子之形象,"今日我以风华为荣,明天风华以我为荣"乃风华学 子之追求,勤奋、求实、创新而富有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是为风华之精神;为学生提供合适教育,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为风华人执著追求的教育宗旨。自 1997年以来,学校探索创新校本课程,建构德育整体化工作体系,兼顾学生个性培育和人性全面发展,以学生本位视野与宏观系统关照,逐渐营造出一个"民 主、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紧紧围绕具有国际化理念,课程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专长,学科有品牌的精品校的办学目标,聚焦提升学生综合素 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三个核心内容,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校本研训,课堂教学,养成教育为主阵地,推进现代学 校建设。建校以来,先后获得闸北区文明单位、办学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行为规范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被命名为科技教育试验基地以及 上海市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家庭教育研究试验基地、全国创造教育研究试验基地。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第二中学(吴淞二中)一所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学校,人们还记得一位著名青年——金训华,就是从这里走向社会的。九十年代中,吴淞二中迎来了改建,改建后的新校舍的硬件设施,都堪称上海市的一流水准。市人大、市教委的领导观察后,说:“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校也不过如此”。基本达标。在校领导班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作文竞赛二、三等奖……在学校特色——科技活动中,每年都获市团体第一名及个人多个一等奖。学校还是“上海航海协会团体单位”、“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学校。 吴淞二中占地面积14092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400平方米。现有高级教师3名,教职工75名,骨干教师18名。现有学生697多名,共有4个年级16个班级。
东方中学是一所上海远郊青浦城区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直属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领导。2、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学校创建于1994年9月,其前身为青浦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建校十四年来,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初创阶段:学校着力抓常规制度建设,扎扎实实练好“立正”、“稍息” ,开展了“学生像学生,教师像教师,领导像领导”的“三像”教育,提出了“教必务实,学必求是,言必达理,行必规范”的“十六”字校训。化了二、三年时间使新建学校步入正规合格。1996年进入第二阶段,学校按照“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教科研”的办学思路,开始启动和践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为目标的金钥匙工程,拉开了以校本科研培育学校特色的序幕。学校参与了由吕型伟领衔的国家级课题《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了以“衣、食、住、行和环境”为载体、融各育各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专题活动》,这项教改探索与研究历时五年,推动了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课改试验和科研成果逐步显现,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学校被批准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2002年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以积极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为目标,着力进行课程校本建设。制定了“夯实基础求发展,创建特色求品牌”为理念的学校“十五”发展规划。在实践层面,将综合性专题活动与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的研发、实施融合贯通,以统整的思想将课程校本化建设纳入二期课改的轨道。在理论层面,以参与由顾冷源、吕达领衔的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的实践探索为契机,确立了《素质教育视野中课程校本统整的研究》的主课题,引领全校各学科组、备课组广大教师投入到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根据学科特点和综合教育原则,将自行开发的短科目课程与基础型国家课程实现镶嵌和统整,构建各育各科相容并蓄的综合课程框架体系,创设知识转型的课程校本统整的范型,使学校综合教育办学特色在统整中不断优化、创新,与此同时学校启动了多领域的变革和探索,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我们续写东方小故事”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办学水平自我评价制度建设”,“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文化建设”等项目的实践探索,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均处于区内前列。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学校面临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新形势,提出了“优化内涵要素,构建绿色教育”为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到“强队伍,优课堂,建文化,精管理,创特色,铸品牌”的内涵建设上来,以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谋划勾勒了“十一五”学校发展蓝图。开展了“打造绿色课堂,实施有意义教学”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校本研修活动,教科研实现承上启下转换,承当顾泠源领衔的教育部重点项目《有效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的实践基地的任务,以《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龙头课题,开展了以学科组、备课组的东方绿色小课题群实践探索为基础的扎根研究。2007学年,东方中学完成了新老领导班子的交替,以周敏华为校长的新行政班子接过传承与发展的接力棒,以“勤勉踏实,和谐共进”的工作理念,以“办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学校为宗旨,从改善干群、师生、学校三种关系入手,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效”为突破口,发扬“实做求索、奋发有为” 的务实精神,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德育探索、文明创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了“人心凝聚、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奋发向上”发展态势,励志图进的东中人踏上了“打造一个新东方,实现教育现代化”新的征程。3、单位规模,师资情况:东方中学位于青浦城东浦仓路南端,毗邻318国道,旁依浦淀河,校园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建校十周年之际,教育局两次投资,新建了综合楼,老校舍的翻新改造,运动场塑胶化建设,信息技术设备的添置,课桌椅的更新等,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得以较大的改善。2003学年学校开始实行“五·四”学制,当年学生人数、班级数和班额均达到历史新高。2007学年四个年级共有2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400余名。在编教职工100名,专任教师7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21名,占教师人数23%,学历达标率10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占91.8%,有18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业进修,具有15年教龄以上经验型教师约占50%。35岁青年教师占37%。在第一轮区名优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有3名教师为学科示范教师,4名教师为教学能手,1名教师为教坛新秀,2名教师为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其中2名名师已调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来抓,2006—2007年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后备班主任的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大比武等活动,2007学年学校设置了“日出东方”青年教师校本培养工作室。4、办学理念:十五期间的提法:夯实基础求发展,创建特色铸品牌。十一五期间的提法:优化内涵要素,构建绿色教育。5、办学目标:学校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目标的内涵建设,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教育思想、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理念下,综合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和实践” ,全力打造绿色教育的品牌,将学校办成一所青浦一流、上海知名、特色鲜明、具有现代化特质、拥有优质教育品牌、质量上乘的市郊窗口学校。