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省属公立完全中学。其前身为1997年创办的太原师范专科学校附属 中学,2000年太原师范学院成立后,更名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2年成立高中部。师院附中地处太原市中心,坐落于1902年始建的山西大学堂旧址。校园占地面积53229平方米,建筑面积 3701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0个(其中:高中18个班;初中32个班),学生2760名,教职工共172人,其中 教师159人,教师中硕士5人,本科毕业153人。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8人 (占全体教师人数的27.1%)。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6名(占全体教师人数的11%),省 市教学能手51名(占全体教师人数的32.1%)。省市骨干教师56人(占全体教师人数的35.2%)。 附中建校以来,毕业初中班47个,高中班6个,总计毕业学生3100余名学生。师院附中现有教学楼 一栋,实验办公楼一栋,图书馆楼一栋,2007年底发展成教学楼二栋,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图书楼 一栋,多功能厅食堂一栋,规划中还建一栋综合楼。现有化学实验室二个,物理实验室二个,生物实验室 一个,语音室二个,计算机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多功能厅(可开会、表演节目用,500余座)一 个。有塑胶篮球场8个,一个二百五十平方米操场。建校以来,师院附中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基地"、" 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校本研训示范学校"、"太原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连 续四年荣获"太原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秀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师资培训工作先 进集体" "太原市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以及"太原市示范家长学校"等称号。今年 我校高中已被太原市教育局认定为优质高中。更为可喜的是,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达到全市一流学 校水平,中考成绩重点中学达线率2000年23.6%,2001年32.8%,2002年52.4%,2003年66.7%,2004年 66.9%,2005年67%。五中、十中达线率2000年7.4%,2001年12.3%,2002?7.6%,2003年24.7%,2004年 17.7%,2005年18.2%。2005年高考升学率一本14%,二本40%,一人达清华录取线,一人达人大和北师大录取线。在2006年高考中,我校学生再创佳绩,取得文科一本达线率14%,二本达线率28%,理科一本达线17%,二本达线率41%,在太原市的学校内排名第七位。另外,历年我校在物理、数学、化学、英语、生物 、计算机各项竞赛中都曾荣获普通中学团体一等奖,个人获全国、省、市一等奖有数十人。
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位于汾河之滨,南临南内环街,北依老军营小区,是一九八○年建立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省城最早的省级示范初中之一。校园内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存车楼,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规范,常规教室全部配备一流的多媒体设备,安装使用了校园电子监控和教学评估系统,教师人手一台电脑,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数字化校园网。2004年与北师大附中、清华大学附中联合建成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极速英语教学基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学校建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计算机、舞蹈、体能测试等专用教室,跆拳道室、形体锻炼室、教工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也已建成使用。学校还建有320座多功能阶梯教室1个,多功能会议室1个,学生用电子阅览室2个,教工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共4个,学校有藏书7万余册,生均图书40余册,电子图书8万册,教师专用报刊杂志165种,学生专用报刊杂志142种,成为山西省初中学校第一个评为省一级图书馆的校。学校操场全部铺设塑胶,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绿色成荫,实现了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和人文化,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创设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大胆创新,始终把建设规范加特色的学校,造就优秀加专长的师资,培养合格有特长、勤实践,勇创新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构建36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务求使每一个从三十六中走出去的学生都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三立中学分校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3100余人,教职工在编人员156人,另外聘教师30人,专任教师131人,平均年龄38岁,平均教龄12年。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进修班结业28人,大学本科学历120人。职称情况:中教高级34人,中教一级80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9人,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7人,高水平骨干教师51人,省市优秀班主任39人次,省市教学能手38人,2007年我校又有4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能手。 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扬“思想争先,业务逞能,团结进取,严谨治教,精心育人,无私奉献”的三十六中精神,敬业、爱岗、爱生、乐教,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有100多位教师参加了“数学自学辅导验”、“目标教学实验”、“JIP”实验、“大面积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实验,通过实践,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善教,要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形成了共识。学校还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综合整改,这些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团结、向上、创新、奉献的良好氛围,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整个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富有爱心,乐于施教,无私奉献,功底扎实,精通业务,善于创新。 幽美雅静的校园,先进完善的设施,科学严格的管理,高素质的师资,先进的教学理念保证了三十六中取得了优异的教学质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三十六中的每届毕业生合格率都达100%,中考校总均分十次名列全市第一。