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立于1996年,原名高新三小。2005年8月更名为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 学校秉承“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成为学校的追求,以“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育人目标,狠抓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激发每个老师的个性和潜能,营造和谐、愉悦的办学氛围,努力办一所凸显个性化教育特质的精品学.. 学校成立于1996年,原名高新三小。2005年8月更名为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 学校秉承“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成为学校的追求,以“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育人目标,狠抓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激发每个老师的个性和潜能,营造和谐、愉悦的办学氛围,努力办一所凸显个性化教育特质的精品学校,使芳草馨香,芬芳天涯。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少儿信息研究基地,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教师校本研究示范基地、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十佳”红领巾示范学校、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5年9月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40余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9人,高新区兼职教研员3人;全国优秀辅导员、课改先进个人5人,四川省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6人;成都市优秀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9人,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10人。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航空港黄河中路二段(蓝光“圣菲TOWN城”小区内),是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凭借60年办学积淀和雄厚的办学实力,以超前的眼光,以高品质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的一所崭新学校。 三大办学优势: 一是办学实力雄厚。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有近60年办学的深厚积淀,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目前已经发展为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走读、寄宿双轨运行的教育集团,在校学生5000余人,拥有狮山北校区(小学)、狮山南校区(中学)和圣菲小学三个校区,在家长和社会中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 二是师资队伍优秀。 圣菲小学有省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并从校本部遴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年级组长、教育组长到圣菲小学任教。他们中有全国、省市区赛课一等将获得者,有省市区优秀教师、有教育科研论文全国省市一等将获得者。老师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极富爱心和责任感,极富亲和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多方面才能,很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三是实施高品质的教育。 圣菲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种独特,圣菲的培养目标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圣菲的孩子要做到习惯良好、身体强健、头脑睿智、学业优异、全面发展并勇于创新。
成师附小具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文明单位”首批“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一所具有一定示范性的省、市、区窗口学校。 学校分为本部(位于学道街)和东区(位于万科城市花园)两个校区,共有33个教学班,教职员工88人。除普通教室外,学校建有多媒体阶梯教室、舞美室、书画室、语音室、乒乓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信息技术中心、红帆电视台和图书馆和电子音像馆,为现代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具有了以“情知结合”为鲜明特色的、稳定、优质、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情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使教师乐教、善教、创造性地教,学生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情知结合活动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情知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促进了管理的灵活高效。学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注重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并根据教师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创造各种机会,发挥所长,促其成长。学校大力推进“名师工程计划”,为名优教师向教育专家型人才铺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始终保持了学校师资的整体高水平态势。多年来,附小都是优秀教师与管理干部成长的摇篮。依托科学与情感相结合的管理,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多元化教学风格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拥有了一支以特级教师、市教育专家、成都市劳动模范为首的优秀教师队伍。80%以上的教师受到全国、省、市、区不同级别的表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小学情知结合教育”研究在深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2001年举办的“傅先蓉情知教育艺术观摩研讨会”,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傅先蓉老师和附小全体教师多年来的情知教育研究成果。 近两年,学校作为国家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的四川省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以校为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校本研修示范校多次承担国家级、省、市、区级示范课。 2003年,学校主办了“小学语文新课程国家级骨干培训者研修班现场研讨会”,展示了附小在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中的丰硕成果。 学校注重活动育人,德育工作成效显著,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的称号。学校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获全国一等奖。一个小队和一个中队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特色小队”和“全国特色中队”的荣誉称号。 学校从2002年起探索并全面推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实现学校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超前的一步。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改进”和“创新”理念。ISO的引进与创造性的运行,促使了教职工观念的更新,“提供优质教育服务,重视工作的持续改进”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理念。学校教职员工抖紧紧围绕提高过程质量、提升满意度而努力工作,学校持续改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坚持持续改进,对外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开放与合作,已与英国希尔托普小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学校在改革中不断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开拓出一条具有附小特色的发展之路,向创建现代化精品学校和中华名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奋进。
