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育才中学是爱心企业家沈宏邦先生于1998年5月创办的慈溪市第一家民办寄宿制完全中学,整个教育集团由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组成。初中部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075人,专任教师 138人,职工83人,是目前慈溪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30余人,拥有一大批获得省市“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师德楷模”等称号的中青年教师。 学校始终把“办高层次学校、育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追求办一所有质量的学校,办一所有活力的学校,办一所有责任的学校,办一所有智慧的学校”为己任,不断实行教育创新。十几年的积累,让学校花繁果硕,以其“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而名扬慈溪,享誉全宁波大市。学校相继荣获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名牌学校、浙江民盟优秀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慈溪市文明单位、慈溪市文明学校、慈溪市平安学校等30项荣誉。
宁波正始中学,成立于1931年,正始中学是鄞州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坐落在鄞南山明水秀的横溪镇。校内青山依依,溪水悠悠;楼宇平整,绿荫成行。校园占地100余亩,校舍总面积24000多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教学搂,拥有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安装了标准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硬件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或省定标准。学校运动场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校园环境幽雅,有“双龙迎客”、“古朴探溪”、“小园锁春”等正始十景,还有高标准的溪畔绿化带和独有的“正始森林公园”。 现有班级28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42人。其中有省级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省十五、十六届“春蚕奖”获得者,省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宁波市十佳班主任,还有人数远远超过同类学校的市、区学科骨干教师。 学校历来以治学严、质量高闻名于社会,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和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名列省、县前茅。高考连续二年荣获区一等奖,会考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已获奖的省级39人次,国家级15人次。学校科研项目“固氮兰藻试验”曾荣获国家青少年科技金奖。学生政治小论文、数学、物理竞赛多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是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公办学校,它承继了浙江省优秀品牌民办学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义务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位于美丽的甬江之畔,占地12006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具有堪称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雄厚。2009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8个班级335名学生。 学校以"学在高外,成长在高外;教在高外,成功在高外"为办学理想,以"以生为本、以师立校"为办学核心理念;以"追求卓越、崇尚一流"为校训;以"行为规范、思想解放"为校风;以"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反思创新,在追求优质教育上奋力突破"为教风;以"多读、多做、多思、多交流"为学风;以"安全、质量、服务"为学校发展的保障;以"关怀生命,整体优化,和谐关系,动力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方针,立志成为高新区老百姓认可的好学校,在宁波市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优质学校,"轻负担、高质量"的宁波样式;努力创建具有"精品化、国际化、个性化"特色的学习型、创新型、示范型品牌学校。 学校坚持均衡分班,彰显教育公平;坚持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学校通过全方位的课堂改革,优化课程、教法学法,推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效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孝心、爱心和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国人。 山的心胸,海的信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外人,在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必将创造出高新区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
武岭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其前身为蒋介石先生创办并命名的“武岭学校”。成立于1927年7月,学校设置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从普通中学部到农职业部、从林场到农场到工厂、从医院到银行,组织机构齐全,实行军事化管理,人称“小黄埔”。从1932年起,蒋先生亲任校长,另设校务长管理日常事务,后成立由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等12人组成的校董会,宋为董事长。1948年1月,其所属的普通中学部定名为“武岭中学”。1949年4月学校自然解散。 1983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武岭学校的普通中学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及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先后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87年9月,原“奉化县溪口中学”搬入武岭校园,武岭中学正式复校。 复校以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形成了“勤奋、严谨、力行、求是”的优良校风,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张保庆同志及教育部人事司、高教司、规划建设司等领导分别来校视察,海内外教育团体也频频来校交流访问。 学校现状 学校坐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蒋介石先生的故乡——奉化溪口,依武山,傍剡溪,终年绿树掩映,四季鸟语花香。校园占地118亩,绿化面积5345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余平方米,其主体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民国建筑群。学校现有高中25班,1291名学生,113名在编教职工。 学校从1999年开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通过了浙江省A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获得的其它宁波市级以上主要荣誉有:全国优秀文学社团、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高中证书会考先进单位、宁波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宁波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宁波市先进团组织、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宁波市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规范用字”达标学校等。学生高考年年取得好成绩,连续12年得到教育局的表扬和奖励。 今年2月,武岭中学被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为全省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样板。学校制订的课程方案由省教育厅向全省推广,发至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负责人受省教育厅指定分别在全省普高校长通识培训班、省地方与校本课程培训班、衢州市普高通识培训班上作报告。
