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始建于1990年6月,地处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区,是天津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素质教育"三A学校"、"双高普九"规范化学校。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诚实、健美、勤奋、创造"为校训,秉承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教师实现理想助力,为学校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高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注重科研兴校,以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推动高效教学。我校是天津市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实验基地。在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十几年来始终致力于创造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三自(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理生活)、两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一专(人人有爱好个个学专长)的育人目标。学校曾承办全国中小学创造性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我校连续三届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现代启发式教学艺术的研究"获第二届一等奖、"关于小学生自主健体能力发展的研究"获第三届一等奖。学校编辑教师论文集《播种希望》,现已出版五集。学校现承担国家、市、区课题21项。 全面推动高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2004年4月与天津师范大学共同建立天津市小学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专家引领下,学校开展了“学好两本书”,“修练五种功”的练兵活动,广泛进行教学行动研究,形成了以“教学诊断”为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学校与天津师大、天津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与名师相约在金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暨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崔峦、田本娜、窦桂梅、刘曼华与教师面对面,这些活动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和科研能力。一大批青 年教师成为市、区教育教学领军人物、教学骨干、课改积极分子。学校多节教学优秀课在中央教育台播放。在2007年天津市“双优课”评选中,我校四名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两名教师分获语文、体育学科一等奖第一名。
天津市河东区盘山道小学创建于1986年,是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坐落在河东区万新村21区,交通便利。现有31个教学班,1206名学生,全校教职工9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本学历35人,大专学历47人,小学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以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为各学科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兼职教研员。近几年有五十余人次教师先后在市、区级比赛课中获奖,80%以上教师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全国、市、区级奖项。 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继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形成了"用法规管理学校,用创新经营学校,用品牌打造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古诗文诵读优秀校"、"天津市义务教育示范校"、"天津市双高普九规范校"、"天津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河东区"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绿色学校"、 "科技活动先进校"、"课余活动先进校"等五十余项荣誉称号。连续十年教育教学评估优秀校。2003年,被河东区教育局命名为"河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
鞍山道小学坐落在和平区中心城区。这个校址原是1930年日本国开办的宫岛幼稚园。后来改为小学。1949年天津解放后,叫鞍山桥一小,1960年定为和平区重点小学并改名为鞍山道小学。有近80年历史的老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三个校区,至今还保留当年一座日式老建筑。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通过"双高普九"规范化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改善。配有校园闭路广播系统,建立校园网络中心,提供各办公室老师有效使用网络资源,教室里有电视、实物展台和空调等基础设施。 目前我校有3位校长,分别为中学高级教师和高级政工师职称,从学科结构到年龄梯度都非常合理。中层管理有10位主任,都是各科的教学骨干,这正是我校多年保持质量不衰的一大优势之一。全校50多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170多人,其中青年教师占85%,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名教师17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在历任校长勤奋拼搏及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创造了辉煌,成为一所具有"数学摇篮"声誉的学校特色,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特色是在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至今,学校仍拥有一支数学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有15人取得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证书。一些数学名教师和特级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有效的教学风格,影响了一代一代年轻的数学教师,他们继承、发展了数学传统特色。
河东实验小学自1993年以来先后被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电教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定为实验校。该校制定了"先一步、高一筹、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思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过程、媒体作用的转变。以计算机为核心媒体的多媒体技术颇受该校重视。几年来,已投入105万元,购建三个计算机房和百余台计算机,每天对2380名师生开放。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电教媒体培训。现已有68名青年教师取得了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合格证。同时,还重点研究开发了才CAI课件30余种,以及联网,资料储存等。几年来,该校曾八人次获市`全国电教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1997年11月老师获全国电教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天津市电教先进校;多次被天津市新闻界誉为“数学小王国”。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前身为私立竞存小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五区第十小学,1958年为体育馆小学二分校,1962年更名岳阳道小学至今。 1992年经国家教委推荐,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市区政府投资,在天津市著名的“五大道”建起一幢教学设施先进的“逸夫教学楼”,教学楼中间是“静园”,庭树繁盛,绿草茵茵。目前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在岳阳道、汉阳道、大理道。有教学班48个,学生1962名,教职工143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3名,有两名入选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养人。中学高级教师11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0名、校级带头人45名。还有的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全国优秀思想品德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练等。 学校自1979年起,坚持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33年来,经过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6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2年4月岳阳道小学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集体,同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再一次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此外还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领巾示范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等2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岳阳道小学的三结合教育队伍是由老一辈革命干部、先进模范、解放军战士、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社区单位、街道居民志愿者等309人组成,下设革命传统教育部、思想品德教育部、科技劳动教育部、文化艺术教育部、家庭教育部(下设班、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和教育科研部,并在工厂、农村、部队、社区内建立了近60个校外实践基地,融思想教育、艺术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为一体,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聚焦课堂、实施高效教学,三结合教育的实施,优化了学科课程,规范了活动课程,开发了潜在课程,促进学生形成了实践体验学习方式,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校还建立了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百灵鸟歌唱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北王庄中心小学始建于1949年,位于大钟庄镇东部,现有学生139人,教师16人。学校占地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8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栋,幼儿园平房9间,东西配房各8间。东楼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用于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等各教学设备室。西教学楼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其中含6间教室,6间办公室。幼儿园独立成院,其中有6间教室、2间活动室、1间办公室,我校教学设备先进,建筑规范,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北陈庄中心小学原名是陈庄初级中学,陈庄中学的前身是“三中”和“四中”,三中成立于1970年,四中成立于1971年,1976年两校合并,由陈庄、莲花池、西王庄、八百户、良庄五个村投资创建了陈庄初级中学,于1997年更名为北陈庄中心小学。北陈庄中心小学位于下伍旗镇北陈庄村南约一千米处,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6平方米,学校设有小学和幼儿园。
邵公庄小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具有近50年历史的老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90年代后由7所学校合并组成。近年来,学校把创建现代化学校、特色学校作为目标,把精神引领、制度管理和特色建设作为载体,不断提升干部师生的人文素养。经过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绿色学校、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天津市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达标学校、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现代化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学校从满足社会需要出发并结合七校合一的校情,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内涵,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为了更好的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打好基础,确立了"和谐育人、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通过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服务以及和谐环境等激励教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最终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学校深挖办学优势,结合国家级"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创建了"传承美德 书香为伴"的办学特色,意在引领师生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在学美德、行美德、创美德过程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最终内化为品质,外显于行为。富有浓郁气息的颂扬中华美德的校本课程《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让学生在读书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学校自创的《邵小美德歌》、《美德报》以及各种美德征文、美德画,让师生共同徜徉在经典文化中,为学生提供全面、持久的教育影响力。为了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转化为教育行为,学校从实际出发确定了"美德伴我行、和谐塑校园"的办学愿景,积极创设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用中华美德去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 在探索和谐管理的机制中,学校以创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为核心,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确立了"三有三会"的教师培养目标;同时注重以课堂为中心,狠抓科研的实践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35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引领教师将和谐的理念延伸课堂。 现代化达标建设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变化,累计投入四百余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旧貌换新颜。结合办学特色,干部教师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新建了一面教育文化墙、凸显了两座特色功能楼、安装了三个宣传展示栏、完善了四个特色成果窗、打造了五个育人文化厅、装饰了六处温馨提示景、设计了七条特色文化廊等,形成了特色鲜明、和谐温馨的良好文化环境...... 现代化学校创建过程历练了队伍,凝聚了人心,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使学校环境、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均有大幅度提升,既造福师生又造福社会,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我们坚信,学校具备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物质基础,今后的邵公庄小学在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