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的全国著名外语学校,是四川省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两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是全国外语学校联合会会员,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成都市48中),1993年开始招收外语班,1996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02年改制为民办公助股份制。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一个办学突出、全国闻名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经历了不断整合发展,壮大辉煌的历程。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现已全校搬迁至高新区百草路原实外西区校址过渡,新校区着力建设中 ),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学校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校园建筑全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绿化率达60%以上,绿树成荫,清新宜人。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信息化。拥有28000余平方米教学综合大楼,设备先进的教室、功能齐全的语音室、音乐室、书画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300米、400米环行塑胶跑道,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食堂,畅通的校园网等。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截止2009年有教职工350余人,70余个教学班,在校初高中学生达4200多人。 学校教学思想独特,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成都实外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著名外国语学校。 学校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学校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学业成绩优秀,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文理并重的创新型、国际性的中学毕业生,为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输送外语水平高,各科均衡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即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以母语为基础,弘扬民族文化,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以外语特长,培养国际人才,在外语教学上强调强化语言能力,使用引进教材,小班化教学,全英文授课,培养直觉思维。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外语特色学校,是四川省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两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是全国23所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 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成都市48中),1993年开始招收外语班,1996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02年改制为民办公助股份制学校。风雨沧桑40余年,学校经历了不断整合发展、壮大辉煌的历程。 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学校占地近60亩,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校园建筑全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绿树成荫,清新宜人。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信息化。拥有28000余平方米教学综合大楼,功能齐全的语音室、音乐室、书画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300米环行塑胶跑道,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食堂,畅通的校园网等。 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现有教职工300余人,74个教学班,在校初高中学生达4000多人。 校长温瑞征综合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倡导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育人观;坚持尊重个性、激励创新、发挥特长的优化教育策略,力求把学校办成管理规范、文理并重、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精品外语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力求把优生培养成尖子生,把中等生培养成优生,让暂时的后进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显著提高。 学校着力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引进了近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现有特聘教育专家1人,特级教师 、学科带头人21人、省市优秀教师16人、高级教师 117人;一大批青年教师正展露头角,挑起教学重任。学校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能力过硬、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我校初中中考成绩一直名列成都市前茅,高考成绩尤其突出,保持了95﹪以上的本科上线率, 80﹪以上的重点率。文理科平均分都稳居成都市前列,学校教育教学连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的"双表彰"。 "状元文化"光耀巴蜀,享誉九州。10年来,实外学子勇夺四川省五届高考状元,一届成都市高考状元,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状元群体",凝成熠熠生辉的"状元文化",被市民誉为"状元学校"。2004年高考全省文科前10名中,我校就占了5名,(其中第一、二、三名均出自我校,)被社会各界誉为"文科五虎将",2006年全省文科前15名中,我校占了7名,其中一个班就考入北大、清华11人,被新闻媒体誉为"四川文科第一班"。2009年高考中,不仅夺全省文科高考状元,在全省600分以上的文科高分段中,我校占十分之一,我校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达16人,为数众多的学生均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学校还培养了四川省数学竞赛第一名,四川省物理竞赛第一名、四川省信息学竞赛第一名等竞赛尖子。实外学子遍及国内各知名高校,遍布于包括哈佛、耶鲁、牛津、普林斯顿、洪堡等在内的国外知名学府。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承担了《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教师科研硕果累累,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等100多家全国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为数众多的教育教学科研学术论文。学校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学校加强对外交流,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团体和学校结成友好关系,进行互访交流,增进了友谊,拓展了视野,吸取了先进理念,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和业绩。2008年年底,学校获得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华西都市报联合全国十一家主流媒体举办的"2008影响中国传媒大奖" 、"中国西部十大中小学品牌"奖。 人本、开放、创新,是实外人的不懈追求。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以好的校风,高的质量,倍受学生、家长和社会赞誉。全校师生正以 "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心系实外,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简称泸县二中)创建于1941年,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学校占地面积达256.8亩。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将军魏传统、航天泰斗朱光亚、雕塑大师叶毓山等先后为学校题名题辞或创作雕塑。学校于1996年建成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进入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仅用六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其他重点学校至少要20多年才能完成的跨越。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位于泸县县城英才路2号,生态环境优越。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泸县私立衣锦中学,1958年建成高完中,1996年建成四川省重点中学,2003年建成四川省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学校,四川省中学校长联谊会理事会成员单位之一。