章水镇杖锡学校位于鄞州区西部山区之巅,“四明山心”一石的脚下,校址在章水镇杖锡村鹿窠。 杖锡学校原址设在李家坑村。1900年由李家坑村绅士李怀科创办“李氏学堂”并任教。1912年改名为“私立李家坑善教小学”。不久保甲制度建立,保国民学校也应运而生。1942年经国民党鄞县教育科批准,学校改名为“鄞县杖锡乡代用中心学校”。1944年新四军浙东纵队三、四、五支队深入四明山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建立敌后民主政府,学校师生积极配合抗日救亡宣传。1945年抗战胜利,由国民政府接管。1946年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置偏远山区于不顾,又因农民苛捐杂税负担沉重,学生减少,学校时停时办陷入不景气状态。 1949年解放后,村农会接管了学校,教育重兴。1951年学校改名为“鄞县杖锡乡中心学校”。1957年秋,学校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粮。1958年随着乡人民政府的迁移,学校也从李家坑村迁至鹿窠村,因无校舍,在杖锡禅寺就简教学。1968年刮起“回队任教”风,建起教学楼一幢。1976年秋,全校学生剧增,开创杖锡公社普及教育的历史高峰期。1985年秋,在上级领导的“扶贫”工作中,学校得到县局的关怀和支持,建起教学大楼一幢,全面落实中央教育方针,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2003年秋,因杖锡乡并为章水镇,学校也改名为“章水镇杖锡学校”,由应良苗任校长。在各届领导和历届校长的领导下,学校面貌已今非昔比,至今占地面积已达9586.2平方米,建筑面积3318.4平方米,而且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来,学校不但在基建上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在教学仪器的装备上也有了很大的投入,现学校有电脑室、语音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仪器室,并配备了大量的各类实验器材,可供学生分组实验,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还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以上这些都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已有两百多人考入中专、高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有数十篇教师论文,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其中,吴良清老师被评为浙江省“春蚕”奖,“全国优秀教师”。 我校现有学生近二百人,设置了九个班级,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 全校师生本着“严肃、团结、活泼、进取”的宗旨,安心山区教育工作,任劳任怨,艰苦奋斗,顺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进。
奉化中学,创办于1901年,始称龙津学堂,是浙东地区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1958年始称奉化第一中学,校址在现市政府所在地。1962年学校迁至奉城凤山东麓锦溪河畔。2000年在奉城县江之畔、桃源路北端易地新建,2001年9月顺利迁入新校舍,校名恢复为奉化中学。校名几度更改,校址几度更换,但奉中人自强、进取的优良传统没有丢弃,几代人的不辍进取,几代人的卓越努力,谱成了百年光辉的篇章。 历史给奉化中学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诚、爱、勤、朴(诚信、博爱、勤奋、朴素)”的校训、 “高、严、勤、苦”的学风、“严、细、实、活”的教风成为奉中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经过几代奉中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把优良传统和现实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奉化中学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 作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具有百年历史的浙东名校,有良好的办学基础,随着新校舍的建成,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育人。县江滔滔,自校园旁流过。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铺设草坪、培植花卉,栽种了月季、冬青、雪松、丹桂、等50多种植物,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在醒目处悬挂名人格言警句的壁挂,在宣传窗内刊登了能体现校风、学风、教风的内容。幽雅、和谐的人文环境起到了隐形教材的作用。先进的教育设施:科技育人。新校园现代化教育设施将更具规模,更上品位。校园占地面积13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9000平方米,包括有行政楼、教学楼、艺术楼、实验室、图书馆、配备独立卫生设备和空调的学生公寓、食堂、体育馆和一个有标准400M塑胶跑道近5000人看台的高标准运动场。所有行政班级均有多媒体设施,建有校园网、校内闭路电视网、广播系统、通讯系统、安全监控网、电视演播厅、和科普天文暸望台,有图书馆、教师资料室各一个,学生阅览室和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各两个。先进齐全的设施,丰富的藏书,种类繁多的各类报刊杂志,开放的网上学习交流,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余姚素称“文献名邦”。余姚中学创建于1935年11月,是余姚的第一所中学。1943年改名为余姚县县立中学,开始招收高中,成为余姚第一所完全中学。1961年被列为省24所试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列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989年秋至今为高级中学,1995年12月被确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和谐校园”“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科研先进学校”。 1999年2月,学校迁入易地重建后的新址。新校园占地175亩,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同年通过了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复评,成为浙江省首批(18所)通过复评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现有31个班级,学生1527人,教职工138名。现有特级教师2名,宁波市名师3名,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7名;有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7名;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5名,全国各类教育专业学会会员12名,省级学会会员21名。近三年中,学校教师在宁波大市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25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2部,承担并完成了省级、宁波市级科研项目10多个。