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三立中学是太原36中分校区,属太原市政府、太原36中和中旅三方联合开办和管理。 现有初中部共约1200人。 太原三立中学是太原36中的分校,即东校区。位于太原市火车站斜对面。 太原三立中学位于 太原市中心,桥东街9号。周边各种设施完备。有良好的教学资源,管理严格,环境较好。 校内设施全面,有健身设施。
文华中学是第四十八中的分校。 几年来,学校形成"以人为本、善待师生、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把学校建成管理精细、科研领先、质量优异、特色突显"的优质名校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 通过思考、总结,提炼学校办学理念,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这应该是省示范高中创建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因为科学的办学理念能够引领学校持续发展,不断创造辉煌。 "以人为本、善待师生、多元发展、人人成功"。我们试图站在教育的原点上回答这样一些根本问题:教育为谁办--以人为本;如何教育人--善待师生;如何培养人--多元发展;教育目标--人人成功!这一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学校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经过两任校领导的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实践、理论思考、总结提炼而形成和发展的。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是经太原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全日制寄宿学校,设有高中、初中、小学。学校位于杏花岭区凯旋街10号,东临原太高速公路大东关出口,西靠太原市外环路,交通便利,远离闹市和网吧,是一个读书胜境。由剪子湾村投资建设。校园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拥有综合实验大楼、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服务中心;有四百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所有教学设施都达到或超过一类重点中学标准。现有67个班级,在校生2300多名。 办学理念:“精致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情感关怀、个性化培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和教育的全过程。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已更名为“太原杏岭实验学校”。
太原六十五中就是原来的西山一中和西山三高整合组建的一所具备高中·初中办学条件的公办性质完全中学。原来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地处公司机关所在地南北寒地区,交通便利。学校绿树成荫,花木芬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经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新组建的六十五中学拥有教职工232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37人,高级教师81人,中级教师80人。在校学生人数达2200多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打太原市实验装备一类标准,有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的点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400没标准化运动场地。重组后的太原六十五中无论是学校硬件或软件,均具备了于重点中学相媲美的实力。 学校创建于1960年9月,前身是西山煤电一中,西山第三高中,是山西省示范初中,太原市“百校兴学”首批重点建设学校,是西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41500多平方米,有教学班44个,16规制,学生2400多人,中学高级教师81人,一级教师80人,山西省骨干教师2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2人,太原市骨干教师37人, 80%以上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根据建设规划,太原六十五中改建工程建筑面积达3.53万平方米,将建设包括教学、实验、图书、学生公寓等在内的E字形综合楼一座,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体育馆、食堂、报告厅及400米标准运动场等设施。新建的学校建成后,教学楼面积达22000平方米,行政教学楼3000平方米,食堂、报告厅达800多平方米,宿舍区达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预计将达1亿4千多万元。
令德中学是2004年山西省实验中学与福布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是太原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资格且规模较大的公参民完全制中学。后来由政府改建成为民办院校。令德中学属于山西省实验中学的初中分部,学校原址拆除后并入山西省实验中学本校。 令德中学位于解放北路西侧、龙潭公园东侧。建有综合性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同时拥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并配有可容纳四至五百人就餐的食堂。其教学设施先进、各种功能齐全。 令德中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大部分是由山西省实验中学选派的业务骨干,其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组成员人数均居山西省各中学首位。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学校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迅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享誉并州。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全省、全国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局直属的按照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制公立学校。学校占地100亩,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设计新颖,色泽典雅温馨,处处彰显出淡淡的儒雅格调和浓浓的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校以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依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从提升学生和教师生命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出发,从学校快速与可持续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出发,充分挖掘国学文化底蕴,定位了以“修身立人”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注重修身养性,培养合格公民,重视文理相融,成就时代精英”; 以“感恩、奋进”为校训,形成了“厚学、严谨、关爱、乐群”的教风和“笃志、博学、善思、践行”的学风,整体规划了以“修身”为基础,“立人”为目标的学校文化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逐步将环境教育观、学生自主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决策和实践中,在建设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文化力的同时,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修身立人的共同追求。 