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储能中学是黄浦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储能中学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270号(分校),总校在成都北路200号.2006年,具有75年校史的上海市第六十二中学和具有65年校史的上海市储能中学“撤二建一”,成立了新的储能中学。2007年,随着裘锦秋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加入,储能中学已经成为黄浦区除职校外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学,储能中学辉煌的校史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学校自行研建的独特的校园网系统灵活、合理,教学设施完善,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此外,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射击室、电子阅览室、艺术长廊等一应俱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位于储能中学南校区。储能中学有鲜明的红色传统,承载着浓重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储能中学曽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的摇篮”享誉沪上,先后有一大批师生,毅然奔赴革命的第一线,其中有八位杰出的校友,为着新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缅怀的先烈,永远是我们学校的骄傲。1956年,储能中学与当时的信民、新建中学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直到1983年,为更好地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立志,报效祖国,在市委市府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储能中学恢复了校名,并且在198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储能中学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近年来更以建设黄浦区“一流完中”的昂扬斗志,以优秀毕业生的“合格加特长”,以众多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和各类学科竞赛中的频频获奖,以初步形成的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年龄层次衔接、整体素质优化的师资队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声誉。近年来,经过储能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黄浦区学习型企事业奖”、“黄浦区教育系统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黄浦区先进职工之家”、“黄浦区艺术特色项目学校”、“黄浦区无烟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中国EDP教育项目实验学校”。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同济大学和普陀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于2002年9月开始筹办。学校地处繁华的长寿地区,临靠美丽的苏州河畔,占地近54亩。作为著名高校的附属中学,区政府将投资上亿元对原校区进行新建和改建,并将汇集各方的优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在五年内建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地,硬件设施和办学质量达到或超过区重点中学水准。新建的同济二附中领导班子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由同济大学吴启迪校长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成立由院士和教育名家组成的顾问团,定期来校诊断和评估。由博士生导师和市级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学科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由博士生导师和市级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学科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发展中的同济二附中将信奉“今天是未来的摇篮”的办学理念。倡导“同舟共济 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视办学质量为生命,“孕育心智、挖掘潜能、超越自我”,以“只争朝夕”的气慨将二附中建成上海市一流的品牌学校。它将以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优雅的育人环境,丰硕的教学成果向你展示她的风采。 “尊重、平等、合作、共享”同济二附中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
为适应上海市城区重点建设项目——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建设和协调,充分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普陀区人民政府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办一所精品优质公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四附属中学。 2009年11月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在长风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室举行了揭牌仪式。新校区将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启用。 作为附属学校,华东师大的专家教授直接参与四附中的办学活动,从办学理念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与合作。 学校坚持“学校理性管理,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采用源自现代企业的“服务为本、质量为先、管理为基、文化为重”的策略和依托师大的优势为自己的办学指导原则,运用ISO9000思想,初步建立了学校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新理念、新格局、新方法推动了学校质量管理向现代化办学目标迈进。学校以发展愿景“培育博雅卓越群体,实现多元精致教育”为追求,重视“基本素养”的德育文化,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才华得以发现,品德得以完善,塑造人格高尚、知书达理的四附中学生形象。
学校占地面积55.2亩,建筑面积13196M2。2005年、2006年中小两部分别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建造了室内体育馆和设施齐全的食堂,修建了塑胶跑道运动场,开辟了体育活动软区,优化了绿化环境。教学现代化程度更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专用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的设施,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各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现有班级40个,在校学生1625人,教职工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35岁以下为38人,36~50岁为59人,51岁以上为8人;研究生为1人,本科为51人,大专为46人,中专为7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81人。近十年来,学校以“一切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为办学理念,研究和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从策划、实施到评价和改进的管理体系;实施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培养工程和班主任职级制评聘管理;完善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和教师聘任机制,有效实施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建立了纵向衔接、横向互动的教育网络;以教育科研为抓手,通过校本教研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作为区重点课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验研究》,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区学校有效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目前,学校继续以“有效管理”课题为统领,加强教育教学反思,积极纠错改进,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行动计划的研究和践行。
田林三中是首批通过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初审的单位。她始建于1987年,位于交通便利闹中取静的田林街道,现有24个教学班,1230名学生。学校拥有按高级中学标准配备的教学硬件设施。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民主科学型的行政管理、科研先导型的教学管理、综合实效型的德育管理、主动服务型的后勤管理的传统和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教师队伍建设、读书活动、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毕业生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欢迎和好评。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今天,学校正以全新的观念和高昂的热情迎接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发掘和发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优质潜能,培养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相信,只有当学生有了主动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我们才能始终踏准时代的节拍,担起社会的责任。我们相信,虽然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巨大的,但是,他们在不同的方向和领域,都有着各自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两全一特长”,既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优良的个性特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校工作的永恒主题。“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时空结合部,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持久战,是我校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把学校建成充满民主科学精神、主动发展意识、友爱和谐氛围和共同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于2001年9月由长城初级中学和建德小学合并而成,原名建德学校,是普陀区教育局重点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普陀区西南部,占地32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700多平方米。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常年绿草如荫,环境优雅整洁,是学生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也是“上海市花园单位”。 学校拥有五幢漂亮的教学大楼,所有的教室内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体操房、数字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活动室等专用教室及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36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25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运动场时时展现出建德学子的勃勃生机;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编辑室、控制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运作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了全新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倡导与实践“学会尊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尊重开启心智,以和谐润泽心田”的育人新模式。学校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入手,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在衔接问题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分层走班、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学生铺就了成功之路。 学校学习氛围浓厚,每年一度的美育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更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校在系列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的素质普遍提高,我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广播操及学校合唱队等多次在市、区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我校多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青年岗位能手”、“区师德标兵”、“长征镇园丁”,在“全国少先队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优秀辅导奖;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区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校结合相继召开的区德育、教学、信息以及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学校工作实际,认真解读,深入反思,慎重整改,力求实效,决不辜负领导、专家对我校的厚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质量较高、特色初显、社区满意、家长信赖的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静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全校教师在特级校长张人利同志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有效性、师生共同成长来推动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基本途径,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和生活质量提升为目标,积极追求“绿色升学率”。 学校构建了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由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整体优化的学校课程体系;以推进后“茶馆式”教学来挑战以往教学中的弊端;2008年、2009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测试反馈,静教院附校学生不但学业成绩好,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静教院附校已由一所薄弱学校一跃成为沪上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改亮点,不仅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而且成为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始建于1927年,1998年变更为现在校名,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下的一所公立学校。 2012年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校庆八十五周年。在学校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从1927年举办教育到现在,薪火相传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作为松江一所正兴兴崛起的一所区重点,学校已顺利通过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审,为成功创建市实验示范性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