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创办于1999年6月,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以“打好扎实基础,塑造完美人格,发展个性特长,服务现代社会”为办学宗旨,以“高起点,高素质,现代化、标准化”为特色,注重基础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乐,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址位于嘉兴市洪殷路485号(嘉兴高级中学旁)。秀洲现代实验学校,为嘉兴市及秀洲区教育科研基地、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本校集优秀教师于一体,他们中有浙江省优秀教师、嘉兴市和秀洲区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质量、高效率”课获得者,有19名教师为32个省、市、区学术团体或学会会员,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已屡出成果,乐于用自己的爱心、信心、操心赢得家长与社会的安心与放心,这是一支稳定精干的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民办的办学优势,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语音室、电脑室、每班的多媒体教室,装备先进的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保证了校园信息的畅通。学校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各寝室配有空调,每班都配备生活指导教师,学校有专门的校医。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制,以保证学生在24小时内做到“时时有事做”(包括学习、活动、娱乐、休息)。学校有严格的安全保障机制,学生实行寄宿管理,每周由家长负责接送,并实行“人卡分离”制度。学校食堂与嘉兴第二医院营养室合作,科学配置学生用餐,实行一日“三餐三点”,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营养的摄入。学校严格管理学生的零食、零用钱,在校一律穿校服,对学生中存在的比吃、比穿、比用等攀比现象予以正确引导、批评教育,直至改正。 一.办学初衷: 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现代化”办学目标,设想用较短的时间(3—5年)使之成为秀洲区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对秀洲区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初中)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确立了明确的办学宗旨:打好扎实基础,塑造完美人格,发展个性特长,服务现代社会。学校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依法治校,并以此逐步形成以“全面发展、全体提高、全程育人”的“三全”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中为人、立业、处世的道理,以人为本,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努力创设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为人、立业、处世基础。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三.办学目标: 三年奠定办学基础,成为秀洲区示范学校。学校依托嘉兴高级中学的办学优势,利用其先进的教育设施,积极发展学校规模,吸引优秀教师加盟,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定的办学优势,成为秀洲区的示范学校。 五年探索办学道路,成为嘉兴市有影响力的学校。在前三年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规章制度,聘请名家指点,实行科学办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成为嘉兴市有影响力的学校。 十年形成办学特色,成为嘉兴名校。 四.初步成绩: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首先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认清教育发展的方向,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开展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的活动,坚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学校初步形成教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具备;实施名师工程,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产生,3—5名在嘉兴市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教师,10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形成“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待发展教师”金字塔结构体系教师队伍;以教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第三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争做名师,并努力向科研型、学者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教师转化。各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双高课、优质课获得者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升,克服制约自身提高的各类不利因素,尽快走出“瓶颈”制约,克服“高原现象”,力争再上一个台阶。学校积极为各类骨干教师创造成长的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进修学习与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采用师徒结对、请骨干教师作报告、讲座、上示范性公开课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本校及秀洲区的辐射作用,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四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年站稳讲台,胜任教学,二年能上好一门课,并能承担片、校教学公开课任务,三年成为骨干教师,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进程。第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依托继续教育,采取自学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并作好学习记录。在已经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培训工作。鼓励学历已达标的教师向更高层次学历进修,学校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学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集中组织教师学理论、谈体会、写论文。第六关心教师,创设宜人的工作环境。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因此,更需要对教师多方面、多层次的关心,我们努力创设适宜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加以更多的关注。学校在不同的场合,以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教师,以学校的发展成绩鼓励教师,做到“事业留人”,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爱校、爱生的热情。学校积极引导在教师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大家庭”意识,使教师在和睦相处中舒心的工作,形成学校的凝聚力,从组织文艺活动中,从学校运动会上,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家庭般的默契。学校为教师解决住房,出资30万元,使教师能安居乐业。对新引进的教师,每人提供较为舒适的集体用房。在物质待遇上,也基本点能做到“待遇留人”。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校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依法治校,根据我校“国有民办”的特点,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教务处工作条例》、《政教处工作条例》、《教科室工作条例》、《教职工上班办公守则》、《关于塑造学校良好公众形象的准则》、《值日教师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与工作常规》、《教职工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生活指导教师岗位职责与工作常规》《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师徒结对管理办法》、《课题管理办法》、《住校生守则》、《学生作业量暂行规定》、《学生文明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课堂学习规范》、《关于自修课管理的若干规定》、《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关于校产损坏赔偿的规定》、《学生寝室内务规定》、《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出台了意在奖励教师的考核细则,如《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教师教学常规考核条例》、《校内结构工资分配方案》等。 3.教育质量得到保障由于有了明确的办学思想,规范的教学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了很大的改观,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教学质量始终保持秀洲区第一,在嘉兴市本级也名列前茅。2002年、2003年中考各项指标均列嘉兴市本级第一。2005年中考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更为优秀的成绩,公费录取人数名列市本级第一,在市本级前100名中我校占22名,杨冬梅同学更以738分的高分成为秀洲区中考状元。学校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爱校、乐学、创新的积极性。学校呈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4.教学科研成绩喜人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有极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自办学以来,就立足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坚持把教育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校几年设想中,把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发展规划中。学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定期讨论全校性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学校领导能带头参加教育科研,并承担了《寄宿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探索》等嘉兴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有良好的科研氛围。教科研活动正常开展,能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据统计,已有获奖论文200篇左右。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论文,并制订了奖励措施。学校编有《现代人*教研版》定期出刊,积极宣传教科研知识,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学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管理制度。能照章办事,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评审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科研档案完整。