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由成都市国资委下属成都兴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国家全额投资举办.成都市兴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受成都市教育局业务指导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资产总额逾2亿元,持有成都市外国语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的国有股权。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按照全国著名省级示范高中盐道街中学办学模式,创建于2002年。是由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国有新机制的外语实验学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实行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位于成都市航空港开发区机场路189号,占地 100余亩,地处城南成熟社区,交通十分便利,学习环境美丽幽静,离尘不离城。校园内芳草茵茵,绿树成林,建筑布局合理,亭台楼宇交相辉映。教学设备设施均按一类学校配备,是学子们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盐道街外语学校是由市教育局直接任命校长的学校之一,其全国有的性质决定了她有更高的可靠性与教育质量保障,拥有更雄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新机制使其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学校干部队伍年富力强,具有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又不失开拓创新精神,其中一名校级领导在盐道街中学任现职。教师队伍以省市重点中学教师为主体,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新的用人机制吸引一大批骨干教师到校应聘,既有教坛新秀,更有资深教师。其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职称的人数已占教师队伍的50%,可谓群星灿烂、人才济济。学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德识双馨、坚毅练达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和谐整合、整体提高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以尊师守纪、勤学好问、自尊自强、全面发展为学风,以爱生重德、严谨治教、刻苦钻研、勇于创造为教风,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实行小班额(每班不超过40人)特色化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突出外语教学特色,积极推进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以寄宿制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自主独立的品质与关爱和谐的团队精神。 学校源于名校的办学思想与管理经验,与总校盐道街中学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试要求,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校建立了广泛、深入和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与国际指名、国内一流的北京景山学校结为友好合作学校同步实施教学计划;与法国蒙特贝鲁左拉中学、美国崔尼特学校和新加坡法国学校建立了共识链,共享国际化、现代化教育资源。学校国际部还积极开展 中外合作留学预备教育。学校按照高起点、快发展、做精品的思路动作,从起步开始,这种新机制带来的良好教育效益便受到社会的关注。我校校风好、学风正、管理严,质量高为社会普遍认同。 目前,学校依托兴教公司雄厚的教育资源与资金支持,正与总校盐道街中学携手共创国家级重点中学,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必将再上台阶。盐道街外语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原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是一所由成都七中和四川嘉祥实业公司共同举办的、成都七中教育集团的第一所民办公助学校。由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并直接管理。学校于200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先进民办学校。 学校创建于2000年,占地260亩,是寄宿式的普通十二年制学校。学校发展飞速,仅建校五年,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3200人。2005年400余名初中毕业生中117名学生达到成都七中招生录取线,95%的毕业生升入成都七中、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原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和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中。截止2013年,中考重点率已实现全市八连冠。高2013级郭怡辰同学以理科707的高分勇夺四川省状元。现有三校四区,本部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校区、成华校区),分校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郫县分校、北城分校(彭州)、另外2016年达州分校也将开学。 嘉祥更是在四川省率先实现了国际化教育,创办了初中英语衔接班和高中国际班,引进英国教材,聘请英国教师;开设中英远程网络课程,英国学校派老师来校执教和现场网络教学;出国的美国、英国、澳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游学的教师有百人次、学生有近千人。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前身系私立成都华英女子中学。1895年(清光绪21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英美会之女布道会创办,始为初小,学生7、8人。继添高小。1915年9月增设中学,1926年9月改为新制初中。1928年9月分设华英女子初级和高级中学,始由中国人任校长。1931年向政府立案。1938年9月高初中合并,定名“私立成都华英女子中学”。抗战期间,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疏散彭县坚持办学,9月迁回成都原址。1946年9月,受省教育厅委托增办高级家事职业班。1952年12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校”,一直为女子中学。1968年3月开始招收男生,实行男女合校,1993年3月,经市教委批准增挂"成都市科技创造(发明)学校"校牌,2000年加挂“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校牌。鉴于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成绩,1990年被列入国家教委主持编写的《教育大辞典》,是列入中、小学词条的成都八所中学之一。学校还是全国和省“创造教育实验基地”、陶行知理事会理事成员单位、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首批市级示范高中、市“游泳重点学校”。