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小学始建于1941年5月,创始人鄞县西乡石塘人翁心梓。校址在郎官巷之西南隅原恒新笋厂基址;由翁心梓自任校长,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张菁余。 宁波解放初,学校仍沿用新原之名,校长邬友爱。1953年,人民政府决定新原小学与附近之庆云小学合并,仍在新原小学原址开办,称郎官巷小学。 郎官巷小学成立之初,有学生约300人,班级9个,教师16人左右。到1983年时已发展为拥有10个教室,5个办公室,教学楼面积862M2 ,活动室215M2,,学生400余人,教师23人的初级学校。 学校现校舍为1996年小区配套,占地面积7033平方米,建筑面积4846平方米,有自然、仪器、电教、音乐、体育、美术、电脑、语音房等专用教室,近年来,学校陆续安装了校园通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脑网络系统,同时拥有150米环行跑道,室外篮球场等活动场所,2004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2000年8月,由于海曙区调整教育规模,中原小学和马园小学合并,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一所有19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42名教师的区属规模较大的完小。 目前,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781名学生,39名教师,校长张筱红,书记李宗唐。全体教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为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涌现出一批批先进的教师,有30多人次获区、市级个人先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学生。 学校重视培植特色,拓展校园文化内涵,于2000年成立了宁波市第一所国防实验学校,使国防教育系列活动在课堂、校园、社会上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成为学校的教育特色;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开展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建立了“我的成功之路”的系列评价内容,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开展 《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共享网络;组织成立了学生“原之声”文学社,开设了合唱、竖笛、美术、航模、田径等兴趣小组活动,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在学校得到蓬勃开展。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中小学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宁波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宁波市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第五轮、第六轮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宁波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合唱队、竖笛队在海曙区小学生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各级体育、科技、艺术竞赛中更是硕果累累。
宁波市翠柏小学创办于1991年9月,是海曙区一所颇有知名度的完小。学校占地面积8671平方米,建筑面积7059平方,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25名教师,6百余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合格学历100%,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15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名,一级教师16人,二级教师1名。 新芝小学、翠柏小学已合并,成立新的海曙区新芝小学。 我校十分重视特色教育和教育科研。在"合格+特色"的办学目标指导下,于96年起创建了宁波市首家"红领巾法制学校"、"翠柏小学业余团校"、"家长开放日制度"、"教育创新专修中心"等。 几年来承担了各项省、市、区级课题,多项课题成果在市、区级获奖或在市、区级报刊上发表,其中《论素质教育中的法制教育》一文,于99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红领巾法制学校"、"家长开放日制度"等经验在全区推广。学校自编"红领巾法制学校"教材在宁波市推广,有20余篇教学论文分别在全国、省、市、区发表或获奖,《小学法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在创办特色的同时,学校加快了硬件建设,现在不仅有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电脑、语音、自然实验、音、美等各室,还配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为争创一流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学校先后命名为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区文明单位、市田径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集体、区普法先进单位、市红旗大队、区教育学会先进单位、区社区教育、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又被省少工委命名为浙江省雏鹰网络计划五十所实验学校之一。 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学生作文、奥数、科技、书画作品等在全国、省、市、区级竞赛中获奖200余人次,学校的合唱队、鼓号队、羽毛球队、门球队、田径队等在市、区比赛中均取得较好名次。学校形成了"创新、勤学、求实、健美"的校风,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走向新世纪,翠柏小学正以全新的精神风貌,为实现"创新+一流"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鄞州区实验小学又名姜山镇中心小学,位于宁波市鄞南姜山东端,占地面积 40亩,现有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是浙江省首批文明学校、省农村示范小学和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 87人,其中78名教师达到了大专学历,43名教师取得了本科学历,有各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6名,小学高级教师 47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3名。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先后有《人类经典寓言与儿童成长的研究》等20多项课题在市级以上立项,《小学学科综合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等20余项课题成果在省、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自助式小课题研究》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上公开发表。1998年,学校被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1999年至2005年,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鄞州区唯一的“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0-2003)。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以书法、体育为主的办学特色,先后被定为浙江省全民健身试点单位、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和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1990年以来,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教学先进集体、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和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如今,学校以“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教育宗旨,逐步形成了“品质高尚、教学相长、求实创新”的校风、“教书育人、教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教风和“勤学守纪、健康活泼、团结奋进”的学风,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
费市小学位于江北区庄桥街道费市村,与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保国寺相近,紧邻康庄北路和宁波骆慈旅游线。校园用地面积9890平方米,建筑面积4245平方米,绿化面积1169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草皮翠绿。校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费市小学的前身是庄桥实验学校,是江北区第一所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的学校,以教育质量高、校风纯闻名附近地区。2006年下半年,原庄桥实验中学部的7个班级、18名教师合并至庄桥中学。小学部的班级、教师保持不变。学校改名为宁波市江北区费市小学,现拥有12个教学班,在编教师25名,502名学生,是江北区农村最大的完小之一。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2人,教师合格学历达到100%,高学历率达88%。教师队伍敬业奉献,素质优良,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江北区教育局为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设施。有电脑室、音乐教室、美术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等,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音响系统。2006年下半年,新建了一幢两层楼的食堂和4道180米的塑胶跑道,拆除了校园内的两幢老教学楼,使学校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2007年,开通“二机一幕”进教室,使多媒体真正走进了课堂。这些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日臻完善,为教师辅助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