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成都市古蜀王建墓旁的西安路小学,前身是创办于抗战时期的“三英小学”。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390名,教师勤学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有76%以上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8人,小学一级教师23人;硕士学位1人,大学本科24人,大专学历44人,学校有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成都市骨干教师后备人选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一直以来,学校秉承“生命关怀 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生态教育科技教育两大特色。畅响“生命 环境 发展”的主旋律。从构建生态校园、生态管理、生态课程、生态教学、生态德育,来关照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育功能,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意识,这成为学校整体育人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被《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载文誉为“野生动物的小保护神”;在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保会议上,李鹏总理带去介绍我国环保工作的录像中就有学校环境教育活动情况;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官员曾多次到学校考察和讲学;美国亚特兰大动物专家赛娜多次来校与师生交流;教师学生所撰写环保文章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学校教学工作年年受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教育科研课题取得突出成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生的科技、文艺、劳技、美术、航模等作品分别送日本、印度参展或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学校现在以创新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开展“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学习型教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美术地方教材欣赏课中,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结合社区资源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等市级、区级课题的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先后被授予为“成都市、四川省、国家级绿色学校”、“国际野生生物保护教育项目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小公民道德示范教育基地”、“四川省少先队基础建设示范学校”、“四川省少工委‘四个一’爱心活动优秀组织奖”、“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成都市科技基点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德育先进集体”、“成都市雏鹰红旗大队”、“成都市航模传统学校”、“成都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CAI教学先进集体”、“成都市先进职工之家”、“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创办于2006年8月1日,是成都高新区为适应新城南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成都市新优质学校、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成都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四川省小学作文基地学校、绿色学校。学校占地42亩,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52人。 现代化的教学楼、体育馆,高规格的运动场,高标准的学生餐厅让人耳目一新;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劳技室、计算机室、远程录播室、校园电视中心、教师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学习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学术交流厅等专用室一应齐全;教学设施齐备,教学仪器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生均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实验教学示范学校配置标准。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阳光事业’;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学校的职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阳光灿烂’;教师应该拥有一份“阳光心态,用自己的阳光点亮孩子童年的心灯。”学校校长李鸣如是说。阳光,自然之光。它敞亮了世界,普照着人间,润泽着万物,温暖着心灵。在大源,“阳光”是一种比喻,代表着明亮、温暖、活力、积极、向上、多彩、公平、普适等教育元素,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影响力与精神生长力。大源立足于人的发展,以“让师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总结提炼出“阳光文化育人体系”,以“我是一缕阳光”作为教师群体价值观,致力打造一支爱学校,爱学生,爱工作,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努力办一所对学生特别好、特别负责任的阳光学校。
成都市西一路小学(原名成铁一小)创办于1957年,它座落在成都的北大门--火车北站附近的西一路。美丽整洁的校园占地10641㎡,建校4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优良、教学设施一流,校舍宽敞明亮,环境优美宜人,办学富有特色的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学校是成都铁路局首批"示范学校"、"文明单位"。 连续十多年荣获金牛区"学校工作显著奖",成都铁路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称号。学校还被命名为成都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金牛区"校风示范学校"、"绿化工作先进学校",是铁路局和金牛区的窗口学校。2003年我校还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使学校教育服务和教育质量达到了新的高度。学校有一个开拓进取、勤政务实的领导集体,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全校共有高级教师4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48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局、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多人及一批局、区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他们有高尙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精湛的教育艺术,有高度敬业的工作态度,有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这些都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称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 "科学管理,强化基础,成功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和特色,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连续十几年毕业合格率达到100%,优生率达到90%以上,为各类重点中学输送了大量人材。