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前身是一所具有108年校史的地方名校——顺义师范学校,99年师范转制改为顺义区第六中学,2003年迁入新址并更名为顺义区第九中学。学校传承了师范光荣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九中位于顺义城区东南部,北邻高档别墅区,西临北京现代、南临燕京啤酒,学校区位优势凸显,九中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恰好满足此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校园占地100亩,校园四周绿树掩映、芳草如茵,环境幽雅怡人、清新整洁,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都市学府风格。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完善布局。办公楼、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布局合理结构新颖,构成现代化建筑群。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具有现代化水平。每间教室内均配有现代化多媒体展示设备,每位一线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房、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先进,计算机校园网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高规格的体育看台,高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操场,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运动场所。宿舍楼、食堂等学校的生活设施都是按最高标准建成,普通宿舍楼和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可容纳1700名学生同时入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办学宗旨以及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风格,坚持“把平凡做到极至”的九中精神,创建信息化、人文化、艺术化的教育环境。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以基础文化教育为主体不动摇,以艺体教育特色为亮点”的办学思路。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教职员工218人,一线教师151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包括本科),高级教师50人,中级职称72人,其中63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并顺利结业。他们中有“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获得者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3人,顺义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48人 ,区园丁新星4人,区师德标兵19人,区先进教育工作者56人。相当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在全国、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这支功底扎实,勤奋敬业、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受到同行的广泛赞誉。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思想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团结奋进的集体。在干部队伍中自觉地形成了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干部在行为规范上坚持“精神讲奉献,作风讲民主,方法讲科学,工作讲实效”的四项标准。在干部修养上,先后构建了学习机制、自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在这支优秀的领导干部队伍的带领下,顺义九中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业绩。学校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情感德育为提升、以自主发展为目标的德育发展思路。形成了情感德育的教育特色(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以责任感教育为核心,以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为主线)。构建了品德养成规范化,教育形式系列化,活动方式多样化,教育内容层次化的德育模式。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大胆实施分层教学试验,采取因材施教、因材施导、因材施练等一系列措施,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新课程改革以来,九中作为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在践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中,开展了“新课程走进九中现场会”、“教师基本功大赛”、“专家进课堂”等大型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成长,涌现出了全国课例获奖的优秀教师;学校重视发展学生潜能,打造学校艺体特色,开设美术、体育、合唱、编导、影视表演等丰富的艺体课程,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大学紧密联系,聘请专家教授讲学,先后成为这些学校的实验基地和生源基地。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带动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几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科研成果显著。“九五”以来学校及教师承担并参与了30余项国家、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优秀研究成果。部分优秀成果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顺义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各级奖项,相关优秀成果在各级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学校多次在市区级相关会议上进行教科研工作经验的交流。多年来,九中办学业绩骄人,学校历年高考成绩突出,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09年升学率已达95%,本科录取率达到57%,艺体教育成效显著,高考被艺体院校录取的学生人数逐年提升,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殊荣接连不断,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教育行动先进集体”、“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市“花园式学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首都平安示范校园”、“北京市高中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市群体先进单位”等70多个集体奖项。展望未来,九中将吸纳先进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为莘莘学子搭建打造亮丽人生的广阔舞台,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官道中学位于房山区良乡卫星城正南五公里––官道村。于一九七零年建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16个自然村。现有12个教学班,89名教职工,636名学生,是良乡镇所属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校容校貌 学校占地29336平方米。其中操场面积12277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 学校建筑面积4729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20部,1629平方米;专用教室5部,300平方米;实验室4部,240平方米;办公室共计560平方米,生活用房636平方米,食堂54平方米。 房山区教委的成立以及官道镇与良乡镇的合并,为官道中学的发展与腾飞提供了历史机遇与区域环境。学校的全体师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贯彻房山区教委“1123”工作思路和“四个二”工作目标,为大良乡和房山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办学理念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以争创“务本求实、奋发向上、严谨和谐、面向未来”的校风和该校的“1232”工作思路为方向,以“勤奋、守纪、团结、求实”的校训为指 导,以“凝聚事业、凝聚工作、凝聚创造、凝聚开拓、凝聚成功”五个凝聚为力量,团结拼搏、务本求实、开拓创新。