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普通中学,现已成立145年,本部位于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5号,分部曾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曾名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寄宿部。现已撤出并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学基地。北京市二十五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至40年代,已驰名全国。1952年,由党和政府接管,转为公办。1958年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60年代初,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40多年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京二十五中近十余年来,在改革开放中又有了长足发展。学校贯彻"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学生未来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奉行"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培育个性、鼓励创新"的育人方针,以"致知力行"为校训。学校于198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于1993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于1996年4月在全国率先实行"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整体改制试验,使学校进入市场;于2000年9月创办了全日制初、寄宿部,推行教育产业化管理;2009年6月,最后一批分部的初三高三学生毕业,剩下的分部学生全部于2009年9月转回本部,分部随即撤销,学校回到了公立的道路。 学校与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该校具有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北京二十五中曾有走读部和寄宿部校舍2处,占地325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现只有走读部,即本部一处,在校学生总数3800余人,学生来自全市各区县。目前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课程结构合理,教育质量上乘,管理科学严格,校纪校风优良,生活服务周到,办学效益良好,赢得社会各界及广大家长的广泛赞誉。 2003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校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办学,质量第一;科学管理,精品服务;人际和谐,爱心施教;发展特色,不断创新。该校的环境方针是:遵规守法,污染预防;保护环境,美化校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学校先后被东城区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和"无烟学校",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团委会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被市教委授予"金帆艺术奖",被市教委评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建设部评为"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学校"。
北京二十中学是一所大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创建于 1951 年,校园占地123亩,校舍建筑面积32000平米,现有68个教学班,学生3700余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科研、体育、美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学校全面管理等方面都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的“三观”教育、养成教育,从而形成了良好校风和传统,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 学校始终坚持追求一流的教学质量,把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每年中高考成绩有优异,多次获得海淀区教委授予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还被评为海淀区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并被命名为课改基地校。学校还被确定为北京市TI现代化数理教学技术实验学校、海淀区教育现代化试点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工作先进学校、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是海淀区连续十一年开展科技活动的先进学校,并被北京市授予“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称号。 北京二十中学是市、区级体育强校,是北京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学校的广播操多次被评为海淀区第一名,并被北京市教委授予百所广播操优秀奖。学校的运动队在市区中学生运动会上成绩突出,并在全国比赛中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受到市教委嘉奖。学校还是北京市艺术教育传统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校。学校的舞蹈队、管乐队、合唱队每年在市区文艺演出中取得较好成绩。 北京二十中学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精神面貌好,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适应示范校建设的师资队伍。教师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92人,占任课教师的62%。学校有6位特级教师,青年教师获得“海淀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团体第一名。 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办学标准高,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德育为首,全面发展,追求一流,办有特色。校长马成营是北京市知名校长,区教委曾召开马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学校曾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经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党组织多次被评为海淀区先进党总支。 校园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建有两栋教学楼(初、高中),三栋专业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两个食堂。主要建筑青额白壁,釉瓦瓷砖,掩映在苍松翠柏、白杨垂柳之间。教学设备齐全、先进,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讲台。学校建有完善的校园网,千兆进校,百兆到桌,每台电脑都可访问互联网。 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是“北京市花园式学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和“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学校”。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她坐落于东城区内务部街15号,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最早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1724年,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 北京二中拥有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的一流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现有32个高中教学班,教职工194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34%,特级教师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4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6 人。学校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75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各种专用教室18个。体育场地7432平方米。学校建设了一流的图书馆、阅览室,藏书10万余册,还开辟了电子阅览区和视听区。建设了一流计算机房,并配有数码信息港。校园网千兆主干、百兆到桌,8条光缆贯穿整个学校。全校有600个信息点,楼道安装了触摸屏,可随时点击上网。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传统,提出了“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办学理念。 二中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有两位同学获得金牌;多位同学获得北京市“金帆奖”、“银帆奖”。仅2003年二中学生参加全国及市级学科竞赛18个项,68人次获奖,其中53人次获得一等奖。