学校在2001学年被评为秀洲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2002学年被评为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秀洲区教育科研工作一类达标学校。 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学校也实现了经济上的较高收益,三年共筹集资金约1700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6.倡导的十大现代教育意识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积极倡导十大现代教育意识:规则意识、科研意识、合作意识、案例意识、安全意识、人本意识、过程意识与特色意识、全面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双赢意识。目前,这些意识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建立于2000年,是百年历史的嘉兴一中(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利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依托嘉兴一中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机制、设施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实现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2004年元月,现代化新校园落成启用,她占地90多亩,建筑面积37000多平米,包括校园网络、音响、电教、生活服务系统和塑胶运动场,有高规格的电脑室、语音室和音乐、美术、劳技教室,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均配备笔记本电脑。更主要的是,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精修业务、严以律己的教师队伍(包括外籍教师),他们是学生道德、品行的楷模,是教育教学的能手,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学校初步形成了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和管理特色,学生的品行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优良,学习成绩在本地遥遥领先。学校是专家办学、专家管理,由嘉兴一中副校长杨培初老师担任学校校长。尽管创办时间不长,但成绩令人瞩目。2003年荣获"嘉兴市十佳优秀民办学校"称号;全国"希望杯"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团体优胜"奖,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学生个人占嘉兴市秀城区、秀洲区总数的三分之二;被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浙江省重质量守诚信优秀民办学校"……坚持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是学校的重要教育理念。我们相信,这里――嘉兴一中实验学校,一定会演绎一个个动人的教育和久久不能忘怀的成长故事;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教师一定会在这里蕴蓄普通生命的崇高意义,桃李成行;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学子一定会在这里凝结人生历程、编织人生梦想的悠悠回忆,竞现风流。
桐乡市高级中学于1995年兴建,李鹏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著名书画家钱君匋先生题写校训,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先生题写校风。1996年学校被浙江省教委认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已获得为 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实验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外国留学学生语言教学交流基地、省结对扶贫先进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学校、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省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省无吸烟学校、省“中学生曙光计划”达标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治安安全单位、嘉兴市文明单位、嘉兴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总支被评为嘉兴市先进基层党总支。在2003年11月份由《浙江日报》发起的“我心中的浙江名校社会评议活动”中,经万名读者的热情参与,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读者来信和网上投票结果,我校从浙江省众多名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省三十所知名中学之一。 学校位于市区中山西路,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设施完善,设备全新,场地宽敞,校容美观,绿化面积达50%以上,可绿化面积的绿化率达100%。学校有东、南、西、北教学楼和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艺馆、阶梯教室,并有宽敞明亮的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等。学校已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校园网络系统并专线连接因特网,保证校内每台电脑随时能上网。学校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电视台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每个教室均配有闭路电视系统和高亮度投影仪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各类教学仪器齐全,藏书10万余册,订阅全国各类报刊400余种,还有400米八跑道标准塑胶田径场。 学校注重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建校以后开展了《提高学生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市首届教育科学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入选《跨世纪的旋律》一书。1997年初全面启动了嘉兴市级课题《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并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在基础道德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桐高特色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代表该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优秀主题班会教案集《创新的尝试》一书由知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获嘉兴市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该课题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构建高中学生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增强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自律、自修、自理”三自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等省级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努力探索学生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质量名列全省前茅,近年来高考本科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重点率在60%以上;如97年裘芳同学、98年周曦同学分别获当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一名;98年盛仿伟同学获浙江省高考理科第三名;2000年周翔同学获浙江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在2002年中,我校有10名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整个嘉兴地区18人);2003年的高考中,我校有四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30名(其中2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名);2004年的高考中我校有五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100名 ;2005年的高考中我校有六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学校一贯坚持重视对尖子学生的培养,发展他们的特长,在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从97年至2002年连续6年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集体优胜奖;2001年、2003年两次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集体优胜奖。2000年5月方涛同学赴美参加第51届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全省仅1人);2002年徐晓东同学、2003年王海梁同学分别获得当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暨冬令营一等奖(均为浙江省第一名)并入选第34、35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2003年的吴春华、张露莹同学入选中国青少年Intel ISEF冬令营;2004年的张震涛获浙江省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第一名);在2004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中学组第三名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等,众多骄人的成绩令人鼓舞。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专任教师150余人,已培养出中学特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57人,嘉兴市名师5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10人,桐乡市学科带头人25人,桐乡市骨干教师32人,各级教坛新秀8人,各级名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学校每年聘请两名外籍教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全校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人人参与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以上课题5项。建校以来,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获奖的教师论文达900多篇,《高中理科实验能力综合考查与评价研究》、《21世纪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和《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获省级奖励,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探索》在嘉兴市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学校已多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学校提倡“文明、勤奋、质朴、进取”的校风,“勤学、多思、尊师、守纪”的学风,“严谨、务实、敬业、创新”的教风和“团结、求实、高效、廉洁”的领导作风。全体师生以高标准,严要求,争第一,创一流,顾大局,重团结,讲奉献,比实干的创业精神,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跻身全国示范性重点高中行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