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六十五中就是原来的西山一中和西山三高整合组建的一所具备高中·初中办学条件的公办性质完全中学。原来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地处公司机关所在地南北寒地区,交通便利。学校绿树成荫,花木芬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经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新组建的六十五中学拥有教职工232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37人,高级教师81人,中级教师80人。在校学生人数达2200多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打太原市实验装备一类标准,有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的点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400没标准化运动场地。重组后的太原六十五中无论是学校硬件或软件,均具备了于重点中学相媲美的实力。 学校创建于1960年9月,前身是西山煤电一中,西山第三高中,是山西省示范初中,太原市“百校兴学”首批重点建设学校,是西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41500多平方米,有教学班44个,16规制,学生2400多人,中学高级教师81人,一级教师80人,山西省骨干教师2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2人,太原市骨干教师37人, 80%以上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根据建设规划,太原六十五中改建工程建筑面积达3.53万平方米,将建设包括教学、实验、图书、学生公寓等在内的E字形综合楼一座,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体育馆、食堂、报告厅及400米标准运动场等设施。新建的学校建成后,教学楼面积达22000平方米,行政教学楼3000平方米,食堂、报告厅达800多平方米,宿舍区达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预计将达1亿4千多万元。
令德中学是2004年山西省实验中学与福布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是太原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资格且规模较大的公参民完全制中学。后来由政府改建成为民办院校。令德中学属于山西省实验中学的初中分部,学校原址拆除后并入山西省实验中学本校。 令德中学位于解放北路西侧、龙潭公园东侧。建有综合性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同时拥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并配有可容纳四至五百人就餐的食堂。其教学设施先进、各种功能齐全。 令德中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大部分是由山西省实验中学选派的业务骨干,其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组成员人数均居山西省各中学首位。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学校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迅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享誉并州。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全省、全国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局直属的按照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制公立学校。学校占地100亩,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设计新颖,色泽典雅温馨,处处彰显出淡淡的儒雅格调和浓浓的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校以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依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从提升学生和教师生命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出发,从学校快速与可持续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出发,充分挖掘国学文化底蕴,定位了以“修身立人”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注重修身养性,培养合格公民,重视文理相融,成就时代精英”; 以“感恩、奋进”为校训,形成了“厚学、严谨、关爱、乐群”的教风和“笃志、博学、善思、践行”的学风,整体规划了以“修身”为基础,“立人”为目标的学校文化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逐步将环境教育观、学生自主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决策和实践中,在建设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文化力的同时,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修身立人的共同追求。 学校将“修身立人”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 ,用于指导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管理行为、生活行为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学校通过规划,将此核心价值观描绘为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的纲领性蓝图,并在办学实践中熔铸学校灵魂,形成学校性格,逐步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 学校还特别注重以“修身立人”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发挥学校优美的景观环境优势,构建“修身立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开设“文化讲坛”,怡人心情,启迪智慧,成就未来。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科研、勤于实践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的教师发展目标,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坚持以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努力推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整体发展,聚焦课堂,走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40岁人生规划为抓手,构建了“一门课程,两本手册,三块阵地,四支队伍”的“修身立人工程”,建立了以学生会一日常规检查为依托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确定了“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人格健全、举止儒雅、意志坚强、勇于创新,具有民族自尊、爱国情操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建校五年来,三实验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契机,创新办学理念,大力营造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良奖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太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中国书画研究院太原艺术实验培训基地学校、国家中心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全国英语实验学校等。在2006年太原市第四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中,我校初高中组双双晋级决赛,并获团体一等奖,荣记集体二等功;在市第五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高中组和初中组又以优异的成绩双双晋级决赛,成绩优秀;在2007年太原市第二届“十佳百优”教师评选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被评为市十佳教师; 6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15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1名教师被评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 如今,蓬勃发展的实验三中正以崭新的姿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思想先行,稳步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三晋名校而努力!奋进!