德育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育人为本,创设和谐校园”奋斗目标,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教师自觉从严治教,形成了良好、有序、稳定、和谐的校园秩序。学校积极为每一名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尽快提高搭建展示平台,提供锻炼机会。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景物会说话的教育作用。遍布于校园、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提示语、哲理诗、宣传警句,随时提醒师生的每一言行,帮助师生在细微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五育协调发展。尊老助老传统20年不间断,与良乡镇福利中心(原官道敬老院)的共建关系进一步发展。良好行为被房山电视台宣传与报导,先进经验被《中学生报社》传播与推广。 加强师德建设,加大宣传学习力度,采取科学管理方法,严格明确岗位职责,逐步规范教师行为,不断创优提质,积极争做人民满意教师,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学校。高水平的教师素质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坚持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加强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教研组建设、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狠抓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即使“非典”之年,该校姜蔓同学也以总分354的好成绩,勇夺房山区中考状元桂冠。 学校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相继建设了网络机房,装备了高配置的多媒体计算机,装修了多功能厅和电子备课室,添置多媒体设备,建设并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大大促进了该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为该校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依托新课改促进教学质量的腾飞搭建了宽阔的信息平台。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美术、劳技专用教室。操场改造和操场硬化工程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得到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一致赞扬,必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经过绿化、美化之后的官道中学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向人们展示着另一番美景:云杉舒枝层层向上、玉兰花开满院飘香、樱花枝头竞相开放、银杏收获满枝金黄……所授荣誉 随着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相继取得了可喜成绩:多次被评为房山区法制教育先进校。连续多年荣获“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奖励。连续多年荣获市、区体育竞赛等级奖、道德风尚奖。02–03、03–04学年度连续荣获房山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一等奖,房山区先进集体、房山区文明单位、房山区人民满意标兵学校等诸多奖项。今年再获房山区先进集体和房山区平安学校殊荣。 现在全校干部、教师正在龚连祥校长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实现学校发展的第二个目标:争创房山区普通中学优类校而努力奋斗。
北京市丰台区左安门中学始建于1970年,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公立初中校。学校本着“健康为基,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以“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管理有特色、具有发展潜能”为办学目标,培养了大批“勤学友爱,求实进取”的合格毕业生。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校”、“丰台区德育先进校” 、“丰台区教学进步奖”、“丰台区教学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于2007年迁入到南三环东路四方景园小区新址内,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明亮的机房、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标准的全塑胶跑道以及高质量草皮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正拟建的体育馆将进一步使我校的办学条件步入北京市一流的行列。 师资队伍整齐,高级教师、区骨干、学科带头人占到教师总数的30%,先后有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丰台区师德标兵”、丰台区“十佳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区级优秀教师等称号。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数学已成为我校的优势学科,软式排球校本课程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并被列入丰台区地方课程之一,同时开设了多门既有学科拓展又具学科特色的各类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9年我校与韩国苍龙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在师生互访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使一个更开放、更现代化的左安门中学展现在世人面前。 学校依据“行有规、言有礼、学有法、懂审美、会健身”的育人方针,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做到了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同学们,左安门中学真诚地欢迎你的到来,相信你的到来会给学校带来新的光彩,也是你人生新的起点。
特色活动: A、龙湾屯中学地道战志愿讲解员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与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一个月的培训和学习,于2009年5月23日在该馆首次正式上岗了。 B、中国传统道德从内容条目到教育模式都具有以人性为本、从情感出发、情理合一、情性相依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我们选择《弟子规》为德育教育主要内容。具体列举出为圣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如果学生能记忆下这些礼仪与规范,并内化为其行为习惯,必将使其受益一生。我们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国学精粹滋养学生,于校园生活中渗透国学精粹,渗透德育教育。活动分为动员筹划、宣传诵读记忆、学习理解行动、内化提升定规范、督促落实规范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学校荣誉(市级、国家级): 1999年1月该校获市爱国卫生先进学校。 1999年11月,该校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学校。 1999年11月,该校少年军校荣获市级先进称号。
垡上中学创办于1969年,位于垡上村,占地40亩,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00多人。多年来,垡上中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按照"德性好、水平高、能力强、灵气足"的标准建设的学校领导班子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富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形成了"团结、务实、仁爱、廉洁"的领导作风,深得教职工的信赖和拥护。至2007年学校在职教职工6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占80%以上,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23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目前共有2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已顺利毕业。 基础设施:学校设备完善,实验室设施达到优质标准,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教师微机室与计算机校园网通过数据专线接入宽带因特网,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近5万册,并增建电子图书室,扩大图书馆的馆藏及信息量。各种图书资料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需要,并设有学生阅览室2间,教师阅览室1间。 体育设施:学校建有标准化排球场6个,篮球场3个,乒乓球桌13张,3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与足球场各1个,现有体育教师3人,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供了充足的设施与师资保障。目前学校有专业音乐、美术教师2名,设有音乐教室2间,画室2间,并配备价值15万元的各种音乐美术器材。 学校管理: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德兴校,构筑学校德育网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实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宏观管理模式,力求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 教学科研成果:学校实践"常规教学科研化,科研活动常规化"教研结合的新路子。近年来先后有数百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国家、市、区等各级科研论文大赛中获奖或发表,被大兴教委评为校本教研优类校。