高质量的教学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先后获得山西省先进示范初中、山西省义务教育先进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 太原市“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设施标准化单位” 、“改革先进单位”、 “重点体育项目训练点校”、 “先进党组织”、“三育人先进单位”、太原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奖、太原市初中教学管理教育质量一等奖、太原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太原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太原市“园林化单位”、 “十佳文明单位” 、“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教育工会先进单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教研及教改实验先进单位、义务教育模范单位等。2007年我校先后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这些成绩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再次体现出36中教师队伍的一流实力和学生扎实的功底。 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一所“学风浓、校风正、质量高、示范性强”的国家、省、市一流名校而努力。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位于汾河之滨,南临南内环街,北依老军营小区,是一所一九八?年创建的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74人,43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余人,是目前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之一,学校现隶属迎泽区。多年来,在上级关怀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富有36中特色的创业之路。学校秉承和衷共济、教学相长的办学思想,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强校、品质兴校的办学思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伴随着山西转型跨越、教育强省的时代车轮,这所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学校,以青春的朝气,巨大的潜力,躬身打造着辉煌的品牌。自90年代起连续14年取得太原市中考第一名的佳绩,近年来中考各项指标始终位居同类学校榜首。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奖、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太原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太原市绿色学校、文明和谐单位标兵、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数理化学科知识竞赛山西赛区一等奖、重点高中达线率稳居全市前茅。人才篇人才兴校,争创一流谋发展学校坚持把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视为学校之本,强校之魂。倡导全体教师发扬谨严、博雅、知人、善教的教风,倾力打造勤勉、思辨、笃行、养慧的学风。“铸师魂,养师德,做师表"是36中全体教职工多年以来始终不渝的追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也是学生行为道德的示范者,更是学生成才成人的引导者。学校实施了"358"名师培养工程,即:3年年轻教师出徒,5年成为教学骨干,8年成长为名师。学校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到沿海教育名校进行参观学习,实地观摩,并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教学骨干和领导来校指导工作,通过“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课改意识、创新意识。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产生了山西省特级教师1名,教学能手15人,太原市教学标兵18人,太原市教学能手33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2人,高水平骨干教师55人,省市优秀班主任68人次,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构成了太原36中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教改篇质量为重,教学课改写华章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出发,以实现“教师得到发展,学生得到成长,家庭获得希望”为目标,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以教科研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力求使每一个从36中走出的学生都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在发掘《初中精准性学习目标的设定与实施研究》课题(该课题为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2014年又申报了“基于翻转课堂的自主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新课题,此课题已被列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为“十三五”期间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以“自主、互助”为特征的新课堂模式的推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使教师间增加了沟通,营造了同伴互助,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了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的局面,“自主互助,开放探究,精细管理,分层优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各学科成绩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进展迅速,效果显著。为全面减负,从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入手,注重行动研究;加强各学科集体备课,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执教水平。摸索出“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学校开辟了“走进新课程论坛”,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传经送宝、总结自我、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通过迎泽区教育督导议课平台、校园网、36中教师微信群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教改理念新、方向明、目标高,形成了富有36中特色的模式。育人篇养成教育,树人树品育栋梁“教化之本,出于学校,文化之源,系于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为育人模式的36中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全体教职工不懈追求的目标,使“敦品励学”的校风不断内化为每个师生的自身需求,逐渐转变为他们的良好品格。学校把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己任,力争为每个学子奉献最优质的教育。学校养成教育最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通过开展长期持久的养成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阳光少年。