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中学位于昌平区东部的兴寿镇东新城村,向东于怀柔、顺义接壤。现有41名教职工,已经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0.8%,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4.4%。我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39人,学生主要来自13个自然村。学校占地面积6.2亩,约41354平方米,校舍全部是平房。
石景山中学坐落在翠微山南麓,是一所公办初中校,我校实施小班讲授办理。黉舍师资力量薄弱,西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0%,初级西席占西席总数的25%,区级、校级骨干西席9人,区讲授根基功妙手11人。我校讲授楼装潢一新,校园文明氛围浓烈,讲授设备不竭更新。具有先进的多媒体课堂、理、化、生尝试室及科技模型尝试室;计算机完成了校园网、互联网的连通,课堂装置了电视讲授闭路体系及多媒体讲授设备,为师生供应了杰出的事情、学习环境。我校是石景山区科技教诲基地。作为区科技教诲窗口校,一直对峙科技知识的提高和教诲,爱迷信、学迷信、用迷信已蔚然成风,培养了门生自傲、自负、自强认识,熬炼了门生的动脑、脱手才气才气纵横。我校多次在天下、市、区科技比赛中获奖,持续五年荣获科技树模校、科技特性校、科技教诲先进单位等称呼。2002年以来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2枚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 2003年获“宋庆龄少年发明基金会”颁布的天下科技发明优良构造奖,门生小发明优良奖;在北京市第九届“OM”大赛中,获“最具创作发明力奖”;在北京市科技小制作大赛中,2005别离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006年别离获得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天下第七届“广茂杯”机器人大赛中,获得2枚银牌,2枚铜牌;中心电视台《想入非非》等栏目组前后10次为我校录制科技活动节目,CCTV-10台多次播放。我校全面贯彻教诲目标,讲授质量大幅度进步。几年来,百余论理门生考入北京四中、八中、师大附中、清华附中、九中等市级重点黉舍,其他门生全都升入初级中学。2006年中考中我校乜甄同窗以533分的成绩考入北大附中;佟欣同窗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中门生,并获得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在区讲授设想大赛中我校西席荣获群星奖;4名西席前后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良班主任称呼;2006年我校王贵教员被评为北京市优良西席;几年来,我校前后被评为都城文明单位、都城先进少年军校、北京市科技教诲树模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长黉舍、石景山区教诲先进单位、石景山区文明单位、区安康促进先进单位和区青少年门生校外优良树模窗口等称呼。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中学成立于1988年9月。建校初三年中,没有正式招生,教职工从仅有几人到三十多人,称为“筹备阶段”。没设科室,也没有编制,只设了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人事干部。1991年9月正式招生,成为一所普通初中校。现在,学生400多人。学校占地11000平方米,拥有一座教学楼,一个礼堂,一个阅览室,及大量现代化教学及办公设备。石景山中学坐落在翠微山南麓,是一所公办初中校,我校实行小班教学管理。我校教学楼粉饰一新,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及科技模型实验室。我校实现了校园网和电视教学闭路系统及班级计算机教学联网,计算机房安装了局域网及多媒体广播系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是石景山区科技教育基地。作为区科技教育窗口校,我校始终坚持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蔚然成风,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尊、自强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北京市平谷区第四中学,它位于城区的滨河开辟区内,现在它已经是一所具有初中和浅显高中的完整中学,黉舍占空中积约七十亩,现有讲授班39个,2300多论理门生,教职工220多名。 平谷区第四中学从1996年到2002年黉舍投资600多万元改革讲授前提,新建、翻建课堂、门生宿舍等300多间,修建标准操场,栽种各种花草树木,黉舍绿化面积达到11000多平方米,黉舍有一流的公用课堂、语音室、多服从厅、西席电子备课室及校园网等当代化设施。2001年10月,在市教委构造的市级标准化黉舍扶植验收中,黉舍以高标准顺利经由过程了验收,并获得了教委带领的高度评价与必定。同年,黉舍被评为都城绿化、丑化花圃式单位。 黉舍多年来一向努力于两支步队扶植,一支勇于办理、长于办理、乐于贡献、大众承认的德才兼备的干军步队已开端构成,他们在黉舍的各项事情中阐扬了主动的感化,鞭策了黉舍各项事情的生长。同时,一支高本质、高程度、勤奋、师德高贵的西席步队也慢慢构成。全校专职西席150多名,此中初级西席40多名,中级西席80名,市、区级骨干西席37名,绝大多数为大学本迷信历,高中的中青年西席多数已完成了硕士研讨生班毕业。西席的专业程度及教诲讲授成绩敏捷进步。 讲授质量是黉舍的生命线。从97年以来,持续几年中考合格率100%,优良率、均匀分家全区前三名,持续几年高考上线率居全区浅显中学首位,每一年都有很多同窗被高品级学府登科。 黉舍经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有一支弱苗茁壮生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全部师生携起手来,以来日诰日的成绩为出发点,深化鼎新, 与时俱进,全面推动本质教诲,为平谷区第四中学光辉光辉的来日诰日去共同妥协!