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成绩优异,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奥林匹克和华罗庚数学竞赛及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奖。学校还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美术、书法、微机、田径、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为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舞蹈、美术、合唱、田径、计算机等也在各级竞赛中频频获奖。学校根据教育资源和学生兴趣选定本校的特色教育项目,特别强化了英语、数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与四川大学外语系市内培训部、北大远程教育网和电子科大电子工程学院合作,从一年级起增设了英语、北大数学少年、计算机课程。为此,每年我校毕业班80%学生都升入和考入了市级以上的重点中学。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拥有3780㎡的现代化塑胶跑道运动场,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和小足球场一应俱全。有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多功能室、舞蹈室等多种专用教室,室内现代化设施齐备。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100多台微机与英特网联网。学校创建了"雏鹰少儿电视台",班班均有闭路电视和多媒体设备,黑板实现了无尘化和磁性化,供教学使用。学校还办有食堂,为回家不方便的学生解决了午餐,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知识、创新、竞争、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校教职工满怀信心、团结一致,为了实现市级一流学校的远大目标,为了辉煌的未来正努力奋斗、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祝国寺小学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祝国寺村沙发城,创办于1935年,其前身为“私塾学堂”。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1个学前班。1- 6年级在校生760人、学前班学生65名。学校教职工共36人,其中:27名正编教师、7名招聘教师、3名代课教师,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27人。学校校园面积8666平方米,有宽大、标准的学生操场、200米运动场,漂亮的教学大楼,碧绿的草坪、优美的花园。进入校园,给人公园般的享受。学校还拥有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广播系统等等,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陆续增添了大量新硬体设施,现代化办学条件初具规模。学校秉着“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品质立校、科研兴校、创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着力宣导“团结、勤学、求实、创新”的校风,构建“从思想上突破,以课堂为主管道,以美育为先导”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健全人格,学会做人”的德育工程。近 一年来,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力度深化课改,在自主、互动、创新、乐学、会学、自学等方面开展课改试验。结奋斗,创新务实、与时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祝国寺小学全体教职工更将鼓劲扬帆,团俱进、勇创辉煌!学校交通便利,在红星路步行广场,可乘68路。同时 809路、805路等多条路线的公车在沙发城中街下车,均可到达。学校电话:028-85910230
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英文名称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Chengd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建校时间 2000年 学校简介 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是由四川省德瑞企业总公司投资兴办的与成都外国语学校相配套的一所学校,担负着长期、稳定地向成都外国语学校输送高素质小学毕业生的任务。“依法办校、科研兴校、专家治校”的办学思路和一流的硬件设施,使学校自2000年立校起,就站在现代教育的前沿。学校占地130亩,现已有44个教学班,学生1800多名。 学校师资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学校坚持“名师、优师、能师”的师资队伍结构,对教师实行聘任制,教师来自省市地区重点学校,并有多名学科带头人、教研员、校长、教导主任和优秀大学毕业生,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技高的研究型师资队伍。学校用“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办法,建立评优选先的激励机制与事业发展的平台,给教职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全面的保险制度,稳定和不断壮大了这支优秀的队伍。 学校科研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思路,积极开展教育研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教研风气浓厚,多名教师在全国、省市赛课活动中取得一、二等奖。 在省级的小学生数学夏令营中, 有数十名学生在各级奥数、华数比赛中,取得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市、区各级的调研考试中,学校语、数、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学校以踏实的作风与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特色 在夯实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抓外语特色,采取真正的“小班教学”,形成了“学生外语水平大大高于同龄人”的特点。学校三分之二以上的外语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赛课和录制观摩课并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等优异成绩。学生曾先后为四川电视台录制英语节目,为外语出版社录制英语歌曲光碟,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四川省小学生英语大赛等各级学生口语竞赛中取得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艺术教 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独树一帜,聘请音乐学院、省歌舞剧院等专业教师到校兼职。开设了14种器乐班的教学。多名学生在合唱、美术、摄影、泥塑等方面获得各级各类的奖励。学校“金太阳艺术团”在2004年受文化部派遣到土耳其参加了伊兹米尔第十三届“国际儿童艺术节”,精彩的节目受到了当地媒体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金奖。2004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硕果累累 自办学以来,学校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严谨踏实的态度,坚持环境育人、爱心育人、生活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
