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曲阳第二中学创建于1967年11月,原名长缨中学。1984年,学校由大连路迁至邓小平曾经视察过的现代化住宅区曲阳新村,遂改名为曲阳第二中学。目前,学校有17个班级,580多名学生,79名教工,67名专职教师,其中中高级教师64名,占教师的95.5%。学校曾经荣获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虹口区文明单位等称号。 学校占地19亩。校园绿化匠心独树,一步一景;花坛布局错落有致,格调高雅。校舍清爽整洁,环境优美怡人。四季鲜花盛开,长年绿荫匝地。有流泉假山,有花亭藤架。曲径通幽处,是宁静清幽的小花园。各种教学设施一应齐全:有上海市一流的人造草坪少年足球场一个、篮球场2个、乒乓房1个;有会议厅、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以及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充分满足中学教学的全部要求,是中学生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在治校上,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注重师德建设和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行择优上岗,造就了一支勤业乐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素质较高的教工队伍,养成了“严谨、求真、敬业、创新”的教风。近年来,产生多个市优秀教研组、区优秀教研组、市文明班组、区文明班组。学校各学科都涌现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多次在市、区级青年教师岗位比赛中获奖,多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市区园丁。学校在治学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从严、求实、文明、奋进”的良好校风和“乐学、勤思、刻苦、进取”的学风。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大力加强体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学校已连续十次获市、区中学生广播比赛一等奖,校合唱队9次捧走区歌咏比赛桂冠。学校荣获了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虹口区艺术教育表扬单位的称号。 2007年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将育人目标定为: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坚强体魄、学会健康生活。坚持“敬业、求真、诚信、正直、宽容、朴实”,塑造健康向上的教师群体;倡导“引导、沟通、亲近、倾听、信任、赞美”,探索健康有效的教育方法;突出“守法、诚实、自信、乐学、求真、感恩、友爱、合作”,培养健康发展的少年;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绿色、高雅的校园,创办健康和谐的学校。走出一条质量为先、素质为本、特色引领,自主发展的新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简称西外),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西外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创办。学校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几个学段,紧密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上外附中的优秀传统,大力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教育资源。西外努力将中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实现自身潜能及价值,培养充满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公民和国际精英。 学校的校训是:“求真 树人 厚德”。 学校位于松江新城,紧邻上外松江校区。学校硬件设施一流,设有标准运动场、室内体育运动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和图书信息中心。学校共建有八幢教学楼和七幢学生公寓楼,每个房间由四个学生合住,有独立的卫生设施、空调设备和电话。学校建有可容纳两千多名学生同时用餐的校园餐厅,还配备了医疗中心、超市及其它配套生活设施。 初中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批判性地传承人类的文化精粹和先进成果,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素质,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双向选择。西外根据最新的教育心理学和课程规划研究成果,为中学生(六至九年级)创设了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课程,文化精粹传承、批判反思内化和自主探究实践三者并重。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及西外独特的教育理念,中学部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核心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两大部分。其中,基础型课程选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以便利于学生参加地方性中考。校本课程的开发紧密联系小学部课程和中学部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现了西外教育者们共同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 课程的选择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本,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和国际多元文化的交融,保障西外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中外文化的精粹,培养他们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中外融合的多元思维方式。 高中部北美高中班有加拿大班和美国班各一个,每班30人,使用加拿大和美国的原版教材,配备外教,采用中英文授课的方式,实现学生在国内逐步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兼顾国内基础教育和海外学习的的双层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及需求帮助家长设计孩子的稳妥发展模式,详情请咨询国际部。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进行高中阶段艺术教育,开设艺术班,定位在国际化、精英化。在教学能力、人才基础、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等方面进行合作。主要是播音主持人、表演编导方向和美术创意设计方向。西外根据最新的教育心理学和课程规划研究成果,为中学生创设了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课程,文化精粹传承、批判反思内化和自主探究实践三者并重。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及西外独特的教育理念,中学部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核心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两大部分。其中,基础型课程选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以便利于学生参加地方性高考。校本课程的开发紧密联系初中部课程和高中部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现了西外教育者们共同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 课程的选择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本,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和国际多元文化的交融,保障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中外文化的精粹,培养他们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中外融合的多元思维方式。 西外立志将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潜能及价值”为教育追求,强调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主张学生不单要学习语文、外语、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传统核心课程,更需要参加各项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及各种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西外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校园文化提升以及拓宽校际交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激励性、多元化的国际教育环境,学校将由中方和外方校长及师资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这也将会是学校高级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的组成模式。