八十中管庄分校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办学体制试点学校。由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孟广烈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由原八十中学副校长姚殿云担任。 师资状况 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是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另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口语课。 办学条件 学校有教学楼、塑胶操场、师生餐厅及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等。教学设施齐备,每个教室均有多媒体设施。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雅。 中考成绩 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80%以上的毕业生分别被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师大实验中学、二中、五中、八十中、北大附中、师大附中、汇文中学、陈经纶中学等20多所“北京市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录取,中考五科综合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列全区前三名。 社会评价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优秀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获得“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奖”,“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原称顺义城关二中)创办于1970年,新校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前进花园西侧,于2007年落成并投入使用,是区教委直属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正式教职员工16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0%左右,有学生2400多人。学校在校服方面出奇制胜,做到年级有特色。多彩的文化衫更是彰显了青春的魅力。学校更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国旗班,他们飒爽英姿,走出了二中人的风采。 建有教学楼、理化生实验楼、综合行政楼和学生公寓以及师生餐厅、图书馆、语音教室、阶梯教室、体育馆、校园电视台、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400米塑胶跑道和标准化操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所有教室都装宽带网接口及多媒体设备。
北京市东高地第一中学始建于1959年7月,1972年成为完全中学,1984年改制后成为一所高级中学至今。学校毗邻航天科技集团和亦庄经济开发区,占地17277平方米,建筑面积7672平方米,常年拥有20多个教学班。环境幽美、设施完备,师资丰厚、校风健康,传统优良、信誉良好。 拥有4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校,办学条件逐年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和高要求。现有200米塑胶跑道、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学生计算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语音教室; 校内还设有较为完备的网络系统,每个终端均可直接上网;宽敞明亮的教室、资料室、阅览室和图书馆、高标准的卫生设施以及健身园地等,满足了师生在校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需. 继承了40多年积淀的丰厚的办学底蕴,领导班子年轻敬业、团结上进、务实活跃。人力资源的管理规范严谨、激发进取、引领发展。学校拥有爱岗尽职、业务扎实、素质良好、作风顽强的教师团队: 高级教师22人,区级骨干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5人、青年骨干教师10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6人,获市区级“紫禁杯”班主任5人,完成国外进修培训3人… 他们担负着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带领大家并全力推动着育人事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开展研究并积极尝试:尊重差异、塑造人格,激发潜能、落实措施, 合理定位、整体推进。注重和谐氛围的创设和习惯品德的养成,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和阶段绩效的提升;注重课程实践的管理和全面育人的创新。 “保证合格、力争优秀、整体提高”, 始终致力于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始终保持在85% 以上,本科上线率逐年递增; 学生群体中更是涌现出了获得首届“丰台区优秀中学生”表彰奖励的红艳(升入大学)以及同时获得“丰台区中学生金质奖章”和“北京市十佳中学生”两项荣誉称号的张文承(在校学习)等为学校、为丰台区赢得了荣誉的优秀学生。 与此同时,学校也于近年先后获得“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校”、“丰台区文明单位”、“丰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丰台区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丰台区教育教学管理达标校”、“丰台区青年教师先进集体奖”、“区‘师慧杯’竞赛高中组集体三等奖”、“丰台区交通安全保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一切有力地印证着师生与家长共同的付出与收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获得提高、全面发展,最终以成功者的姿态真正地成长、成熟、成材,立足社会。 东高地第一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将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敬业尽职精神,力保在工作上创出高效果。在育人实践中更将努力做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教育实践的发展规律,力促师生的共同成长,坚持不懈地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创教育活力与生机。
北京市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原名马驹桥中学)坐落于京南重镇马驹桥,北临古老的凉水河,东接京津塘高速公路,南靠交通便利的南六环,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交通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她的前身原马驹桥中学1956年建校,至今已有51年的建校史。 学校建筑面积2862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20人,教学班24个,学生1100余名,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设备齐全的现代化设施。学校以“一切为了祖国富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 在全校干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于1997年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建设示范校”;1998年被市教委评为“普通中学规范化建设达标校”;2000年获得“通州区教科研先进单位”。2002--2006年该校连续获得“通州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等殊荣。