学校坚信赏识和鼓励是巩固学生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以群体的力量影响个体的心理,规范其行为是学校抓养成教育的又一重要手段:班级文化建设包含环境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以此塑造群体心理,倾力推动全体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使“笃志、博学、质朴、高正”的校训不断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近年来摸索出了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养成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即灵活运用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行为养成的自我调控意识。2010年3月,太原市教育局授予太原三十六中“心理健康基地校”荣誉称号。2011年10月全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场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从心开始,以心导行”的养成教育思路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2014年评为太原市德育质量考核养成教育精细化仪式教育示范项目先进校和校园文化示范项目先进校。文化篇校园文化,春雨润物播芬芳??不断加大艺术教育力度。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以舞蹈、合唱、鼓乐等为载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社团活动做到全覆盖,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校舞蹈队、合唱队坚持训练,质量上乘,连续多年获太原市艺术教育活动月比赛舞蹈声乐团体一等奖,太原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山西省大中小学游泳锦标赛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校鼓乐队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金奖。全面提升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定期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文明有礼之风。学校随处可见温馨提示,墙壁上学生创作的国学书法绘画作品,无不洋溢文明高雅之风,细节之处彰显36中人的文化品位。高规格落实标准化建设。学校大力进行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硬件设施质量,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达省一级标准的图书馆生均图书35册,电子图书人均38册;建设使用面积达1190?的综合实验楼,其中包括生物标本室、生物实验室、地理标本室、地理实验室、劳技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心理健康服务中心。2011年新建陶艺室,扩建美术、音乐活动教室,对舞蹈排练室不断完善其设施设备。舞蹈室、音乐活动室、排练室使用规范高效,操场上新规划建设了标准的羽毛球场地、排球场地,有专人负责,制度健全,为体卫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流的条件。2011年通过省、市义务教育标准化评估验收,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受到上级和同行的一致认可。2013年10月太原36中作为迎泽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呈现山西省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情况,通过验收。结语厚积薄发育英才,扬帆奋进正当时。36中人站在新的起点,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坚实的脚步追求新的目标,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是与太原外国语学校机构分设重组后成立的一所外语特色的市属重点完全中学。学校教风严谨,管理科学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逾60人,还聘有多名外籍教师。二外设施齐备,环境幽雅,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小型体育馆、餐厅、生物走廊和全市第一流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 多年来,二外一直遵循"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外语为特色,以成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中考连年居我市之首,高考也捷报频传。2002、2003年高考一次达本科线率及达重点院校率名列太原市榜首,更令人鼓舞的是2004年高考再一次取得辉煌,郭斯旸、石乔同学喜获山西省文科应届生冠军、亚军,王思宇、澹台宁同学分别名列太原市文、理科第十八名。2008年高考中,该校李冉同学以687分的高分获得山西省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了该校的骄傲。 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德育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市德育工作模范校""三育人先进学校"、"市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多次荣获"太原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领导班子奖"等,荣获"太原市劳动模范单位"等称号,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教育系统首家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标兵。2005年该校顺利通过山西省示范校的验收检查,并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临汾一中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晋山书院,同年扩建为平阳中学堂,其后几经更名, 1950年正式定名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历经风雨如今已走过了117个春秋。117年的春华秋实,117年的砥砺前行,临汾一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1980年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 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清华大学评为“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2012年后陆续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大学生源基地校;在2012“中国教育改革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荣誉称号。2013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公安厅等五个部门联合授予“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集体”称号,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山西省健康校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名校”。 学校现有高中部和初中部两个校区,两校区位于汾河两侧,隔河遥望。初中部占地面积185亩,高中新校区占地面积455亩。学校办学轨制为高中30轨,初中12轨。目前共有教学班112个(初中22个,高中90个)。在校学生数6300人(初中生1500人,高中生4800人)。全校教职工485人,专任教师406人。我校教师素质过硬、名师众多。其中全国优秀、模范教师10人,特级教师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6人。中教高级教师79人,中教一级教师161人。
