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育中学校徽的整体造型像是鲜花配合绿叶,代表着采育中学立足农村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的优质人才。粉色部分是字母"C"的形象变形,像是一只鸟儿在舞动着翅膀,象征着采中学子的聪颖、灵动、勇敢、热情,因为他们向往的是蓝天,搏击的是海面,崇尚的是自由,珍惜的是同伴。绿色部分是字母"Y"的形象变形,充满着生命力,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寓意着采中学子在广阔的绿色空间健康成长,也象征着教师的双手放飞明天的希望。流畅、明快、健康的色彩给人们清新和温暖感受,饱满的线条使图形富于动感与诗意,我们将肩负起校徽所寄予的丰富内涵,把采育中学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采育中学办学宗旨:以德为首 全面育人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采育中学办学目标: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采育中学校训:善思 笃行 慎独 乐群采育中学始建于1952年,是大兴区的第一所中学,在她50余年的校史上,为大兴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采育中学在新一代采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树立新形象、探索新思路,为全面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懈追求。在采育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采育中学又揭开了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篇章。采育中学新校区2005年9月竣工,现已投入使用,位于采育镇东侧,东临京津塘高速路采育出口,西接104国道,南距河北重镇廊坊仅20公里(乘车20分钟),北与亦庄开发区接壤。总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38000平米,拥有主体楼5栋,学生教室52个,实验室30个,专用教室16个;还有报告厅、校园网络、400米塑胶跑道、高级餐厅及学生宿舍楼等现代化设施。现有教职工仅200人,初高中学生近1400人,住宿生800余人。。围们学校园文化建设经专家精心设计,优美和谐、整洁大方,既能给学生神清气爽的愉悦感受,又能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办学宗旨。关心热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和氛围。尤其是我校的学生科技教育成效显著,在创新大赛、单片机、航模、科技英语许多市区级的大赛中,都获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被评为北京市农村地区唯一的科技示范校,大兴区的第23届科技节也在我校开幕,这对广大师生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更加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科技教育向前发展。06-07学年学校还被评为:大兴区初中教育教学评比二等奖。大兴区高中教育教学评比二等奖。大兴区体育达标先进学校。大兴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大兴区信息保送优秀单位。北京市学生头脑创新大赛最佳即兴题奖。采育镇党委优秀基层党支部。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我们在学校管理上始终把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做好教师思想工作,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机制,打造出了教师良好工作的人文环境。2005年,我们又成功的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建立了"名校办分校"的合作关系,与大兴区兴达中学建立了手拉手合作关系。我们定期举行交流活动,注重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之间的沟通,还积极选派教师到三十五中实地调研,虚心学习他们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经验。我想在他们的有力支持下,我们固有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市大兴区采育中学始建于1952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教育设施完善,是解放后大兴区第一所完全中学,历经50多年风雨的洗礼,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桃李满天下。学校位于北京市东南郊的大兴区采育镇,紧邻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4国道,交通便利。学校占地125亩,建筑面积37000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54个普通教室和32个专用教室;可容纳1500人住宿的宿舍楼,以及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学校的400米塑胶跑道以及铺设人工草皮的运动场,标准的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创造了发展空间。采育中学历任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规划,励精图治,学校得到了稳步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工200余名,在校生1500人,教师学历均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并拥有市区级骨干教师十多人。近两年,学校中、高考成绩有了长足进步,中考每年都有80多人考上市区级示范性高中,高考本专科以上录取率达到70%以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采育镇作为全国小城镇发展的试点,以及1200亩汽车零配件基地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作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以及科技教育特色,为学生发展插上了翅膀;学校成为北京市35中分校以及大兴一中的鼎力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我们坚信:采育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北京市大兴七中建于1993年7月,历经十四年的办学,学校已建成一所社会承认、家长相信、学生向往的大兴区优秀初中示范校。