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实验小学又名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创建于1913年2月。校名校址几度更改变迁,历任校长三十余人。学校历来以办学严谨、质量较高著称。沈祖伦、朱兆祥、陈廷骅、闻儒根等名人曾在此就读,学校声誉名扬省内外。学校从1985年开始,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生活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项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以“崇文尚德,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示范一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管理高效,教育质量优良,师生和谐发展的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实验学校”为学校发展定位,不断开拓与创新。 2003年9月,学校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40个教室,18个专用教室,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千兆校园网等全区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79名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9%以上,本科学历达到59%。近30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坛新秀"、"教改之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市名校长1名,区名教师2名,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10名。 多年来,学校不断将百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良传统与当前学校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 “和谐教育 ”的办学特色。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从教育的整体改革到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近三年来,学校又被评为“省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市艺术先进单位”,“区三星级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信在教育改革的滚滚大潮中,实验人将以满腔的热忱和百倍的信心,昂首阔步,迎接更加灿烂的春天。
戎徐小学坐落于宁波市江东区徐戎新村,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自1988年创办以来,教育教学质量节节上升。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今已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室、多媒体综合课室、电视演播室、舞蹈房、美术室、心理松弛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每间课室都装有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学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42名教职工,是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学校有一个求实、民主、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学校还有一支敬业、精业、爱生、奉献的教师队伍,43名教职员工中,有市、区教坛新秀5名,区骨干教师7名,区课堂教学能手9名,小学高级教师21名,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85%,另有34%教师参加本科学习,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创办现代化星级学校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育改革为动力,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持续、高效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集识”实验先进单位;全国队报先进学校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区一星现代化学校;区“创卫”先进单位;区创安先进单位;区文明标兵学校;江东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
曙光小学创建于1983年,又名江东区外国语学校,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省绿色学校。学校综合功能室齐全,还拥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校园网和专业的集摄像、采集、制作、播放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富有远见,锐意改革。基础师资力量雄厚,60名教师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3人,拥有市骨干教师1人,区名教师2人,区学科骨干3人,市、区教坛新秀20人。学校以“在快乐中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思想为指导,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目标,秉承“博学、笃志、健美、仁爱”的校风,坚持“培养能负责、会学习、勤实践的人”的办学目标。加强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缔造了曙光教育品牌。 学校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路线,以双语阅读为主项的书香校园建设为龙头,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以预防伤害与阳光体育相融合的健康促进为两翼,创建个性鲜明、综合发展的曙光品牌。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省先进家长学校;省、市无烟先进单位; 市现代化学校;市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电教工作先进集体;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市规范用字达标学校;市先进团组织;市师训工作先进集体;市青年文明号;市优秀外语教研组等荣誉。 与时俱进,永铸辉煌,曙光小学不断追求卓越,向着“现代化、品质化、特色化”的目标迈进。
走特色体育之路 小学校取得大成绩走进位于宁波市江东区东柳坊社区的东柳小学,一片并不宽敞的水泥地前方,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场地中间拉起一张球网,拆下球网可集会、出操,拉起球网打球、活动。水泥地后面是一排不高的教学楼,12个班级,不足600名学生。教学楼后面,是150米跑道的小操场,在江东区,这是惟一一所没有铺上塑胶跑道的学校。 但就在这所全区最小,也是全区体育设施最简陋的学校,却交出了连续多年全区体育竞赛年度团体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单,培养出了不少体育尖子生:王杰,市第六届残运会游泳比赛三金获得者、两项纪录的刷新者;陈超逸,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单打第七,双打十五…… 自1996年起,东柳小学就开始为坐落于学校附近的宁波市游泳俱乐部学员解决读书问题,免去借读费招收学员在校就读,并配合他们的特殊需要设置课程、调配师资。到了2002年,东柳小学招收的游泳学员人数从原先的五六名发展到了五六十名,占到了全校总学生数的十分之一。 利用社区体育资源,走体育特色之路是东柳小学的制胜法宝。不管是从前的游泳俱乐部还是现在的宁波市游泳训练基地,东柳小学都积极与之合作,同时也为学生另辟一片体育活动场地。每年暑假,学校都组织学生到游泳训练中心学习游泳,在那里,不但有标准、卫生的场地,还有专业的教练队伍。学校在为学生创造了好的运动条件后,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校,除了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外,在每个学年初,都会举办一场全校性的游泳比赛,各班选拔出参赛选手男女各三名,不限泳姿,以最先到达目的地为标准,仰泳、自由泳、蛙泳……选手们各展所长,奋勇向前。没有参赛的同学在泳池边呐喊助威,学校里,游泳成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体育活动。 目前,全校会游泳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85%。四年级学生王杰左前臂残疾,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和高超的游泳技能,使他成为广大同学心中的偶像。自今年起,东柳小学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评选校园体育之星活动,每期评出一位小小体育明星,“小明星们”在学习上和训练中的点点滴滴都通过文字在全校师生间广为传播,而他们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的精神也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体育之星闪耀整个校园。 除了游泳特色外,东柳小学还有一支小有名气的腰鼓队,学校通过暑期培训,在校园内普及这项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如今,东柳小学的“红鼓娃”腰鼓队,不但在区、市各级表演和比赛中屡获好评和奖励,而且腰鼓队以点带面,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学打腰鼓的热潮,36人精英队,100人表演队,500多人操练队………腰鼓发展成了全校师生每日的课间活动。如今,不但学生学腰鼓,就连附近的社区居民也不约而同地前来拜师学艺。 在东柳小学,体育不但让学生们锻炼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团队精神,而且还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东柳小学都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运动会”,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进行“二人三足”等趣味游戏。 东柳坊社区是个老居民区,一些在这里就读的孩子都出自单亲家庭,还有些父母不和,这样的家庭环境,非但不利于孩子学习,还会让孩子有自卑感。组织“亲子运动会”,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解开与父母心结的平台。东柳小学的方同学,父母分居一直困扰着她,总让她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在“亲子运动会”上,爸爸妈妈齐上阵,和她一起跳绳、一起抓“泥鳅”,最后还得了第二名。运动会后,她比从前开朗多了,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东柳小学的何灿军校长道出了比赛的真正用意:用体育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