六位同学获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其中李昂同学入选由3名学生组成的北京队参加全国生物竞赛决赛并取得银牌;三位同学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其中赵煦同学入选由5名学生组成的北京队,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全国数学联赛决赛取得铜牌;两位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二中金帆舞蹈团继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又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科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中,二中参赛的项目全部获奖;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高中男子和初中女子组两项团体冠军;获北京市“嘹望杯”时事竞赛团体一等奖,参赛的四名同学全部获得一等奖。学校开设了40多门自主开发的选修课。多年来,二中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学生,不仅高考升学率多年稳定在100%,每年均有95%左右的学生升入一批重点大学,其中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每年还向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高校输送舞蹈和体育特长生。二中在学生中设立了 “叔苹奖学金”,还制定了“四?一” 校庆“金质奖章”、“银质奖章”、“三好生”、“特长生”的表彰制度。 二中先后与瑞士、丹麦、日本、英国、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广泛开展了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十余批学生出访瑞士、丹麦、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新的世纪里,北京二中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优秀教师成长的沃土,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
学校占地面积23709.6米2,建筑面积9900米2;学校拥有较现代化教学及办公设备,各项设施齐全。共有12个普通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视听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艺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专用教室、劳技教室、阶梯教室等13个专用教室;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操场,人造草皮足球场;其他还包括演播厅、乒乓球馆等设施,这些设施充分满足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师生的生活需求。学校现设有12个初中教学班,总计学生312人;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校级骨干教师7名;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25人,初级教师人23人。学校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建设快的发展机遇,坚持依法治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的校训为指引,坚持"三个一切"的办学方针,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北京市第一六三中学其前身是"北京朝晖中学",始建于1968年,1972年更名"北京市第一六三中学"。占地面积8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3平方米,操场面积3600平方米,200米的环行跑道,两个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一个排球场,位于东城区铜厂子胡同8号。1996年以来,在市区局领导的关怀下,投资数百万元,学校自投资金200多万元,使学校整体面貌彻底改变,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有较高配备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闭路电视,有美术、音乐、劳技等专用教室,目前正在筹建校园网络。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备优良。学校有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职工107名,离退休教师51名,35岁青年教师41人,党员25名,团员23名。大本学历的教师45人,研究生班16人。24个教学班,学生近千人。 学校2003年以后人数逐渐减少,2005年曙光小学改建于2008年以前与附近的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合并,校舍由曙光小学拥有,教职员工等现所属于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最后一批学生96人于2008年七月毕业。实际上这所学校已经不存在了。北京五中原校舍所在地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77中位于西城区车公庄地铁站附近,是一所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新落成的教学大楼,职教大楼备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586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电化教室、演播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馆等俱全。另外,还备有日本五十铃汽车实验室、汽车构造室、汽车排故室、汽车电器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高尔夫球训练场等。学校职业高中管理严格,引用竞争机制,制订一系列职高生管理制度:奖学金制度,试读生制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制度、实习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毕业推荐制度等。实行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天地。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外,各专业还将参加专业技术等考核,学生毕业时,考核合格可获得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汽修专业还可获得汽车驾驶证。
2011年6月20日,北京市万泉河中学并入北京市八一中学,成为北京市八一中学北校区。位于海淀区中心地带,中关村西区的边缘。东临北京大学、海淀体育中心,西隔万柳休闲公园,南濒海淀图书城、硅谷电脑城,北靠圆明园遗址公园,可远眺京西风景区香山、玉泉山,距颐和园仅有一公里车程,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北四环路万泉河立交桥屹立其南,交通十分便利快捷。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45人,学生518人,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员工的 64.3%,生师比为11.5 :1 。在64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8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38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7人。 在60名具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30岁以下的有8人,30--40岁的有20人,40--50岁的有9人,50--55岁的有20人,55岁以上的有3人。在60名具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53人。全部专任教师都胜任教学工作,现有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6.7%和4.4%。 全体专任教师都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学科进修和培训活动,学校还组织全体专任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州区玉桥中学是一所区属浅显初级中学,建于1994年8月,位于通州新城运河大街南侧,现有36个讲授班,137名教职工,1800余门生。黉舍讲授设备先进,育人环境美好,师资力量薄弱。从1997——2010年共14届毕业天生绩优良,年年被评为通州区初三毕业班事情优良校,前后为北京四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八十中、北师大附中、北京潞河中学等市级重点中学运送900余名优良毕业生。2003届中考三个学科九项目标综合评价我校居全区第一名,2004年、2007年殷宇曦、张文江为通州区中考状元,2005、2007年杨新宇、熊昕同窗中考总分分家全区第二名。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是北京市唯一有寄宿的优质公办教育督导室的综合督导。办学各项条件均是较高的水平。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坐落于宣武区广外修养、艺术体育、心理咨询等具有女性特色的课程,逐步探索出一条“优化个性,因性施教”的办学特色之路。华夏女中是一颗素质教育的新星,以科学的思想和审视的态度阐释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全力打造现代女子教育的新型模式。在全面完成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还汲取世界女子曼彻斯特市奥特琳女子中学、日本东京都和洋九段女子高级中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女子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学校经常接待各国来访的学者、师生,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英语水平。校训内容:博学、博爱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