2012年,为了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均衡化进程,成都市与友城法国蒙彼利埃市为深化双方的国际交流合作而达成意向,在成都高新区兴建一所小学,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应运而生。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建筑地面共5层,地下一层。占地4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为23699平方米,建筑面积19510平方米。象征着现代智慧的校园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包括标准室内体育馆,艺术中心,1个300米环形跑道的室外运动场、开放阅读区及20余个功能齐全、富有个性化的多功能教室,36间普通教室都是现代化智能教室,国际互联网、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等一应俱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大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实践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改革、主动研发校本课程(特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每周开设法语课一节,英语课4节,国际理解课程一节),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感受西方经典文化的浸润。我们着眼于孩子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外语的应用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孩子。 学校办学规模为36班,孩子总人数为1620人。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影响孩子一生的氛围”,致力于实现共同的教育愿景——将学校建成一所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创新学园”;关注孩子国际竞争力培养的“国际家园”;感受生活、学习生活、学懂生存的“生活乐园”;人人爱读书、飘满书香的“书香校园”;人与环境互动、亲近自然的“绿色公园”。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紧邻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省艺术学院,与四川大学隔街相望,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浓厚。学校创办于1937年,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成都市东大镇小学、成都市第二中心小学、成都市太平横街小学、成都市新生路小学。2005年学校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将优质的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的音乐艺术教育相结合,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985名学生(其中含德国籍、加拿大籍、日本籍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在校教师4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6%。教师队伍中有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青年教师12人,区骨干教师15人,有20多人次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共创师生成长乐园”的办学方向,“以大艺术教育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崇德、尚美、启智、育艺”为办学目标,抓住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和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线,促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提出的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学校发展的“大艺术教育观”,用科研引领,课题立项,整体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005~2006年,区级科研课题《构建学校全面质量监控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荣获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首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 区级科研课题《家校联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荣获武侯区首届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区级科研课题《新课标下学困生如何转化》荣获武侯区首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学校《树立大艺术教育观,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 2006年获成都市第八届艺术节团体银奖、区第八届区艺术节团体金奖、区第八届区艺术节舞蹈比赛特等奖、表演唱比赛一等奖、书画比赛团体一等奖、校园剧比赛二等奖。 2006年组织学生参加“马小跳校园剧”全国邀请赛获得“成都赛区十强”。特邀参加“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文化汇演和全国校园春晚舞蹈《春晓》获全国银奖。 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央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多次对学校艺术特色教育作专题报道。 多年来,学校在政府、教育局领导地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下,学校艺术教育氛围更加浓厚,艺术教育特色更加鲜明,艺术教育成果更加丰厚,学校将在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理念地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文化与艺术教育的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为高一级艺术院校和优质学校储备、输送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做出更大地贡献。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是一所由武侯区人民政府出资,“五大花园”办公室为五大花园小区修建的第一所公立配套小学,于2007年9月3日正式招生办学。 磨子桥小学分校位于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是每一位磨小分校人奋斗的目标。