为了发挥大兴七中示范校的作用,从2007年8月开始,为整合教育资源,大兴区委、区政府、大兴区教育工委、教委决定:原大兴区芦城中学合并到我校,成为新的大兴七中,学校从本学年开始了“一校两址”、“一体两翼”的新篇章,学校从此成为“大兴区初中建设工程”的改革实验校。 新组建的大兴七中,原校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计教学班24个。后整合到大兴七中的新校中小学共占地121.22亩,中学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设计教学班20个,新校拥有400米标准操场和2200平方米的体育馆,以及可供700名学生住校的宿舍楼和可供1500人同时用餐的学生食堂。新的大兴七中共有教职工261人,其中拥有特级教师1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1人,一线教师全部拥有本科学历,全校中高级教师共计162人,占一线教师的81.5%,新的大兴七中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上乘的大兴区优秀初级中学。 大兴七中的办学目标是:“政治坚定、方向明确、严谨治学、全面发展、校容优美、精神文明、区上先进、市争上游”;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以德立校、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发展个性、办出特色”;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是:“德才学识素质高、治校育人官风好”;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学高为师素质优,身正为范师德好”,旨在通过干部教师共同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观点鲜明、思想品德高尚、科学素质较高、文化基础扎实、各项技能健全、身体心理健美”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骨干队伍,由此树立“尊师、守纪、勤奋、健美、开拓创新、文明向上”的良好校风。从而实现“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优化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校园——美化加文化;设备——现代加一流”的全新办学模式。遵循着“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各个成才”和“学生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创新才有生命力”的办学理念,在“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各项争先、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大兴七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历经十四年发展,已形成了一种“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自觉加压、敢于争先”的七中精神。新整合后的大兴七中硬件充分,设备良好,我们办学思路一定要继承原有“七中精神”,光大七中优良的校风。我们决心在大兴区委区政府和大兴区教工委教委领导下,在整合后的大兴七中这张新的白纸上描绘出大兴教育又一张最新、最美的图画,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大兴区人民再次递交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
潭柘寺中学于1958年建校,当时为南辛房小学附设中学班,仅有两个班学生;63年9月改为独立中学,名称为南辛房中学,当时有学生5 个班;86年改为潭柘寺中学,当时为14个班;现潭中为13个班,学生503人;以后学生数逐年递减,班数也会相应减少。 本校5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为辉煌期,当时教育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统考成绩和中考成绩在全区闻名遐迩。94年后教育质量又逐渐崛起。2000年学校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并通过了规范化验收,学校的教育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在李校长领导下,全体师生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正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温家宝总理来校考察 2005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王岐山陪同下,前往北京郊区潭柘寺中小学校看望师生,亲切慰问辛勤耕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 “做学生从小不仅要学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过去教育的毛病就是把手、脑分离。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这种知识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这就要养成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习惯。”他又转过身来对老师说:“给孩子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就慢慢使学生懂得自己去钻研,自己去提高学习知识的本领。” 在物理实验室,温家宝看到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电流表,就走上前去和同学们攀谈起来:“动手太重要了,同学们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