泸县二中优质教育集团以国示高中为体,以城北分校和民办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为翼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独具风彩。1941年创办学校至今,整体办学规模已达到190个班,在校学生11567人。本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现今办学规模达101个班,学生6350余人,教职工355人,校园占地236亩。建校70年来,约55000多学子在这里完成初高中学业,走向大学和社会,为祖国和世界贡献力量。70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结晶出“成人、成才、成杰、创造、创业“三成两创”办学思想,凝聚成“培育英才,争创名校”的集体灵魂。 泸县二中实施以“全员、全程、全面”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三全”精细化管理,“既育桃李,又育园丁”,“名师工程”培育名师,“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有在职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20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模范班主任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2人,省十佳中小学榜样教师1名、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省首届骨干教师12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泸州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1人、泸州市十佳杰出青年1人、泸州市劳动模范2人、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泸州市名师11人,市学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48人,有125名教师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有3名硕士研究生和11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师队伍格局初步形成。 1990年以来,泸县二中25年稳居泸州市高考教学质量评估之巅,尤其是进入新世纪,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连年创校史记录:2004年突破1000大关,2006年突破1500大关,2010年突破2000大关。优尖生培养尤见二中实力,为家乡人民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泸县二中为高校输送新生8207人,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已达16人,位列泸州之首。2011年,应届生黄雪勤勇夺泸州市文科第一名,应届文理科前十名(共20人),我校占8人,文理均占4人,居全市第一,已确定有3名同学升入北大清华。应届生赵科仲、车茂浩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届留美班11人全部升入美国知名大学,并以应届生重本上线404人(超过泸州市第二名学校89人)、应届生本科上线1173人(超泸州市第二名学校90人)的绝对优势打响“十二五”的第一枪。同时,泸县二中跨地域为兄弟省市培养出五名省市高考状元:2007年,应届生林辰、谭昆分夺赤水市文科、理科状元;应届生杜代锐夺镇雄理科状元;应届生王瑾勇夺昭通理科状元。2009年,计莉卉勇夺西藏自治区状元并考入北大。为此,泸县二中学生遍布川黔滇渝等60余个区县,区域影响力节节提升。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前身是1957年开办的一所市属普通中学。校名几度演变,初名为成都市第35中学。1997年,为适应成都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改变35中的薄弱现状,在成都市教育局领导下,依托百年名校全国示范性高中——成都七中办学,学校改名为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构筑起初中教育价值新高度,成为成都市初中教育第一品牌,四川省初中教育品质第一峰。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现有在岗教职工20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2名,省市教育学会理事及中心组成员9人,高级教师 56人、一级教师68人。自1997年以来,在以“以人为本,重在发展”为核心的成都七中“三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七中育才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思想,培植学校文化,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推行课程改革,为学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校风好、学风浓、师德高、管理优,深受成都市民的信赖。学校以突出的成绩和良好的声誉先后荣获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省市数十项荣誉称号。 十余年来,来自成都市各县区上百所小学的学生,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这个温馨的家园、和谐的乐园、高雅的学园里,学会了求知与创造、健身与审美,形成了“健康、高雅、聪慧、大气”的良好学风。自2000年首届毕业生始,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连年夺冠;育才学子参加全国数理化及信息学竞赛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获奖等级均位列四川省第一名;在艺术、体育和科技创新大赛风采尽显。学校管乐团多次受邀出国表演,学生排球队多次代表成都市及四川省参与角逐并获得佳奖,成都七中每年近百名学生保送进入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等学府,他们中约有 的学生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度过了三年初中学习时光。 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和培训制度,教师积极追求,不断进取,快速成长,获省市各类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日渐增多,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说课比赛和名师巡回讲学,承担国家、省、市新课程培训工作,同时积极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为新课程的积极推进做出了育才人应有的贡献。近几年,仅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的省市献课、录像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就达100多人次。2007年7月,学校“教师发展学苑”的建成,标志着我校教师发展迈上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在学习继承成都七中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教育的特点,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构建起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文化性”特征的“文化养校”管理体系,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七中育才学校还主动承担起 “支教”“扶教”工作,2005年9月始建的“远程直播教学班”,为推进教育均衡和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云南、贵州及省内100余所学校已经同步享用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2008年4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通过“优质教育链”建设联动区内的三圣中学、学道街中学分别成立“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三圣分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进一步助推了区域教育均衡,起好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开放的办学观不仅为教师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又将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辐射到各兄弟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引起了省内外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等10余个省市区上百所学校及教育团体到校交流学习。2008年1月,影响中国教育的主流媒体《人民教育》也在2008年3-4期合订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七中育才概况,并在第5期上以《让学校成为创造幸福的地方——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办学特色纪实》为题详细报道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办学情况。 “坚持‘占领制高点、在高处腾飞’,把七中育才建成‘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型校园、把七中育才建成人文与科学同辉、教师和学生共进的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思想先进,各项管理高效,课程体系完善,教师队伍精良,教研气氛浓厚,学生发展生动,办学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美的四川著名、国内知名的素质教育实验校、优质教育示范校”是今天七中育才人的共同目标。