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磨小分校提出践行幸福教育,让师生都能幸福工作、幸福学习、幸福成长,培养师生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打造幸福家庭、构建幸福校园。并于2007-2008学年上期成立了“幸福”家长学校,短短两年时间,先后被评为"武侯区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结合“幸福教育”,学校工作围绕“幸福教育从规范开始、幸福教育从习惯开始”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正在不断探索以课程的形式开展我们的“幸福123”、“幸福ABC”、“幸福蹦蹦跳”、“幸福小喇叭”、“‘幸福像花儿一样’艺术节”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依托社会资源,形成了“亲子阅读”、“幸福课堂”、“家长开放日”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系列特色教育活动,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家长好评。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是武侯区委、武侯区政府在统筹城乡,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过程中,投资千余万元兴建的一所高起点万人居住小区配套小学。太平寺西区小学东临太平寺机场、八一家具城、西部家居装饰材料城,西邻中国西部女鞋之都,南邻武侯区打造的重点区域城中村,北邻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小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系列家具厂围绕,众多的农民工聚居。太平寺机场将在三、五几年内迁走,并兴建高档别墅小区,届时将拥有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军事机构,以及一大批高档的商住楼盘,区内人口数量大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可供利用。现在是城郊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区域。目前,太平寺西区小学学生人数810人,教师36人,教师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占地面积20亩,按30个班规划的小区配套学校。太平寺西区小学是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校,太平寺西区小学拟以习惯为线索,进行全方位实验,力争在三年之内,升级为全国养成教育示范基地;力争5年内成为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新兴学校。 学校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铺建成功的阶梯”,基于城郊学校办学的定位,源于做适合社区情况和家庭状况教育的思考,凭借区域城乡共进、高位均衡的教育优势;把握太平寺西区小学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学校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目标和淳风化俗的社会价值。 教师发展定位:通过打造“新理念、新技术、新突破”的“三新课堂”,培养“三心”教师,即:富有耐心、具有责任心、拥有自信心。探索城郊学校教师课堂成长的有效途径,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培训教师,帮助教师1-2年“站稳”课堂,2-3年“站好”课堂,3-5五年“站亮”课堂。 学生发展定位:通过落实“做”的德育,开展和建构“三贴近德育”体系,(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情感”体系),真实、扎实、实效地培养“三强”“五有”学生(身心强健、公民意识强、自主发展力强;有善良之心、有包容之怀、有正直之品、有自信之格、有爱人之德)。
创建于1946年、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成都市锦里小学(原成都市凉水井街小学),坐落在府南河畔、蜀汉城边,学校周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林立,具有浓厚的科教文化氛围和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学校以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了大批品学兼优、能力个性突出的学生,成为各中学竞相争取得优质生源基地,得到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赞誉。近年来,通过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事实,精心打造出外语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两大品牌,自主开发的传统文化研究系列校本课程独具特色,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形成了我校突出的教育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是全国首批"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学实验校",是"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 还是"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此外,学校多年来一直保持"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并于2006年荣获公众推荐评议“社会满意好学校”称号。 校训“至朴至真,至高至远”始终是锦里小学教育追求之最高境界和准则,与校风倡导的“静”、“群”、“恒”一起诠释着锦里小学的教育主张:教育贵在坚持真实、朴实、扎实的作风,贵在志存高远,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与智慧创新的卓越。 目前,学校在系统总结回顾品牌创新和文化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正大力营造具有丰厚传统文化,同时又与现代、国际浪潮融合的鲜明的学校文化。在“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厚积薄发”的学校传统精神理念指导下,培养智慧、儒雅,诚信、大气、勇实践、善创新的新一代。借助天时地利,锦里小学已响亮地提出了成为“彰显武侯文化底蕴,代表武侯人文形象”的精品窗口学校的目标。 在我们整洁优雅的校园里,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教育的氛围里,在管理有序、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为家长的骄傲、社会的明星、祖国的栋梁!
成都市华兴小学,地处成都市武侯区外南太平园,自1950年创建至今,校址几经搬迁。2006年9月,在武侯区委“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建一流教育强区”总目标引领下,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成了一所布局合理、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外观气派的现代新型学校。新学校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学校有各类标准化教室30余间,还有功能齐全的计算机、音乐、美术、科学、国防教育等专用教室20余间,具有美观适用的多媒体阶梯教室和图书馆,广播、网络、光纤系统,标准200米环行跑道的塑胶操场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漂亮。学校从全省各地引进各类优秀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省、市、区级以上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12人。 学校把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少年军校为平台,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社会综合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意识熏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理、自觉、自护、自律、自强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学会“知事理、明自我、建体魄、强精神”。学校在环境建设、课程文化和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2007年9月,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授予“四川省少年军校示范校”。
