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泉中学始建于 1956年,校名为“大同市第六初级中学”。1970年南郊区建区被更名为“南郊区口泉中学”。 校园占地总面积为39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两栋(36间教室),理化生实验楼一栋(9间实验室),电化教学楼一栋(6间教室),师生宿舍楼三栋(1500个床位),餐厅三处,小型体育馆一座,多功能厅三处,图书馆藏书近50000册。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四机一幕,以及全校电视教学控制中心和教学监控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技术信息化。被评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大同市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示范学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室、工会、团委等机构,组织健全。现有教职工 152人(在编146人),其中行政负责人20人(11人兼职);教职工本科学历以上120人,中学高级职称23人,一级教师34人。目前,学校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50余名。 学校全面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依法治校,始终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 科学育人,健康发展 ”作为办学理念,以校本教研为教育教学突破口,形成了“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 ”的良好校风。 2007年,在以郑学敏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锐意进取、创新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抓常规管理,树人才观念,促教育发展,搞民主建设,人人争做贡献,振兴口泉中学的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学校是“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山西省治安先进单位”、“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平安校园”、“大同市德育示范学校”、“大同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红旗单位、文明示范单位。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 简称“阳曲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良师荟萃,英才辈出的学校,她创办于一九四八年九月,迄今已历六十一个春秋。 据史料记载,建校伊始,校址设在今草坪区上兰村,初名“山西省立阳曲简易师范学校”。一九四九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校址迁于今黄寨镇黄寨村西门外庙内。其间因解放太原,学校曾暂迁于泥屯镇松树村数月。 1950 年至 1954 年易名为“阳曲师范学校”。 1952 年政府在黄寨村北坪新建校舍,其后逐步由庙内迁入新校。 1954 年至 1969 年称“山西省阳曲中学校”。 1983 年 11 月改称“阳曲县第一中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属太原市普通高中。 1994 年学校在原址西侧进行大规模扩建,由省市县三级投资,同时得到香港爱国人士 邵逸夫 先生的捐资 , 总投资达380万元。近年由于校舍陈旧、设施落后,已经不能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阳曲县委、县政府克服困难,借全市实施“百校兴学”工程的强劲东风将阳曲一中列为了2008年全县“生态建设年”24项重点工程和“民生保障年”的10大工程之首。工程总投资9900万元,于2008年5月6日奠基破土动工,经过1年零3个月的艰苦施工,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学校终告落成。 阳曲一中建校迄今,几十年风雨沧桑,曾几度以教学质量高,校风优良,教风严谨,人才辈出为人称道。 1948 年至 1954 年,招收 3 个师训班, 5 个师范班,先后培养师资 300 余名,为阳曲县初等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4 年至 1969 年,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享誉三晋。其间招收初中班 49 个; 1960 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共招收高中班 7 个。培养初中毕业生 2000 余名;高中毕业生 300 余名。在校教职工 50 余名。 1971 年至 2006 年的 34 年内,共招收高中班 183 个,最低轨制 2 个班,最高轨制达一年招收 9 个班;招收师范班 4 个,中文班 1 个, 1996 年又招收伙路坪籍为主的初中班 4 个。 学校从创办发展到今天,共招收初中班 53 个,高中班 190 个,师范班 12 个,中文班 1 个。先后在阳曲一中供职的教职员工约 400 人,他们为阳曲一中的生存发展无私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59 年来,阳曲一中相继为高级学校和各条战线培养输送了 10000 余名人才。万余学子神采飞扬,各具特色。党政部门的领导骨干,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能手,专业技术部门的业务尖子,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才子等数以千计。 时下,阳曲一中开设 24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400 人,教职工 103 名,专任教师 78 名,其中高级职称 13 名,中级职称 37 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 4 人,本科以上学历 87 人。学校占地面积124.24亩 ,总建筑面积46421.48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五层教学大楼 1 幢,可容纳60个教学班;实验楼2幢,图书楼1幢,电教楼 1 幢,学生宿舍楼1幢,1个足球场,8条400米塑胶跑道,8个篮球场,电脑 78 台,投影仪 24 台,语音室 56 座。藏书 18700 余册。理化实验仪器达到一类高中配备要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目前办学所需,教学设备逐步改善。 阳曲一中在曲折中发展,在困境中奋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规模日益壮大,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强化,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完善,基础设施臻于配套,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电教设备逐步添置,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全校师生精神振奋,“勇拓新路,再展雄风”的口号深入人心,阳曲一中的未来将更加灿烂光明!