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简称眉山一中)创建于 1905 年,始称“眉州女子小学堂”,后改制易名为女子国民学校( 1912 )、眉山女子初级中学( 1929 )、眉山第一初级中学( 1957 )、红心中学( 1969 )、四川省眉山县第一中学校( 1979 ), 2001 年 8 月始定今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 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试点学校”、“四川省中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试点学校”等光荣称号, 2002 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中学”。 学校现占地 1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38995 平方米,绿化 面积 38600 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古榕参天。现有教学班 55 个,在校学生 3800 人,在编教职工 181 人,专任教师 149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 59 人,中级职称教师 57 人,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 1 人,四川省特级教师 1 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3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省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 6 人;市优秀教师 7 人,市教坛新秀 3 人,市优秀校长 1 人,市、区中心教研组组长、成员 14 人,受区、市、省、全国表彰的各类先进教职工 100 余人。 眉山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以治校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浓厚、人才辈出而享誉省内外。学校以“传承三苏文化,培育时代英才”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逐步形成了“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开发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构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秉承健体兴学的优良传统,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体育特色品牌,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奥运健儿、亚运冠军曾秀君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 10 多名;探索多元化办学路子,成为全省第三个被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牌的“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1998 年至今,已向空军飞行学院输送了 78 名飞行学员,被誉为川西南的“飞行员摇篮”。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市率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强化教科研和课题研究,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积极发挥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近三年有国家和省级课题各 1 个,市级课题 2 个顺利结题,成果显著,其中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荣获省级一等奖。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全国奖 50 多人次。 经过几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形成“严谨治学,从实创新”的校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教风和“自进不已、自致其知”的学风。目前,全校师生正秉承“学养贯通,行胜于言”的校训,以“景苏润德、奋励有为”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把眉山一中建成有三苏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的国家级示范中学”而努力奋斗。
成都二十中是一所具有76年办学历史的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120亩,有高中部、初中部两个校区。校园内绿树成荫,草坪开阔,翠竹成林,佳木错落掩映,名花应节绽放,是成都市“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6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00余名,教职工280多名,其中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61名,中学一级教师108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建有集藏书、阅览、健身、音乐、美术、多媒体教学于一体的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藏书近12万册,信息技术和实验室按高标准装备,一流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标准足球场、田径场、游泳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学校”、“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学校于2002年7月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陶冶学生性灵,启迪学生心智,关注学生未来。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情趣高尚、学力高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学校的工作着力点是:⑴坚持正面激励,注重规范养成,形成“敬业爱校,勤学守纪”的优良校风。⑵建设优美校园,构建“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⑶深化教育改革,突出教学中心,以教育科研构筑科学的教育。⑷重视人本管理,关注教师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⑸发扬艺体教育传统,探索素质教育途径,形成以艺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 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学生的高考成绩各学科竞赛成绩得到同类示范学校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学校连续19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的表彰(扬)。2005年,在四川省参考生源大量增加、本科录取比例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根据市教育局“以入量出”的评价原则,在全市“国重”学校中的排名大幅上升。2005年,由我校化学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获全国一、二、三等奖人数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在物理、数学、生物、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的竞赛中,有一批学生获全国、四川省等级奖。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年一度的艺术体育节、坚持十年的新春音乐会,吸引了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校园内,教室有朗朗书声,琴房有悠悠琴声,操场有龙腾虎跃,泳池有蛟龙戏水,这些都是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对外交往广泛。在国内,学校是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的成员,与全国近60所名牌中学经常进行资料和教师交流。在国际,学校与日本广岛加计高中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有师生赴美国、德国、日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发展中的学校。目前,学校按照崇尚一流、追求一流的理念,与时俱进,坚持开放、创新,抓管理、重落实、促质量,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以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实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不断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性和实验性。