学校将“修身立人”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 ,用于指导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管理行为、生活行为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学校通过规划,将此核心价值观描绘为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的纲领性蓝图,并在办学实践中熔铸学校灵魂,形成学校性格,逐步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 学校还特别注重以“修身立人”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发挥学校优美的景观环境优势,构建“修身立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开设“文化讲坛”,怡人心情,启迪智慧,成就未来。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科研、勤于实践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的教师发展目标,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坚持以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努力推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整体发展,聚焦课堂,走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40岁人生规划为抓手,构建了“一门课程,两本手册,三块阵地,四支队伍”的“修身立人工程”,建立了以学生会一日常规检查为依托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确定了“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人格健全、举止儒雅、意志坚强、勇于创新,具有民族自尊、爱国情操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建校五年来,三实验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契机,创新办学理念,大力营造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良奖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太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中国书画研究院太原艺术实验培训基地学校、国家中心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全国英语实验学校等。在2006年太原市第四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中,我校初高中组双双晋级决赛,并获团体一等奖,荣记集体二等功;在市第五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高中组和初中组又以优异的成绩双双晋级决赛,成绩优秀;在2007年太原市第二届“十佳百优”教师评选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被评为市十佳教师; 6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15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1名教师被评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 如今,蓬勃发展的实验三中正以崭新的姿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思想先行,稳步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三晋名校而努力!奋进!
古交市第一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地处太原市近郊,坐落在古交市静美清幽的红梁山月亮峁上,新校区的落成使用,赋予了古交一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校始建于1958年,新校区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80亩,其中校区占地200亩,园林占地180亩,总投资1.1亿多元。新校区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构成,外观设计新颖、气势宏伟、布局合理,按20轨制60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的容量标准建成。学校建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盛华学术讲堂、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各功能室全部按省示范高中标准配备。建有国际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一块、五块标准篮球场地、三块排球场地、六块羽毛球场地、餐厅兼体育馆一座。高标准的公寓楼,可容纳2000多人住宿。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290多名教职工。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各类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贯彻基本思路不动摇、细抓常规管理不松懈、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折腾为工作原则,以全面开展“三抓(管理抓严、常规抓细、服务抓实)三创(创新办学思路、创建三晋名校、创办大多数人满意的高中)活动”为工作抓手,深入落实“一一二二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中心;突出一项改革:新课程实验;抓好两个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形成两个特色:学校文化和校本研训;实现一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思路,奉行“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抓教学,同心同德促质量,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清徐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做好高中和大学衔接工作"的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健身、规范"为校训,以"求真、明德、务实"为校风,以"敬业、博学、身正"为教风,以"勤学、深思、创新"为学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谱写着教书育人的新乐意。 学校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44人。学校师资雄厚,204名都是拥有本科学历,占都是总数的85%。其中高级教师21名,一级教师36名,都是发表论文累计达300余篇,受各项奖励500人次。以赵连彪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富有朝气,拼搏进取,勇于创新.清徐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079人,教职工180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100%。学校配备有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校医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餐厅、综合厅、标准400米跑道的操场、篮球室和活动室,是全县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好的学校之一。 在软件方面,清徐中学多年来一贯坚持"基础提升,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奋力拼搏,与时俱进,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转变,以重知识、重成绩、重升学向重能力、重成长、重未来的转变,把学生看作是应试的人向完整人的转变,教师责任由过去只教书向为学生奠基一生的转变。 