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从1998年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校长由上海市第11届、12届人大代表、市特级校长、全国和上海市劳动模范,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兼任。学校占地面积80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2平方米。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张校长提出的 “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办学理念,围绕着“提高教育有效性”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在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取得了好成绩,频频在各项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几年来,在张校长“绿色”学业、“绿色”升学率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初中优秀毕业生推荐改革方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在全校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从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届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在全区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同时,还极为关注与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状况:一是原有基础,不应该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二是取得学业成绩与升学率的过程,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兴趣等;三是与学业成绩和与升学率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学业负担、校内外活动时间与质量,乃至睡眠等。为此,学校每年通过对全校学生进行“学生生活质量调查”的形式,作为学校自我监控的手段之一,有效监控了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状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的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中小学活力大队”、“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性质不变。2000年7月,原静安区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5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静安教育合作基地”。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地处上海市中心,拥有花园式教学环境,学校按上海国际中心城市办一流学校的要求进行配置,现代化的设施满足了高、初中高层次的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七一中学依托同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文精神养育为主线,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科研引领开展富有七一特色的“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构建和谐、高雅的七一校园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人文养育、文理相融、探究实践”办学特色的逐步形成,在科技教育、语文、外语、计算机、探究性学习上已形成特色,在教育、教学、科研、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建校百年来, 七一中学秉承中华教育之美德,保持了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注重人文精神养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相结合,在“发掘潜能,健全人格,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以发展高雅的校园文化和形成探究性学习特色的办学目标。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着手,通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学校以“有赤诚之心报国之志的中国人,有高雅气质高尚道德的文明人,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出了无数 “勤奋、上进、朴素、求真”的七一人,成为静安区精品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会员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武术)传统学校、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上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
时代中学是唯一位于中心城区、面向全市招生的寄宿制初级中学,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设施设备标准化,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步出国门,异域考察,为青少年参与国际交流创设广阔平台。学校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小班化”教育,用成绩和实力在学生、家长的心中树起了一座“碑”——“我们放心的学校”。有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时代中学起步走向成功,著名电影艺术家吴贻弓、排球名将祝嘉铭、张祖恩、著名的旅日摄影家冯学敏等都是从这里踏上追梦的旅程。静安热土的兴起,精品教育的滋养,为有135年历史的时代中学新的腾飞再次提供了新的契机…… 重德育智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乐于为学生服务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共20余人,多名教师荣膺上海市劳动模范、园丁、金爱心教师称号。学校先后选送多名教师赴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研修。各学科教师都有在全国和市、区教学大奖赛中摘金夺银。 温馨优质的服务保障学校有舒适的学生公寓,有空调、卫生设备和淋浴房。生活区还设有科技活动室、陶艺室、钢琴房、多媒体娱乐厅等,供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习上有老师导教包辅,生活上有专职老师负责指导,夜间有学校领导和教师管理陪宿。 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在强化科研意识,开展科技教育的近三十年历史中,获得区、市乃至全国的竞赛奖项达千余个。从航模制作,到近年学校开设机器人活动室,机器人爱好者先后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机器人竞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RCJ世界杯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上海市家庭机器人选拔赛等,均获得良好成绩。在2006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中,作为上海唯一参赛学校,获得了香港区选拔赛常规赛初中组冠军、常规赛中学组机器人探险一等奖、创意奖二等奖,满载而归。机器人爱好者感言: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己潜在的实力。 以生为本的有益探索为与国际化教育接轨,努力打造英语教学特色品牌,由学校的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领军,聘请外籍教师联合执教英语口语课,实施“快乐英语”课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排球)传统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静安区文明单位静安区绿色学校静安区中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校长:吴志伟 地址:武定路476号 邮编:200041 网址:www.jashidai.edu.sh.cn 垂询电话:021—62550128