是四川省乃至西南片区唯一的一所女子中学。立案前,学校由基督教会的“华西教育会”领导,学生多由省内各地英美会所办女子学校选送。立案后,面向社会招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重视外语和音乐艺术的教育,家政和营养健康的实践教育,品德、行为的文明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的美的教育,曾两次获得当时省府的嘉奖。称赞学校“内务整齐”,环境“雅洁”,“学生庄重有礼”,“学行均著成绩”,英文采用直接教学法“尤为可取”。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各个时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并不断有所前进。1990年以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狠抓特色教育,以创造教育和女子教育为特色,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再上台阶。1993年学校在成都市率先开展创造教育,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塑造创造性个性的创造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学校增设科技创造发明课,各科教学渗透思维训练,德育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心理品质,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取得显著成绩,学生制作科技发明作品万余件,参加省市和全国发明展、亿利达、头脑奥赛、无线电、航模等竞赛获奖千余次。1997年开始办女子实验班,对女子教育进行研究,每年参加全国女子教育研讨会进行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突出的成绩,关注女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焦点,女学生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她们的语言和艺术天赋得以充分发挥。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厚德重育,承载着使命,孕育着新生,伴随着辉煌,培养出了众多的卓越人才,他们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共和国女将军之一廖文海;蜚声国内外的妇产科专家乐以成和眼科专家毛文书(连续五届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著名歌唱家,《白毛女》“喜儿”最早扮演者孟于(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著名演员赵亮;中央音乐家协会理事,法国文化艺术勋章获得者,新中国第一位音乐女指挥家郑小瑛;著名教育家,留美博士,对我校办学有突出贡献和在学生中有很高威望的郑元英教授;著名土壤学家,国际土壤学会副主席林伯群,她的名字已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美国ABI《世界名人录》、《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国科技大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人类首次从陨石中发现和测定碳化硅的留美学者唐明等;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管理干部、企业家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矛,1961年和1962年更是为全市第一,学校在各种竞赛中,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七十年代以孙传琪、巫方安为代表的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其行动响誉省内外;文革后,八十年代前期,教学高考成绩超许多省级重点中学;九十年代,学校工作全面发展,被列为市级“游泳重点学校”,游泳成绩突出,有专门的游泳场地,为全国、省、市各级输送出了大批的专业人才,1985年学校被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新形式下,学校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科研促校”的办学理念,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近年来承担全国“九.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和市级“十.五”规划课题,锻炼出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意识的师资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成绩突出,为社会信得过的学校,学校高初、中连续十多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近十多年来,初中教学成绩超同类学校和部分省级重点中学,高考成绩也一直位居市级重点中学前列,2005年中考平均分列全市第六名。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1个,校级课题结题107个。学校还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素质教育全国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模范教工之家”、市级“工会先进集体”、青羊区“青年文明号”,被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授予民主管理“先进集体”,获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秉承办学的历史积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争创特色名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争创省级示范学校,达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三满意”学校。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是经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集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 学校是成都天府新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将是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学校。学校由成都国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育北大青鸟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
