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中心小学坐落在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西,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完全小学。 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的新校园,教学楼建设面积6162平方米,操场面积达6340平方米。楼内设18部普通教室,四部专用教室、两部多功能教室,行政用房办公室、宿舍、库房等设备齐全。校园绿化投入35000余元,绿化面积3590平方米。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1987年,我校在房山区率先引入三算结合教改实验,1992年,又在实验基础上开始新的尝试,引入珠心算教学。十几年来,我校本着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思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科学指导下,在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批优秀小选手多次在全国海峡两岸珠算赛、北京市维奥康杯珠心算比赛、黄山程大卫杯全国珠心算邀请赛等大型比赛中获奖,实验教师中不断涌现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奖,并代表北京市承办了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的国际友谊赛。2004——2007年与中央教科所合作,成功地进行了珠心算科研研究,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走一条适合我校特色的教改之路。
北京市崇文区回民小学,是崇文区历史较长的学校之一。最早创立于宣统元年八月(1901年)校址在崇文区雷家胡同,当时叫清真小学。建校初期仅有学生20名,教师1名。 1932年学校改名为西北第二小学,学生增至200多人,教师16名。教学内容以一般文化课为主,阿文课为辅。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雷家胡同的校舍已不能满足于办学需要。学校董事会决定花1500元现大洋买下了位于东花市大街的灶君庙庙址。由于庙宇破旧,又决定向社会广为募捐筹款建新校舍。周围的回族百姓为建校筹款不遗余力,发起了“一文捐”劝募活动。“一文捐”少则捐一文,多者不限。由于起点低,对一般回民来说负担不重,但集腋成裘,凑多了就有大用处。一些回族生意人则尽自己的能力多捐,有的捐出自己的房产所得到的全部租金,有的捐出家藏古董让学校变卖后作为建校资金。著名回族京剧演员马连良作为学校的校董则采用义演方式为建校筹款,他经常在长安、开明、华乐、吉祥、广和等戏院轮流公演,他就在公演的合同期内加演义务戏,义务戏往往还是加演双出。他演的一场戏当时可卖票金400元。但他演义务戏不要分文份金,除给戏院一些必要开销外,可剩300多元,这些钱全都送给学校。马连良唱义务戏不仅选唱他的拿手剧目,而且作戏认真,一丝不苟,加倍卖力气,深得观众好评。参加义演的还有著名的回族京剧演员侯喜瑞、哈宝山、马崇仁、蒋少奎、雪艳琴等人。著名的汉族京剧演员肖长华、尚小云、叶盛兰、荀慧生等也积极参加义演,所得全部资金均用于建校。在回民群众群策群力众志一心支持下,新校舍于1941年1月落成。校舍为三座两层教学楼,共有建筑面积480平方米,,教室共12间,同时还盖了校长室、事务室、办公室和储藏室等平房。修建了操场。校门口摆放着原灶君庙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一对铁狮子。1941年1月新校舍落成的同时,学校更名为穆德小学(取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译音首尾字组成)。马连良的父亲马西园先生和李秋农先生先后任穆德小学董事长。1956年政府接管穆德小学。同年大华及穆兴小学并入。学校添置了图书、各种教具、仪器和体育器械,更新了课桌椅,改善了办学条件。1960年4月2日改名为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小学。1979年政府投资对经历了近40年的校舍进行了修整加固。1988年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学校重新将校名恢复成“崇文区回民小学校”。李秋农任名誉校长。 1989年4月3日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关怀下,陆宇澄副市长和市区领导亲临现场办公,决定对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民族老校进行更新改造,市区政府投资200万元,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学校。(见右图)如今的回民小学教学楼是以绿色为主的拱形装饰结构的教学楼。新教学楼的建成说明了党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它振兴了民族教育,它点缀了东花市小区,它加快了回小深入改革的步伐。宽敞的楼道内挂着展示各民族团结的壁画、世界伟人、劳模、英雄人物的画像。教室明亮干净,每间教室面积为54平方米,配有闭路电视、投影仪、可容纳四五十个学生,钢窗、暖气、桌椅配套。学生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里学习、生活。 2001年为办好崇文区唯一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区教委再一次投资近二百万元进行校舍的改扩建工程,到年底扩建工程竣工时,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将有一座舒适温馨的学生宿舍楼,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行走读、寄宿双轨制的学校。
北京丰台第五小学创建于1951年,是丰台区最早建立的完全小学之一。初名为丰台区第九中心小学,1952年更名为丰台镇中心小学。1963年、1965年分出两所学校(即现在的丰台一小和丰师附小),之后丰台镇街道几所小学统一排名,随之改为现名。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定福庄四小于1989年建校,迄今20年整.20年的风风雨雨,20年的不断变迁,20年的艰苦创业,20年的厚积薄发,已使我校特色彰显、渐入佳境。建校初期,周树魁校长带领全校28名教职员工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为四小的发展迎来了蓬勃的春机。校园变了模样,尘土飞扬的操场铺上了方砖,低矮的平房改造成了多功能厅,教学楼前的空场地也摇身变成了别样情趣的小花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扎实稳固,孩子们团结向上。学校的环保活动深入人心、古诗文诵读锦上添花。一所孩子们的乐园初具规模。而在此时,我校的特色项目――国际象棋也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结硕果。2000年世纪之交,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学校处处有教育、学生事事有指导、师生人人有进步”的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切适应孩子的发展,一切促进孩子的发展”的育人目标。