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新和中学是一所现代化寄宿制的完全中学,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原平路128号,地处闸北区现代教育园区,毗邻新中高级中学。学校由上海市永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中高级中学协办。企业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6亩,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计算机房、多媒体室、体育场馆、电子阅览室、学生公寓及餐厅等一流设施。 民办新和中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三力”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学习力、亲和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迎接人生挑战,获得一生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素质准备和发展基础。 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并共享现代化寄宿制市级重点高中新中高级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精良,中高级教师达90%;学校管理有序,质量优等,在历年中考、统考中成绩始终名列全区前茅。初中毕业生中85%进入市、区重点高中。 目前学校共有27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03人,其中退休返聘教师占56%。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新和师生的任务;追求卓越是新和师生的座右铭。
扬波中学是一所较大规模的民办完全中学,成立于1992年8月,是全市最早创办的五所民办中学之一。学校以“学风好、校风正、质量佳、效益高”为特点,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初中部被誉为“名牌初中”,高中部被誉为“希望的摇篮”。为了在“高质量”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我区民办教育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闸北区教育局决定:民办扬波中学与民办当代中学于09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合并。合并后校名为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合并后的学校占地21.6亩。校园环境优美,园林化的校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拥有6栋风格迥异的教学楼及辅助楼。设有2个图书馆、2个阅览室、3个计算机房,拥有二百多台新型电脑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会议中心可容纳300多人,电子阅览室、体操房、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室、闭路电视程控、网络中心一应俱全,200米全塑跑道环绕着球场,学生食堂可同时供450人用餐,学校有设备齐全的学生住宿楼提供住宿。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以“崇尚真理、追求卓越”为校训,以“成才又成人”为办学理念,坚持发扬“勤、进、严”的扬波精神。学校注重学生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立了“谈家桢院士奖学金”,为造就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打下基础。学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以数学教育为突破口,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教育成绩显著,学生在全国、全市、全区各种数学竞赛中屡获大奖。数学特色已初步形成。学校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目前已在初预年级开设艺术拓展课程,聘请专家任教,每位学生必须选修一门乐器(或者歌唱、舞蹈),此项举措深受学生家长欢迎。更为鼓舞人的是,目前学校正与蜚声海内外的市北(高中)合唱团联手筹备成立扬波合唱团,这将成为学校的又一个亮点。
久隆模范中学位于上海闸北区岭南路115号。自2001年9月学校开学以来,久隆便因其“上海第一所免费中学 ”的特殊身份,而广受关注。在久隆,所有就读的学生都享受“五免”:免学杂费、免书簿费、免校服费、免午餐费、免活动费和交通费。但这免费的教育机会并非人皆有之。久隆中学只招收那些出身贫寒、家庭月收入在上海市贫困线以下或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在2001年上海市160万中小学生中,这样的特困生约占了2%—3%。为闸北区还为这所学校配备了一流的教学力量,学校骨干教师多从闸北区各重点中学抽调而来。2001年9月3日,投资1160万元、总占地面积11940平方米的久隆中学在掌声中揭牌。而从当年5月动工修建新校舍,到8月学校建成,在原平顺中学旧址上修建而成的久隆中学,亦在上海办校史上创下了令人惊奇的“百日”建校速度。
上海市向东中学原名南洋女子中学,创建于1912年。创办人为教育先驱者凌铭之先生。原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若安先生曾长期担任校长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学校是我党在沪地下活动基地之一,被誉为“民主堡垒”。历年来,学校继往开来,在原"革命热情如火如荼,求知欲望如饥如渴,师生情谊如手如足"校风的基础上,一直以“庄敬”作为校训,又形成"崇真、求实、开拓"的校训、"热情、严谨、求新"的教风和"主动、勤奋、进取"的学风。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学校管理建设,做好"六抓"(即一抓目标管理,二抓制度健全,三抓队伍建设,四抓教学为中心,五抓德育特色,六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生曾被命名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集体,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十面红旗之一,又多次被评为市级教育先进单位,是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1998年学校迁入新址同时并入新中中学初中部,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是全国活动课实验基地。学校成立了与企业联办的围棋俱乐部,已形成围棋教学特色,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选手,如世界业余围棋比赛总冠军刘钧等。校围棋队还屡获全国"希望杯"、市中学生围棋比赛团体和个人冠军、亚军等好名次,学校荣获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学生曾获上海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市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和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等奖项。向东中学是闸北区为数不多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
华东模范中学座落于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富民路口。曾以中国民主运动的堡垒而著称于上海。六十年来,形成了“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 建校以来,学校以“团结、民主、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建设以“民主、严谨、科学、进取”为主要内容的校风。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为首任校董会主席。左淑东、姚晶等著名教育专家先后担任过学校领导。 经过几十年努力,学校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学校发展迅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以科研为先导,提高了办学水平;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化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在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中独树“双通道”办学模式,初中部则以“市素质教育试验学校”为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智能合格、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特长发展”,成为基础宽厚,特长明显的社会有用之才,初、高三毕业班升学率连续几年名列静安区前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中有特级老师1人,中高级老师占75%左右,区学科带头人4人,并且有多位青年教师获区教育明星的光荣称号。全校初、高中共有7个年级,41个班,1700多名学生。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室、专用室、图书馆、实验室、闭路电视网和计算机校园网。学校配有多个标准化篮球场;塑胶环形田径跑道,室内体操房,室内击剑房。 学校六次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七次被授予静安区文明单位称号,四次被授予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还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5年华东模范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树桃李于门墙/巍巍民立/谋祖国之强/因材而笃/聚炫诵于一堂/巍巍民立/争斯校之光‖大厦岿然立/捐资计划良/栽培施化雨/沪上名扬/敦品兼励学/年少擅其长/相济应社会有志匡襄‖巍巍民立/群英蔚起/因材而笃/巍巍民立争斯校之光。”激昂深情的校歌唱出了百年名校历久不衰的风采与品格——沪上名扬﹑敦品励学﹑因材而笃。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苏氏兄弟秉承父辈“教育救国”的遗愿和“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在南市安仁里旧居,创办了区别于教会和官办学校的一所属于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学校——民立中学。从此,民立就以教育救国﹑培养栋梁之材为己任。这块育人的沃土成为诸多名家大师的人生驿站,诸多先驱志士、文化名流、科技精英启航的港湾。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在这里发表处女作——《爱之花》;殷夫在这里开始他的诗歌创作和革命活动;中国科学院叶培大院士﹑香港实业家邵逸夫从这里走出;油画家陈丹青﹑奥运游泳冠军乐靖宜和“游泳王子”沈坚强曾在这里求学…… 良好的传统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百年民立,薪火相传。殷夫文艺节、体育节、科技节、人文素养大赛等传统活动使校园四季色彩斑斓。一个又一个金灿灿的奖杯使民立赢得了“国家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学校”的殊荣;“治学严谨,学融中西,注重书法,尤以英文见长”的传统办学特色使民立的英语学科被评为静安区名学科。