成都市川化中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蓉城北郊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办事处[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东路28号 ,创建于1960年,199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6年成为“国家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校”,1997年成为四川省第一所GLOBE计划学校及中美合作动物多样性项目学校,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2000年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6月4日,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四川化工总厂子弟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属公办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隶属于青白江区教育局。2003年6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揭牌仪式举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揭牌仪式。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同年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2005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学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川化中学的办学声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校近年来,中、高考成绩年年上新台阶,连续十二年被评为“成都市大面积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并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先后荣获“四川省重点中学”、“国家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级绿色学校、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学校”。
德阳中学四川省德阳中学简介四川省德阳中学坐落于天府明珠——四川省德阳市,办学汗青悠长,其前身为1939年抗日战役期间由山东内迁到四川的原“国立六中二分校”,束缚初期与原德阳县立初中、简略单纯师范、跃鲤初中等校归并为“德阳县初级中学”,1953年经四川省群众当局批准改制为完整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德阳中黉舍”,1981年底被省当局首批定名为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6月经由过程验收为“国度级树模高中” 。 黉舍由两个校区构成,别离位于德阳市黄河西路90号和德阳市玉泉路506号,占地总面积142368平方米。两个校区共有修建面积59956平方米。此中高中新校依山傍水,气势宏伟,色采明快,环境幽雅,2001年9月正式投入利用后,完整减缓了容量无限与生源急剧增加的冲突,也使黉舍硬件设施跻身于省内一流程度;黉舍现有91个讲授班,在校门生6000余人(不含补习班),在岗在编教职员工325人,兼任西席274人(不含兼课干部),西席学历达标率为100%,此中初级西席101人,具有研讨生学历的西席63人,天下优良西席5人,国务院特别补助获得者1人,省级优良班主任和教诲事情者8人,特级西席3人,省级劳模3人,市级各种先进小我5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市各级学术个人的会员、理事和教研个人及学科卖力人32人。黉舍前后获得“天下大众体育勾抢先进个人”、“国度级绿色黉舍”、 “国度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黉舍”、“国度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树模黉舍”、“四川省尝试讲授树模校”、“四川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黉舍”、“四川省科技教诲树模黉舍”、“四川省环境教诲先进单位”、“四川省劳技教诲先进单位”、 “四川省招生事情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构造”、“四川省榜样职工之家”、“四川省德育教诲基地黉舍”、“黉舍档案办理达省一级标准”等殊荣。 德阳中学建校近七十年来,因治学松散、办学效益好而获得社会各界的遍及赞誉,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良人才,为国度扶植和处所经济生长做出了凸起进献。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黉舍不竭适应期间生长的需求,调剂思路、窜改看法,根据邓小平教诲实际及江总书记对教诲题目的有关阐述和党的教诲目标,总结提炼出了具有光鲜期间特性和深实在际意义的办学思惟,即“讲授天生人、促学天生才、助学天生功”的“三成”教诲办学思惟;这一办学思惟与“健旺、朴重、博学、创作发明”的育人目标一脉相承,将传统的教诲思惟与当代的教诲理念融为一体,夸大以报酬本、以德为先、以业为荣。它既是对黉舍几十年办学经历的理性思虑与总结,又是新期间黉舍教诲思惟的提炼和升华,将门生杰出品格的培养塑造和门生全面调和生长与胜利的代价体验无机地连络起来,深深植根于本质教诲当中,是一种迷信的育人观和人才观。黉舍订峙 “分身一本,团体推动,为门生毕天生长奠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当代化、高质量、有特性”的办学目标,全部师生在尽力实际这一办学思惟和办学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构成“勤奋、松散、和睦、守纪”的校风、“爱、实、精、活”的教风和“严、新、活、实”的学风。 德阳中学自1997年开端有打算、有构造的展开青少年科技教诲以来,获得了丰富的服从,以看望中学科技教诲规律为主题的黉舍科研课题《真题目指导下的中学科技教诲形式研讨》获省当局教诲服从二等奖和德阳市教诲服从一等奖。从1998年起,每一年都有门生在天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电脑机器人大赛上获得嘉奖,到2004年为止,获得国际金牌一枚,国度级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3枚,此中有5人获长江小小迷信家或来日诰日小小迷信家称呼,1人获茅以升迷信家,1人获高士其迷信奖,2人获英特尔英才奖。省级一等奖14项,在全省的统统中小学中,德阳中学是七年来获奖届数最多、获奖层次最高、获奖人数最多的黉舍。2004年3月,德阳中学胜利的承办了四川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中学停止此类比赛走出了第一步。黉舍的青少年科技教诲走上了良性生长的轨道,创出了光鲜的办学特性。黉舍由两个校区构成,别离位于德阳市泰山北路239号(初中校区)和德阳市玉泉路506号(高中校区)。德律风:0838-2202601地点:德阳市泰山北路239号 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示范性学校” ——崇州市蜀城中学,是一所1995年新办的完全中学,占地面积48864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2个,在籍学生3700余人,教职工272人。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6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2人,崇州市“十佳青年”9人,崇州市拔尖人才2人,崇州市级以上表彰的教师200余人。从1998年首批毕业生参加高考至今,共向国家高等学校输送大学本、专科学生5000多人,升学率按年均30%递增。特别是2004年高考,本校学生姚凯夺得全市理科状元(高考综合科291分名列成都市第二),上线总人数名列成都市重点中学第5位,向高等学校输送新生416名,是建校初的4.6倍。在成都市2004年学校工作综合评定中,名列当时成都市35所重点完中第四位。2005年我校学生丁莉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飞行学院录取,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后备人选。