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