成都西北中学于1982年被批准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现四川省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女排)试点学校;学校党总支是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是中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和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的成员单位。学校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南区位于历史名胜武侯祠旁,校园环境优美、雅致,教学设施齐备、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班58个,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70余人。 学校创办于1928 年,至今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学校注重树德育人、治学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朴实、扎实基础、注重能力、全面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社会信赖的办学风格和"务实求真、勇创一流"的西北精神。六十年代学校即享有"红旗学校"的美誉,校长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七十年代学校曾勇夺成都市市属中学教学质量第一的桂冠;八十年代学校在成都市率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并取得成功,各项工作连续获省、市表彰奖励;九十年代学校坚持"人和兴校、科研强校"的建校思想,以创建一流现代化名校为目标,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学校工作连年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的表彰。长期以来,西北中学以其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新生量大、质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的建设人才素质高、能力强和在校学生勤思、好学、上进、守纪,既全面发展又特长突出的业绩而深受社会的认同和市民的青睐。2002年3月,通过合校实现了办学规模扩大和资源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合并后的新西北,拥有堪称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达到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所要求的条件,给新的西北中学提供了高速发展的绝佳机遇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配置。西北中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瞄准更高、更强的目标,并会以更加辉煌的成绩,充分发挥重点名校的示范作用,把学校办成一所符合市民要求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一流重点中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勤谨务实,作风过硬,长于研究,勇于进取。拥有一批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上带头、把关、示范,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现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和学科带头人7人,中学高级教师70余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3人,全国、省、市先进个人80人。学校教学工作以扎实基础、注重能力见长。初中毕业生一次性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优生率常年稳定在80%以上;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历年均为100%,高考上线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高校实际录取率多年100%的优秀成绩,位居我校同类重点中学的前列。学校坚持德育首位,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规范的养成教育,长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实效性强。 学生有理想、守纪律、懂礼貌、求上进,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强,社会评价高,学校德育工作连年受到上级表彰。学校重视发扬艺术、体育教育优势,体育、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学生体育合格率98.6%,体育达标率为97.3%。女排代表队参加全国少年排球赛两次第三名,省级比赛五度夺冠,多次获得成都市中学生"三好杯"赛冠军。艺术体操一枝独秀,全国比赛获团体第四名,省、市迄今为止的比赛中均获团体冠军并包揽个人项目前六名。学生艺术团在成都市艺术节和省、市重大演出活动中均获先进集体奖,其中舞蹈、独唱、合唱均是我校强项,学生舞蹈团和铜管乐团都是成都市中学生银杏艺术团成员单位(分团)。近几年,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中小学文艺调演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集体",舞蹈比赛二等奖,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
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原名成都十三中,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始建于1908年,先后培育了两院院士朱清时、邱尉六、陈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古希腊文学研究大师罗念生,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陈志让,国家足球队队长朱平、马明宇等英才俊彦,培育了一大批至今活跃在政治、经济、医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学校迁建到八里小区以来,秉承“兼容并包、追求卓越”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注重学科特色教育、传承体育运动传统,立足师生终身发展,培育科学人文精神”的鲜明的办学特色。连续四年中高考质量获市教育局双表彰,2005年荣获成都市首届办学突出进步奖。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位于天府广场西南侧,1997年经过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批准,原成都市第十中学依托千年名校石室中学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成都市联合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余人,有特级教师校长3人,学科带头人9人,硕士研究生9人.省、市、区级各类优秀教师3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15人,教学班47人,在校学生2700人。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石室联中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继承 "石室" 办学精髓。不断改革创新,坚持"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重视学生整体" 的育人理念。用"师生和谐发展,教育质量优异、学校特色鲜明" 的办学目标引人领学校发展,形成了"差异教育,扬长发展"的办学特色。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十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输送了近万名优秀初中毕业生。现在,学校正践行教育均衡先后在原石中学、十四中校址成了石室联中(西区)、石室联中蜀华分校,使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成为成都石室联中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十多年的追求和创业,石室联合中学已发展成为四川省优质教育品牌,成都市优质初中领导者。
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原名062高级中学校),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2006年5月移交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管理。 学校占地面积21238m2,建筑面积15356m2,绿化面积8414 m2,设施设备齐全配套,功能完善,标准一流,校园精致优美,文化气息浓厚。 学校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现有教学班78个(初中35个班,高中43个班),在校学生4363人。现有在岗教职工296人,平均年龄38.6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1人,中学一级教师98人,硕士研究生毕业8人,研究生结业15人,大学本科毕业26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特级教师5人,四川省骨干教师4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7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成都市师德标兵1人,成都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龙泉驿区骨干教师22人,是一支师德师风好、敬业精神强、学科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以优雅的人文环境、领先的硬件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以校风正、学风浓,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特色而享誉桃乡。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首批重点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 根据教育布局的统筹规划,将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建设新航天中学(高中部),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1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人,现已开工建设。新学校将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座现代、科技、时尚、园林、实用的新学校即将拔地而起,航天中学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