昌平区陈庄中学始建于1972年,位于南口古镇与昌平卫星城之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校占地13099.7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79人,在岗教职工34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庄中学虽然规模不大,设施设备仅是基本达标,但是领导班子素质过硬,乐于奉献,战斗力强,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爱校爱生,凝聚力强。他们在“科学求实,合力创先”的校训激励下,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甘平庸,勇创一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使陈庄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近年中考成绩均达全区中上水平;在历届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均获得初中乙组前4名的好成绩;先后获得昌平区体育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和北京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被命名为北京市无烟学校。一个“以素质评价为导向,以体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特色已经形成。
学校占地面积23709.6米2,建筑面积9900米2;学校拥有较现代化教学及办公设备,各项设施齐全。共有12个普通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视听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艺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专用教室、劳技教室、阶梯教室等13个专用教室;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操场,人造草皮足球场;其他还包括演播厅、乒乓球馆等设施,这些设施充分满足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师生的生活需求。学校现设有12个初中教学班,总计学生312人;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校级骨干教师7名;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25人,初级教师人23人。学校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建设快的发展机遇,坚持依法治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的校训为指引,坚持“三个一切”的办学方针,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北京市诚谊高级中学由顺义一中举办,于2004年成立,是一所民办教育公益性学校,现为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团体会员。学校位于顺义区建新北区,是一所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学校有一支优秀的专职教师队伍,他们是高等师范院校出类拔萃的毕业生,全部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他们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受广大学生的信赖。 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毕业后考入理想的大学,各自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校成立三年来,教育教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05年高中毕业会考时,荣获区教委“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
我校是经市教委批准建立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校园优美、交通便利,距离国贸20公里。占地65亩,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我校融多家重点学校办学经验于一体,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改革意识超前。 我校重视文化基础课学习,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符合生理心理规律的学习方法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学校设有最完备最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史地挂图室、抢答室、微机教室、英语FLC教室(630平方米)等。 我校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商和情商。开展挫折教育,进行意志体能磨练,为学生优良品质、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度过高质量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重视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的培养,辟有艺术教学区和体育活动区,建有钢琴房(30间)、乐器室、音乐工作室、声乐室、排练厅;建有健身厅、健美厅、乒乓球厅、轮滑厅和篮球馆。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初中部 全方位面向高中和大学,认真完成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任务,培养英语科目强项,每周英语课时8节(含英语早读和英语课外活动)。 在正常招收全市初中毕业生的同时,减费招收山区和贫困家庭优秀学生,形成浓烈学习氛围和优良班风,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高中部 普通班(学制三年) 全方位面向普通高考,认真完成高中课程,培养英语科目强项,每周英语课时8节(含英语早读和英语课外活动)。 聘请全市和外地重点中学优秀教师任教,并且所有教职工全员住校,为提高高考升学率和使更多学生考取重点高校而努力。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优势,全体学生在校园强化学习,培养学习毅力,掌握学习方法,理解重点难点,提高学习应变能力。
官道中学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官道村。于一九七零年建校,是良乡镇所属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16个自然村。现有教学班14个,教职工74名,学生400余人。 2005年,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官道中学的教育教学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并获得首都花园式单位称号。 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按照学校1232工作思路,凝聚事业、凝聚工作、凝聚创造、凝聚开拓、凝聚成功,团结拼搏、务本求实、开拓创新。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五育协调发展。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依托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继03年姜蔓同学以总分354分勇夺房山区中考状元桂冠后,06年中考王帅同学以544分取得房山区第三名,07年中考再次喜获丰收,重点中学考取率又创新高。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房山区法制教育先进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房山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一等奖、房山区先进集体、房山区人民满意标兵学校……高水平的教师素质和良好的教育效果,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