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七中学创办于1947年,位于美丽的甬江之畔,地处宁波市江东贺丞社区中心,占地2.3公顷,建筑面积15852平方米,现有51个班级,学生2000多人,教职员工130多人,是一所设施现代化、管理网络化的学校。 学校现有综合电教室、语音实验室、微格实验室、微机教室、舞蹈房、美术室、劳技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演播厅、多功能阶梯教室等专用教室及校园音响系统,双控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五大系统, 有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塑胶排球场、室内体育馆等体育设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素质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有学科齐全、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涌现了一大批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和省市级教坛新秀、学科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等。 学生思想健康、行为规范 ,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文明”的校风,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学生”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近两百位同学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学生远赴日本、保加利亚等国家交流、比赛。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以“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团结协作,积极开拓,奋发图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中考成绩和各项指标及体育竞技和群体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学校办学成果斐然,声誉与日俱增,赢得了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赞誉,先后获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治安安全示范单位、宁波市无烟学校、宁波市平安校园、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宁波市优秀党支部、宁波市先进团组织、宁波市德育先进集体、宁波市电教先进集体、国防教育省级先进单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省级先进单位、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是宁波市教育局191东方教育网络学校的教育基地。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校师生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辉煌。
鄞州董玉娣中学位于宁波东郊邱隘镇,1960年创办,始名鄞县邱隘中学,1988年秋,顺从港胞李景芬女士之愿,更名为董玉娣中学。1999年5月被命名为浙江省农村示范初中。现学校占地面积23754平方米,校园内有小桥流水、亭阁花坛、绿树艳花交相掩映,环境幽雅,是市级花园式绿化单位。校舍面积9137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餐厅等一应俱全。图书馆藏书3万多册,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线装古籍等图书资料。学校装备了校园音响系统、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脑室、语音室等,教学设施齐全。现有18个班级,1110名学生。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7人,总计占专任教师的69%。 学校一向以教育质量高、学生素质好著称。自开办以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形成了"求实创新,面向未来"的校风。 学校设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教职工中有党员16人。党支部书记兼现任校长卢鹏程,中学高级教师,是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首批专业学员,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曾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全面质量名列宁波市前茅,学生在全国、省、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频繁,人数多,档次高。学校先后荣获省群体先进集体、省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市巾帼建功示范单位、市先进图书馆、市"规范用字"达标学校、市示范性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是区、市级文明单位,区首批A级学校。尤其是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校与高校合作,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
鄞州区钟公庙中学,创建于1969年,地处新兴的鄞州区中心城区。2002年6月,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农村示范初中。2003年3月被宁波市教育局命名为“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2004年以来学校连续三次被授予“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2005年10月荣获“宁波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占地63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市内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艺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3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有层高14米,面积1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高标准计算机房、400余人报告厅,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演示系统并能高速上网。是一所环境整洁、设施齐全,起步较高的现代化示范性学校。 学校现有32个班级,1500余名师生,专职教师102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5人,市区教坛新秀30人,还有一批省、市、区先进老师、优秀班主任,师资力量雄厚,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倡导教师著书立说。 近年来,学校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按教育大纲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科研组的团队合作力量,尤其是自然组、体艺组多次被评为区先进教研组。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规范教学行为,开展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高效学习模式。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不同个性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建立可供学生选择和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建立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帮困助学制度。 各种寓教于乐的德、智、体、音、美、劳、信息技术等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乐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近二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频频获奖,有国家级4人次,省级10人次,市级35人次,区级110人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特长学生。2005年学校在教育管理与质量考核中,我校以科学管理、教学规范、德育实效、质量领先获区同类学校第一名好成绩。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校以建设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初中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推进和谐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拥有合作、竞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造钟公庙中学办学史上新的辉煌而不继奋进!
