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2000年6月,是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的、以外语为特色的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历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现有小学至高中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自有建筑面积31000余平方米。有独立的小学、初高中教学区域,特别是小学部,有独特的川西民居式的教学楼,彰显了石室佳兴的人文理念。所有教室全可多媒体教学,有高标准的微机室、形体训练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学术厅、会议室及标准塑胶运动场;男女学生公寓有空调、电话、大容量的低压锅炉供水系统等,设施设备完善,食堂和餐厅宽敞整洁。所有教师都配备了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学科教学;局域网、闭路视屏会议系统,校园监控系统覆盖了学校每个角落。学校呈花园式布局,有近50%的绿化面积,校园风景秀丽,绿草茵茵,景色怡人。校内曲径通幽、鲜花烂漫,是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 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宗旨、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建设、管理体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联谊、联培、联研、联考、联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学校终生认养大熊猫"佳兴",开创了中国学校认养大熊猫之先河;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武侯区三星级民办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全国民办先进学校";学校老师、学生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3276人次;各年级每期期末考试成绩,均在武侯区名列前茅。2012年中考,梁文静、赵文龙等12名初中学生直升石室中学高中部,还有104名优秀学生升入其他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高中及我校高中,升入重高及我校高中的学生达78%。2012年4月,泰国教育部组织教师来我校参观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就,使学校扬名海内外。
温江二中是一所有50余年历史的成都市示范性高完中,地处“国际花园城市”——温江区柳城镇柳台大道旁,东临清澈的杨柳河,西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优越的人文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 2003年9月,由温江区政府投资一亿三千万元,学校从凤溪河畔迁建于此,按国家级示范性高完中标准设计。校园规模宏大,占地150亩,有校舍52270平米,绿化面积达48%。呈弧形展开的校园大道,自然地把生活区、运动区和教学区相连,使校园浑然一体。运动区内,有标准的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完善。生活区内,学生公寓宽敞明亮,卫生设施配套。教学区有雄伟的教学楼、科技楼和实验楼,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楼网络教室有360台微机供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理、化、生各类实验室20多间,图书室藏书达13万多册。学校以一流的设施和良好的声誉吸引了省内外莘莘学子,现有79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 底蕴深厚,里程光辉 温江二中始建于1956年,原名抗大中学,后几易其名,至今已有54年历史。一代代二中人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汗水和青春,书写了一页页厚重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德育先进集体”、“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普新苗培训基地”。五十余年的沧桑路,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师资过硬,锐意进取 学教现有教职工300多人,有特级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四川省优秀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优秀教师12人、省市劳模3人、区名教师5人、区优秀校长1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区“十佳”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8人、区教学能手19人、区优秀教师60人、区师德先进个人3人、师德标兵5人、区教坛新秀90人。老师们不断学习,锐意进取,充实自我,学校有30人具备研究生学历,有近20名教师研究生在读。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享有良好口碑。 2000年7月学校开展了《成功教育在农村普通中学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01年正式立项为成都市“十五”科研课题,并于2004年结题,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以“成功教育课堂大赛”为平台,积极推广这项教研成果。二中取得的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正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体现。可以说,成功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灵魂。2005年,二中物理教研组独立承担了省级课题《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于2008年11月28日顺利结题。我校承担的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实施有效课前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于2009年7月20日开题,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花香温江》、《以德树人》、《薪火相传》等,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近几年,有1000余篇教学科研论文获得各级奖励,300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从校情出发,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科研之路,科研兴校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主要承担普及初、高中教育任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办学思想,逐渐形成了“志趣高雅、风清气正”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好学”的教风,“奋发图强、永不放弃”的学风。学校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员”的“三全”管理和“严管、严教、严考”的“三严”管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因而创造了“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佳绩,在成都市示范性高完中属一流:初中教学连续九年获区综合评估一等奖,是温江区教育界一张靓丽的名片,高中教学连续八年获得市教育局表彰。 为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2005年,学校加入了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开办了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网班)。