古交市第一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地处太原市近郊,坐落在古交市静美清幽的红梁山月亮峁上,新校区的落成使用,赋予了古交一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校始建于1958年,新校区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80亩,其中校区占地200亩,园林占地180亩,总投资1.1亿多元。新校区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构成,外观设计新颖、气势宏伟、布局合理,按20轨制60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的容量标准建成。学校建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盛华学术讲堂、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各功能室全部按省示范高中标准配备。建有国际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一块、五块标准篮球场地、三块排球场地、六块羽毛球场地、餐厅兼体育馆一座。高标准的公寓楼,可容纳2000多人住宿。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290多名教职工。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各类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贯彻基本思路不动摇、细抓常规管理不松懈、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折腾为工作原则,以全面开展“三抓(管理抓严、常规抓细、服务抓实)三创(创新办学思路、创建三晋名校、创办大多数人满意的高中)活动”为工作抓手,深入落实“一一二二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中心;突出一项改革:新课程实验;抓好两个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形成两个特色:学校文化和校本研训;实现一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思路,奉行“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抓教学,同心同德促质量,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大同铁一中是隶属于大同铁路分局的一所最早的完全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1978年被大同市和北京铁路局列为重点中学。下面通过校址变迁、建制沿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业绩稳步提高、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声誉四起前程似锦等六个角度看铁一中的发展。1956年9月建校时,校址位于远离职工生活区的卧虎湾。 1957年,学校搬迁至职工生活区新华街(现大同工务段)。当时,受分局管界影响,除大同城区的学生外,还有来自于包头、呼和、集宁、丰镇以及张家口等地的住校生。1963年4月,学校迁入现址(大同市城区操场城街)。 1956年建校时只有初一年级,招收352名学生,编成8个教学班,教职工58人,校名“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受左倾思想影响,学校曾在1958年上半年把初一年级较好的学生集中成两个“跃进班”,加课时赶进度,试图学生“跃进”毕业,但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很快就停止了。 1960年秋季,学校始设高中部,至此,大同铁一中才正式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在此间,铁中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红卫兵大串联开始。1968年5月30日“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此后,学校开始实行“革委会”主任负责制。同年9月,“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教师上山下乡。1969年,学校对学生实行连排编制。 1971年4月,大同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改为铁一中,部分师生被抽出组成铁二中。1972年,学校取消连排编制,恢复教研组和年级编制至今。1977年11月,根据中央(77)45号文件精神,“工宣队”撤出,不久,又取消“革命委员会”机构。 1978年9月,学校完全恢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下设教导处、总务处、政工室、人事室、团委以及少先队等机构。这种管理机制一直延续至今。
清徐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做好高中和大学衔接工作"的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健身、规范"为校训,以"求真、明德、务实"为校风,以"敬业、博学、身正"为教风,以"勤学、深思、创新"为学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谱写着教书育人的新乐意。 学校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44人。学校师资雄厚,204名都是拥有本科学历,占都是总数的85%。其中高级教师21名,一级教师36名,都是发表论文累计达300余篇,受各项奖励500人次。以赵连彪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富有朝气,拼搏进取,勇于创新.清徐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079人,教职工180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100%。学校配备有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校医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餐厅、综合厅、标准400米跑道的操场、篮球室和活动室,是全县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好的学校之一。 在软件方面,清徐中学多年来一贯坚持"基础提升,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奋力拼搏,与时俱进,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转变,以重知识、重成绩、重升学向重能力、重成长、重未来的转变,把学生看作是应试的人向完整人的转变,教师责任由过去只教书向为学生奠基一生的转变。 清徐中学在经过五十年的耕耘积淀后,在跨越式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中学校(简称:同煤二中),是一所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自办的直属重点完全中学,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12月正式划归大同市政府管理。同煤二中现有两个校区,分为二中北校区(2004年3月原和平街中学并入)和校本部,学校占地面积89959.3平方米(135亩)。我校现高中为12轨,初中为16轨(两个校区),现有教学班84个,其中高中36个,初中48个;在校学生5000多人,其中住校生1000人。全校教职工412人。 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是大同地区极负盛名和特色的心理辅导中心,2002年4月开办以来,共接待来访8000多人次,接听咨询电话8000多个,举办专场讲座80场。团中央青工部部长许韶川、团省委书记张九萍、大同市教育局姜克昭局长、同煤集团的主要领导都视察过我校的心理辅导中心。2006年3月在山西省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经验交流会上,我校心理辅导中心在大会做了经验交流,并被评为优秀心理辅导中心。2007年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级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学校有省级专家型教师和山西省特级教师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3名、省级骨干教师22名、省级教改之星13名,有大同市教学标兵8名、市级教学能手44名、市级骨干教师62名。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大同市“市级文明单位”,“模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同煤集团公司“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校党总支连续十年荣获同煤集团公司“先进党总支”称号。2008年我校本科实际录取人数430人,2008年中考157人达省重点中学录取线,总人数名列矿区第一。学校连续五年被同煤集团公司评为“高考成绩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被大同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连续三年被同煤集团公司评为“中考成绩优秀单位”。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具有聘请外教资格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大同市德育示范学校。2007年11月,同煤二中以科学的管理,特色的办学,突出的业绩,顺利通过山西省示范高中的初评验收,同时通过大同市示范高中的复评验收并正式挂牌为大同市示范高中。
