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学是第四十八中的分校。 几年来,学校形成"以人为本、善待师生、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把学校建成管理精细、科研领先、质量优异、特色突显"的优质名校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 通过思考、总结,提炼学校办学理念,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这应该是省示范高中创建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因为科学的办学理念能够引领学校持续发展,不断创造辉煌。 "以人为本、善待师生、多元发展、人人成功"。我们试图站在教育的原点上回答这样一些根本问题:教育为谁办--以人为本;如何教育人--善待师生;如何培养人--多元发展;教育目标--人人成功!这一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学校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经过两任校领导的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实践、理论思考、总结提炼而形成和发展的。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是经太原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全日制寄宿学校,设有高中、初中、小学。学校位于杏花岭区凯旋街10号,东临原太高速公路大东关出口,西靠太原市外环路,交通便利,远离闹市和网吧,是一个读书胜境。由剪子湾村投资建设。校园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拥有综合实验大楼、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服务中心;有四百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所有教学设施都达到或超过一类重点中学标准。现有67个班级,在校生2300多名。 办学理念:“精致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情感关怀、个性化培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和教育的全过程。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已更名为“太原杏岭实验学校”。
大同市第二中学校始建于1946年,1952年更名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校,1980年被山西省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大同二中现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办学地址。初中部校址为大同市仓门街13号,高中部校址为御东新区沙岭东200米处。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869人,计有66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276人,教师中,高级68人,中级99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7.8%,有研究生学历的25人,学校有36位国家、省、市级教学能手,有19位获得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称号。学校初中部占地面积为32789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高中部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 大同二中是一所具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共毕业学生25329人,为国家高等院校输送本科生6856名,各类专科、中等专业人才14964人。近年来,大同二中先后被国家、省市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山西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山西省第七届三育人杯先进集体”;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大同市高中教学成绩优秀单位”、“大同市初中教学成绩优秀单位”。 近年来,大同二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的科学发展战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满足大同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学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通过内部挖潜、资源整合和建设高中部,逐步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办学的目标。 大同二中高中部是一座完全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理念新颖新型学府,高中部的建成,将成为大同市教育行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同二中高中部将从2006年秋季开始挂牌招生,又恰逢大同二中建校60周年庆典,值此喜庆之际,大同二中全体同仁愿同全市人民一道,把大同二中建设成为一所大同地区的窗口式示范学校。
阳泉一中创办于1948年,始称阳泉市职业学校,1955年更名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1962年被确立为山西省重点中学,1980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具有60多年历史。 阳泉一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品学兼优、才华出众的各级各类人才。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走出过以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全国著名口腔专家金岩少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高考应届学生有85%以上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 学校现任校长曹学仁,在校学生2600多人,现有教职工199名,专任教师169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省委联系专家1名,高级教师50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市学科带头人20名,省、市教学能手33名,省、市骨干教师18名,70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首批特色中学”、“山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2011年8月,阳泉一中喜迁新校。新校位于阳泉市平定路101号,占地591.88亩,总建筑面积12.0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0%以上。新校建设设施功能齐全,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环境舒适清静。新校建设设计主轴线蕴涵步步登高、越走越宽的寓意,整体规划既体现山城文化特色,又突出园林校园、人文校园、现代校园三大主题,同时秉承贯通古今、合璧中西的高中校园建筑理念。 新校6栋教学楼中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科技图书楼中配置了6个物理电学实验室、6个光学力学实验室、12个标准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观察实验室、4个生物解剖实验室、10个计算机教室、10个语音教室以及4套通用技术实验室、地理演示室、天文台等专用教室,同时还配有标准的师生图书阅览室。新校建有标准的400米运动场、体育馆、2个标准塑胶篮球场、一个标准塑胶网球场,共20多个活动场地,其中400米运动场符合亚洲田联检测标准。新校建有3栋学生宿舍,每个宿舍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漱间。学校配置了先进的安防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不间断、无缝隙巡查值班制度,确保校园平安。 阳泉一中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姿态,新的业绩,早日跻身全国知名高中学校的行列,努力建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太原六十五中就是原来的西山一中和西山三高整合组建的一所具备高中·初中办学条件的公办性质完全中学。原来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地处公司机关所在地南北寒地区,交通便利。学校绿树成荫,花木芬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经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新组建的六十五中学拥有教职工232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37人,高级教师81人,中级教师80人。在校学生人数达2200多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打太原市实验装备一类标准,有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的点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400没标准化运动场地。重组后的太原六十五中无论是学校硬件或软件,均具备了于重点中学相媲美的实力。 学校创建于1960年9月,前身是西山煤电一中,西山第三高中,是山西省示范初中,太原市“百校兴学”首批重点建设学校,是西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41500多平方米,有教学班44个,16规制,学生2400多人,中学高级教师81人,一级教师80人,山西省骨干教师2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2人,太原市骨干教师37人, 80%以上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根据建设规划,太原六十五中改建工程建筑面积达3.53万平方米,将建设包括教学、实验、图书、学生公寓等在内的E字形综合楼一座,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体育馆、食堂、报告厅及400米标准运动场等设施。新建的学校建成后,教学楼面积达22000平方米,行政教学楼3000平方米,食堂、报告厅达800多平方米,宿舍区达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预计将达1亿4千多万元。
