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五十五中学(原太钢五中),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东岸,十里钢城西部,背靠全球五百佳李双良治理的太钢渣山,与市森林公园隔街相望,始建于1983年,全校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美化、绿化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校有27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教职工228人,学生2600余人,是太原十里钢城普教战线上规模最大的一所标准化完全中学。 太原市五十五中的领导班子不断开拓、务实创新。名誉校长李双良是当代愚公、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校长高永奎,是太钢优秀教育专家、太钢劳动模范、太原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张枢是太钢教育处党委委员、太钢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省陶研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校长牛拖怀是中学高级教师、省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副校长程国英是中学高级教师、中科院数学教学实验先进工作者。6名处室主任平均年龄39岁,都是层层选拔的优秀教师。他们把“一心为公、艰苦创业、勤廉务实、创新进取”作为座右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创办具有“双良精神”的现代化名校作为奋斗目标,遵循“干部抓思路、教师抓师德、学生抓规范、工作抓落实”的二十字方针,在全校形成了颠扑不破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在太原市五十五中的教师群体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导师李朝晖,省优秀教师岳作仁,省教学能手郭小梅,省教改能手马仙花,省试教先进教师王荣,省骨干教师田鸿燕,省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能手孙敏,市学科带头人尹林森、黄登昌,市教学能手标兵张环宇、赵建党,市教学能手郑香荣、张月红、张静,市优秀教师黄登昌、郑香荣,市骨干教师王晓萍、苏仑等39人,优秀教师王小平、胡静、杨芝华等。他们中,拥有高级职称的39人,中级职称的130人;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43人,研究生结业的13人。他们把李双良、陶行知作为楷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脚踏实地,不断攀登。五年来,先后有180位教师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为高等院校输送各类大学生500余名。 走进太原市五十五中,你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现代化的气息。在20个多媒体教室里,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信息快、资源广、感觉好的性能正发挥着事半功倍的效应。在微机室112个荧屏前,同学们熟练地操作着,“嗒嗒嗒”的击键声此起彼伏。在办公室里,电脑备课已成为老师们的乐趣,校园网、区域网、宽带网和远程教育网,更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翅膀。音乐室里,同学们在钢琴的伴奏下,唱着动听的歌曲。在舞蹈室里,同学们在地毯上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在美术室里,同学们手持画笔,聚精会神地描绘着石膏模型和塑料蔬菜。在图书馆里,同学们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阅览室里,同学们如饥似渴地汲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多功能报告厅里,300余名师生凝视着大屏幕上演示的图案,听着白发教授精彩的演讲。在按照国家I类标准配备的3个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和两个生物实验室里,摆放整齐的仪器和同学们实验的情景,让你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大同十三中创建于1980年,是大同市教委直属的中小学规范化建设一类学校。学校位于大同市城区东菜园十四号,占地总面积1174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1800余名,30个教学班,现任校长徐文华同志,党支部书记李雁平同志。 大同十三中办学宗旨是“三全面”“三服务”,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敦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学校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品学兼优、立志成才、全面发展、奋发有为”。建校二十余年,学校为社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共计毕业生总数1.2万人。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156名,专职教师126名,其中本科110名,大专16名。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先后有20名教师获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高级教师26人,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团结进取、勇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雅、整洁。几年来、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拥有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大小会议室等。特别是2000年自筹20余万元建成拥有50台计算机的高档微机室,并上了国际互联网。学校装备有先进的无线电发射系统、教学监控系统、电视闭路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了“四机一幕”进教室。学校校园实现美化、净化、硬化、绿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大同十三中先后荣获市先进党支部,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学生军训模范学校等称号,1994年和1999年被大同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8年被命名为大同市文明学校。 目前,学校为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将立足改革,强化管理,加快教改和教科研的步伐,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教师的教学教育积极性,为把我校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而不断努力。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三中学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太原市第四十九中学校前身为山西纺织印染厂子弟中学(原山纺中学),于一九九六年十月由太原市教育局接收,成为太原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学校始建于1958年9月,原为小学、初中两个教学部。于1973年首次办了高中3个教学班。于1974年底中、小学分离,山纺中学随之独立,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根据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并政办函(1996)101号文件,印发《关于接收原山西纺织印染厂子弟中学、小学有关问题协调会纪要》的通知,1996年10月由太原市教育局接收,于1997年4月挂牌成立。 地理位置: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内环西街和和平南路交界处山纺宿舍区内,占地9347㎡,总建筑面积约为9544㎡。我校现有一幢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公寓楼、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目前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音乐、舞蹈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大、小会议室各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各种教学仪器、音体美教学设施逐年增大资金投入,育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