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将办成高品位品牌学校。一、硬件奠基,村小新姿。学校位于成都市西南方向三环路外的机投镇,始建于1940年,校名为九龙庙小学;1993年,乡政府投资45万,修地占地12亩,建筑面积1698平方米,更名为九龙小学;1996年划归武侯区;1997年又投资修建了200米环形跑道;2003年受武侯区教育局直管,并与城区品牌小学武侯实验小学"捆绑"联体;2008年5月"脱绑",并整体搬迁到半边街村新校址。新学校投资近三千万,占地23亩,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并更名为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800余人,在职教师3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全校教师的91.4%。其中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市青优、市学科带头人4人次,区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技术标兵共10人次。现学校拥有标准教室32间、教师办公室23间,专用教室30间,62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舞蹈室各2间以及共120平方米的教师厨房、食堂各1间。二、资源薄弱,鼎力维持。2008年上半年,学校一至六年级仅有学生400余人、教师19人,其中近三年新分大学毕业生达三分之一,外地调入教师3人。原校址处于机投镇花龙门村,周边还未开发,交通不便,住家稀少。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办学设施简陋。个别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较差,团队精神、集体荣辱感亟待形成,教研氛围不浓。由于以上原因,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导致家长、社区对学校信任度较低。我校与武侯实验小学五年的"捆绑"历程,改变了学校的校容校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推动了新课程理念在农村学校的贯彻落实。学生人数增加了3倍之多,教师人数增加了近2倍。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得到了展示和奖励,教师优质课、科研论文多次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发表、交流。三、更新观念,文化润校。学校整体的搬迁,硬件的投入,师资的充实,生源的剧增,家长的喜悦,社会的期盼,以及机投镇将投资二十多个亿用于打造高品位的文化商住圈,使我校不得不向着"践行陶行知思想,铸就真爱品牌,展示精品学校"这一高目标定位,并提出了"以大师思想为本,以师生成长取胜"的校本研修主题,同时以陶行知的"真"育观和"爱"育观,确立了"以真为根,以爱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实施真爱教育、追求真爱人生"为办学思想,以"高、实、创、特"为学校文化,培育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学校精神,努力培养"求真、博爱、快乐"的学生文化,形成"真教、仁爱、典范"的教师文化和"真育、善爱、榜样"的家长文化。四、发展个性,走向成功。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的前身九龙小学已有68年的办学历史,校址的搬迁,校名的更名,以及在武侯区2008年"学校文化建设年"中,又被纳入重点打造学校之一,使学校再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根据校情,学校出台了"三年办学校特色,六年创特色学校,九年成品牌学校"的发展规划。在九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学校将着力坚持:(一)《成长指南》年年有《教师成长指南》主要包括:督导评估情况、校长办学思路、机构人员调整、相关制度修订、教师工作安排、教学基本要求、绩效奖金发放等,使36位教师特别是下学年调入的17位新教师,能在传承中有章可循地自主、创新工作。(二)学习提高不放松严格以"三心、三知、三不、三要、六像"、"师德行为八做到"以及"教职工师德师风行为要求十不准",铸炼师德,以德立教;以"有素养、有思考、有作为"定位师生发展的走向。学校拨专款让教师自选两本以上陶行知教育思想文集,并要求教师写下学习记录和体会。坚持每天进行教师"五项基本技能"的交叉训练。在师徒结对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主动思考、及时撰写教学随笔,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培育一支德才兼备,具有科学、艺术、人文精神的学习型优秀教师队伍。(三)教育科研有甜头以微型科研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形成"教师有问题,各组有主题,学校有课题"的局面,将科研真正落实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学年末,学校出版《真爱之花》文集。让教师用研究的体会和成果,去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并在我校两年一届的名师竞选中能脱颖而出。(四)真爱陶子在行动根据传统节日和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将本学年度的十个学月设计为:遵纪守法文明陶子(九月),高雅大气爱心陶子(十月),健康充实体育陶子(十一月),智慧探究科技陶子(十二月),合作灵气快乐陶子(元月),善良友爱感恩陶子(三月),满园春色环保陶子(四月),硕果累累丰收陶子(五月),七彩生活艺术陶子(六月),精彩人生成功陶子(七月)。并在相应的月份,按中心开展一系列师生主题活动,尊重师生人格,关注师生心灵,培养师生个性,为师生发展提供广阔的创造性展示平台,让每一位师生享有自信与成功。五、以人为本,服务管理。近八年来,学校已历任了四位校长,作为来学校仅三个月的我,怎样让教师信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始终牢记"管理就是服务"。既关注师生的现在,又关注师生的未来。首先,思想办校。充分了解分析校情,确立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九年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将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并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求。其次,文化润校。将学校"真爱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行知堂、行知园、创造厅、创造园、生活林、地球村、芙蓉园"和"梅、兰、竹、菊"教师办公苑等外部环境的营造之中,并引领全校师生充分利用一系列文化景观,实现"一景一课程"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再次,民主管校。组建教代会,坚持公开、公正的民主管理,多渠道、多形式地与师生、家长广泛交流,让师生成为学校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让我尽早成为师生心中可亲、可信、可敬的朋友。最后,个性兴校。关注教师身心健康,通过帮助、尝试、自主等举措,完善教师发展平台,努力让每一位师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向社会整体展示师生良好的本真形象。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将抓住农村教育城市化的最佳发展机遇,认真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着力研究实践真爱的教育途径,分三个阶段,用九年时间,全力将学校打造成在省、市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品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