学校将面向国内、外同时招生,与国外名校开展师生的交换、交流,引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课程项目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创建于1962年,是一所区教育局直属,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的大型重点完全中学.学校占地37亩,现有学生2600多名,5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2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85%以上,是办学设施完善的大型完全中学,2002年被闵行区政府督导室办学水平评定为A等二级。 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0%以上,大专以上上线率达99%.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5%以上.2009年一本率达11%。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是一所大型公办完全中学,现有42个教学班。学校硬件设置完备,科技、艺术、体育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市内外颇具影响力。学校办学水平被评定为闵行区A等。[1]师资力量据官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学校有任课教师15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区拔尖人才1人,上海市名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员3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闵行区骨干教师及区学科中心组成员23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4人,高中英语、数学、研究型课程教研组为区优秀教研组,地理、体育教研组分别为国家级、市级教学先进集体。[1]校长:颛孙长宗书记:花惠萍办学理念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佳绩的强烈意识。学校还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感强的教师队伍。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生存、懂关心、敢竞争、会发展,并且有健康个性、适应现代社会各种能力素质的高初中学生,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和社会急需的各种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的特色是足球、昆剧、家庭教育指导和英语教学。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先进单位、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中学体育工作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体育特色学校、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闵行区绿化先进单位等。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稳中求进,初中合格率达98%。普高中招生分数线为全区第一;在市区各类竞赛中每学年有百余人次获奖。学校是市足球市田径传统特色学校,与安乐集团、闵行房地产发展总公司每年合作,成为上海市第一所与企业联办拥有足球、田径两个俱乐部的学校,每次代表区参加市级比赛,成绩斐然。学校又为上海市中学昆曲联谊会成员之一。学校在市、区普教系统中有一定的影响、知名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简称上外嘉定实验高中,前身是创办于1998年的嘉定区李园中学。2004年4月,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办学,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实验学校;2006年8月,学校定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2010年1月,嘉定区教育局发文正式命名学校为嘉定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占地69亩,有24个教学班,在编教工99名。其中市、区优秀教师和区骨干教师20多名;研究生学历12名,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每年有近10名上外的专家和外籍教师加盟我校的外语特色教学。 学校教育设施齐备,符合现代化教育需要。每个教室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有一流的地理专用教室和综合实验室,室内体育馆等体育设施也一应俱全。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健康成长”办学思想指引下,全校师生发扬“后来居上”的学校精神,努力打造“外语见长,文理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以“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教风引领“自主、善思、合作、竞先”的学风,培育“诚信、和谐、科学、图强”的校风,现在已基本建成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框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凸显外语特色,学校在英语学科中实施小班化教学,开设法语、日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5门小语种选修课程,与英美等国师生开展国际交流,每年举办英语节、英语夏令营,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外语学习平台,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涉及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大类的30多个学生社团,使不同兴趣、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学校虽然办学历史短暂,但办学成绩显著。现在,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已跻身于全市百强高中行列,高考升学率已稳定在70%左右,2006年至今已有500多人次的师生在全国、市、区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竞赛中获奖,取得了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先进实验学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嘉定区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海市青浦区博文学校是在1999年由原来的大盈小学和大盈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2005年1月起属青浦区教育局直属单位。 博文学校为青浦工业园区民慧佳苑社区配套项目,是区政府重大项目和区人大挂牌督办工程。学校设有54班,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900多平方米,可容纳2400多名学生就读。博文学校是国内首家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并申报列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科教问组织配合中国教育部、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环保总局在中国启动实施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按此标准设计和施工,投入运行后可使综合能耗比传统学校降低近30%。 近几年,博文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无烟学校、青浦区文明单位、青浦区“五好”党支部、青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晨曦》文学社获“全国文学社百面旗”称号。2003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区教育局办学水平升级评估验收,办学水平已从原来的“规范C级”升级为“规范B级”。2008年办学水平已从原来的“规范B级”升级为“规范A级”。