上海市青云中学创办于1957年。1979年、1985年 ,原实践中学、六十中学初中部先后并入。现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首轮及二轮课改基地、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双语学校、上海市外语教学研究基地、全国外国语实验学校、教育部活动课程实验区---闸北区活动课程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首批铜牌)示范校、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闸北区特色学校、闸北区绿色学校,曾连续17年获上海市及闸北区办学先进单位称号。学校自1985年以来坚持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两大教学特色---外语教学及活动课教学。外语教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成绩斐然,曾获上海市“浦发徐汇”杯中学生英语能力展示竞赛初中组团体第一名及个人最佳语言奖、上海市外语竞赛一等奖。学校为闸北区科技特色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动脑动手创造能力的培养,自1996年以每年承办闸北区中学生“青云杯”创造发明比赛活动,学生在市、区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多年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大部分学生升入市、区重点中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拥有全国、市、区园丁奖获得者,全国、市、区教学评优一等奖获得者,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区十佳教师,区十佳青年,区十佳班主任,区十佳青年教师多名。
原名彭浦中学,于1963年建校,是一所区属重点完中。1996年高、初中分离后,更名为彭浦初级中学。现有37个教学班,共有1800余名学生,一百多名教职员工,其中有中高级教师五十多位。 几年来,学校以“基础扎实、质量稳定、师生和谐、特色鲜明”为办学宗旨,在德育管理上明确提出用“一主线五常规”来规范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要“在活动中养德,在活动中育人”和“抓基础道德内化,促行为规范外现”的育人方针,教育质量管理上制订了学生考试成绩按比例作五个等第划分和班级、学科横向、纵向发展趋势管理图表,确定了循环交叉命题与封闭流水阅卷原则与方法;重视学校课余小组、学科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反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座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特长学生的培养与学校特色的确定进行了反复论证,明确把足球与以器乐为主的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成立了校艺术团(下设管乐队、民乐队、手风琴与电声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等)、足球队和“双休日学校”。九八年底校管乐队与上海市管乐器厂合作成立了“百灵青少年管乐团”。艺术团每年要对全校师生及家长作一次汇报演出,还利用节假日先后在上海音乐厅、武警指挥学校、彭浦新村老年公寓、中百一店东楼广场等进行演出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组织、表演等各项综合能力,又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提出了“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师主导、和谐合作”的16字课堂教学原则,并以“学校搭设舞台、教师幕后指导、学生台前唱戏”的宗旨努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与社区、街道、里弄联系,举办了“家庭读书大奖赛”、“家庭体育比赛”以及“小手牵大手”社会实践等活动。九九年初,与邢台东方希望儿童村的孤儿举行“手拉手”活动并结成对子,东方电视台“共度好时光”节目做了专题报导。由于学校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并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个性特长发展方面能各展其能、各得其所,涌现了一批具有艺术、科技、文学等方面特长的学生,比如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金奖获得者、“可标明行数的书签”发明者沈栋杰;全国自强不息好少年、小小左笔书法家杨赟强等,他们的事迹在电视台及有关报刊杂志上作过介绍报道,提高了学校声誉,也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上,学校的社会影响、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取得了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锦旗学校、闸北区文明单位、区办学先进,德育、青少年保护、科技教育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在,学校已被区教育局定位为区级窗口学校。
三泉学校1997年9月揭牌成立,学校占地面积27亩,校舍1.2万平方米,五幢主体大楼(行政楼,小学楼,中学楼,实验楼,第二课堂楼)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各项教育、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显示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水准,学校有教职工122名,学生1948名,标准教室38个,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1个,物理实验室2个,音乐室3个,美术室2个,心理咨询室、语音室、电脑室、电化教室、打字室、舞蹈房一应俱全。另有108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315平方米的阶梯教室,344平方米的乒乓房,430平方米的图书馆以及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六个室外篮球场和一个小足球场。另外学校还有764平方米的食堂和107平方米的教工宿舍。经过两年的校内基础建设,新辟绿地4315平方米,花坛中四季鲜花争芳斗艳,喷水池水柱飞溅似天女散花,课间学生们在宽敞的楼前亭院旁休憩聊天,交流学习经验,透溢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山西中学现有十八个班级,学生609人,教职工97人。2005年是山西中学生存发展极为重要关键的一年,我们在党政班子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我们校领导在工作实际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坚定,是非分明,讲策略,讲方法,团结一班人,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问题一抓到底,理顺了各方面关系。教职工积极性焕发了,工作也有新起色,尤其首届也是最后一届高三以65.5%的高考录取率画上一个圆满的感叹号。随着高中布局的调整,有些精干师资分别去了新中、彭浦,初中骨干教师锐减。加之曾在八十年代为山西打翻身仗立下汗马之功的老教师已所剩无几,随着生源减少,校际竞争加剧,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考验。山西办学结构调整后如何定位,怎样生存发展,牵动全体教工的心。学校新的领导班子不失时机发动大家关注学校命运,群策群力,共议大事,几上几下,在第六届教代会上通过“振兴发展山西新三年规划”以及配套的四个文件,制定“重塑山西形象,力争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把学校办成一所校风好,教风实,学风正,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倡导山西精神:以团结为基石,以质量为生命,以“五求”(求真、求严、求实、求新、求效)为天责。提出:“以科研为先导,以师资为关键,以教改为动力,以后勤为保证,以管理为根本”的办学思路。
您知道上海市民办教苑中学吗? 我们的学校并不大,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类实验室、音乐室、电脑房、阅览室等全套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体操房、篮球场、屋顶风雨操场、乒乓室、活动室等都是我们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 我们的学校并不老,仅 3 岁,然而短短三年间,形成了一套民办中学特有的严谨、务实、注重形象塑造的教学管理特色。我校有两大形象工程:教苑学生形象 -- 自信自强、勤学善学、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教苑班集体形象 -- 求真求实、弘扬正气、竞争合作、勤奋向上。我们的班主任是“以情管理”班级,我们的任课老师是“量体裁衣”教学。总之,在这样一套有民办中学特色的管理机制下,我校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我们的老师并不年轻,然而他们的一颗教学“心”不老。加上高度的责任、丰富的经验,这样教苑就拥有了一支教师“梦之队”。校园里碰到的老师几乎个个都是高学历、高职称及身后一串“光辉”的教学历史。有这样的老师,当然就有逐渐成长的我们。 成立近三年来,区长郭天成、副区长周金彩、教育局局长等主要领导多次来我校视察,他们都说“教苑办得很精致、有序、有质量”。我们定期开展社区服务,附近的居民和居委会阿姨们翘起大拇指;我们逐渐学会去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于是我们的爸妈很感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感谢教苑。 走进教苑,彬彬有礼的同学,风度优雅的老师,书声朗朗的教室,龙腾虎跃的操场,无一不让人感到这所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您了解教苑了吗?那么教苑真诚地欢迎您!