6、办学特色:教育品牌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文化标志。我校起始于“九五”期间创建的综合教育办学特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其内涵也不断丰富、不断优化、不断发展。从我校多年来所开展的综合教育实践中,至少总结归纳出如下五种范式:(1)以“衣、食、住、行、环境”为载体的综合性校本实践课程实施范式;(2)结合学科优势和特点所开发的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实施范式;(3)以全校性大型综合活动(体、艺、科、红读等)为载体的主题教育范式;(4)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讲座为载体的微型综合课程范式;(5)以“两纲”教育的学科渗透为特点的基础型课堂教学范式。各种范式的共同点是“融各育各科于一体、人文与科学相整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理念的践行”。目前我校已开发实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我们续写东方小故事》德育校本课程,融生命教育与生命科学于一体的《走近血吸虫病》等拓展型校本课程,已形成了教育品牌课程的雏形。特色育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综合性学力,发展创造性学力,培养文理相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后备人材。学校“十一五”期间将继续致力于“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综合教育范式”的研究和实践,使学校办学特色更鲜明更有价值,为创建更多优质的教育品牌而不懈努力。二、单位领导:1、现任领导:校长:周敏华,副校长:吴亚军,党支部副书记:杨云林,工会主席:池仕根;2、历任领导:校长:鲍凯歌,副校长:吴利民,党支部书记:周静漪,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程玲玲,工会主席:俞民明;三、组织机构:1、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全局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校长依法行政,对学校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实施领导,倾听教职工中民主党派人员的意见,协调党、政、工、团关系,组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开展文明争创活动。遵照党章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东方中学第三届党支部:副书记:杨云林,组织委员:项林弟。纪检委员:池仕根,宣传委员:孙继青、党支委员吴亚军)2、学校行政实行层级管理。校长室属于决策层,下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人事管理机构及人员构成执行层,协助校长管理具体事务。学校设置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班为操作层,完成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及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审议学校重大决策。3、工会(工会主席:池仕根,工会执委:王建峰、殷金祥、徐根兄、闵宏伟)工会是学校教职工群众团体,是履行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的工作机构,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施职权,参政议政并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德育处(德育处主任:叶燕)德育处是学校主管德育工作机构,根据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制定每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加强德育常规制度建设,坚持以落实“两纲: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为内容,以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为途径,以加强班集体建设为重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与家庭、社区联系,举办家庭学校,开展家教指导,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大德育机制。教导处(教务教导:项林弟,教学教导:陈向红,教科室主任:周明)教导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贯彻落实校长教育理念和办学规划的中层执行层,在校长指导下制定每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上级课程计划开足基础型课程,开设探究型、拓展型课程。落实教学常规,指导、检查、考核各学科教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价。加强教研组建设,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打造绿色课堂,提高教学质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挥教务管理职能,提供教副服务保障,履行下属各室工作职责,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总务处(总务主任:沈佳津,总务副主任:王建峰)总务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部门,在校长领导下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提供服务保障。筹划并落实学校硬件建设规划实施,做好教学设施的维修和保养,负责国有资产、财务、保健、绿化、食堂、安保、专用室及水电使用等管理工作。协同其他部门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人事管理(人事干部:凌晓燕)制定和调控全校人员编制,完成人事部门各类统计。落实全校各类人员工资、福利、资金发放及及晋级加薪等事宜。负责教师职称评定、聘任工作。制定学校师培干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负责办理教职工招聘、调动、离退休等工作,管理好学校教职工人事档案。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当好参谋。四、联系方式:东方中学校地址:青浦区夏阳街道浦仓路88号联系电话:校长室:59731119 总机:59722654(分机8000—8023)邮编:201700网址:E-mail:[email protected]传真:59731119交通:青浦城区公交车2号线,浦仓路站下
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创建于1980年。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70000余平米。学校环境幽雅,古树参天,绿化率近70%,有花园学校之称。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180余名教职工,是闵行区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创造能力强,教学设备先进,中学升学率高。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位于人杰地灵、交通便捷的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毗邻漕河泾开发区、虹桥开发区和闵行开发区。创建于1980年。学校环境幽雅,古树参天,花廊逶迤,小桥流水,鸟鸣花香,绿化率近70%,有花园学校之称。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70,000余平米。新改建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足球场,在区内亦属一流。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180余名教职工,是闵行区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
崇明县建设中学是一所创办于一九六0年的农村初级中学(1970年至2001年间为完中)。学校座落于本县建设镇北首,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南距规划中的崇明西线越江通道出口处约3公里,西靠建设公路。学区幅射面广,生源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学校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和宿舍楼各二幢,拥有一个25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二个篮球场,并配有各类运动器械。学校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脑房、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舞蹈房、图书资料阅览室和音乐、美术、劳技等专用教室,有新建的画廊和可供1000多辆自行车停放的车棚。学校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整洁美观,是理想的学习园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85名教职工中,5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学校重视抓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涌现了多名县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德育工作者,先后有三个教研组被评为市县“新长征突击队”和“优秀教研组”,学校课外科技和“三园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多次获全国和市县级奖励。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160人,初中教学班17个和联办中专教学班6个。学校积极倡导“勤学善教,务实求新,博大精深,团结奋斗”的校风,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进。学校有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和帮困助学机制,建立了总额达30多万的奖学基金和帮困助学基金。竞争拼搏,奖学助学形成氛围。学校风气好,人心齐,干劲足,办学质量列年居于全县前列,2004年156人参考有68人被市县重点中学录取,创建校以来新高.