令德中学是2004年山西省实验中学与福布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是太原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资格且规模较大的公参民完全制中学。后来由政府改建成为民办院校。令德中学属于山西省实验中学的初中分部,学校原址拆除后并入山西省实验中学本校。 令德中学位于解放北路西侧、龙潭公园东侧。建有综合性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同时拥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并配有可容纳四至五百人就餐的食堂。其教学设施先进、各种功能齐全。 令德中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大部分是由山西省实验中学选派的业务骨干,其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组成员人数均居山西省各中学首位。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学校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迅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享誉并州。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全省、全国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局直属的按照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制公立学校。学校占地100亩,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设计新颖,色泽典雅温馨,处处彰显出淡淡的儒雅格调和浓浓的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校以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依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从提升学生和教师生命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出发,从学校快速与可持续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出发,充分挖掘国学文化底蕴,定位了以“修身立人”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注重修身养性,培养合格公民,重视文理相融,成就时代精英”; 以“感恩、奋进”为校训,形成了“厚学、严谨、关爱、乐群”的教风和“笃志、博学、善思、践行”的学风,整体规划了以“修身”为基础,“立人”为目标的学校文化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逐步将环境教育观、学生自主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决策和实践中,在建设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文化力的同时,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修身立人的共同追求。 学校将“修身立人”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 ,用于指导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管理行为、生活行为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学校通过规划,将此核心价值观描绘为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的纲领性蓝图,并在办学实践中熔铸学校灵魂,形成学校性格,逐步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 学校还特别注重以“修身立人”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发挥学校优美的景观环境优势,构建“修身立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开设“文化讲坛”,怡人心情,启迪智慧,成就未来。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科研、勤于实践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的教师发展目标,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坚持以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努力推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整体发展,聚焦课堂,走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40岁人生规划为抓手,构建了“一门课程,两本手册,三块阵地,四支队伍”的“修身立人工程”,建立了以学生会一日常规检查为依托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确定了“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人格健全、举止儒雅、意志坚强、勇于创新,具有民族自尊、爱国情操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建校五年来,三实验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契机,创新办学理念,大力营造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良奖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太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中国书画研究院太原艺术实验培训基地学校、国家中心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全国英语实验学校等。在2006年太原市第四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中,我校初高中组双双晋级决赛,并获团体一等奖,荣记集体二等功;在市第五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高中组和初中组又以优异的成绩双双晋级决赛,成绩优秀;在2007年太原市第二届“十佳百优”教师评选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被评为市十佳教师; 6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15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1名教师被评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 如今,蓬勃发展的实验三中正以崭新的姿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思想先行,稳步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三晋名校而努力!奋进!
古交市第一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地处太原市近郊,坐落在古交市静美清幽的红梁山月亮峁上,新校区的落成使用,赋予了古交一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校始建于1958年,新校区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80亩,其中校区占地200亩,园林占地180亩,总投资1.1亿多元。新校区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构成,外观设计新颖、气势宏伟、布局合理,按20轨制60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的容量标准建成。学校建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盛华学术讲堂、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各功能室全部按省示范高中标准配备。建有国际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一块、五块标准篮球场地、三块排球场地、六块羽毛球场地、餐厅兼体育馆一座。高标准的公寓楼,可容纳2000多人住宿。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290多名教职工。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各类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贯彻基本思路不动摇、细抓常规管理不松懈、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折腾为工作原则,以全面开展“三抓(管理抓严、常规抓细、服务抓实)三创(创新办学思路、创建三晋名校、创办大多数人满意的高中)活动”为工作抓手,深入落实“一一二二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中心;突出一项改革:新课程实验;抓好两个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形成两个特色:学校文化和校本研训;实现一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思路,奉行“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抓教学,同心同德促质量,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大同铁一中是隶属于大同铁路分局的一所最早的完全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1978年被大同市和北京铁路局列为重点中学。下面通过校址变迁、建制沿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业绩稳步提高、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声誉四起前程似锦等六个角度看铁一中的发展。1956年9月建校时,校址位于远离职工生活区的卧虎湾。 1957年,学校搬迁至职工生活区新华街(现大同工务段)。当时,受分局管界影响,除大同城区的学生外,还有来自于包头、呼和、集宁、丰镇以及张家口等地的住校生。1963年4月,学校迁入现址(大同市城区操场城街)。 1956年建校时只有初一年级,招收352名学生,编成8个教学班,教职工58人,校名“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受左倾思想影响,学校曾在1958年上半年把初一年级较好的学生集中成两个“跃进班”,加课时赶进度,试图学生“跃进”毕业,但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很快就停止了。 1960年秋季,学校始设高中部,至此,大同铁一中才正式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在此间,铁中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红卫兵大串联开始。1968年5月30日“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此后,学校开始实行“革委会”主任负责制。同年9月,“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教师上山下乡。1969年,学校对学生实行连排编制。 1971年4月,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改为铁一中,部分师生被抽出组成铁二中。1972年,学校取消连排编制,恢复教研组和年级编制至今。1977年11月,根据中央(77)45号文件精神,“工宣队”撤出,不久,又取消“革命委员会”机构。 1978年9月,学校完全恢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下设教导处、总务处、政工室、人事室、团委以及少先队等机构。这种管理机制一直延续至今。
清徐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做好高中和大学衔接工作"的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健身、规范"为校训,以"求真、明德、务实"为校风,以"敬业、博学、身正"为教风,以"勤学、深思、创新"为学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谱写着教书育人的新乐意。 学校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44人。学校师资雄厚,204名都是拥有本科学历,占都是总数的85%。其中高级教师21名,一级教师36名,都是发表论文累计达300余篇,受各项奖励500人次。以赵连彪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富有朝气,拼搏进取,勇于创新.清徐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079人,教职工180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100%。学校配备有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校医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餐厅、综合厅、标准400米跑道的操场、篮球室和活动室,是全县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好的学校之一。 在软件方面,清徐中学多年来一贯坚持"基础提升,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奋力拼搏,与时俱进,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转变,以重知识、重成绩、重升学向重能力、重成长、重未来的转变,把学生看作是应试的人向完整人的转变,教师责任由过去只教书向为学生奠基一生的转变。 清徐中学在经过五十年的耕耘积淀后,在跨越式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