良知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唤起良知,追求卓越》和《顺导性情,自求自得》已经分别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有80余位教师已完成或正在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6人先后赴澳大利亚进修。近年学校还引进了外籍教师。学校还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日本安昙川町中学、香港宁波二中建立了双向文化交流关系。余姚中学近年来每年组织新高三学生参加浙江大学夏令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更加充实自己的理想。 学校继承和发扬“爱国、求实、进取”的优良传统,确立了“质量立校,教科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思路和“高规格,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办学目标,以“唤起良知,追求卓越”为教育理念,构建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的课程结构,努力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和终身发展,形成了“全面发展 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高考和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是由区政府投资超亿元新建的高品位的全寄宿制公立学校。位于宁波市鄞州新城区中心地段。是鄞州区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学校占地180 亩,总建筑面积五万五千多平方米。一流标准的设施配备,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整体规划为36个班,学生约1600人。 列入中考第一批招生。 2004年已首届招生10 个班417 人,学校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崇尚“自由、自律、博学、博爱”的办学理念。以造就具有自由人格的人,造就能自我教育的人,造就胸怀开阔博学会用的人,造就对社会富有爱心和责任的人为培养目标。 鄞州高级中学初步建设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敬业奉献、业务精良、求实创新的教师队伍,有不少教师在全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至2009年底,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28%,中级职称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27%,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5%; 35周岁以下89人,占专任教师65.9%;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33人,占专任教师100%。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8人,占专任教师13.1%,省教坛新秀4人,省优秀教师4人,获省、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教师涵盖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历史等多学科。市级教坛新秀10人,5位教师由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分别获全国或省级优秀园丁获。有19位青年教师参加市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已毕业。 创办五年来,学校积极构建自己的教育特色。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全面实施英语小班化教学;全面营造“书香校园”的特色文化,以“无门图书馆”影响巨大;课程建设全市领先,是宁波市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初步建成规范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体育艺术模块教学在全市具有较大的影响;四年来,尽管招生政策经历许多调整,但学校凭借高品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初步形成稳固优质的生源。
宁波鄞州蓝青学校创办于是1998年6月,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与省重点高中--鄞州中学连体,引进鄞州中学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享用鄞州中学一流的教学设施。几年来,为鄞州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一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学校确立"诚信育人,素质立人"的办学宗旨,"以小而精,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特色,学校借助社会力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有高性能千兆校园网,教师用电脑备课。蓝青学校不走传统的办学道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创建了一支观念领先、师德高尚,有强烈责任感和富有创造力的和谐的教师群体,就2003学年产生区教坛新秀一等奖2名,区教坛新秀二等奖1名,市教坛新秀三等奖1名。学校努力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为蓝青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努力深化教育改革,狠抓教学质量,近连续二年初中合格率100%,优秀率87%以上,在全区遥遥领先;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优质学生上下功夫,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2002年8月,学校易地新建,三校合并。杨贤江中学,她以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烈士英名命名,她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矗立于四明山北麓、杭州湾南畔的经济强市慈溪,城区西部教育园区。她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2683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装备。现有高中39班,2053名学生,其中住宿生1898人。 她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教职工175人,专任教师16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66人,市级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44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9人。她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近4000名新生。2008年,她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的辉煌,重点大学上线近百人。在慈溪市教研室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列市属公办学校(除慈溪中学外)第一位。今天,那些学业已成的学子,正为故乡乃至全国各地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搏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是杨贤江中学的骄傲。新班子上任以来,积极应对21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立足学校自身实际,确立了崭新的办学理念,规划着美好的未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