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江南教育集团组建于2006年8月,由原来的北仑小港实验学校及其完小发展而来,如今已经成为地跨北仑小港地域东西的区内第一家国有教育集团,集团总部设立在北仑小港红联新城区,地处北仑、镇海、鄞县三地交界处(通途路口),下辖小港实验学校,小港中心学校,谢墅小学,,总投资近9000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任总校长叶兆元,集团现有在校学生2900余人,教职员工150余人,其中小中高职称两人,市区教坛新秀四十余人,师资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集团各单位环境优雅,设施完善,在各级领导关爱和社会各界支助下,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现已建成校园音响系统、通讯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已经进入教师办公室、普通教室、专用教室,集团分别通过两根百兆光纤与北仑教科网和网通想连,并在校内实现千兆主干,校区间百兆相连。 集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基础”的人本化教育理念,以“三统一校自主”(统一财政,统一人事,统一招生)方针积极推进下辖各校的稳步发展。如今小港实验学校已经在“以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小主人”的办学宗旨指引下,以“学会参与自主发展”的课题研究为办学探索,形成了以科技、民乐、书画、体育为主体的办学特色。而新建的小港中心学校则以“服务社会,面向大众”为己任,以打造“数字校园,活力校园,智慧校园,和谐校园”为平台,着力建设一个新兴的示范性学校。
绍兴市树人小学坐落在魅力城市绍兴的后花园——城南。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指南,以“生活·教育;发展·树人”为办学理念,以“崇德尚美,百年树人”为校训,以“让每一个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为办学目标,致力打造城南教育的优质品牌,努力实现师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树人小学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全社会的支持下,已形成了“一校三区”(树人小学南校区,树人小学中校区,树人小学东校区)的教育网点新格局。三校区共66个教学班,学生3190多名。 学校拥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正式在编教师151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111人。浙江省级名师名校长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8名,市级名师4人,区级名师13人,市区级教坛新秀、优质课教师48人。 学校作为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实验学校,始终把陶研实验的开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大平台、主渠道。多年的陶研实践探索,不但夯实了开展陶研活动的基础,而且助推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得到了省、市乃至全国许多专家的肯定。学校的校本总课题“生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曾被评为绍兴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受市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的嘉奖,还被省陶研会评为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被中陶会评为全国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绍兴市文明单位,绍兴市文明学校,绍兴市特色学校,绍兴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绍兴市行为达标规范学校,绍兴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绍兴市红旗大队,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绍兴市群体师德创优学校等荣誉称号。 树人小学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教育教学质量堪称一流,历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及展示活动中成绩斐然,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01年到2010年,教师在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500多篇,市级及以上获奖的近400多人次,区级获奖的近700人次。近两年中,教师指导学生发表作品500多篇,学生获区级及以上奖项近800多人次。 树人小学一校三区“三足鼎立”。 树人小学南校区,位于绍兴南环河名人广场旁,稽山鉴水相伴,环境静谧优美。校区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有教学中心、体育馆、多功能综合楼,配备省Ⅰ类标准的体、艺、常等学科教室以及户外音乐广场、国际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及塑胶田径场;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音视频回传及投影机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校园音响系统组成的智能化校园。南校区实行“教育品牌联盟”的管理策略,把鲁迅小学与树人小学的办学理念进行有机融合。 树人小学中校区,位于城南人气聚集的朝阳路上,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20平方米 ,拥有 200 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户外音乐活动广场、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和多功能综合教室,配备省Ⅰ类标准的体、艺、常等学科专用教室;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校园通信系统组成的智能化校园。 树人小学东校区,是2009年8月新开办的一个崭新的校区,位于南池江以东,中兴南路以西,镜湖路以南,南环线以北,总用地面积31113平方米,建筑面积15144平方米,主体建筑涵盖小学所有功能,包括四层的教学主楼、三层的体艺楼、二层的食堂以及室外体育设施等,总投资3000余万元。 树人小学东校区与树人小学中校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桥贯通两个校区,并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学部制管理”,按照“分段设置、一体管理,品牌拓展、高度融合”的原则开展教育活动,中校区接收施教区内1-3年级学龄儿童,东校区接收施教区内4-6年级学龄儿童。两校区实现“五个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呈现一派盎然生机。 展望未来,全体“树小人”将立足新的办学平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满怀信心,不懈追求,共同铸就卓越的“树人”品牌。