清徐中学在经过五十年的耕耘积淀后,在跨越式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始建于1958年9月,前身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学校坐落在繁华的万柏林交通枢纽下元地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97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示范初中、2010年被命名为示范高中。2010年以来,学校被列入"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市政府先后投入4192万元对学校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2006年4月荣获2005年度安全工作优秀单位,2006年12月荣获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奖,2007年3月荣获太原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11月荣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奖,2008年10月荣获太原市2007-2008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治疗优良学校,2009年12月荣获太原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10年12月荣获太原市2010-2011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特色奖等荣誉。 学校现有初、高中38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65 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92人、研究生9人、双学位2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省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10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27人,省、市高水平骨干教师68人,市十佳班主任10人。师资力量雄厚,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各级各类的学术团体活动中,成为颇具影响的名师或专家。 五十个春秋桃李芬芳 五十载耕耘硕果累累。五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实验二中人始终担负着耕耘智慧、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历经五十余年的风雨,铸就半个世纪的辉煌,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这里曾走出来过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排球女将周晓兰、"铿锵玫瑰"前国家女足主力金嫣和世界军体五项全能冠军田琳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把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办得更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实验二中的全体师生员工将发扬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开拓前进,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特色学校。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 简称“阳曲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良师荟萃,英才辈出的学校,她创办于一九四八年九月,迄今已历六十一个春秋。 据史料记载,建校伊始,校址设在今草坪区上兰村,初名“山西省立阳曲简易师范学校”。一九四九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校址迁于今黄寨镇黄寨村西门外庙内。其间因解放太原,学校曾暂迁于泥屯镇松树村数月。 1950 年至 1954 年易名为“阳曲师范学校”。 1952 年政府在黄寨村北坪新建校舍,其后逐步由庙内迁入新校。 1954 年至 1969 年称“山西省阳曲中学校”。 1983 年 11 月改称“阳曲县第一中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属太原市普通高中。 1994 年学校在原址西侧进行大规模扩建,由省市县三级投资,同时得到香港爱国人士 邵逸夫 先生的捐资 , 总投资达380万元。近年由于校舍陈旧、设施落后,已经不能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阳曲县委、县政府克服困难,借全市实施“百校兴学”工程的强劲东风将阳曲一中列为了2008年全县“生态建设年”24项重点工程和“民生保障年”的10大工程之首。工程总投资9900万元,于2008年5月6日奠基破土动工,经过1年零3个月的艰苦施工,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学校终告落成。 阳曲一中建校迄今,几十年风雨沧桑,曾几度以教学质量高,校风优良,教风严谨,人才辈出为人称道。 1948 年至 1954 年,招收 3 个师训班, 5 个师范班,先后培养师资 300 余名,为阳曲县初等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4 年至 1969 年,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享誉三晋。其间招收初中班 49 个; 1960 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共招收高中班 7 个。培养初中毕业生 2000 余名;高中毕业生 300 余名。在校教职工 50 余名。 1971 年至 2006 年的 34 年内,共招收高中班 183 个,最低轨制 2 个班,最高轨制达一年招收 9 个班;招收师范班 4 个,中文班 1 个, 1996 年又招收伙路坪籍为主的初中班 4 个。 学校从创办发展到今天,共招收初中班 53 个,高中班 190 个,师范班 12 个,中文班 1 个。先后在阳曲一中供职的教职员工约 400 人,他们为阳曲一中的生存发展无私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59 年来,阳曲一中相继为高级学校和各条战线培养输送了 10000 余名人才。万余学子神采飞扬,各具特色。党政部门的领导骨干,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能手,专业技术部门的业务尖子,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才子等数以千计。 时下,阳曲一中开设 24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400 人,教职工 103 名,专任教师 78 名,其中高级职称 13 名,中级职称 37 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 4 人,本科以上学历 87 人。学校占地面积124.24亩 ,总建筑面积46421.48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五层教学大楼 1 幢,可容纳60个教学班;实验楼2幢,图书楼1幢,电教楼 1 幢,学生宿舍楼1幢,1个足球场,8条400米塑胶跑道,8个篮球场,电脑 78 台,投影仪 24 台,语音室 56 座。藏书 18700 余册。理化实验仪器达到一类高中配备要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目前办学所需,教学设备逐步改善。 阳曲一中在曲折中发展,在困境中奋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规模日益壮大,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强化,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完善,基础设施臻于配套,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电教设备逐步添置,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全校师生精神振奋,“勇拓新路,再展雄风”的口号深入人心,阳曲一中的未来将更加灿烂光明!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