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建立于1985年,位于昌平城南永安路西,是昌平区教诲委员会直属的一所浅显初中校。昌平四中以其校风严、教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杰出抽象,获得社会的遍及赞誉。昌平四中对峙“育报酬本,质量第一,凸起特性,全面生长”的办学目标,安稳建立“寻求优良教诲,安身优先生长”的计谋思惟,一直对峙贯彻落实“加强根本,拓宽知识,培养才气才气纵横,生长特长,面向全部,全面生长”的培养目标,把黉舍办学特性融于黉舍生长过程当中,走特性教诲之路。详细的办学特性首要表现在:据相干质料显现,黉舍有30个讲授班,有在校生 1022人。黉舍有副主任以上带领10人,有退职教职工129人(任课西席93人),此中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西席19人;职称布局是:初级西席22人,一级41人,二级38人。西席队生长表示出较强的潜力。黉舍位于昌平城南永安路西,占空中积27120平方米,修建面积14528平方米。校园美好,环境恼人。有多媒体课堂30个,各种公用课堂21个,收集机房3个,教诲讲授设备齐备;活动园地15000平方米,建有350米环形跑道;藏书楼藏书43840册。在2003年景立昌平四中网站的根本上主动阐扬校园网的信息服从,由此构成了教诲信息化的上风,教诲信息化扶植不竭迈上新台阶。昌平四中被评为市级科技教诲树模校、市级德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百所优良家长黉舍、昌平区“全面育人办有特性黉舍”、讲授“十佳”黉舍、体育事情先进校、优良少年军校、体贴下一代事情先进个人、市级和区级精力文明单位、信息事情先进单位、教诲志事情先进单位、敬老文明榜样校等。校党支部持续多年被区教委评为优良支部,工会、共青年团事情一样获得先进称呼。昌平区第四中学建立于1985年,当时的校名是昌平县第四中学。黉舍教诲讲授质量达标,提高程度达标,门生年停学率、流失率、年犯法率均为零。1991年、1993年、1996年、1998年、2001年、2004年培养出六届昌平区中考“状元生”,同时为高一级黉舍运送了大量优良人才。昌平四中教诲讲授成绩走在了全区的前线,门生本质获得了全面进步,本性获得了安康生长,昌平四中在昌平普教体系建立了杰出的抽象。昌平四中《2006—2010年景长打算》的总目标是:弘扬“刻苦务虚,昂扬朝长进步,志在一流”的四中精力,为昌平教诲供应可鉴戒的教诲形式,成为全区同类校的一流树模校,并在都城教诲生长中享有必然着名度。 (1)特性目标:扶植合格加特性的黉舍(合格+特性=四中);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门生(合格+特长=四中人)。 (2)德育特性: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诲为主线、养成教诲为核心、品德教诲为重点,黉舍、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德育形式;对养成教诲、三连络教诲一要保持特性,二要弘扬生长深化其内涵。 (3)讲授特性:课内构建以“双主”实际为主的讲堂讲授鼎新形式,激起门生爱学乐学的兴趣,完成学会会学的目标,由“西席带着课本走向门生”向“西席带着门生走向课本”转轨。 (4)构建以门生自主生长为本的综合实际活动课形式,表现以报酬本思惟,尊敬门生的差别,存眷门生可持续生长潜能,为学平生生职业寻求奠定根本。 (5)科技教诲特性: 2004年11月被定名为首批市级“科技教诲树模校”今后,深切贯彻《中国青少年迷信技术提高活动指导纲领》,紧扣《昌平四中科技教诲五年景长打算》,大力展开以创新教诲为中间的科技教诲。
北京宏志中学建立于2000年4月10日,是在具有37年校史的原北京市第142中学根本上建立的。首任校长丁尔庆,党支部书记董淑英;现任校长熊劲,党支部书记赵燕平。教职工167人,此中,兼任西席109人。兼任西席中,市级骨干西席2人,区级骨干西席17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45人。校园占空中积12000平方米,修建面积12000平方米,活动园地6000平方米,具有讲授楼、办公楼和宿舍楼,设有化学、计算机和物理等9个专业课堂,藏书楼藏书5万册。 全校开设32个讲授班,此中初中浅显班9个,高中浅显班5个、宏志班18个。宏志中学的校训是:“连合、勤奋、务虚、创新 ”“雄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热诚报社会”。自2000年春建校以来,宏志中学在党和当局及社会各界的存眷支撑下,走过了创基业、谋生长、出服从的过程,宏志教诲奇迹获得了谛视成绩。第二十届西席节胡锦涛总书记观察宏志中学,收回“宏志中学的创办是一个很成心义的创举”,“要把贫苦家庭孩子上学的事办好”的唆使,指引黉舍办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5年在校门生1216人,此中,宏志生690人,占全校门生总数的56.7%,宏志投止生477人。招生342人,此中,初中浅显生70人,高中浅显生45人、宏志生227人。毕业生442人,此中,初中浅显生145人,宏志生137人,高中浅显生79人,宏志生81人。自2000年春建校至今,全校培养出高中毕业生1384名,此中宏志毕业生465名,高考升学率100%,一批本重点大学上线率达60%以上,十余名宏志生考入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9名优良宏志生名誉插手中国共产党。
育园中学始建于1996年,是门头沟区的一所独立高中校。学校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雄厚。现 有教职工170人,32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近年来,学校在杨进校长的领导下,坚持“学校一切以人为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 生机”的指导思想,努力恪守并演绎“先有名教师,才能培养出名学生”的办学信条和规律,将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脚踏实地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铺路、搭桥,使学校得以全面、稳步 发展,赢得了校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现在,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已占到教师总数的30%;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2000年42%,2001年为 52%, 2002年为64。33%,2003年为68。5%,2004年为74。79%。 2005、2006和2007年连续三年高考上线率实现双双超过区教委下达的指标. 学校还连续获得“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创编操一等奖”、“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十佳党支部”等荣 誉称号.