平阳县中心小学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5月25日。当时平阳文化教育的先贤刘绍宽、陈锡琛等受了维新变法的影响,抱着以教育振兴国家的热情创办的。学校初名“平阳县学堂”,是平阳从私塾、书院的传统授徒形式进入现代规模教学的开始,也是温州地区最早的较具规模的小学之一。首任堂长陈锡琛,是清末的拔贡,后为浙江省的参议员,是平阳县一位实业家、慈善家和文化人,他先后创办了江南高等小学(即现在的苍南宜山小学)、培英社、济婴局等。 学校创办开始时,是以育婴堂、祠堂和几间民房合在一起作为校舍的,第一次招堂生40名。第二年改名为“平阳县中学堂”,1910年更名为“高等小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称之为“平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学校面向全社会招生,规模逐渐做大,在民国七年的时候,省里就认为此校“校长尚具热情,教管各方均有可取。”1941年,学校就有12个班级,600多名学生,在城内龙河还设了分部。 众多的名人曾经在该校当过校长,主持过教务。百岁棋王谢侠逊在1913年至1915年在这所学校任教。谢侠逊是一位中外闻名的人物,他在抗战时期二下南洋,以象棋义赛形式,向侨胞宣传抗日救国,募捐资金5000万元,动员了3000多名华侨归国参加抗战;著名画家苏昧朔先生1927年至1928年在这里当过校长。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年来,这所古城一隅的学校涌现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学者;被称为温州最早的“洋博士”、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的数学家姜立夫,他1920年就创办了南开大学数学系,1947年担任了“中央”研究院的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学家;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前校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苏步青,1931年在日本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在国际数学界居有无可争辩的地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星野;1947年获英国利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主编《汉英大词典》的英语专家吴景荣,一直在外交学院外语教研室任主任,是外交学院的终身教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外交外语人才;还有担任过同济大学党委书记的阮世炯,我国著名的方言学家、把温州方言载入史册的颜逸明,享誉东南亚的旅澳著名武学家吴国忠等,都是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正如吴景荣教授给母校的题词那样,“滋兰九畹”,百年芬芳。他们是平阳县中心小学启蒙的,是这所百年老校培养出来的,同时他们也为母校争得了无比的荣誉。 如今,这所学校在古老的坡南已经是占地5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教学班41个,学生1800人,在编教师111人的大型现代化学校了。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所学校尽管经历了几个朝代更替,始终是以严谨求实的精神教育学生,几十年前的校歌就唱道:“龙山为枕,凤山屏,弦水书声交并。趁此春花秋月,大家努力前进。少年光景似流星,打起钟声猛醒。”平阳县中心小学有着光辉的历史,更有美好的将来。
平阳县鳌江一小是“浙江省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深厚积淀、独特文化和卓著声誉的瓯南名校。长期的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和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并使之成为了“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发展的沃土”。学校现有28个班级,学生1370余人,教师7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61人,占总数的85%,省英才奖获得者、省教学能手、教改之星、市县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教坛新秀、优质课一、二等奖获得者共计42人占总数的58%。此外,学校已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校”、 “浙江省雏鹰红旗大队”、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会员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 “温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现在学校正朝着特色品牌的方向发展……
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是经江北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高品质、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隶属惠贞教育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长岛花园北面。建设规模为54班,总占地面积约544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011平方米。环境雅致,设施、设备先进,建有高标准的室内外运动场馆、剧院、音乐厅、琴房、图书馆、各类专用教室,餐厅及现代化的网络系统、演播系统,为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完备的物质保障。 学校秉承惠贞教育集团“承精益求精之训,集中西教育之长,行明礼致善之道,求人性教育之真”的办学理念,践行“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孩子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育使命,高标准投入、高起点定位。先进的理念、现代的设施、整体式的校园,“北外学子”在这里将享受最优质的资源,感受最优雅的教育,铸就最高雅的气质。 江北外国语学校采用九年一贯、五四分段的学制,中小学课程整体化设计,学校将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拓展性、探究性课程设置,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学科教学时段,使得教学效益趋向最大化,凸显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 学校坚持集东西教育之长,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同潜质学生的学生兴趣、学习习惯,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与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层教学辅导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未来的精英。