金河中学是经太原市教育局批准,由清徐县徐沟中学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教学与管理全部由现任徐沟中学教师及领导担任。学校地处清徐县徐沟镇西大街。 徐沟中学是一所县办高级中学,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是享誉三晋的徐沟县“金河书院”。历史上徐沟就有“文化县”之美称,曾以“县小人才多”闻名三晋。现今徐沟中学继承发扬了其优秀文化传统,人才辈出,教育教学质量享誉并州内外。 徐沟中学、金河中学共有高中教学班六十个,在校生4500余人,教职工305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环境优良。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创建“徐中品牌”为依托,本着“育人为本、保证质量、改革推进”的办学思路,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连连取得优异成绩,从94年起办学质量稳居太原市前茅。2001年高考,首次达本科线242名,实际升入大专院校400余名,升学率达93%,2002年高考首次达本科线261名,本科达线率67.6%,名列太原市64所高中第三名,实际升入大专院校510余名,升学率达94%。2003年高考首次达本科线400名,本科达线率69.2%,名列太原市84所高级中学第二,实际升入大专院校600名,升学率达93%。2004年又取得了一次性达本科线526人的好成绩;今年高考我校又取得了一次性达本科线534人的好成绩,其中达一本线的174人。 徐沟中学从1996年起连续9年获得太原市政府、市教育局“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的“省模范单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先进单位”、“太原市德育模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各项表彰奖励。 徐沟中学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扩容提质、率先发展”。2002年5月—2003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筹资一亿元,征地300亩,建成了集现代化、园林化、品牌化为一体的崭新学校:徐沟中学二校金河中学。 金河中学办公、教学、实验综合楼2.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楼2.8万平方米、师生餐厅5000平方米、师生浴室等学校辅房3000平方米。服务设施先进完备,学生公寓配备有书架、衣柜、写字台等设施的四、六人间。 建成了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现代化校园网。教师实现人手一台计算机微格办公备课,达到了资源共享,72个教室全部配备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班班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四馆(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艺术馆)、两场(400米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运动场、万人下沉式广场)、一园(师生休闲、晨读公园)及校园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充分条件。 学校管理一流,采用寄宿制全封闭式管理。金河中学将为你的发展提供最优秀的教育环境。大浪淘沙,沙里澄金,“金河”为您实现理想、展示才华提供了最优越的舞台。欢迎各位莘莘学子进入“金河”。
灵丘二中创办于194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县直公办名校。学脉绵延,人才辈出,始终引领着灵丘初中教育的潮流。2002年公选产生的以蔺庆国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锐意进取,誓志创新,精心运作,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传统,坚持“扬理想之帆,启智慧之门,育栋梁之才”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中考优生数继续保持全县第一,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灵丘二中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60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达大学本科学历的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现有12轨36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多名。本学期,灵丘二中率先推行了内部人事和工资改革,对全体教职工实行了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激活了用人机制。多年来他们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宗旨的教研教改活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两年来,蔺庆国校长带领校委会一班人,出台了《学校管理综合考评方案》、《教师教学量化考评方案》、《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领导包班工作职责安排》等多种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走入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同时在学校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硬化道路1000米,加高围墙2500米,班班配备了投影仪、录音机,增盖了车棚,粉刷了教学楼,改建了后勤宿舍,多方筹资50万元建设实验楼一座,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后勤服务逐步走向了社会化,此外,县公安局巡警队在我校挂牌校园治安执勤点,学校成立了校卫队,强化了安全防范工作。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灵丘二中以坚实的步伐坚持高标准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新的学年,学校继续注重素质教育,把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切入点,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校之路,同时也将以严格规范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良好的校风,再创佳绩,向全市一流中学目标迈进。 蔺庆国,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原雁北师专,198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灵丘二中、一中、电大工作。1988年10月调入灵丘县组织部工作,曾任科长职务,1999年4月任原招拍乡乡长之职。2002年7月,因撤乡并镇,经县委、县政府公开选拔,任灵丘二中校长至今。
太原育英中学,原太原26中。太原市育英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是市属重点中学,现有初中18个班级,高中22个班级,在校学生2200余名,教职工164人。学校位于杏花岭区城坊东街中段,占地41亩,有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办公楼各一栋,并开辟有学生宿舍,校园环境优美怡人,学校语音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多功能综合电教室等设备齐全,现代化教学设施初具规模。 学校注重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追求文化品味与格调,讲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德育教育、礼仪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育英中学的电化教学工作自70年代起,一直走在太原市的前列,多次获省市电教先进集体奖。 在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进程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引进设备,多次组织教师培训,组建了多媒体创作工作组。在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活动中,该校把重点放在应用教学软件,提高课堂效率上。为学校的课堂教学革命掀起了崭新的一页,为同类学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晋升为"山西省一类重点中学. 太原市育英中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属山西省一类重点中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1948年初创建于河北省晋县李家庄,1949年更名为“太原市第二十六中学”,1988年恢复“育英”校名,称为“太原市育英中学校”。学校仅次于太原市城坊东街6号,毗邻省政府、省政协、省工会,交通方便,地处省城政治中心,占地40亩。现有教职工170人,在校浓重3000余人,共51个教学班。 学校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是育英永远充满微型机与省略的源泉。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的跨越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多年来符号学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进行深入思考,不断丰富、提炼其内涵,凝铸成“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浓重一辈子的幸福打基础”的办学理念,树立“严谨务实、勤奋争先”的校风和“团结拼搏、忘我奉献”的校魂。