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成都七中本部教师的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材料等课堂教学内容完整地实时地呈现在温江二中教室,我校“网班”学生与成都七中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时参与成都七中的教学活动,并与七中教师进行实时的双向交流。直播班的教学由七中特级教师把关,优秀中青年教师执教,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目前我校已开办了五届8个班,共有近400名优秀学生在“网班”学习,实现了“就在二中读七中”的愿望。 风雨沧桑五十年,奋蹄扬鞭谱新篇。热爱教育锐意进取的二中人将用勤劳和智慧,给每一个渴望飞翔的心灵插上翅膀,二中就是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是高新区管委会于2008年9月引进的第一所品牌公办初级中学,由具有百年文化积淀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成都七中领办。学校地处天府新城天环街199号,校园占地70亩,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511人。 学校致力于"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的教育。建校四年来,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获得了社会广泛的美誉。2011级、2012级两届中考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致力于"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校和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联系,携手开展"杰出人才引领工程"大型公益活动,上百名清华校友走进校园。目前,学校正在构建由清华等名校七中校友以及家长中的杰出人才为主体的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力争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发展需要选择2-3名社会精英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学校致力于构建"创生型课堂"。"创生型课堂"是独具我校鲜明特色的在全国学术届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旨在用创生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 的"创生型学习平台"基础上,学校引进数字移动终端设备ipad,组建云教育实验班,核心部分"电子书包"也已逐步推进。目前,学校的云教育实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培养学生领导力、创造力、生存力为主要目标,构建"七个模块、三个层级"的校本拓展性课程体系,厨艺课、陶艺课、工艺课、科创课及等近160余门选修课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即将建成的金融实验室、精工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学校注重为孩子们准备"国际通行证",在初一、初二开设英语口语课,聘请外交执教并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选修课。 近三年来,每年均有数百名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其中2011-2012年度获奖总人次达416人。奥赛实力初显,2013级22名学生获全国初中数学(初三)联赛一等奖,其中3人满分,占整个四川赛区满分的半壁江山(四川赛区满分6人)。2012级赵雪涵同学发明的"新型油水分离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4级刘淳皓获地理学奥赛"第三届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十一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选拔赛"一等奖,同时入选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中国国家集训队(也是四川省唯一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将参加于明年8月在俄罗斯举行的第十一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 学校将致力于用教育的人本化、科学化、信息化践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饮誉川内外,人才辈出的著名中学校。 学校地处资中县城重龙镇,北依省级旅游圣地重龙山,南临美丽的沱江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川南教育的一颗明珠。启程于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的珠江书院,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改书院为“资州中学堂”,时任资州州官宋联奎题写的“资州中学堂”校牌至今保存完好。此后,经历了“四川省立第六中学”,“川南资中中学”等几次易名。1953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在喜迎建中学百周年的日子里,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于今年8月为我校重题了校名。240多年的风雨历程,成就了一副灿烂而辉煌的历史画卷,翻开资中一中的史册,足以见证这是一段激情难忘的岁月,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首跌宕激越的教育乐章。建制中学百年,一代又一代锲而不舍的一中人传承着百年积淀而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一步一步的实现着飞越:1997年创建成县级校风示范学校;1999年创建成内江市校风示范学校;2001年创建成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和内江市重点中学。此后又获得四川省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内江市文明单位、内江市教改实验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一中走过的辉煌,也奠基着一中坚实的未来。 学校现有教职工401人,其中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155人,学会副理事长以上10人,名校长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县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52人。一支素质高、阵容强的教师队伍,成为一中兑现教育理想的坚强支柱。 在中共资中县委、县人民政府、资中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资中二中老校区,合并了重龙中学,分两校区进行教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40.8亩(合93772.8平方米),建筑面积45388平方米,绿化面积4866平方米。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将原堂庙式破旧建筑全部拆除,改建成崭新的资中一中,基础设施、生活保障、教学手段已日臻完善,出现了六大亮点: 一是综合教育服务网。在internet网上,以本校网站(www.sczzyz.com)为基础,建立综合性教育服务网,提供便捷周全的教学服务。二是教育实验的多样化。与巴金文学院联合创办了“巴金文学院青少年创作培训实验学校”;与川师大外语学院联合成立了“川师大外语学院资中英语实验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外语口语教学工作;三是楼房改造。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大楼。四是场馆建设。电教馆、图书馆、学生餐馆、运动场;五是信息传递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现代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六是教育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资料中心、艺术中心、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众多类型的功能室: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校长教育室、团队活动室、语文及英语阅览室等良好的办学资源成为一中实现理想教育的坚强后盾。 “立德立人,弘志弘业”,“博学笃厚,博贯兼容”、“勤思善问、广才多能”……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锐意探索,不断寻求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培养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力的现代中学生”的办学理念和“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一中高品位办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学校致力强化教育人才、教育科技、潜力资源、学校文化等立校支柱。着力打造“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初中直升班、“巴金文学院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实验学校”、“川师大外语学院资中英语实验学校”等四大品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结出了累累硕果。省六中,川南资中中学时代曾孕育出原《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原海军装备部政委黄代培,文学家郑拾风、康世昭,原重庆工学院院长刘兴鼎,清华大学著名博导尚仁存,核武专家车远方,航天人曾令儒,中国第一位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等大批名人学者;七十年代抚育出中科院遥感技术专家杨崇俊,现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等年富力强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后又哺育出留美学生杨华海、杨昌黎,北大学生王丽、熊军,著名歌手刀郎,充满青春活力的“超级女声”冯家妹等新时代弄潮儿。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使教学班达81个,在校学生今6400多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为祖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学校连续7年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逐年攀高:2003年267人,2004年445人,2005年450人,2006年突破500大关。初中毕业班连续8年取得好成绩,其中5年获全县第一,两年第二,一年第三。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迎来了社会的认可,人们的赞同,同行的钦慕。 学校党政一班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依法执教,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和精细管理模式,确立了“高层次管理,低重心运行”的学生管理理念。提出了“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主动发展”的学生工作思路,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管理做到“严、细、实、恒”,从点滴细节入手,求真务实,长抓不懈,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在潜修默化中净化心灵,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倍受细心关注与呵护,得到细心关怀与引导。勤教乐学已成为一中的主旋律,领导精心管、教师细心教、学生静心学成为一中校风的重要特点。和谐的教育结果使一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减、免”资助贫困学生的体系,设立了朱昭英奖学金、名牌大学新生奖学金、困难学生助学金,每年发放助学金近40余万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20余万元,做到了收费零举报,决不让努力学习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使每一个贫困学生能在资中一中温馨和友爱的乐园里实现自己的理想。 改革起宏图,关山度若飞,百年老校换新颜。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正阔步向四川省重点中学的目标迈进。
学校现在校园占地面积270.51亩,校园面积1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不含教职工住房)。学校现有143个高中班,在校学生9000人左右,在岗教职工410人,专任教师370人。现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及后备人选12人,高级教师94人,中级教师108人,本科学历36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2人,市级拔尖人才及后备人选9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63人,市级以上学会理事长或副理事长11人。 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481年(明成化17年)的翠屏书院,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1901年(清光绪27年)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翠屏书院遂更名为“尚志学堂”;1905年(清光绪31年)奉令改为“叙州府官立第一中学堂”;1912年奉令改为“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堂”;1931年更名为“叙属共立中学校”;1935年改名为“叙属联立中学”;1940年划归省管,更名为“四川省立宜宾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改名为“川南宜宾高级中学”;1953年改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一中学校”,同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四川省属重点中学;1959年,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此校名沿用至今;1982年,再次被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2年,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正式成立硕翰学院;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郫县一中前身岷阳书院,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学校地处国道213线和成灌速公路之间的郫筒镇,位于成都高心西区西侧,毗邻古望丛祠,占地151亩,是一所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布局科学,环境整洁优美,设施基本现代化的园林式生态学校。作为1998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的郫县一中,学校在251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承接传统,锐意创新,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以成为3000多名师生的共识,学校以形成了“校风正,班风纯,学风浓,管理新”的可喜局面。目前,学校以获得“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以及“郫县一中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成功实现了它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次跨越。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如今的郫县一中“四园一林一廊”如诗如画,住校学生食住宿无虞,学校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显著。现在,郫县一中在“明德达行,明体达用”办学思想指导下,正全面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塑校”方略,全体一中人正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在争取“国重”的征途中高歌猛进。真可谓是“千载书香荟萃八方名师时时绛帐竞风流,一片鹃声引来四海学子度度桃李绽奇葩”!