2007年我校学生王绪同学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 成为崇州市当年唯一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王晓璐同学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留学。2008年高考,我校克服地震影响,一次上线人数不降反增,上线增长率14.8%,成为四川延考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次受到成都市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坚持以体艺为特色,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十多年来,我校代表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荣获团体第一名33次,个人单项金牌148枚、银牌 132枚、铜牌90枚,98人次打破省市记录。学校先后向专业队、业余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余名,并培养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3名。我校射箭队李迅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射箭锦标赛冠军,入选2008年奥运会中国射箭集训队;我校高2006级学生李政荣获2008世界亚裔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爱心苑”、“同心苑”、“桂花苑”,“励志广场”等生机无限,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天地,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名校之门,圆名校之梦。我校2006年与成都七中联合办学,开设“七中网班”,共享名校七中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让那些梦寐以求但苦受条件所限的优秀学生终于可以轻松地圆梦七中,圆梦清华、北大。我校的高2009级网班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在全国80多个同级网班中,从入学时的第12名跃居至第2名(从高一上期末到现在一直保持第2名,仅次于七中本部)。该班入学时只有2人进入崇州市前183名。经过两年半的网班学习,已有12人进入了崇州市前50名。高2010级的网班向博妮同学入校时排名崇州市第57名,上期期末考试理科成绩已跃居崇州市第一。“七中网班”, 虽然学生身在远端,但完全按照成都七中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进度目标实施同步教学,异地同堂分享名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简直就像置身于成都七中本部就读一样。今年,学校与香港最优秀的中学培侨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并尝试开展英语和计算机特色教学,拟在初中、高中各开设两个实验班。由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崇州市蜀城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射箭重点学校”、“全国射箭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成都市示范性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崇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4年受到崇州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局的表彰。2005年还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单位”。 2008年初,崇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市学校2007年度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我校的各项总分名列全市75所学校的第一名。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是一所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窗口示范学校,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在金堂县城城厢镇(现青白江区)正式创立金堂县立中学起,学校先后经历了金堂县立初级中学、金堂县立男子中学、金堂县立中学、金堂县联合学校、金堂县赵镇中学校、四川省金堂中学校等历史沿革至今。建校初期,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共旅欧少共创始人、著名教育思想家赵君陶曾任学校训育主任,为学校留下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师表风范。 学校占地面积180余亩(含体育运动中心),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今天的金堂中学,拥有现代化、多功能的音乐广场、体育运动中心、科技楼、实验大楼、艺术楼、图书楼以及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拥有配置比较完善的网络中心,建立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电子图书馆;按照8﹕8﹕4配制理、化、生实验室,我校的实验装备无论是投资规模、档次,还是运行效益均已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术报告厅设施先进、功能完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52余人,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县拔尖人才、县学科带头人、县教学能手等各级名优教师近40人,国家、省市及县各类优秀教师150余人。现有教学班69个,在校学生近3500名。 8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明确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文理并举,多元成才”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养并重、德才兼备、人文见长、既赋有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眼光的高层次人才”的育人目标。多年来,学校为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2008年,虽遭受汶川地震的严重影响,但高考仍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本科一次性上线首次突破“七百人”大关,一次性上线716人,其中重点本科180人。2009年高考又创历史最好水平,本科上线一次性突破800人大关,较上年净增98人。同时教育科研比翼齐飞,成效显著。课题《整合美育资源,促进和谐发展》获市一等奖,《高中学生差异发展教学策略研究》荣获成都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强化艺体,渗透美育,促进学生会和谐发展研究》获省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红叶电教杯”市第十一届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等。 