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家型领导挂帅、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云集,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一支充满激情与梦想团队,我们将以“敬业、乐业、爱生、爱校”为行动指南,培育 “爱生活、懂感恩、能宽容、负责任、讲正气、勇创新”的北外学子,我们将竭尽所能,托举起“北外学子”的高飞梦想!特色课程 力促素质提升强化外语课程,英语教学为江北外国语学校的特色之一。名师创新课堂,严把教学质量关。外籍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丰富多彩的英语周、英语秀、英语角等活动,为北外学子展示自我、自主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丰富的校本课程,多彩的社团活动,将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1928年1月,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关怀下,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在萧山湘湖诞生,湘师附小也应运而生。由于战乱,学校先后迁浙江义务、松阳、庆元及福建省松溪县、景宁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又迁回萧山办学。 1986年,附小择现址重建。学校现有24个班级,929名学生,65名教师。目前,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虽然已停办,但湘师精神薪火相传。陶行知、金海观等教育先驱的名字以及他们所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早已在附小落地生根,激励着附小师生带着新时代的使命负任前行。 以师兴校,教人求真。启动 “春华”、“砥柱”、“秋实”、“名师”四大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8名、杭州市教坛新秀13名,具有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占60%以上。 以德立校,学做真人。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全力打造四大节:绿色活力体育节、红色激情艺术节、蓝色科技展示节、白色诗意读书节。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立足课堂,质量是本。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提倡“学科间发展均衡”, 力求“质量与负担和谐”,德、智、体、美、劳、知、情、意、行综合提高。在附小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有成效。 注重素质,彰显特色。学校把体育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建立了绘画、书法、篆刻、舞蹈、合唱、民乐、乒乓球、篮球、三棋等社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素质、磨意志、长见识、得乐趣。 励精图治,再谋图腾。附小拥有光荣的昨天,自豪的今天。如今的附小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附小人牢记着陶先生的嘱咐,决心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续写湘师附小新的篇章。 作为百年名校,学校拥有众多荣誉:全国红领巾助残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作文教学研究会作文教学研究基地、浙江省城镇示范小学、杭州市示范小学、杭州书法教育实验基地、杭州市现代数学实验学校、杭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萧山区艺术特色学校、萧山区体育特色学校、萧山区教科研特色学校……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十,即公元1896年11月14日。百年来,四次迁移校址,十六次改换校名,历任校长34任,是浙南大地上享有盛誉的历史名校,曾荣获“全国百所名牌学校”之一、“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之一、“中国名校600家”之一;她还是中央教科所国家教育部“九五”、“十五”重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文“四结合”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先进艺教集体、全国体育先进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饮誉四方的百年名校广小,吸引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英国等国的教育专家前来学校参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辅导员》、《现代教育》等国家级新闻单位都曾来校作过采访。 百年树人,英才辈出。学校曾先后培养了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家郑振铎、数学家谷超豪、陆善镇、徐桂芳、物理学家李启虎、商界名人吴昌涛、书法家陈铁生、舞蹈家黄豆豆、芭蕾王子孙慎逸、人民卫士林勇等中华英才。一批批校友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以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改革者之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正是广小“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因我而誉”的生动写照。 2005年秋,广场路小学合并上陡门一小,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学校现有62个班级,2680名学生,教职员工15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6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区级教坛新秀67人,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81人,本科学历88人,大专学历58人,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校教学设施完备,藏书6万余册,各类报刊杂志187种,校刊《读书乐》与校报《家长报》,为广大师生与家长构建了信息通道,学校以第三代校园网为支撑的网络系统为学校的现代教育搭建了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结构。