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四小前身为周巷小学,建校60余年,1995年8月迁址通河八村,更名为通河第四小学。学校现有一线教师30名,其中高级教师24名。本科生8名。大专学历教师15名,均本科在读。一名区教学能手,十名校骨干教师学校占地1.3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00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备有生活劳动室、自然实验室、电脑房(学生用机40台),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唱游室、美术室、心理辅导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室内体操房、班班通教学网络、2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等。近年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区中上水平,曾荣获“区五星级行规示范校”“区雏鹰大队”“区先进家长学校”,“市红读先进学校”“市体育先进学校”“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上海市价格诚信先进单位”等荣誉。2005年学校女子手球队在上海市大、中、小学比赛中荣获冠军;2007年学校在区广播操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校科技近两年来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水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在澳门、香港、崇明举行的沪、港、澳、泰埠际赛中连摘三冠。其他项目也在全国、市、区比赛中获上百名一、二、三等奖。英语小品在2006、2007、2008年区比赛中获三连冠。教师、学生还在全国、市、区其他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团支部连续几年被评为“新长征突击队”“共青团号”“五四特色团支部”等称号。
2002年8月,“为了适应松江新城建设发展的需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基础教育,经松江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同意合作办学,建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学校性质为公办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座落于生机盎然的上海之根——古城松江的新城区谷阳北路1355号,南靠沪杭高速公路,北依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东临松江出口加工区,西望松江大学城,近旁环绕、松江区行政中心、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距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新城站约600米。2002学年至2010学年,学校已有9届59个班2904名毕业生。 2008年7月,为了适应教育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满足更多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将原松江区中山小学茸北分校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资源整合,校名仍沿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依照义务教育就近划区归类招生的原则,学校在区教育局、区教育考试中心的统一安排下,以招收学校周边小区符合条件的居民子女入学为主,同时也接纳部分由松江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大学城办公室和松江区人民政府双拥工作办公室协调,作为政策性安置的在松江的投资商、台港澳人士、华人华侨、大学城教师和现役军官或军转干部子女入学。 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在区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03-08学年连续6年被区教育督导室考核评定为办学质量A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活动‘优秀示范校’、中国校园健康行动优秀活动先进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少先队雏鹰大队、上海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健康单位先进”、上海市科教系统文明组室、松江区文明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松江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2004、2005、2007学年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2005学年度松江区检查评估免检单位、松江区教育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松江区教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被命名为“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试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实验校”、“上海市儿童阅读实验基地校”、松江区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松江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松江区二期课改基地学校、松江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成为上海市外语类及外语特色校教研联盟首批12家单位成员之一、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学校正在逐步形成英语(双语)教学、学校文化建设、快乐教育等特色,先后接纳了来自台湾、香港、韩国、日本、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学生197名,成为区内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最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小学之一。 新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1355号。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部校区在上海市松江区茸梅路127号,邮政编码201613;西部校区在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1355号,邮政编码201620。学校性质为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学制五年。主要任务是依法对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实施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两校资源整合后,学校占地近60亩,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教室和场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2011学年,班级数扩大至53班,学生数达到2678名,目前在职教职员工有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2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74.1%;具有中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有110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5.9%;区第三届学科名师及第二届教坛新秀19人,占11.2%;另外,还有退休教职员工98人。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个体坚持:不求人人优异,只求人人进取;不求人人完美,只求人人发展;不看学生昨天的不足,只求学生今天的提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办一所与新松江发展相匹配的“高标准、现代化、具有示范性和双语教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双全、外语兼优、自主创新、身心两健”的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奠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将按照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上海师范大学的联系与沟通,严格管理,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均衡提高,内涵发展。在育人为本、理解学生、学以致用、特色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教育思想新、管理措施实、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受社会关注、家长欢迎的与松江新城建设相匹配的优质学校学校”。 我们期望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家长一如既往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配合、关心与支持。
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大沽路262号),位于延中大绿地北侧,近人民广场,是一所有二十几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综合楼、教学楼连成一体,并配有电脑房、外语教学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唱游室、舞蹈房、书法室、心理活动室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资源。 重庆北路小学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办学思想更加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所“设备全、校园美、质量优、特色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办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教育。让自主发展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学校以教学见长,多项特色并举。语文、英语、自然课先期采用实验教材,投入教改实验,目前已推广到全年级。书法艺术、科技、武术三项特色赋予学校勃勃生机。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达标工程学校”、“黄浦区文明单位”、“黄浦区书法科技特色学校”。又被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授为“学生钢笔书法培训基地”。2004年成为“上海市书法特色校”。2005年2月,学校OM运动队获“中国上海第18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第四名。2006年2月26日,又喜获中国上海第19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技术传递》全国第一名、《几何结构》全国第二名、《花车巡游》全国第三名。