余姚二中始建于1969年,前身为余姚镇人民路学校中学部,后多次迁建,数次更名,1992年定名为余姚市第二中学,2009年9月,迁入朗霞街道纬八路296号。如今的校区,占地14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1.5亿余元。崭新的建筑设施,洁净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饱满的精神风貌令人欣喜。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清澈的小河自然分隔生活区和教学区。学校拥有标准的体育场馆,现代化的校园六大系统,先进的教学设备。校园的“字、廊、石、广场”等渗透和凸现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使校园成为学而知之、学而善之的家园。 学校现有班级51个,学生2700余名,教职工201名。专任教师均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61人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有省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74名、中级教师52名。学校注重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业务培训,大力推行《余姚二中教师培养规划》,实践“让不同层面的每一个教师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努力造就更高更强的师资队伍。 经过一代又一代二中人的薪火相传,学校砥砺出 “立君子品,做智慧人” 的校训;孕育了 “文明、求实、进取” 的校风;形成了 “全面育人,人文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创设了“办学规范,校园和谐,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办学目标。 “做人比求知更重要”,学校切实推行《余姚二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采用“整体设计,分层实施”的工作模式,实施“六大教育模块”,以传统文化中的“礼、孝、忠”,教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立足三年抓质量。学校强调高一“严”,高二“活”,高三“紧”,贯穿一个“实”字,精细管理求实效。“宽基础,重选择”,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同步推进。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积极稳步实施新课程。学校有五大类二十余个学生社团,开设“国学经典选读”和“美术模块选修”两大校本课程,培育“立君子品,做智慧人”的学校特色。
定塘中学创办于1958年9月,命名“象山县第八初级中学”,当时招一班32人,教师2人。1961年更名“象山县定塘初级中学”。1968年开始,在大塘设分校,1970年大塘单设初中。1972年改今名,其后开设普高、职高多班,至1997年最后一届职高毕业,学校为纯初中;同年中娄中学并入;2002年9月,大塘中学并入。 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4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8444平方米。学校现有14个班级,在校学生600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大专、本科学历占98%,中学一级教师占42%)。 学校一贯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为探索农村中学教育新路子而不断努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教学研讨,特色教育体现个性,素质教育铸就辉煌,定塘中学将致力于探
象山县第二中学,地处东海之滨的著名渔港——石浦镇,背偎洋下山,面临汝溪水,东傍皇城沙滩,西挽玉女青峰;翘首金山巍然,极目千帆竞发;校园绿树荫翳,花草葳蕤,一派生机。她是象山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学,创建于1938年,目前是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学校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均以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标准进行建设,拥有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师生食堂、体艺馆、塑胶田径场,藏书超过10万册图书馆,杂志种类超过300种学生阅览室,拥有全省一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31个教学班,1515名学生。教职工14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春蚕奖1人,省教坛新秀1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8人,中学高级教师27人,中青年教师比例超过80%,年轻上进,充满活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已有70多年历史的象山二中文化底蕴深厚,以第一任校长励乃骥先生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为校训,统领学校的发展,全校师生以继承和弘扬“立三精神”为己任,努力培养有“生命自觉”的人。学校坚持实施“德育立校、管理治校、改革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宁波市卫生先进学校、宁波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宁波市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县平安校园、县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学校、县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一直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立足本校实际,大力倡导课改新理念。学校先后有80多届初、高中毕业生、三万余名学生在校受到熏陶,恢复高考以来,有三千余人考入高等学校,近几年,师生不懈努力,克服生源质量不尽理想的困难,使教学质量特别是高考质量逐年攀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连年都在95%以上。学校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有数学家、画家、作家、电脑专家、博士、大学教授、中科院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远洋轮船长、高校领导、企业家有、军工专家,有地师级以上干部千余名。例如著名教学家华东理工大学基础学院院长俞文鱼此,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科院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家韩天芑、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励惠国、航天部一等功臣世界之最、香港天坛大佛总设计师史庭惠教授,中国空间电子学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都陈振国、水利电力部专家吴基拥、代表我国首先上南极考察的海洋专家任典勇,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青年科学家,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长陈纯教授,国家大型企业董事长周辞美、军工专家俞满红、军族画家邵叶道,原宁波市副市长叶信虎等等。 如今,学校领导班子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确保校园平安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走精细化管理之路,狠抓两支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基础。全体师生紧抓石浦的宁波市卫星城市、浙江省小城市建设的契机,精神振奋、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奋力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
望春初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宋家漕村毗邻市区,创建于1986年,在原望春乡红心学校戴帽初中班基础上拼凑而成。校舍借用宋家漕小学四间平房(160M2),计三个班级89名学生和8名教师。1988年12月选址本镇长乐村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幢(450 M2)。随着学生数逐年增多,92年9月又建成三层教学楼一幢(550 M2),学生达12个班级600余名,教职工也有36名。1998年4月,因台胞朱绣山先生为家乡捐资造学校,通过多方协调,经上级批准,2000年8月,新建了现在的教学楼(4层)、行政楼(2层)、师生餐厅(2层)和一个操场,2002年1月,又建造一幢综合楼(四层)。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8014 M2,建筑面积9398 M2。 现在望春初中有18个班级,900余名学生,56名教师。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中学一级教师19名,教师大本率达80%以上,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学校特色”的道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重视。 在高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望春初中学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学校已有486以上电脑60台和一个多媒体教室。近年来学校投资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目前生均绿化面积达到10平方米。 多年来学校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学质量在区内同类学校中处于中上游水平。自1993年以来学校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500余人,其中被省一级重点中学录取的学生达47人。甬现了诸栋萍、严磊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丹城第二中学始创办于1985年,是县级文明单位,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2人,大学本科文凭(含在读)56人,占全体教师的62.2%,共有26个初中班,学生1400余人,是目前县内规模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 丹城二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德育为首,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校风和学风的转变。在加强德育管理的同时,学校又以落实《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德育的基础工作,持续地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考核,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思想修养。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并能健康地发展。 丹城二中以造就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加强敬业奉献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教育科研,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倡导教师既要保留传统的教学经验,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书育人,造福后代,力争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称心。 自2002年起,学校还不断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至今,已建有较为先进的学生计算机房、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计算机房及报告厅等设施,为充分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立学生课余实验兴趣小组,辅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操作,并专题立项,申报了市一级的课题。实验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我校的一个教学亮点。 丹城二中,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家园,学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新时代中,我们将努力按照“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要求,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并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