成都市金牛区五月花学校,是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全寄宿示范学校。学校占地200余亩,绿化超过65%,校园内绿树成荫,翠竹成林,假山成趣,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著有“景观校园、生态校园”之美称。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是孩子们成长生活的乐园。 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系华西希望集团旗下成员企业,成立于2007年7月,专事投资兴办教育事业,以“教育强国”为自己的理想追求,积极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模式,潜心于办好各级各类学校,致力提供优质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及技能培训,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拥有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独立本科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五月花专修学院、成都五月花计算机专业学校、成都希望(影视航空)职业学校、成都五月花劳动技能培训学校、成都市金牛区五月花学校、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等教育实体20余个,涵盖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领域,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到40000余人,优秀教职员工2500名,总资产超过22亿元人民币。 学校注重师资建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2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41人,大专学历6人;市县(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0人;有40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08篇。 学校秉承“感恩、阳光、严谨、责任”的校训;科学构建“素质教育、文化引领、课程改革”的发展模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宗旨,以创建中高端品牌学校为目标。打造青春靓丽、阳光自信,活泼向上的形象。 近年来,学校已有30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奖励。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中考、小升初考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年受到了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先后获得“四川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教育质量先进集体”、“成都市金牛区教育质量奖”、“成都市金牛区民办学校先进集体”、“成都市金牛区精神文明单位”等多种殊荣。学校和谐、健康、稳步的发展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成都市大弯中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蓉城北郊青白江区大弯镇,它创建于1957年,1978年成为成都市重点中学,1990年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1年7月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示范高中和窗口学校。学校占地182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部分。教学区包括内含计算机网络和闭路电视系统的教学大楼、设施齐备的科艺楼、现代气派的学苑楼;生活区有可容纳1200余人的学生公寓和食堂;运动区包括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200米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校园风景如画,设施一流,钟灵毓秀,人才荟萃,集中西文化于一体,其办学条件是四川省最好的学校之一。现有65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有专任教师233人,其中特级4人,高级教师60余人,其总体办学条件已跨入了四川名校的行列。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是2002年由成都市政府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在成都二中(省立成都中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由成都市教育局直属、有寄宿条件的完全中学。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由北京师范大学直接管理的中学。学校座落在风光漪旎的锦江猛追湾的怀抱中(锦江区红星路一段37号),紧邻省广电厅、成都和四川两大报业集团、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单位,人文气息浓郁。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环境怡人。 学校教学、实验、体锻、就餐、住宿等设施设备一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取得了“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丰硕办学成果,呈现出名师云集、特色鲜明、校风优良、全面发展、成绩显著的良好局面。 学校以北师大及其附属核心附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北京成都两地的专家队伍支持为依托,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正以崭新的面貌、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赢得了成都市教育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名校。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13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与古望丛祠毗邻,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住校学生食住宿无虞,学校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显著的的生态园林式学校。 郫县二中承接传统,锐意创新,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在教学理念上全校师生已达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的共识。目前,学校已获得“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以及“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跆拳道代表队训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加入成都市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实现了它在现代教育史上的大跨越。 办学理念:和谐发展,个性张扬 校 训:树德、广识、尚美、求新 办学特色:采用成都市外语类学校的办学模式。外语课全外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交际原则、直观原则、教学情景化原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