校园环境以“精、巧、美”著称,整洁高雅,四季常青,是中英环境教育合作项目成功验收的实验基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塑校,名师塑校,质量立校”,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兴校,精品特色,名牌取胜”为办学途径,通过“六大工程”即凝心工程、形象工程、读书工程、育人工程、质量工程、荣光工程的实施,传承和发扬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营造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铸造学校精神文化,践行学校行为文化,努力走文化立校之路,使校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呈现了一派“芳菲桃李春成海”的景象。 新的世纪里,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创人民满意的诚信学校,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为办学宗旨,不断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发挥名校优势和效应,扩大名校辐射度,提高学校竞争力。强化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重视师资培养,凸现办学特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并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一流的名牌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创办于1999年2月,是一所瑞安市教育局直属管理,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的公立半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有班级44个, 学生2231名;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87.6%,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5人,瑞安市级以上教坛新秀45人;系浙江省示范小学、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办学以来,学校以“尊重、责任、荣誉、安全”为核心价值观,秉承“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办学宗旨,提炼“真”、“善”、“美”、“乐”为校训,逐步形成“幸福为本”、“习惯为重”、“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四大理念。十余年来,着力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课程和评价的改革;以生为本,强调“生本”、“生活”、“生成”;成功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3+1”教学模式,学生“星卡”努力取向评价制度,“赏识•期望•引导”德育模式;推出了劳动教育、硬笔书法、经典文化诵读等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建构了以“尊重”为灵魂的学校管理特色,走出一条以教育思想带动实践创新的办学新路,形成“安阳实小模式”,并在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象山县黄避岙中心小学创办于1949年,原址黄避岙村,1983年迁址龙屿村龙山公园旁,占地4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附设1个学前班。教职工21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学生400余人。拥有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乒乓室、劳技室等专用教室。 学校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得到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的目的,立足以科研为先导,以规范为基础,以合作为方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根本。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继成立“少年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并建立“环保实践基地”。逐步走上了一条管理柔性、主体多元,有山区特色的路子。 学校先后被命名“县文明单位”、“县雏鹰大队”、“县治安安全学校”、“县先进工会”。有多项教科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已形成了勤学守纪、奋发向上的校风,勤学多思、好问成才的学风,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教风,团结民主、廉政奋进的领导作风。学校正在创建高效能的学习型集体。
学校从绳正小学堂追溯起,历经永嘉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永嘉县立小学校、永嘉县立第四小学、永嘉县瞿溪小学、永嘉县三溪区中心小学、温州市三溪区小学、温州市瞿溪小学、瓯海县三溪区中心小学以及瓯海县瞿溪第一中心小学的变更,校址从三溪任桥任宅大屋到瞿溪八仙岩魁星角再到瞿溪胡公祠进行了三次迁移,经历一百年的历史洗礼,文学大师琦君、中国著名与戏曲史研究专家董每戡、金融专家邱志宏等知名校友荟萃,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等名流在我校任教过。这里走出了潘春波、季迅群、周琼莉、吴迎迎等诸多省市的名师、名校长。 2011年8月,根据《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教育局关于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原瞿溪一小、二小、三小组建为瓯海区瞿溪小学教育集团,分别更名为瞿溪小学教育集团信达校区、兴学校区、崇文校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5名,73个班级,3400多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省示范小学、市德育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市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市文明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区德育示范学校、区实验教学先进集体、区先进学校、区平安校园、区家长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我们期待瞿溪小学教育集团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在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上做出努力,迅速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挖掘学校办学优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把学校打造成为全区领先,温州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