凉城二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75年的厢黄地乡办中学,1981年改为县直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更名为凉城二中,1999年秋,与县一中两校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又改制成为目前全县办学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县直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 学校位于岱海镇北郊,远离闹市,环境幽雅,占地面积6997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7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7名,在校学生2909名,教学班43个。 近年来,学校先后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4318平米的四层教学大楼,一座建筑面积4968平米的四层学生公寓楼、一座建筑面积1212平米的两层学生餐厅,翻修了21311平米的运动场,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学校配备了有地面卫星接收站,远程教育网络,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彩色电视机、视频展示台、放像机、VCD、录像机、语音座、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多媒体电教室四个;配备了有107太电脑的微机室2个;班班教室配备了29英寸彩色电视机、有线广播扩音器、投影机、录音机、大银幕等电化教学设备;配有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仪器库3个和实验室5个;配备了有十多部多功能健身器、1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几十部大中小型体育器械的多功能运动场1个;拥有藏书量达66000余册的图书馆1个、阅览室1个。这一切都为莘莘学子的勤奋学习、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全校师生在紧紧围绕“追求卓越、顽强拼搏、争名升位,再创新高”的奋斗目标,团结奋进、勤奋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县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县级“名学校”、全县教育系统“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授予“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语文教研组承担的市级“创新教学法”科研课题、自治区级“作文三步教学法”实验课题,均已通过专家组的结题验收。
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地处江南古镇朱家角,是2003年7月由原石街中学和东湖中学初中部归并后命名。目前学校共有四个年级,24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100名教职工中,专职教师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0%。 针对学校基础特点,珠溪中学在“发掘发挥主体价值,实践实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作为引领课题,凝聚教师、聚焦课堂,从问题出发,以课例为载体,扬长避短,充分重视教师的群体智慧,着力推进校本研修,构划实施校本课程,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努力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进而快速稳定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珠溪中学利用古镇朱家角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和社区资源以及学校教师的个人特长,开设了一系列具有浓厚水乡文化特色的拓展课程。以拳操、腰鼓、水乡画、剪纸、水灯制作为主要内容,以技能类、体艺类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拓展延伸,构建具有古镇民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校园文化景观,06年9月学校光荣地被区教育局评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珠溪中学得到了区、市乃至全国级的多方面奖励达30多项,从薄弱学校迅速发展走强的成功经验正日益对其它同类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三中学地处被市府定为"一城九镇----中心镇"的闵行区浦江镇。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10525m2。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是"闵行区文明单位"、"区行规示范校"、"区科普教育示范校"、"区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实验基地"、和"区花园学校"。 浦江第三中学坚持"科研引领,两轮并驱,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学校发展思路,坚持"诚信为基,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大力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师德首遇制,形成了以诚信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场;坚持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全校教职工以"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做些事"为座右铭,全校上下逐步形成"好思、好学、好问--做始终追求科学真理的人"的良好校风。 浦江第三中学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求实的先进教师群体。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奖项。学校以"堂堂正正做人、合法合理办事"为校训,争创一流优质特色学校。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和浦江镇跨越式发展,浦江三中将发展得更加迅速。
松江区仓桥学校办学性质: 仓桥学校是2002年9月由原仓桥中心校和原仓桥中学组建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毗邻大仓桥和云间第一桥,连前身建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 仓桥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镇西部仓汇路,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占地面积51.7亩,建筑面积16930平方米,拥有行政楼、综合实验楼、食堂各一幢,教学楼三栋,25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三块标准篮球场。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5班,中学21班,学生近1940名。师资概况: 在编教职员工176人,学历结构:本科70人,大专71人,其余均为中师毕业。职称情况:中学高级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3.7%,中学一级(包括小学高级)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61%。学校中青年教师占教职员工总数的79% 。 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本着“理顺关系,稳步提高,创出特色,追求一流”的发展思路,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凝聚力工程建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以课堂为聚焦点,以科研为支撑点,以文明创建为突破点,以特色创造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学校全方位工作,成绩较为明显,教学质量下滑趋势已基本遏制。艺术、科技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全员德育网络框架已基本确立。 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精神构建为抓手,以文化滋养为统领,努力提升办学品位。2004年学校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以及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