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总布小学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今已有九十七年的历史。最初建校时校名为东北三省小学堂,校址在东单东观音寺胡同。1958年学校迁至西总布胡同,更名为东城区西总布小学。学校历任校长治学严谨,勤恳敬业,为学校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老校长为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是“一切为了孩子”,学校之所以能够率先参加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工作、马芯兰老师教材教法推广实验、JIP实验工作和随班就读实验工作,与“一切为了孩子”是分不开的。2000年新一届年轻的领导班子形成后,继承了老领导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并结合时代的发展,确定了新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办学指导思想是“认认真真办学,踏踏实实做人,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尽心尽力培养优秀人才”,办学目标是“做人民满意的学校”。目前,学校有47名在岗教职工,390名学生。近两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家长、教师感到非常满意。学校致力开展的随班就读实验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亮点。1999年学校被东城区教委命名为“东城区随班就读实验校”,至今经历了更新观念、学习探索、研究实践、总结经验、深入发展的实验阶段。在工作中,我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在国家级课题《适应学生个别需要的学校效能》、北京市重点科研课题《资源教室方案》专家的指导下及市区教委大力支持下,实验工作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强化了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更新了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建立了东城区第一个资源教室。随班就读实验成果得到认可。成果得到全国随班就读工作会议代表的充分肯定,《现代特殊教育》杂志报道了学校的工作;校长曾赴香港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获得香港同行的好评;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论文获得北京市二等奖;教师的随班就读论文(4篇)获得区二等奖;随班就读评优课获得区一等奖;学校被评为随班就读工作先进单位。总之,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过硬、团结务实、坚强实干;教师队伍总体稳定,服务意识强,肯钻研课堂教学教法,对孩子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获得社会好评
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外交部子弟小学。1973年,随着和我国建交国家的增多,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驻华使馆人员的子女和外籍及港澳台学生入学。五十寒暑走过,芳草地国际学校以辉煌的办学业绩,充沛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享受着健康成长的快乐,更使芳草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京城名校,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汤河口小学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部深山区,坐落于汤河、白河汇流处。2006至2007学年,开设1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高级教师55名。校级骨干15人,区级骨干1人。毕业生81人,招生47人。在校生314人,其中寄宿生141人。普通教室14个、专用教室7个,实验教室1个。图书室藏书4万册。学校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操场面积4626平方米。固定资产11167万元。 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的办学理念。在规范办学、全面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引领下,积极践行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质量为核心,课程改革为动力,环境建设为条件的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初中校欢迎,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绿色校园、节约型校园、有特色的山区一流学校。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第一小学于1931年成立,占地六千平米。现有教学楼两座,十五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4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二名,小学高级教师3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骨干教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十余名,在校学生406人。 学校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擎,积极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写字—书法教育办学特色凸显,被评为北京市校本课程优类校。北京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北京市课改实验校,西城区文明单位等。礼一小从研究写字教学—写字工程---“写字—书法教育”,始终是学校的办学特色。2000年召开市级写字工程现场会, 2006年12月1日,召开西城区“写字教育”现场会。2007年召开“走进西城”写字修身现场会。2007年承接北京市语言文字美国汉字文化团写字文化交流会活动。2009承接北京市语言文字香港、日本汉字文化团写字文化交流会活动。2010年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教育、新华网等分别采访我校。 今天的礼一小秉承用激情唤起激情,让每个师生发光,让每个家长满意为共同愿景,以师生发展为本“和谐、主动、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特色立校,人才促校,科研兴校,和谐强校,依法理校的办学思路。“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家”为主题,实现“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均取得显著的成绩,一大批学生分别被四中、实验中学、一六一中学、八中、三帆中学、北京外国语学校、三十五中、铁二中、一五六中、三中、一五九中学录取。 学校的写字教育多年来受到人大常委委员长雷洁琼、原教育部长柳斌、原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汤士雄的关怀和厚爱。雷洁琼先生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孙毅将军为学校办学思想题字,柳斌部长为学校写字教育题字,汤士雄为写字工程题字,市人大代表视察我校了解写字教育开展情况。写字—书法校本课程得到中国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及社会、家长的好评!