作为沪上著名的百年老校,静安区重点中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上海市中心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公办完全中学。 2004年,民立迁入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威海路681号新校区。进入新百年,民立人将努力遵循“勤学笃行”的校训,以“博雅教育”办学思想为指引,以“具有鲜明人文教育特色”为办学方向,以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契机,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创建于1925年,1998年易地重建,成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的市级重点中学,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学校投资2.5亿元,占地152亩,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信息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实验中心、天象馆、业余电台、体育馆、足球场、游泳池、网球场、音乐厅等一流设施,拥有3300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和1200个床位的学生公寓。新中高级中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为办学宗旨,着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校以“健康人格”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基石,以“综合学力”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支柱,以“多彩个性”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追求,对人生预备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校在确保基础型课程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学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近十年逐步形成了以数学学科为龙头,科技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一批特色学科。一大批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在上海市及全国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1994年以来学校高考升学率一直高位稳定在98%以上,其中进入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同济的学生每年近百人。学校成功承办了‘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竞赛(OM)、上海市首届寄宿制高中学生电视节等大型活动。学校的OM队代表我国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头脑OM”国际比赛,并荣获第三名。2001年我校学生还荣获教育部、中国科协授予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并荣获科技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荣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TI数理技术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本培训研究新中中学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物价信得过(金奖)单位等称号. 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教育界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1998年10月,我校承办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开创了在中学举办世界性运动会的先河,并于2000年3月承办了中国第13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2000年12月承办了“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赛等重大活动。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外语交流水平,学校聘请外教开设第二外语——法语。根据中法两国政府的文化交流协议,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了“法国高等大学校选拔考试”,选拔中国优秀高中毕业生赴法留学(全国40名,其中上海23名)。我校3名学生在全国众多著名重点中学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参加培训。近年来,学校师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南非、丹麦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界人士进行了交流。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是一所全日制转制高级中学。其前身为上海铁路第一中学,建于1954年,是全国铁路系统的重点完全中学。2000年2月整建制划归闸北区人民政府,6月根据闸北区政府和闸北区教育局关于“依托高校,强强联合,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高中布局调整方案,将该校及育群中学、和田中学共三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合并,更名为“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创建鲜明的办学特色,有社会认可和称赞的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声誉好,能适应未来,能在教育市场的风浪中主动发展的现代学校。学校以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三格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方法科技化、教学特色品牌化、教学评价科学化,以此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学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尤其有一大批长期从事高三教学工作的经验丰富、成绩显著、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师,多年来高考升学率高位稳定,以“普通中学生源、重点中学质量”而被评为区办学先进学校。2002年、2005年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学校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开设了具有大学附中特色的各类课程,上海大学教授每月来校开设高科技及文学艺术专题讲座。创建了外语、计算机、美术、生物、体育等学科特色。强化、了外语口语教学,特聘外籍教师任高一、高二年级的英语口语课程;加强来哦信息科技的拓展性教学,机器人制作在全市比赛中获奖;开展了生物课的研究性学习,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野生动物保护十佳学校;设立了手球和定向越野运动的体育特色项目,男子手球在全市比赛中获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出国参加国际定向比赛及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并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多次获奖,国际定向组织的官员及世界各国运动员也多次来我校活动。
上海市彭浦中学建校于1963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建校之初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初中规模大,高中规模小的普通完中.在四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1993年,学校被闸北区政府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区属重点中学.1996年,根据上海市教委的有关要求,学校初高中分离办学,学校搬迁到三泉路604号现校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教育设施一流,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都配有大屏幕背投影电视机、实物展示平台。配有发展学生个性的美术、音乐形体训练,摄影、劳动技术等专用教室;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络,为现代化管理和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便利;学校还有三个计算机房、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小阶梯电化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室和音像视听教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导播室和演播室等,还设有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服务,各教室均配有彩色电视机和投影仪等设施。一流的设备为培育“四有”新人提供最佳条件。学校办学目标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注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为他们终身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意识。在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中,努力在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上下功夫,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在“教”字上下功夫,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各种舞台、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并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而达到逐步超越自我”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发展方针上,学校倡导“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国家、为民族想三百年”的思想境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科研兴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规格、高质量、现代化、信息化、有特色、有知名度的重点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