1、学校历史沿革: 顺义五中始创于1989年9月1日,属全额拨款的区级普通初中校,位于城区东南地带。服务范围:石园东、西、南、北四区;裕龙一区至六区;五里仓小区及仁和镇的胡各庄、军营、杜各庄村。师生来源于原城关三中的30位教师和9个初一教学班的400多学生。 学校现状:2009年顺义五中开设教学班38个,在校生1483名。教职工总数160名,其中,专任教师116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名,中级职称6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4名。学校占地面积40694平方米,建筑面积11249.5平方米,体育场地8100平方米。普通教室38个,专用教室8个,实验室6个。图书室藏书总数35200册。固定资产总值1085万元。 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五中在探索与实践中,于2005年形成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为发展而教育,做发展的五中人。把教师德、识、才、学、能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恒久的追求。 办学思路:确定“为发展而教育”的方向,构建人文、科学的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优良的教育质量。 办学目标: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全区普通中学一流校。 经过20年的磨砺,顺义五中已拥有一支思想先进、业务水平过硬、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整体结构合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的基础上,学校的管理由“重规范型”向“重促进型”、“激励型”转变,使常规制度简明化;在日常的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对师生的评价充分体现出“激励性”,从而逐步形成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融洽的评价体系。把“为发展而教育”作为办学理念,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发展项目,构建了“教师发展工程”和“学生发展工程”。 学校先后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顺义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单位”;被区教育协会党建研究会评为“党建研究先进单位”;被区科委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被区教委评为“体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英才教育集体优秀奖” 、“教学成绩突出成绩奖”、“初中毕业会考学科教学成绩优秀奖”、“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务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市‘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校”的称号;多次被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德育工作: 顺义五中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正、副组长,以政教处、共青团、班主任代表为成员的德育领导机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一名副校长主抓,政教处具体实施,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全校一盘棋的管理格局。以养成教育为原则,提高学生品行修养。 2004年9月顺义五中制定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 (1)顺义五中中学学生礼仪规范三十条 (2)顺义五中学生一日常规细则共涉及十三个项目,50条具体要求。 (3)顺义五中政教处常规管理检查细则共十二项,四十六条 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促学生全面发展,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开展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环境。创办家长学校,搭设“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法制、国防教育,形成学生法制意识,树立理想信念。 3、教师发展工程: 2004年9月顺义五中制定《教师发展工程方案》和《学生发展工程方案》,实施总体目标就是落实“两个发展工程”。即“为发展而教育,做发展的五中人。把教师德、识、才、学、能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恒久的追求”的办学思想具体物化在教育教学计划中。 4、校园文化建设 2004年11月,顺义五中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蕴含着各种文化信息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修建了40平方米不锈钢图案文化墙。画面表现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及宏观宇宙的科学认识和利用的内容,突出科教兴国的主题。修建了32平米的喷水池,其背景墙是用紫铜材料经手工打磨而成,表现了中华文化从远古到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风姿摇曳的喷泉,映衬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史。2006年修建了占地4平方米,高6米的不锈钢雕塑,它那旋转向上延伸的造型,象征顺义五中“做发展的五中人”的办学理念。在楼内重新设计、安装伟人像、格言、警句、科学知识橱窗。在楼内安装三块显示屏,加大了宣传力度,提升了文化品位。校内设置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内容,张贴、悬挂育人标语、光荣榜等,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利用学校广播站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通过电子大屏幕、学校网站、科研网站和德育网站的建设,加强了师生文化教育,丰富了学校文化内容,营造了育人环境。创设五中品牌、设计论证“顺义五中”标实,于2006年3月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 (1)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2)校歌:顺义五中1989年9月建校,1991年10月,由校长陈连皋作词,音乐教师刘仁峰作曲,创作顺义五中校歌“我们将踏上征程”。大调曲式,进行曲风格,表现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5、特色活动: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 自2003年,顺义五中每年召开一届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在为期近两个月的艺术节活动期间,以普及性、群众性艺术活动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有作品、班班有歌声,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赛项目有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摄影、声乐、器乐、舞蹈、相声、朗诵、小品等。艺术节期间的优秀作品,除闭幕式大会给予表彰奖励外,还组织了初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同学,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再提高,为全体师生学生做文艺演出和美术作品展览。 