学校前身曾家祠小学始建于1950年,1985年与私塾陈家老房子小学合并更名为江家堰小学,2001年与大安桥小学合并迁入现址。2011年迁入锦水花香小区旁的新建校舍,并加入我区优质教育资源成师附小教育链,正式更名为“成师附小白鹭溪分校”。学校为公立全日制小学,目前占地 20 亩,8个教学班,教师32名,学生207人。历经合并、搬迁和上划,在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学校已成为地处锦江“五朵金花”中的一所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的花乡“金花”学校。 在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学校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为手段,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尽快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按照“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升格”的大体发展思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学校高举“生活教育”的理念之旗,在生活课堂、生活德育和生活科研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学管理夯实,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常规推进月活动开展有实效;学校德育“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体系基本成型,学生养成教育的“四个三”工程、“设岗评星”活动开展效果良好,学生行为习惯转变明显;学校“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学校名师梯队建设初步成型。 学校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获得“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成都市巾帼文明岗”、“成都市绿色学校”、“锦江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得到了教育界同行和社区家长的一致认可。面对办学质量将快速提升的大好机遇,我们将努力让这所历史悠久的新型小区配套学校实现“华丽转身”,为区域奉献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成都市九里堤小学位于九里堤北路10号,始建于上世纪初,原名诸葛庙小学,2005年正式直属金牛区教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0亩,现有学生705人,教职工32人。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35%,专科学历的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65%。 多名教师曾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赛课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艺体”特色更加彰显,以“合格+特长”为培养目标,有力的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领导班子正确带领下,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艺体”方面尤为突出,许多孩子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区的表彰和奖励;学校在市、区的许多竞赛活动中,成绩均名列前茅。被评为金牛区“文明单位”今后,学校会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更加努力地做好“艺体”特色工作,让美好难忘的小学时光,永驻孩子们的心田。 学校更有获得市优秀青年教师的张松张老师、徐薇老师、冉佳老师等优秀老师学校经常举行艺术类活动,同学也积极参加。
19世纪30年代初成都市升平街小学成立,原地址在童子街,原名叫八区一小,是一所完小,共12个班。学生约六百人,教职工二十余人,当时的校长是民盟的李泽筠(女)。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李泽筠继续担任校长。1951年学校更名为四区四小,李俊辉、王盛富先后代理校长。1952年,赵锡钦担任校长,四区四小迁至升平街。这里原来是冯伯书私人办的大华小学,最早是原国民党旅长袁朗如的公馆,进公馆门向左拐是一个四合院的厢房,中间是天井,向里走是一个大操场,周围修的平房作为教室。这时,学校规模达到21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两个,学生达到一千一百多人,教职工有四十余人。次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中心小学。文革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升平街小学。 1979年市教育局出资建造了一幢转角式砖混结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837平方米,另外修建大教室235平方米,厕所87平方米,同时修建了广播室、配电房、停车房、职工宿舍。学校成为西城区重点小学,被誉为成都市小学“五朵金花”之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培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教劳结合研究”、“优秀活动方案”、“依托课程,注重创新,生动活泼,发展素质”、“培养少年儿童传统美德”、“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建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环保课题与日本大坂市环境科研所专家交流时得到高度评价。参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八五”国家级课题研究获成都市教改成果一等奖、省政府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陶行知研究会先进集体、市政府命名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先进集体、文明单位、首批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德育先进集体。 2000年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学校办学水平为“市、区一流”。2005年,区教育局出资修建框架结构多功能教学大楼,配置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同年9月,学校举行公推直选校长,邹军当选,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民管会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推选的校长。学校迈出了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探索的第一步。2007年,学校进行了职能部门管理机构的改革,成立了以“校长室”为领导的一室四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促进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和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学校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70多年的办学史,成都市升平街小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人才。成都市特级教师袁丽华、成都市五牛围棋队的李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几十年来学校涌现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党团员、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拔尖人才,成都市优秀校长、市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共计50余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见证着升小的变迁与发展。 学校详细地址:成都市太升南路274号 学校周围可乘公车介绍:3、5、7、18、23、37、45、53、61、101、106、166、902路