上海市闸北第五中学于1958年9月建校,定址于虬江路723号。建校初期为初级中学,有32个班级,学生1475人,教工83人。从1972年起学校招收高中,1978年起至1984年正式成为完全中学,当时有高中8个班,初中12个班,学生一千多人。1985年起恢复初级中学建制。1996年,因扩班需要,将教学楼由三层加至四层。现闸北五中占地7669平方米,建筑面积8529平方米。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250余人,教职员工112人,其中高级职称有6人,中级职称有47人,初级职称有25人。学校机构设有党支部、校长室、工会、教导处、教科研室、总务处、团队、四个年级组、七个教研组。现由宣寿林任校长,胡仁勇任党支部书记,姚仁任副校长。 近年来,在教育局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依靠和团结全校教职工,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崇真、求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提出了“严谨、细实、博学、创新”的八字教风及“勤学、坚毅、奋进、多才”的八字学风。学校围绕着这样的办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后提出了“团结创新、自强奋进”的五中精神和“五中光荣我光荣,我为五中争光荣”、“内强师生素质,外树学校形象”等口号,一步一步地扎实前进。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敢于拼搏,自强不息始终是闸北五中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学校先后被评为局、区文明单位;办学进步显著学校;爱国在岗位立功竞赛先进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党组织;市自制教具先进集体等。我校的校办企业沪中实业公司连年被评为市、区勤工俭学的先进集体,公司设立的《教育奖励基金会》一年一度对在学习与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与闸北检察院的共建文明工作、《闸北五中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和《闸北五中月报》已成了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把教学质量视作生命线,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教师们化力气研究“教法”与“学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原则,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与物理见长的特色。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与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合格率、优良率有大幅度提高,每年考入市、区重点中学的学生有四分之一左右。在强手如林的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中,学校连续六年获得等第奖,在1994-1996年三年内,摘取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奖牌。学校是区科技辅导员团体会员单位,国家教委活动课程实验区基地学校,闸北区初中物理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学生在区、市的“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并作为区代表队成员获得了市团体电视决赛冠军,学校连续五年荣获区“飞鱼杯”英文打字比赛初中组团体冠军。此外,五中学生还荣获了市作文竞赛二、三等奖,区化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杯奖,还蝉联了三届区初中组乒乓比赛团体冠军。
上海市第十七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兼区少年业余体校的双体制学校。十七中学创办于1955年9月,四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31万余名各级各类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学校校训为:求知、求真、求实、求新;办学目标为:狠抓基础,办出特色,创建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双体制学校。 十七中学位于止园路389号(邮编200071),分部位于止园路400号,建地面积12798平方米,教学楼面积5579平方米,其中配置28台586PC微机的电脑房、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会议室等辅助设施。学校南部有一个设施完善的操场建有100公尺跑道,275公尺环形跑道,标准型足球场及两个标准型水泥篮球场,400平方的乒乓房和体操房等设施。 学校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46名,占教师的70%,获得市、区园丁奖等区级以上光荣称号的12名,中共党员教师20名,还有一批荣获“区骨干教师”、“新苗杯”奖等教育、教学骨干。 学校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1240多名,每个年级设1个体育班,2个艺术特色班,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教师确定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狠抓常规,改进教法,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九八届毕业生合格率100%,56名同学升入市、区重点中学,120多名同学升入普通高中以上的学校,目前全校师生在现任校长刘卫星、付校长张荷生、书记阮美芳的领导下正团结一致,振奋精神,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的口号是“成功在十七,昂首跨入21世纪”。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