体育节的宗旨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顺义五中体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努力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每年的5月—6月间开展活动。来自全校38个教学班的近千名运动员参赛,组织专项体育赛事100余场次。比赛项目开设了篮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绳、踢毽、拔河、广播操比赛等多个项目。体育节全面展示了顺义五中师生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了体育运动的快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顺义十中是为适应顺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并配合首都国际机场东扩和国际展览中心落户顺义而于2004年兴建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学。顺义十中的办学承载着区委、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厚望。校园占地面积1465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整个校园绿树成荫、小草青绿,到处都萌发着勃勃生机。开阔的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大区域。现有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4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59名。2006年,十中与北京四中成功地实现了联合办学,成为北京四中唯一的一所分校;2007年十中又被批准成为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板校。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努力打造顺义西部教育的新亮点,是十中的办学目标。十中以“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指导思想,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用优良的师资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构建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育人模式,用无声的校园文化和有形的教
北京市通州区龙旺庄中学坐落在通州区潞邑西路100号,学校始建于1958年。由通州区永顺镇拆资1.3亿元新建的龙旺庄学校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97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小学9570平方米),其中中学综合楼3972平方米,中学教学班面积达到12150平方米,设备辅助用房1259平方米。龙旺庄中学是永顺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为永顺镇"河东"8个自然村以及附近小区提供教育服务。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300人,教职员工60人。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学校有室内篮球馆,标准400m塑胶跑道运动场等;拥有配置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音美专用教室、形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电子琴教室、史地实验室、校园网以及容纳340人的报告厅和1000人的食堂等;教师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学校设置了教师资料室、阅览室,图书室藏书47114余册,订阅报刊358余种,教师用书9898种,学生用书36858种,另外学校还拥有音像资料(VCD碟、录像带)、有关计算机软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充实的资料种类及数量。为师生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满足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年轻的教师队伍,硕士学位3名,双学位教师1名,高级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镇级骨干教师3名。龙中教师团结奋进,乐于奉献,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使龙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曾先后被评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科技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市级先进,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通州区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通州区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初三毕业班工作优秀学校,通州区国学教育实验工作基地,被通州区教委、区公安局、区综治委、区共青团命名为通州区"平安校园"示范校,被命名为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达标校,通州区 "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称号等荣誉称号。制定了学校"十二五" 发展规划,确定把教育科研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以科研带动课堂,立足教学常规,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教师,及时概括、总结和提升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指导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利用丰富的网路资源打造学数字化校园。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了三个市级科研课题,3个区级课题,2个校级课题。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全体龙中师生都将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祖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市昌平区满井中学,建于1974年,位于昌平区沙河镇,紧邻沙河大学城,是一所乡村初中学校。 学校建立“以德载学、依法治教、科研兴课、优化资本、特性办校”为办学理念。遵守""为师生可持续生长,为师生揭示才调搭建平台""的办学思惟,对峙以""全面生长,阐扬本性特长,为社会培养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一代新人""为培养目标;我们以“经心全意为群众办事”为实际根据,凸起办事服从,以“办事于门生的毕天生长,办事于西席的专业生长,办事于社区的文明扶植”为内容,寻求“教诲零失误,办事零间隔,家长零赞扬”的理念。以“五心”教诲为核心,以门生自我办理为主线,以讲堂为主阵地,凸起人文环境扶植,强化环境育人,将教诲融入到黉舍糊口的各个方面,不时候刻。构建起了大家皆是育人之人,到处皆是育人的地方,不时皆是育人之时的调和校园。学校建立了以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空竹”为黉舍生长特性项目,现已成为传统体育项目特性黉舍。黉舍建立了吸惹人才、稳定人才、利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胜利在满井”的生长环境已经建立。我们正在把黉舍生长成为师生调和安康生长的乐土,晋升本地群众大众文明素养的基地,促进文明交换的中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