同煤集团第四中学是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始创于1987年2月,1988年5月迁入职工住宅较集中的新区中心地区新二区。 学校占地面积38233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0平方米。现有3栋教学楼、1栋宿舍楼、可供600人就餐的两层学生食堂、400米环形标准运动场(内含足球场1个,排球场、篮球场若干)、2个各70座微机室、1个70座多媒体语音教室、5个各64座理化生实验室、1个400座多功能阶梯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个,并建有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办公、生活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优美。1994年被大同市评为园林化单位,2001年被同煤集团公司评为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其中初中30个,高中18个),在校学生3028余人;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56人,专业技术职称达高级56人,中级82人。高中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95%,省、市、集团公司教学能手32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学需求基本满足。建校十几年来,在校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及各学科成绩合格率均为100%,高中升学率两年获集团公司表彰和奖励,初中升学率始终保持全局上游,曾经连续五年获全局第一,一年获全市第一,2001~2006年连续六年获集团公司“中考成绩优秀奖”。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教学争上游,管理创一流”的办学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大力提倡教改、教研,积极推进管理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被大同矿务局验收命名为“规范化、标淮化”一级学校,1997年被原煤炭部验收命名为标准化学校。1999年通过省“普九”工作验收,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评为出席集团公司先进集体。2005年10月被命名为“大同市德育示范学校”。2006年被山西煤炭工业局评为“山西煤炭行业教育先进单位”。 进入新世纪,学校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管理理念,倡导以优美环境塑造人,以科学管理培养人,以独特文化感染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效益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大力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规范管理,抓好素质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德促学,继续按照“巩固初中,发展高中”的方针,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竞争、学会生存”为育人目标,力争尽快办成市级文明学校和示范学校。 同煤四中正以崭新的面貌、矫健的步伐、青春的朝气,迈向一流学校,迈向未来!
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始建于1958年9月,前身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学校坐落在繁华的万柏林交通枢纽下元地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97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示范初中、2010年被命名为示范高中。2010年以来,学校被列入"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市政府先后投入4192万元对学校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2006年4月荣获2005年度安全工作优秀单位,2006年12月荣获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奖,2007年3月荣获太原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11月荣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奖,2008年10月荣获太原市2007-2008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治疗优良学校,2009年12月荣获太原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10年12月荣获太原市2010-2011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特色奖等荣誉。 学校现有初、高中38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65 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92人、研究生9人、双学位2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省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10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27人,省、市高水平骨干教师68人,市十佳班主任10人。师资力量雄厚,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各级各类的学术团体活动中,成为颇具影响的名师或专家。 五十个春秋桃李芬芳 五十载耕耘硕果累累。五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实验二中人始终担负着耕耘智慧、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历经五十余年的风雨,铸就半个世纪的辉煌,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这里曾走出来过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排球女将周晓兰、"铿锵玫瑰"前国家女足主力金嫣和世界军体五项全能冠军田琳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把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办得更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实验二中的全体师生员工将发扬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开拓前进,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特色学校。
大同六中是一所市直全日制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760人,教职工187人,专任教师176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具有中级职称者73人;现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8名,省级学科带头人6名,省级骨干教师9名,省级教学能手15名,大同市劳模5名,市级教学能手42名。2001年,初二年级外语组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并延续至今。 大同六中始建于1969年,原址府学门3号, 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大同市“府文庙”所在地。校园美观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幽雅。2003年底,学校结合校园 独特的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在熊向权校长的带领下,正式编辑出版了校本课程试用教材《国学》,并投入使用,受到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8年8月,为了配合市政府的城市规划,学校整体迁至宾西路南30号(原南洋国际学校)。迁入现址后,为传承六中独特的历史文化,保持《国学》教育的延续性,学校本着“打造和谐环境,弘扬民族文化”的办学思路,在校园重塑立了汉白玉孔子及十二哲人雕像和仿古照壁、音乐喷泉,照壁正面校长亲笔题写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大字,背面书有孔子《论语》十则,这些无声的言语时刻感召着师生去用心教书,认真学习。为充分发挥校园设施的功能,学校重新规划了操场、图书馆、食堂和体育馆的布局,搭建了主席台,更新了音响设备,增设了一个接待室和一个活动室,安装了校园路灯和部分健身器材,补栽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现已基本做到了春天有花、夏天有绿、秋天有果、冬天有青。另外还自建了约1200平米的小花园一处,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松柏、草坪花坛,曲径小路,十分优雅,也成了师生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大同六中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示范初中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关注过程,着眼细节,重在落实”的工作指导方针,排难奋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办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评价指标连续几年名列全市前茅,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荣获第二批、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优秀示范初中”、“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大同市丈明单位”、“大同市劳模大会模范单位”、“大同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优秀学校”、 “市2006~2007学年度文明和谐单位”等荣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电教馆》、《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学习方法报》等多家媒体,都先后以不同形式报道了六中在教改、课改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奋进中的六中人正满怀豪情,决心为大同教育的发展再展新颜,再谱新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