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小学于1995年4月20日在北京石景山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复兴街注册成立,(行政区号110107,邮政编码100041),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进行小学学历教育,注册员工人数为29人,注册资本8万元人民币 。 广宁村小学的办学思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全体教师;一切服务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办学目标是:“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以体育轮滑为特色,以德育为导向、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 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合格有特长,注重特色发展,注意特色教育。办学思路是:以实际定发展;以科研求发展;以特色带发展;以督评促发展。
一九五二年九月一日鸦儿胡同小学诞生了,它由原私立崇实第二小学、广化小学以及竞业小学合并而成,是解放后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学。 私立崇实二小,原校址在鼓楼西大街基督教会,这个教会建于一九OO年以前(年代不详)庚子年被毁,以后重建。直至文革后期,由工艺美术厂占用,将会所拆掉改为幼儿园。据邵牧师讲,自有教会之时,就附设有学校。因此,可以说这所教会办的学校,在一九OO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至今至少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不过当时还不是正规的完全小学。一九三一年定名为"崇实、崇慈合组小学"才逐渐正规化。一九三八年改为崇实第二小学,在日伪统治时期,改为市立鸦儿胡同小学。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又为教会收回恢复崇实第二小学名称。当时是有六个班的完全小学,并附设幼儿园。一九五二年西四区教育局接管,改为市立鸦儿胡同小学,派李益勇为校长,并定本址为本校直到现在。地址为鸦儿胡同25号。 广化小学:创办于一九四七年,当时广化主持玉山和尚倡议,组织广化小学董事会,在广化寺庙内成立了广化小学,校长为修明和尚(法国留学生,文学专业,因故出家当了和尚。解放后曾一度出任大学教授,后因病仍在广化寺当和尚),首先办的是两个初级班(免交学费,并供给书本文具等),后逐渐健全为六年制的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被接管,改为鸦儿胡同小学分校。一九五七年为了保护古代建筑,学校迁至广化寺后院的弥沱庵院内(鼓楼西大街63号)直至今日。院内有历经四百多年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铜像一尊,1989年校舍改造时大佛被请到颐和园万寿山上。 私立竞业小学,于一九四七年四月开始筹备,九月开学。校址设在后海北沿23号院内。一九五O年原址出售,迁至龙华寺内,校长金文之。开始为复式班,以后逐渐成为六个班的完全小学。一九五六年政府接管,学生并入鸦儿胡同小学。原址由崇实二小附设的幼儿园迁入、扩大、独立改为后来的后海幼儿园,即现在的北海幼儿园分址。接管后的鸦儿胡同小学,教师们的地位、生活、待遇均有了变化,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他们不计时间、待遇,积极努力、成绩斐然。每年各科(语算自然)统考,均居全区前列,区教育局把鸦儿小学列为"一线"学校(当时一共才有八所)。北京市教育局也派人来校蹲点,中央教育部、苏联专家经常来校视察、听课。学校各项活动也开展得较好,学校还保留文艺传统节目如"赛跑舞"等届届相传。 一九七九年恢复统考后,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学生统考成绩在区里名列前茅,学校在西城区占有一席之地。一九八三年团区委在我校召开少先队工作现场会,推广《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和《祝你健康》两个主题队会,传播独生子女教育经验。70年代连续开展科技活动,学校航模队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市区表演,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80年代的"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三小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一批又一批学生被保送到市区重点学校。一九八九年西城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科技现场会,并被表彰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学校,鸦儿小学享有很好的社会声誉。
苹果园第二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成立于一九五九年九月,它位居苹果园一区首钢居民区内。当时学校的规模虽不算大,仅十二个教学班,学生五百人左右,教职员工二十来人,但它却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所楼房学校。 现在的苹果园第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5500余平方米,有两幢教学楼,23个教学班,设有形体、美术、书法、科技、计算机8个专业教室。全校有700名学生,7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60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校级骨干教师16人。 五十多年来,先后有仇伯英、王敞惠、申永安、张之启、战兴玉、袁慧清、商国兰、刘淑华、张竟芳、魏春英同志在不同时期分别任学校的书记、校长,现任校长马强,书记魏春英。 他们团结广大教职工努力奋斗,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家长的赞誉,社会声誉良好。 在历任校长的领导下,一贯注重对学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注重能力和智力的开发。 教师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勇于思考,扎实工作。 学校坚持“六年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学有专长、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合格人才”为育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优质高效为目的,以实践创新为动力,以德育工作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英语实验为突破口,树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名师强校,求实办校的意识,打造学校品牌,以管理的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和师生的发展。 几年来,学校常规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办学有特色,被评为全国JIP实验先进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百所课间操优秀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星星火炬奖;
史家营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百花山脚下,距良乡卫星城70公里。学校有教学班十八个,学生371人,其中借读生124人,住宿生127人。干部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四十五岁以下教师均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区级骨干教师3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学校占地面积13155平方米,建筑面积6528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宿舍楼一幢,学生食堂一间。现有电脑117台,并实行联网,形成校园局域网络,班级配有实物展示台。学校还专设有图书馆、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自然实验室、广播室和校园网主控室。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质量观为统领,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人才观。遵循以人为本,重细节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全体干部教师克服山区诸多困难和不便,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新的世纪机遇无限,新的征程重任在肩,展望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创出新的特色,打造新的优势,以蓬勃的朝气去开拓出教育之新路,再创新的辉煌。
银燕小学校徽具有鲜明的儿童特色,两个相对的字母“Y”,既像展翅翱翔的小燕子又像相对而笑的孩子。燕尾上的“V”字代表胜利,绿色代表青春,蓝色代表活力。本校徽充分体现了银燕小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北京市海淀区银燕小学为政府公办学校,原系空军指挥学院子弟小学,自1958年成立以来,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空军子弟服务宗旨,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被誉为空军子弟的摇篮。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接受一定数量的居民子弟入学。我校教育设施一流已达数字化,师资队伍一流已达优质化,毕业生得到家长和社会及中学的普遍好评。银燕小学是有着拥军光荣传统的,我们深知今天我们的和平环境,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完全是因为我们身后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他们那钢铁长城般的脊梁支撑着祖国的安全。由此我们提出全心全意为军人子弟服务,让军人子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一个国家的组成还需要普通的劳动者,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由此我们也提出有教无类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子弟服务,让工农子弟也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始终坚持的是让工农兵子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这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赋予工农兵应有的权利,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