第二任校长吴春霞带领领导班子以及全体教师结合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升华了我校教育理念――做发展的我。为了目标理念的实现,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育人机制; 为了目标理念的实现,我们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了目标理念的实现,我们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了目标理念的实现,我们开创学校特色之路。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变。楼宇特色长廊营造了文化氛围,提升了文化品位;专用教室充盈着专业气息;年轻有为的教师团队为学校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项。学校的办学声誉蒸蒸日上。每年一度的“国际象棋节”见证着18年的特色发展之路。我校已使2000多名学生学会了下棋,培养了多名优秀小棋手和4名地方棋协大师等,并连续9年获得朝阳区国际象棋比赛团体冠军。 我校还举办了五次大型对外棋艺交流活动,先后与社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外国友人切磋棋艺,建立友谊。在地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同时也打开了兴校之路。2005年参加了全国棋类课题实验校总结交流会,同年冬天学校迎接全国课题组来校参观,会上,吴春霞校长做了经验交流主发言;2006年11月承办朝阳区“三棋等级段位赛”;2008年11月承接朝阳区“中小学三棋赛”分赛区工作。2008年12月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2008年获“全国优秀教育成果”《因地制宜选活动培养品质重育人》二等奖;2009年1月获朝阳区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年度“提名奖” 20年,一段风雨征程;20年,一份优秀答卷;20年,一面光荣旗帜;20年,一个崭新起点!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位于航天部科研区内,学生都来源于航天部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子女。学校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5个,学生890多名,教职工62人。 学校多年来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为主的办学方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积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培养既适应终身学习,又适应未来发展,既有综合素质,又有个性特长的儿童。努力构建一所“高质量,高标准,适度超前”的一流学校。 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每位青年教师的发展搭设成长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团结、进取、创新的高素质领导班子是学校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关键,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保证。目前学校已培养出3名市级骨干,10名区级骨干,18名校级骨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成为一批实践型、研究型、创新型、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学校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强调以科研为龙头,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学校近几年一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的研究和市、区其他重点课题的研究。目前已有100多篇文章在全国获奖,16名教师的科研成果都已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登载。 我校努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不断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行文规范的养成教育。我校能够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们用爱和尊重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校园有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合唱团、学校舞蹈队等各种兴趣小组。每年的科技、艺术教育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展示机会,发挥了同学们的特长,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明道德素质。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第二小学位于丰台云岗南区西里。学校创建于1972年,是一所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学校。学校占地11248平方米 ,校园整洁、优美,高大挺秀的水杉掩映着红色的教学楼,清馨中透着活力。多彩的校园文化,渲染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室宽敞、明亮,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全校有教职工70多人,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000余人。 多年来,二小的教师一直秉承“自强、敬业、团结、务实”的云二精神,勤奋工作,教书育人。正是有这样扎实的功底和朴实的教风,所以近几年,学校在迎接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北京市教学质量抽测、丰台教学质量统测中脱颖而出,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年有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被市区重点学校录取。四年来,我校有36名同学考入北京十二中高中部,占录取总人数的9%。优异的办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2008年,在《北京晨报》、《新浪网》等六家媒体联合举办的“北京百所优秀办学机构评选”中,云岗二小被评为“北京市十佳新锐小学”。2009年被北京市十二中评为优质生源基地校。2010年3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推介“2010年京城百所特色校”,我校被评为“发展最具增值力的小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