校园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化学、物理实验室各4个,2个生物实验室,1个生物标本室;新建了近百平方米的多媒体语音教室,装备了2个60座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多媒体制作室、电子阅览室;双向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和千兆校园网;投资40余万元兴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教工多功能活动室和校园快餐厅、5100平方米的体育馆及塑胶操场,它代表了太原市中小学教学设备的新潮流。 1924年9月,百余位北京高等师范山西籍毕业生发起创办了成成中学,首任校长为萧澄。最初的校址在西缉虎营民房,招收两个班。不久在坝陵桥新建校舍。 二十年代末,学校诞生了成中第一个中共学生支部,三十年代初,进步人士和我党党员武新宇(武汉三)、刘墉如(刘子堂)、张衡宇等到这所学校任教。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领导生进行斗争逐渐在这个学校掌权,使它成为三十年代我党在太原地区地下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唯一学校。 目前,学校有80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人,拥有专兼职教师300人,其中学科带头人26人,骨干教师41人,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69人。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带来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恢复高考以来,成成中学4次夺得山西省高考文科、理科状元,高考一次性达线率成绩突出,文科达线率稳居太原市榜首,被太原市政府授予“高中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校男篮、女排不仅在省市比赛中连年夺冠,而且在华北地区女子排球赛、全国中学生排球赛中披荆斩棘,荣获第三名和第六名的骄人佳绩。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山西省特色学校”等。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成成中学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挑战,朝着全国一流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大同一中是一所逾百年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名校。在大同市师校街25号旧址上,1905年即开办学先河。从大同府中学堂,到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大同师范,直至1972年正式更名为大同一中,百年文脉传承延绵,代代教育学家呕心沥血,办学成绩蒸蒸日上。1981年即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重点高中。进入新世纪,学校确立“育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格守“崇德树人、博学求真”的校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与日俱增。2009年,正式被命名山西省示范高中。2010年8月由大同市政府投资2亿元建成新校区,大同一中正式迁入全省一流的现代化新校。新校址位于向阳东街1号,占地面积156亩,建筑总面积为78000平方米,有66个教学班,4200余名学生,3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238人,其中特给教师5人、高级教师96人、一级教师127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0名;硕士22人,60人参加了研究生班在职进修。近年来,学连续被市教育局评为高、初中教学考核优秀学校;被授予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被世界知名学者联谊会评选为全国百所知名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强中学;学校系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山西省传统体育工作优秀学校、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
榆次市第一中学(榆次一中),是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下属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是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地方名校,创建于1952年,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学校相继获得“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特色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高中新课程试验先进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等等多种荣誉。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央部属全国重点大学的生源基地。 学校占地217余亩,建筑面积48366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37821.3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76%,春夏草木葱茏,花香四溢,秋冬幽静安宁,古朴大气,教学、体育和文化设施齐全,充分展现了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相融合的风貌,是目前山西省内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完全中学之一。建有行政楼、综合电教实验大楼、教学楼、逸夫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宿舍楼、王立平科技楼、艺术楼等。学校各类教学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有全省最大的学生阅览室(300座)、全省设备和功能最齐全的电教实验中心。现有在校学生3060人,高中16轨,初中6轨。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址。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学校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0多平方米,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00余人。校园几经绿化、美化、亮化,现已成为一所环境优雅、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学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和浓郁的教育文化氛围。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既有高尚师德和现代教育理念,又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艺术才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75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04人,国家级、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0多人,省市教学能手30多人,他们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50多年的发展里程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的人才。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和谐发展。1991年,杨景农同学以636分获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2001年杜强同学以687分获高考山西省理科第二名,太原市理科第一名;2004年张婷同学以634分获太原市中考状元。 