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10-22 09:43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考点3课程
一、课程类型
分类标准 | 类型 | 内涵点拨 |
从组织方式划分 | 分科课程 | “六艺”教育 |
综合课程 | 科学 | |
从固有属性划分 | 学科课程 | 语数外 |
活动课程 | 综合实践活动课 | |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 必修课程 | 培养共性 |
选修课程 | 培养特长,体现个性 | |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 | 显性课程 | 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 |
隐性课程 | 师生关系、学风、校风 | |
根据课程任务 | 基础课程 |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
拓展课程 | 拓展学生能力、开拓视野 | |
研究课程 | 探究态度和能力 | |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 | 国家课程 | 一级课程 |
地方课程 | 二级课程 | |
校本课程 | 三级课程;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 |
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考点4教学
一、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
二、教学方法
1.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