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是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首批重点中学,是山西省首批九所、长治市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办学条件得天独厚。学校现有高中20轨,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240多名教职工。学校办学条件一流,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阅览室、图书馆,有全市一流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有全市一流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标准足球场、人工草坪篮球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15名,特级、高级、一级教师60名,国家、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140名,是一支学历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果显著,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大力表彰,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优质高中。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办学条件得天独厚。学校现有高中20轨,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240多名教职工。学校办学条件一流,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阅览室、图书馆,有全市一流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有全市一流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标准足球场、人工草坪篮球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15名,特级、高级、一级教师60名,国家、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140名,是一支学历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果显著,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大力表彰,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优质高中。
山西省阳泉市第七中学,创建于改革开放的一九七八年。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公园南侧。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480人。专任教师92人,取得中专学历的1人,取得大专学历的20人,取得本科学历的71人,学历达标率为99%,有92人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达标率为100%。其中,其中女教师57人,占总人数的62%。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6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5人。 几年来,七中遵循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创新才有生命力”的办学思路。把“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出特色”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发展负责、对每一个学生一生负责”的现代办学理念,落实 “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民主理校、环境美校”的办学策略。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 “抓住特色不放松”、“以一点活全局” 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管理上,依法治校、以德理校,体现制度的规范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上,把校本教研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引导教师走向教育理论的源头,深刻把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体现育人的主体功能;在教育管理上,坚持德育为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特色工程,探索“抓两代人教育”的家长学校。构筑以军训为龙头的德育教育和社区网络育人工程,提升育人的整体功能。党支部开展的党员 “联、包、带、蹲”活动,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造就了“敬业诚信、科学规范”的教风,铸造了“拼搏向上、团结合作、文明和谐”的学风,阳泉七中成为了阳泉东大门的“窗口”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创建于1985年,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河龙湾街,现有30个教学,1500余名学生,是矿区人才的摇蓝,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占 地面积35118平?米,建筑面积18100平方米,是一所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300米环行塑胶操场及足球场、排球场、篮球 场、乒乓球场等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学校。新投入使用的多媒体演播室及设备超前的理化实验室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教师 130人,高级教师78人,中级教师46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骨干教师23人,市教学标兵1人,市教学能手6人; 省优秀班主任2人,市优秀班主任18人;接受研究生课程教育的教师11人;教职工党员41名,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 年学校就提出了“办职工满意教育,创省城知名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教研改革为龙头,以强化内部管理为基础,努力提高办学 质量和效益。自从85年成立以来,学校在“德育领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目标管理、感情管理、岗责管理;提差转中、促中转优、保优出尖”的办学思想指导 下,经过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8年首届毕业生张若炎同学夺得山西省文科状元。1996年李聪亮同学高考取得山西省理科第 三名,姚培华同学取得全?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太原日报以《龙风状元落西山》为题作了大篇幅报道。1996年智晋伟同学在数学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我校在 03年招生面临特倮难的情况下,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06年高考全市8轨制以上学校达线比率第十名(03年录取分数在8轨制以上学校中排名第21 名)的好成绩。在06年参加全国数、理、化、生竞赛中,我校先后有15人获全国数、理、化、生竞赛一、二、三等奖,27人获太原市一、二、三等奖,并取得 了普通中学组化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连续19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学质量优胜学校”。被省政府授予“企业办学先进?校”。