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浓重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龙头进行素质教育,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主张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奉献意识、主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教风,严格的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注重实效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使学校的师资质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约30%,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0%,硕士研究生或同等学历教师比例达到约30%,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比例达100%,优质的资源,使课改实验硕果累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使“育英”成为英才的园地,向高校输送高素质大学生的摇篮。自1994年以来,学校连续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太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太原市行风“双评”活动最佳单位;连续十八年获太原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一向重视环境育人,素有“花园式校园”的美称,校园内树木参天,绿草如茵,喷泉雕塑,紫藤长廊,宁静典雅,漫步校园,神清气爽,桌椅倚地而设,可手持书卷而流憩。教学活动、生活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浓重和雄伟高大的山西省一流的体育馆及200米塑胶跑道的大操场、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功能报告厅,每个教室都配备先进的数码投影机。加上学校严格、科学的管理,全学校成为浓重扬帆远航的港湾。 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德教双馨的教师队伍,以学生发展为本,处方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育英踏着时代的最强音,阔步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交城中学创办于1946年,新校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三晋名胜卦山脚下,占地297亩,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亩,总投资1.6亿元。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4032名,教职工358人,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成绩优良,成为全省知名的一所学校。学校坚持“养正启智、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改革管理机制,积极实施名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其中180多位教师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名师。近几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课题研究20多项。近年来,学校本着“加强基础、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创新提高”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浓郁的人文科研氛围,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历年高考成绩优异,连续18年达线率名列全市前茅,培优拔尖成绩显著。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严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历年来,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输送大量优秀人才,成为四方学子向往的学习圣地。学校近年来大胆创新,实行学校内部机构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形成了和谐尚进的校园氛围,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学校拥有全省一流的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六个标准物理实验室、六个化学实验室、四个生物实验室,两个通用技术教室、一个历史实验室、一个地理实验室,都按标准实验室配置,实验仪器齐全,实验开出率100%。装备有4个学生电脑室,240台液晶电脑供学生上课使用。图书馆配套先进的图书室管理系统,藏书 10 万余册,阅览室订有近百种期刊杂志,充分满足师生阅读需求。投入500余万元建设多媒体网络中心,实现班班进多媒体。为每位教师配备了高配置的液晶电脑,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拥有按专业标准设计的舞蹈排练厅,音乐训练厅,美术培训室,多功能体育运动场,这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为同学们课余锻炼、愉悦身心提供理想的场所。学校还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宣传窗口,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熏陶着莘莘学子。 鲜明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的教学成果,使交城中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近年来学校成为“山西省示范高中”,先后荣获“国家级课改样本校”、“山西省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省德育示范校”、“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等称号。 如今,交城中学广大师生正满怀信心,加强品牌建设、凸显办学特色,同心同德、继往开来,为“创建一流名校、打造魅力交中”而谱写璀璨夺目的新篇章!
学校名称: 太原志达中学 学校类别: 民办类 学校简介: 太原志达中学,山大附中分校,2009年其知达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招生,并进行了重组,重组后的初中叫志达中学。中考成绩:2012年志达中学最高分668 师资管理: 与总校师资共享,教学水平较高,常常参与各种竞赛 校园环境: 志达虽然仅有一个教学楼,但是操场还是蛮大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志达的学生操场与维刚实验学校共用,校园内有花很香,自行车有很多地方能放的,不过毕竟算是三个学校在一个院内,两个中学一个税校,还是有所局限的 文化氛围: 主要以竞赛为主,竞赛成绩居全市第一,因此志达学生压力较大。志达注重体育锻炼,在中考前期也会进行每天的跑操锻炼
万柏林区第五中学(东社中学)位于万柏林区上庄街56号,始建于1959年,新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24679平方米,校舍面积7303平方米,是一所教学设施配套齐全、管理水平、教师质量、教学质量一流的街办中学。现有教职工60余名,教学班18个,学生800余人。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导校、规范建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改革创校”的管理理念;本着“以德育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主干,以校园文化为重点,以爱国教育为旋律,以开展创建为契机,以严谨治学为准则,以团结协作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方向”的办学宗旨;追求“办学高品位,教学高质量,学生高素质,手段高科技,管理高效益”的奋斗目标,创一流名校,育一流人才。 东社中学于1998年参加太原市JIP实验科研项目和万柏林区目标教学实验科研项目,成绩显著。 教师获市级以上奖67次,学校获市级以上奖11次,学生获国家级奖25次,学生团体参加省市理化生实验均获骄人成绩,尤其是化学竞赛连年获国家级奖。 2002年10月获山西省晋阳文化艺术节“红三角”杯锣鼓赛银奖 2003年10月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锣鼓赛金奖 2004年4月,东社中学获万柏林区中学生“博世源”杯实验操作技能赛一等奖 2004年9月山西省“百团万人庆辉煌”迎国庆锣鼓大赛(省城赛区)一等奖 2005年元月,东社中学获“太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被评为“太原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绿色学校”、 “太原市优质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