上海市比乐中学由黄炎培、孙起孟等著名教育家创建于1946年。目前,比乐中学是卢湾区唯一的公立完中,现有初、高中共29个班,(其中初中16个班)800多名学生,教职工近120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乐中学作为上海市一期、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现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卢湾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卢湾区文明单位、卢湾区科技特色学校,近年来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普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卢湾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卢湾区教学成绩显著表彰、表扬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有一个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工作踏实的优秀教师队伍,全校专职教师有90名,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3名;中高级教师占82%;2名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完中,让高品质的中学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高品位的专业生活激发教师自我更新,让高雅的学校文化与高尚的城区文明共同发展。学校的培养目标:使比乐中学的学生成长为“自觉主动、追求高尚”的当代新人。比乐中学校名由来:比乐中学由我国著名的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孙起孟先生等于1946年所创建。校名取自爱国教育家、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于1930年为中华职教社礼堂的题名——“比乐堂”。“比乐”一词,源自《易经·杂卦》。“比”字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名。《易经·比卦第八》(原文:“比:吉。”)指出:“比”卦象征亲密无间、相亲相辅、团结互助,预示着吉祥。《易经·杂卦》原文所述的“比乐”意指“‘快乐’是‘比’卦蕴涵的意义”。马相伯先生对“比乐堂”的解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惟有群,然后能乐。”[1]可见,“比乐”被赋予“亲群合众,故得快乐”的含义。“比乐”被赋予这样的含义,仍得益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据《礼记·乐记》所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武舞)羽旄(文舞)谓之乐”;《文心雕龙·情采》则有:“五音比而成韶(舜乐)夏(禹乐)”。其中“比”字作比次、协调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均可以理解为:音乐要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谐,才能演奏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乐曲。《礼记·乐记》则在多处论及:音乐是人的欢乐情绪之表达,也因其可以感化人心而为圣人所喜欢。据此,可以从“比乐”这一校名中生成“亲群合众,故得快乐”、“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谐”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先后催发了多种有价值的教育主张。比乐中学历史沿革:1946年8月——学校创办,校址在雁荡路80号。1949年8月——“青年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淮海中路553号。1951年8月——“明德女中”并入比乐中学。1956年1月——比乐中学改为公立学校。1958年8月——“崇实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淮海中路375号。1993年1月——学校临时迁到建国西路154号。1995年8月——“新华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崇德路43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是同济大学和普陀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于2002年9月开始筹办,2003年正式挂牌。学校地处繁华的长寿地区,临靠美丽的苏州河畔,占地近58亩。 学校现任校长范以纲,现有教师115人,班级28个,学生1071名。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拥有普通教室28个,电脑房、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共15个,多功能会议厅4个。 作为著名高校的附属中学,区政府将投资上亿元对现有校区进行新建和改建,并将汇集各方的优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在五年内建成普陀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地之一,硬件设施和办学质量达到或超过区重点中学水准。 新建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同济二附中由同济大学吴启迪校长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成立由院士和教育名家组成的顾问团,定期来校诊断和评估;由博士生导师和市级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学科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将依托同济大学的名校优势,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面向全国招聘一流教师。 发展中的同济二附中将以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优雅的育人环境,丰硕的教学成果向你展示她的风采。“尊重、平等、合作、共享”,同济二附中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选择二附中,就是选择未来。
上海市新光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合格劳动者。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创设每一位员工职业成熟和不断进取的条件和机会;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服务和空间,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为经过努力把新光中学办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社区满意与北新泾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匹配的初级中学。培养目标是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能力的初中毕业生。学校勇于开拓、创新,在学校管理上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本,最大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能与学校共同成长,营造自主办学和特色办学的空间。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紧紧依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升中教师教学智慧的行动研究》的市级规划课题,通过课题引领,发挥优质教师群体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加强备课、听课、评课基本功的训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有效推进内涵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切实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成长搭建舞台、提供空间,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工作室”、“学术沙龙”等途径,推动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成为具备教学创新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成为在区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的校内学科带头人。目前学校已经逐步度过了新老交替阶段,一批青年教师已经成熟,逐步担当起学校工作的重任,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教风塑校风,为打造学校品牌奠定扎实的基础,使老校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办学目标坚定明确,学校逐步跨入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全国留守学生优秀家长学校”、“市卫生先进学校”、“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A级食堂”、“区文明单位”、“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桥牌)”、“ 区建设健康单位示范点”、“区共青团号”、“区三八红旗集体标兵”、“长宁区科技特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江宁学校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学校的教职工人数由1994年转制时的68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发展到现在的81名,专任教师63名。全校班级数由20个,学生1006名发展到现在的36个班级,1400余名学生。 江宁学校以一切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以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满意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于2002年10月正式申报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实验课题。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