玉屏南路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学校于1996年与长宁路第四小学合并。学校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学校占地面积为6748平方米,仅一幢三层楼的教育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 2567平方米,操场占地2280平方米。学校现有专用教室6间(电脑室、舞蹈房、电子阅览室、常识室、图书室、多功能室)。 学校自 1984年创文明校以来,注重长效管理,从严治教,初步形成了以“团结,求实,奋进,创新”为特征的校风,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已经形成一个团结,有事业心,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领导班子,学校各组室争创文明班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形成了“探索课堂教学有效行为”氛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在落实基本学科知识和基本学科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初步形成了 “教师教学严谨,师生平等合作”的教学风格。.建立教师自控,级组互控,校级监控的教学流程管理体系,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以“五心”教育(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伙伴、热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为主线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立足课改,拓宽教育渠道,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体系;创设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五心”教育的内涵;以“走进传统节日”、“学玩弄堂游戏”、“学做中华传统手工艺”等活动载体深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实践网络来提升五心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我校获得长宁区文明单位九连冠,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区德育先进单位,区教学先进单位,区优秀家长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区先进党支部,区科普活动示范学校,区健康促进学校等荣誉。学校已具有较好校风,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是经上海市教委、市民办协会首次认定的民办特色创建校。学校依托同济大学,合作同济一附中,引进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秉承传统特质,整合优质资源,立足上海,面向未来。在教育探索与实践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质,走“优质教育、多元课程、精致管理”发展之路,积极开创民办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办学十多年来,学校因“学风好、校风正、质量佳、效益高”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并取得优异的教育成绩,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等。小学部课程介绍: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以国际视野、校本课程的理念来丰富课程内容,以“二期课改”的理念来规范课程教学,建构符合本校发展需求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建构关注科技、艺术、运动、对人类生存的价值,让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感知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习惯,学会感恩、讲究诚信。学校教育鼓励孩子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乐趣,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具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具有乐群、会学、进取的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阳光儿童、阳光少年。学校重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读书环境,积极推进阅读成长。通过致力于学校读书节、人文讲座、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校园读书活动,推动每一位师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阅读丰富师生的精神境界,开拓视野,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成功每一天。”
光启小学是徐汇区的一所有137年历史的公办小学,是为纪念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而命名,它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徐汇区的文明单位。学校占地5.7亩,建筑面积3357平方米,环境怡人。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学校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89%以上教师为小学高级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且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为32%。学校树立“勤奋、创新、务实、求真”的校风,以“身教、言教、勤教、善教”的教风,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发展。学校以“品德良好、基础扎实、体魄健强,学有特长”为办学目标,坚持不懈地在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以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形式为载体,给学生一个课内、课外、校外和国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思考,在讨论评估中充分舒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学校OM竞赛队多次取得全国头脑奥林匹克比赛第一名,2005年、2007年两次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05年获亚军。2007年在全国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再一次获得两项第一名,5月学校代表中国参加美国世界第28届总决赛,获得世界第三。点燃孩子个性的火花,激励孩子好学的意志,健全孩子良好的品格,这将是光启全体教师奋斗的目标。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创办于1902年。1934年独立建制,定名为上海务本小学。1938年迁至南昌路48号,改名为私立务本小学。1956年更名为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小学。1957年迁址到皋兰路31号,改名为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1963年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7年雁荡路小学并入,设为分部。2003年清华小学并入,设为分部。 学校地处淮海中路之南,地理位置优越,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教育系统的"民主堡垒"学校之一。 学校现设总校、东校、西校三部。现有班级36个,学生1053人。教职工119人,其中教师104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在岗教师的57.1%,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6.7%,大本占15.3%,区命名的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占38.8%,其中区学科带头人一名,区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骨干教师13人。学校设置了电脑房、语音室、美术室、科常实验室、阅览室、电化室、唱游室,工会接待室等20多个。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管理科学民主,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和谐发展,争创办学特色。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努力将学校办成“理念新、服务优、文化浓、质量好、特色明”“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理念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公平,校园和谐,全面发展。服务优——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文化浓——校园充满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艺术氛围,追求“典雅、和谐、快乐、创新”的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师生文化内涵。质量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师生个性化发展,教有特色,学有特长,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特色明——形成科技、艺术和儿童诗教育的学校特色,促进校本发展。校风: 文明向上,求实创新教风: 求真务实,严谨创新学风: 乐学善思,合作进取在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我校坚持以校为本,与时俱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实施,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职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了以校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以德立校,实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全体师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始终坚持“面向全体、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方针,学校各项工作基础较为扎实;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注重学校特色培育和学生特长的培养,儿童诗、“机器人”等项目特色得到彰显,丰富了学校发展的内涵,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7个,学生411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大学本科学历28人占在岗教师65.1%,大专14人,2人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学习,在职在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平安单位”“长宁区文明单位”、“长宁区绿色学校”,“长宁区花园单位”、“长宁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长宁区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学校”、 “长宁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长宁区第九届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教学单位”等。 课题《实施困难学生个别化教育的研究》在长宁区第九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中均获三等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