2004-2005 年又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绿色学校标兵”,被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行风“双评”“先进学校”。06年同时获得太原市和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在06 年太原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中又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太原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07年被太原市教育局授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奖”、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 大、南开大学等知名重点大学2000余人。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的合格毕业生,一大批优秀学生已经在西山矿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原第 五实验中学为什么能如此快速发展,是因为它们能?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作为突出工作。教育是以人育人的工程,教学是心灵撞击心灵的活动。学校所有目标制 定、实现过程,重点在于有一支:理念先进、与时惧进的领导班子;作风过硬、教艺精湛的教师群体;服务教学、协调合作的配合团队。他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 水的兵”,对于我们来说,铁打的营盘,就是我们的教职工和干部队伍,流水的兵就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队伍不行,一切皆无。在重点抓好队伍建设上,他们以抓 好干部管理为突破口,以加强干部学习为载体,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的管理。他们要求每位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扬其长,?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发展与提 高中,享受发展的喜悦。管理的地位决定着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的思想又决定着管理的成败,教育思想是管理的灵魂与根本。而先进的思想又来自于学习。学校要 求中层以上干部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注重经验的升华,每学期交一份管理案例;要养成读书看报写笔记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他山石;每一位干部都要把读书?作自己的一项工作去做,要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期末由办公室收回检查、备案。先强制,后自觉,先任务驱动,后兴趣主 动,每一位干部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份管理案例。他们?求中层干部要积累经验,但反对经验主义,更反对凭着感觉去管理、做事;要敢于坚持真理,想对的事,要大 胆摸索实践,要形成每个干部在教育系统的工作中都必须是一流的认识高度,工作和资料要经得起别人的挑剔;要坚持公正的办事态度,不公正就是对群体的不尊 重,就会失信于人,要有领导就是领先、领跑的观念,要先人一步,有预见性。为了加强责任制度,学校要与每个部门签订责任书,要见人见岗,见岗见责,不能只 见森林,不见树木。在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上,积极主动和外界联系,定期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克服一切困难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坚持?周二青年教师培训雷打不 动。定期组织优秀课的公开展示及全校性读书交流活动。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是德育、智育的重要保障; 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发展的基石。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体育卫生设施。同时学校按照 “基础扎实、学有特长、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1996年学校组织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演出活动,作 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的自编自演节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每年一届体育运动会,两年一届校园艺术节,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杨,才华得到展示。学校为 矿区的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2003年现任校长姚世敏接任以来,在面临学校与企业剥离转移社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精心筹划,多方争取资金,先 后建成高标准的300米塑胶跑道、人造草坪中心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运动场所,并利用体育社团和篮球联赛等活动,加强 学生体育锻炼。2005年,该校女子乒乓球队在山西省第五届“新兴杯”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六名。通过张驰相宜的育人手段,增强了学生体?,确保了学生智力 的深层开发,提高了升学率。 06年以来,学校在西山教委党委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各项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提高思想觉悟,转变思想作风的学习讨论活动,活动中教师以认真学习为起点,以寻找差距探求?作方式 为主要途径,以创建和谐校园为最终目的,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三年内建成山西省示范高中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办学思路,坚 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的养成、智的开发、体的锻炼、美的熏陶、劳的创意,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统一,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成才教育为主线,培养“合格+特长”、“优秀+特长” 的四高(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水平高、劳动基本技能高、身体心理素?高)、四强(适应性强、创造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才,实现教育通过培养人 才改造社会的功能。 二十几年的风雨兼程,使得太原第五实验中学不断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的时代给学校带 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太原第五实验中学人正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面貌欢迎更多的莘莘学子前来我校就读,与我们共创太原第五实验中学美好的未来,也为自己的 发展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省属公立完全中学。其前身为1997年创办的太原师范专科学校附属 中学,2000年太原师范学院成立后,更名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2年成立高中部。师院附中地处太原市中心,坐落于1902年始建的山西大学堂旧址。校园占地面积53229平方米,建筑面积 3701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0个(其中:高中18个班;初中32个班),学生2760名,教职工共172人,其中 教师159人,教师中硕士5人,本科毕业153人。