学校严谨治校,求实创新,办学效益显著,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1997年学校被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又被省教育厅首批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并先后荣获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004年)、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4年)、成都市模范单位(2004年)、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连年荣获成都市高中教学质量表彰奖,这一切充分说明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直处于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近年来,学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教育局高度重视金中的发展,已将我校迁建纳入灾后重建项目现已正式启动。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教育局的要求,金堂中学必须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建设发展。全体教职员工将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教育局实施“创特升位”“三新”行动为契机,坚持“细、严、实、恒”的工作原则,努力将学校办成“校园风气好、办学环境好、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好”的成都市的一流学校,并尽快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天府第七中学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倾力打造的一所优质品牌学校。学校占地18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容纳4200名学生。学校位于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中心城市四川成都,坐落在正在规划建设的有" 城市未来中心"之称的天府新区秦皇寺中央商务区, 紧邻锦江生态带,毗邻天府中央公园,与同在规划建设的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仅一墙之隔。学校由原成都七中副校长陈刚领衔筹建,在成都七中三任老校长的指导下,继承百年名校的优秀文化传统, 依靠机制和体制创新,坚持高品质办学,走小班化、精品化之路,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办学宗旨:立人学校校训:厚德自强教育追求:做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立人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杰出公民校 风:活力 活泼教 风:爱岗 爱生 学 风:自律 自主
由望子成龙教育集团举办的全日制私立学校玉垒中学创办于1984年,是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住读式民办学校。学校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学府路634号,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个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于学习的园林式学校。 学校以“明德、博学、笃志、创新”为校训,秉承“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活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培养有使命感、责任感、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勇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五重四化”的办学方针,即重基础、重个性、重能力、重创新、重品德,课程素质化、教研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人才国际化,形成“厚德博学、求实奋进、敦笃励志、止于至善”的校风”“勤奋敬业、爱生如子、勤研善导、甘为人梯”的教风和“奋发进取、乐学善思、明礼修身、博采众长”的学风,经过玉垒中学师生共同努力,先后有3名玉垒学子考入清华大学,数百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近十年来,玉垒中学中考成绩连年独占鳌头:2011年,总分居市第一名、单科成绩市第一名,总评分比第二名高出近50分,市前10名的学生中玉垒中学占4名,62名学生考上成都4、7、9等国家级重点中学;2012年总评分仍居市第一名,五门学科中三科成绩获市第一名、两科成绩获第二名,升省重点高中的比例高达75%;2013年中考成绩总评分再获市第一名,中考五门学科中两科获市第一名,升省重点中学率高达51%,再获市第一名。2014年全市一诊考试,总分居市第一名,5门学科有4门居市第一名,平均分高出第二名39分。 玉垒中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011年“致公杯”科技活动中,三项获特等奖、两项获一等奖;上海第四届模型节,两个项目获一等奖(建筑模型和木结构承重)……为我市争得了荣誉,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凭借雄厚的师资条件、强大的教学实力、卓越的教学成绩,玉垒中学近十年中八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成都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和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备选学校。 2014年1月19日,由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会、中国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教育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科技强国•教育兴邦’•2013中国教育品牌年度盛典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经过30%网络投票、30%媒体评议、40%专家评议及八个阶段严格评选,玉垒中学在众多名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名牌中学”,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私立学校。 2013年11月28日,2013年新浪中国教育盛典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玉垒中学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骄人的教学成绩,经过20%网友投票、20%媒体投票、30%专家投票、30%微博影响力的严格评选,最终在众多私立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膺“2013年度最受家长信赖私立学校”桂冠,也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私立学校。 今后,玉垒人依然将自豪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祖国和社会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迎接时代的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