张坊中学主要特色:“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五育发展” 十年来,该校不断加强环境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做到了知识化、系列化、动态化,班班教室前有草坪、花坛,林 荫小道遍布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对镇域环境起到辐射作用。该校不断挖掘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学生实践深入内心,自觉感化促进了五育的发展,推动学校校风建设。 学校简介 一、 简明校史 1、建校时间:1970年2月 2、学校规模、服务范围 (1)现有教学班21个,教职工96人,学生770名。 (2)服务范围:张坊镇15个自然村. 3、发展历程、重大事件 1972.2-1982.7年学校设有高中班; 1984年8月南白岱中学,张坊中学合并为张坊中学; 1991年8月张坊中学分为张坊一中,张坊二中; 1991年 学校通过摘帽验收; 1998年学校在校园北部拆除旧有平房开始修建2992平方米四层教学楼,于1999年9月投入使用并实现了平房、楼房集中供暖; 1999年9月张坊一中,张坊二中合并为张坊中学,实现规模办学; 2000年11月成为北京市普通中学规范化建设达标学校; 2001年6月为提高校园环境档次,将校园西北角垃圾场改建为静心园; 2001年11月被评为市级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 2002年10月建364平方米食堂,可容纳300名师生同时就餐; 2003年10月将校园西南角改建为怡心园,园内有亭、廊、池、桥等; 2004年6月将操场拆墙透绿建铁艺150米,在操场北侧建70平方米主席台一座,观礼台52米;办学文化 三、学校办学思想、主要特色和简明成绩 1、办学思想 坚持依法执教,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教委“1123”工作思路,按照区教委“四个二”的工作要求,发扬该校“艰苦奋斗、自信自强、不甘示弱”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区同类校中争创“一流质量、一流校风、一流环境”。 坚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坚持一个中心: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德育,一手抓教学,德育教学并举。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幅度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深化教科研工作,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标准,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办学成果 3、简明成绩 1997年6月获得北京市爱卫会无烟学校; 2000年11月获得市级普通中学规范化建设达标学校; 2001年11月获得市级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 2005年2月获得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005年9月获得市级文明礼仪示范校; 2003年5月获得区级人民满意标兵学校; 2004年5月房山区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2005年9月房山区平安学校; 1999-2005年,6次获房山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简称牛栏山一中)建于1950年,时属河北省的顺义县人民政府选用明代古刹元圣宫为校址,创办河北省顺义县初级中学,1951年更名为河北省顺义县第一中学,1958顺义县划入北京市,学校更名为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中学,1963年牛栏山中学被确定为北京市市属重点中学。1978年更名为顺义县牛栏山第一中学,再次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998年更名为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02年被首批评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经过61年的发展历程,牛栏山一中已经发展成为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牛栏山一中教育集团。 牛栏山一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内,校园面积282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建有教育楼、科技楼、书院式图书馆、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体育馆;配备现代化理、化、生数字实验室,生物组培实验室、化学环境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宽敞明亮的餐厅可容纳2500余人同时就餐;配有空调和太阳能洗浴设备的学生公寓。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物保护区的完善布局。 牛栏山一中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秉承“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遵循“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追求“严谨治学、辛勤育人”及“勤、钻、律、实、恒”的教风和学风,努力打造一支“兢兢业业、同心同德”的教师团队。经过几代牛中人的努力,牛栏山一中“干部教师队伍优秀、教育管理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优质、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的办学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在过去的61年中,牛栏山一中始终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这里每年有96%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形成了享誉京城的“牛栏山一中”教育品牌。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异的办学成绩使牛栏山一中多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校等多种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2009年在北京晨报、信报、新浪教育、BTV科教频道、竞报、北京新闻广播等媒体组织的群众性评选活动中获得“改革开放30年办学成就最高的十佳中学”称号。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确定为“校长实名制“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