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8人 (占全体教师人数的27.1%)。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6名(占全体教师人数的11%),省 市教学能手51名(占全体教师人数的32.1%)。省市骨干教师56人(占全体教师人数的35.2%)。 附中建校以来,毕业初中班47个,高中班6个,总计毕业学生3100余名学生。师院附中现有教学楼 一栋,实验办公楼一栋,图书馆楼一栋,2007年底发展成教学楼二栋,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图书楼 一栋,多功能厅食堂一栋,规划中还建一栋综合楼。现有化学实验室二个,物理实验室二个,生物实验室 一个,语音室二个,计算机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多功能厅(可开会、表演节目用,500余座)一 个。有塑胶篮球场8个,一个二百五十平方米操场。建校以来,师院附中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基地"、" 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校本研训示范学校"、"太原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连 续四年荣获"太原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秀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师资培训工作先 进集体" "太原市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以及"太原市示范家长学校"等称号。今年 我校高中已被太原市教育局认定为优质高中。更为可喜的是,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达到全市一流学 校水平,中考成绩重点中学达线率2000年23.6%,2001年32.8%,2002年52.4%,2003年66.7%,2004年 66.9%,2005年67%。五中、十中达线率2000年7.4%,2001年12.3%,2002?7.6%,2003年24.7%,2004年 17.7%,2005年18.2%。2005年高考升学率一本14%,二本40%,一人达清华录取线,一人达人大和北师大录取线。在2006年高考中,我校学生再创佳绩,取得文科一本达线率14%,二本达线率28%,理科一本达线17%,二本达线率41%,在太原市的学校内排名第七位。另外,历年我校在物理、数学、化学、英语、生物 、计算机各项竞赛中都曾荣获普通中学团体一等奖,个人获全国、省、市一等奖有数十人。
创建于1973年的大同七中,位于大同市新开北路391号。是一所富有朝气的初级示范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拥有3O个教学班,教职工154人,学生总数1740多人。 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达96%,研究生学历9人。 而立之年的大同七中,从93年开始紧紧抓住深化教育改革的契机,以“敢立潮头唱大风”的胆略和气魄,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依靠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和全校教职工的励精图治,依章治校,以德促教,学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以让墙壁说话,草木生情,处处散发着浓郁育人气息的人文环境特色而成为大同市德育工作的窗口学校。96、96连续两年被评为大同市先进单位。98年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被省政府确立为“德育示范学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出特色”做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抓三风(教风、学风、校风)求三实(踏实、扎实、真实),创三美(教师形象、学生行为、校园环境),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由于大同七中出色的工作业绩,在97-98年度省总工会组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竞赛中。荣立集体二等功。 “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进中的大同七中将以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为前景,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走以“改革促发展,科研创名校”的路子,凭着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拼搏奋斗精神,而终将跻身于山西名校行列,成为教范绽开的一朵奇葩。
我校于1984年成立,隶属市教育局,人员编制169。学校地处兴华南小区,占地面积为26.9亩。在校生人数1300人。几年来,学校科学管理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九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学校等殊荣,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将大胆创新,再创辉煌。我校于1984年成立,隶属市教育局,人员编制169。学校地处兴华南小区,占地面积为26.9亩。在校生人数1300人。几年来,学校科学管理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九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学校等殊荣,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将大胆创新,再创辉煌。我校于1984年成立,隶属市教育局,人员编制169。学校地处兴华南小区,占地面积为26.9亩。在校生人数1300人。几年来,学校科学管理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九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学校等殊荣,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将大胆创新,再创辉煌。
大同四中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的普通中学,坐落在城区操场城东街三十一号,占地面积27110平方米。宽敞豁亮的高中部教学楼、领先新潮的实验楼、典雅古朴的艺术楼、壮观靓丽的行政楼、小巧玲珑的初中部教学楼、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运动场,组成了校园的主体格局,环境整洁,幽雅宜人,图书、实验、电脑室、校园网、电子监控系统配套齐全,设备先进。校园绿化、美化、硬化、香化、人文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全日制教学班57个,在校生达3700余人。2002年新组建的以薛志文为校长的领导班子,推行“为了每个学生的一生,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使学校赢得了较大的跨越式发展。初中教育稳居市直中学前列,高中教育特别是音体美特长教育,近年来高考达线率、录取率翻番跃进,达二本线人数540余名,使大同四中真正成为誉满三晋的特色学校。学校曾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表彰为“全国绿色先进学校”,先后获得“省级爱国卫生标准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标兵”、“山西省民主管理模范学校”、“山西省治安先进单位”、“山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多项荣誉,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模范单位”多次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办学先进单位等项奖励。县大同市示范高中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