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文化观
课程文化多元性的视角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者认为,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高度发展,教育的国家界限和族群界限已经被打破,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观念,从而培养对未来高度适应的人才。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广泛了解来自各种文化的信息,认同各种社会群体的不同特色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儿童获得不同于过去的观念,让他们能以崭新的观点看待各种信息,了解知识生产者的个人、社会、文化和性别差异等经验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影响。〔1〕
近来我国一些幼教研究工作者分析了幼儿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关系变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挑战,指出了当代幼儿教育知识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变化与社会生活发展走向的关联性。〔2〕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教育的多元文化特征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作为教育载体的课程,承担着让儿童获得各种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的信息的任务。
当代教育在崇尚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文化本土性。任何国家、民族的教育都有着传承主流文化的作用。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者告诉我们,儿童从出生起就是积极的自我成长参与者,但是他们的成长是在与父母、教师以及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因而他们受到来自周围环境中他人所携带的特定社会文化的指引(Rogoff,1990)。〔3〕 这就是说,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应当而且必然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成长为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人。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幼儿所处的文化环境特点,给幼儿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并帮助他们在逐步积累中扩展对文化环境的认识。因为儿童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必然带有这样的社会文化的特质(Bowman,2000)。〔4〕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需要走多元化和本土化并重的道路。我们的早期教育课程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给幼儿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社会文化存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什么是自己所处文化环境的独特性的认识。
在构建课程时,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本着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则,给幼儿提供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在设计课程时既要在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反映,又要根据幼儿从课程单元中获得的经验来发展他们对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知。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依据一套教材生成发展课程,实际上是在发展"非独立"的园本课程。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既无条件也无必要发展独立的或者半独立的园本课程,从课程多元化和本土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我们应当提倡"非独立"的园本课程。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不同的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所用,幼儿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生成他们感兴趣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