成都昭忠祠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且具有优良传统的小学。它始建于1911年,为民国初年“少年强国会”兴办的“少年强国学校”,系蜀军政府第一任都督,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英杰,反袁的斗士张列五、谢慧生等人创办,后更名为“西蜀小学”。之后,又由廖律平、周国瑞等人继续开办,更名为“西蜀公学”。1935年,再更名为“西蜀小学”。1953年春,学校转为公办,更名为“成都市昭忠祠小学”。1978年学校被列为省重点游泳学校,1980年被命名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重点学校”。2009年更名“成都昭忠祠小学”校名。优越的地理位置:学校位于美丽的府南河猛追湾河畔,北靠成都游乐园、活水公园,东临西部“东方明珠”四川电视塔;环境优雅,林木葱郁;交通十分便利,有10多条公交线路车可直达学校。先进的学校管理:学校以“昭扬人文精神,奠定和美人生”的“和美教育”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激活生命律动,创造和美之音。”的教育理念。以“追求 ‘三和’、‘三美’(即‘三和’:师生和谐、学生和睦、家校合作。‘三美’:环境优美、行为美雅、心灵美好。),实现品味提升,将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师资强、质量高、特色浓’的高品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达93%,小学高级教师达45%,区级以上的先进个人达91%。教师们敬业、爱生、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师德。一流的设备设施:学校拥有独立的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整个校园、闭路电视播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会议室演播系统、多媒体电教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校园电视台演播系统、卫星远程教育播放室、标准网络办公室、多媒体课堂演播教室、学术厅、科学实验室、科技制作室、机器人活动室、计算机学习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音乐室、舞美室、中西画室、心理咨询室、伙食团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培养和造就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突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科技、体育和艺术教育为带动各项工作发展的载体、为办学特色,做到特色教育与德育、教学等相结合,形成了以特色教育带动全面,以特色教育促全面的特色。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解放军、省、市输送体育、科技和艺术人才600多人,培养出赖晓丽、喻敏等5名跳伞、游泳、象棋世界体育冠军和著名主持人王小丫等;学校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的学生受到中学的普遍欢迎。学校现在是区“文明单位标兵”、区“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市区“校风示范校”、市“科技基点校”、市“健康教育示范校”、市“绿色学校”、市“家长示范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目前,学校正以只争朝夕、不断创新的步伐,向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迈进。
万和小学距新津城南约10公里,位于新津县兴义镇岷江村1组,是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绿化示范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一一年,由晚清秀才刘南轩捐资办歇马店小学开始,到解放后的仁和二小,再到今天的万和小学,已近百年。学校占地60余亩,有6000㎡的校园广场,300m的环形跑道,教学班19个,学生890人,教职工62人。 "天下万和,家和万事兴;天下仁和,以和为贵"。在"养成人生好习惯,体验生活实过程"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验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养成教育特色鲜明,学校诗韵流淌,书香满园。 学校环境优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教学楼气势恢弘。艺术园"春夏秋冬"四季花开,春园杏花桃花,夏园紫薇紫荆,秋园红枫桂花,冬园腊梅银柳;活动区"梅兰菊竹"温馨浪漫,梅园梅花绽放,兰园兰香袭人,菊园菊花满园,竹园竹叶青青。再加上门中门、园中园,令人流连忘返。环境创设确实独具匠心,校门到教学楼200m的柳树大道被建成了"礼仪之路",传统格言、礼仪橱窗、垂柳丝丝,一道诗路画语。"春兰书屋"童话动感,有绿地、秋千、蘑菇、小屋、智慧树......孩子们可站可坐可躺,书香扑面,把书香变成了快乐。"乡土文化陈列室"陈列着祖辈用过的碾子、鸡公车、架架车、水车......让孩子咀嚼过去,开拓未来。"巧手坊"竹片窗帘、石头竹桩、剪纸泥塑。还有韵味十足的教室、舞蹈室、音乐室、劳技室......整个校园成了神圣的殿堂,成了孩子学习的乐园。 学校礼仪教育特色鲜明。小学生就是要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要受到现代文明熏陶,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不学礼,无以立"。"天下万和,家和万事兴",万和小学传承礼仪,用礼仪熏陶和培养学生。让孩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写好字、说好话、行好礼......养成做人做事的好习惯。"朝会--五个十五分钟":周一升国旗,有威武的国旗队和军乐队;周二小主人教育,鼓励孩子做学校的主人,将来做天下的主人;周三晨练8:20,开放体育场地,让学生炼就好身体;周四红领巾之声,听新闻,看天下世界;周五书香一刻钟,让孩子读书讲故事。校园"110"和"学生校长助理"是学校的小督察,劝导文明的小天使。孩子们非常文明礼貌,勤奋好学,"小手拉大手",还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家长,使民风更加淳朴,村民更加文明。 学校体验教育激情冶趣。"红色体验教育",红色军乐队,红领巾合唱队,红领巾乒乓球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绿色体验教育"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学习养殖种植;"手工体验教育"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体验教育"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集体生活中去,到劳动实践中去,去探索,去发展。 学校管理强教师好。柔性关怀,情感激励;校本科研,历炼队伍。让教师成为敬业者,成为读书爱好者,成为学生"道德长跑"引领者。好教师培养了好学生,造就了好学校。 万和小学秉承"我是学校主人"的办学理念,用"传统的心灵、时代的眼光、现代的气息"用心打造田园学校,让学生做文明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将来争做社会的主人,世界的主人。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植养人文气韵,奠基幸福人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