近几年,教学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高考本科一次达线: 2006年274人,2007年313人,2008年433人,2009年498人,2010年513人,2011年687人。中考成绩优异。我校已连续多年荣获"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 "和"太原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 在办学方面,学校成绩突出,特色鲜明。首先,研究性学习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学校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课改试教先进学校",后又被评为"全国课改试教先进学校"。 2003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先进实验学校"。目前,学校已出版的《研学专辑》(一)、(二)、(三),在省内外广泛交流,师生的80多篇研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在全国和省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的70多项成果获奖。 其次,教师备课现代化、学生学习网络化、学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建设现代化品牌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能用多媒体上课,学生能用多媒体搜集信息,校园网已建成并开通,所有处室、教研室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可随时上网查阅或下载各种信息。因而,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高度重视建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优雅、舒适、温馨、便捷的教学条件和学习氛围。学校拥有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公寓楼、实验楼、图书馆、千人礼堂、多功能报告厅、综合体育馆和塑胶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先后被授予国家和省市绿色学校的荣誉。 从2008年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试点学校"、"全国教科文卫体模范职工之家"、"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科技教育模范学校"、 "太原市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太原市双拥先进单位""太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奖"、"太原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太原市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太原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全校师生将继续以十二中的发展为己任,以创建省一流、全国知名示范高中的精神面貌和旺盛斗志,在构建和谐一流的校园中迈出更坚定、更扎实的步伐。
太原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新课程基地校”、“山西省游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太原市首批示范高中”、“太原市田径、“太原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连年荣获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和优秀奖。 始建于1951年,原名太原铁路第一中学,2005年更名为太原市实验中学。学校现有210名教职工和2800名学生。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太原市实验中学“务本、博学、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言传身教、启迪疏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灵活严谨”的学风,凸显出“评价激励、个性发展、引领合作、分层推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和“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学生发展特色。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是实验中学人永恒的追求。
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其前身是回族爱国人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1945年,由太岳军区和太岳行署创办太岳二中,当年易名为晋豫中学;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改名为山西省立晋城中学;1952年又改名为山西省晋城第一中学;1985年晋城建市后,定名为晋城市第一中学校。该校还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生源基地、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校的资质、南开大学生源基地等。 1995年,投资846.9万元,建起了获“省优工程”的综合实验楼,并安装了校园网络电视,增添了教室内的现代化教学设备。1999年,以集资方式建成了两幢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获“市优工程”的教师家属楼。 1999年6月6日富士康图书馆开工,2000年5月31日竣工,建筑面积为5940平方米,总投资640余万元。馆内有设计藏书量为40万册的藏书室,有可容席700座的阅览室;图书借阅全部实行开放式;有师生网络电子阅览室和200席的学术报告厅。是山西省仅有的两所通过省级验收的“省级图书馆”之一。 2003年,由富景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600万元修建的后勤服务中心建成。中心占地1323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由餐饮楼和公寓楼两部分组成。餐饮楼有四层,共设42个窗口,3500余个餐位,可以为4000余名师生提供近45种美味可口的饭菜。三幢学生公寓楼均为7层,共有房间478个,可供2600名学生住宿。此外,还特意设置了两个残疾学生房间,配备了床位较低的平板床。室内空气流通、干净卫生。公寓楼内建有洗衣房、理发室、洗浴室和校园超市。每层都配有开水供应器,24小时为学生供应开水。后勤服务中心彻底结束了学生住平房、烧煤火、睡大铺的历史,为山西省普通中学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闯出了新路,提供了借鉴。此后,省内外的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纷纷仿效晋城一中,实现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2003年,又建成了技术先进成熟,功能齐全实用的校园网。 2006年建成了标准的橡胶化田径足球运动场和校园文化广场崇实苑。晋城一中艺体馆和综合教学楼项目,总建筑面积17643.33m2(艺体馆14993.92m2,综合教学楼6734.44m2),总投资概算3461.45万元(艺体馆2649.41万元,综合教学楼812.04万元)。项目于2006年9月27日开工建设,于2010年9月投入使用,艺术体育馆共计五层,负一层、一层A区为游泳馆(含艺体中心办公区),二层B区为民乐队C区为篮球馆。三层B区为管乐队、舞蹈队、乒乓球队。四层为B区美术组,各层A区部分正在装修安装之中。现综合教学楼现以投入使用,内有通用技术教室四个,地理、历史、生物、化学专用教室各一个,机器人制作,服装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教室个一个。 2011年学校完成了教学二楼的重建,共计六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于2011年投入使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