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小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主要途径,形成“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德育先进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天津市义务教育示范校”、“市级三A学校”。 五马路小学以劳动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以劳技课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渠道,专门开设劳技课教室,为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并坚持每学期进行劳技课教学研究。该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制《学生劳动考核评定手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网络,调动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动手的积极性。为每个班级确立校园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做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劳动岗,使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此外,该校把“磨难教育”纳入到劳动教育当中,组织学生徒步到农村野营实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从1996年起,把每年五月份的第一周定为校园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聘请劳动模范作报告,召开各种形式的主题班队会,评选表彰劳动小能手和劳动教育好家长,开展全校劳动技能比赛。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发挥,该校在市、区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的作品还获得专利权,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电子培训中心”、“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
华夏未来艺术小学始创于1997年9月,是一所以教学为中心、以艺术为特色、以生活为保障的普通寄宿制民办学校。校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有计算机房、语音室、美术室、声乐室、舞蹈室、器乐室、钢琴室等专用教室,建立了校园网络并具有现代装备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拥有5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多功能厅)。形成了教学、艺术训练、体育、生活、办公五大区域的格局。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强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多数考入市区重点中学。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先进校”、“ 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河西区学校现代化建设先进校、学校食堂获得天津市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的光荣称号。
同望小学前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为解决南开大学教职工子女读书,于1924年左右所办的附属小学。校名为南开八里台小学。1931年该校颁发的学生毕业文凭校长署名为南开大学教务长黄钰生。1933年更名为天津市第四十小学;1945年改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保小学;1949年天津解放后改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街小学,同年暑假又改为天津市第六区第十一小学,1956年更名天津市河西区佟楼小学。1989年学校开始进行以校长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工作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 1992年下半年,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原佟楼小学领导班子学习研究了李铁映在山东全国教育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加快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结合当时改革形势,王家祥校长在亲自走访了区工商联、个体劳协等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办寄宿班的提议,得到了当时河西区副区长薛世才的支持,当年11月全校教师利用了一个周二政治学习的时间走向社会各大商场散发 招生广告,立即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映,天津日报等新闻单位发了引人注目的报道。 1993年3月佟楼小学一年级和学前班两个寄宿班正式开课,一年级请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孙彤芬担任语文课,河西区教师进修学校霍力申校长担任数学教师。名师效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到1995年形成了佟楼小学寄宿部,1997年正式命名公办民助性质的同望小学。1998年1月由公办民助改制为民办公助,国家不再向同望小学拨经费,同望小学每年还要向佟楼小学拨款30万元,以补充佟楼小学教育经费之不足,2001年1月1日起又进一步改制为"国有民办",实行河西教委委托校长办学,包括45岁以下职工退休在内的一切劳保福利均由学校自筹,负责80名已退休教师日常管理及福利,国家不再负责任何经费。至此已形成了全市体制改革最彻底的"四独立"学校。 2001年1月12日经河西区教育委员会批准,将办学性质转为民办学校至今。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