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5-26 08:50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流失率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在职教师流失率高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其中,“在校教师资历是检验‘教师流失率’的一个标准。教师平均经验越丰富,表明教师流失率越低,学生成绩越好”。[17]在高分国家(地区)中,澳大利亚、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教师流失率和学生成绩呈显著负相关,报告指出,“高离职率确实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高分国家的优势之一在于其能够有效留任在职教师,减少教师的流失率”。[18]尤其是针对社会经济状况处于劣势的学校来说,留任住教师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分国家(地区)之所以学生的平均表现较好、成绩较高、教师流失率较低,与其政府高度关注弱势学校教师的流失情况密切相关。
反观那些教师流失率较高的国家(地区),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弱势学校教师的流失率高居不下。报告指出,这类教师往往更加向往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希望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以及更少的时间去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同时,他们相信在更好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家庭能够在教育和纪律方面提供互补性的努力。
(五)校长管理和创新能力强
报告认为,拥有变革型领导方式的校长在支持教师效能充分发挥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校长,更加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这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降低教师的流失率均十分关键。校长的有效领导也能够增强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学校多个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对于那些社会经济状况处于劣势的学校来说。
总之,“善于通过变革领导方式、创新发展渠道来开拓学校格局的校长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9]因为教师对校长的领导方式具有发言权,经调查发现高分国家(地区)的教师更有可能对其所任职学校校长的领导方式表示认同。2015年的PISA评估,针对高分国家(地区)的教师,调查了他们所在学校的校长的变革型做法④,发现高分国家的大部分教师[澳大利亚72%、德国74%、韩国69%、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广东)75%、香港(中国)65%、澳门(中国)65%、台北(中国)67%]对其任职学校的校长领导方式表示认同。报告指出,“校长灵活的领导方式对教师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并能够降低学校发生欺凌的频率。而高分国家能够为校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培训学习,帮助其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方法”。[20]
(六)学校拥有教师任用自主权
报告强调,所有高分国家(地区)中,学校领导团队皆对学校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并且领导团队对责任的执行都十分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种责任的执行好坏程度需要更为熟练的领导团队和更有力的支持。当然,作出这种改革总是需要一种全面、系统、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也就是说改革需要按部就班地来进行,考虑到教师工作处于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所有高分国家(地区)首先将任用、培养以及解聘教师的更大责任下放给学校,同时中央和地方当局也在确保教师资源在学校之间得到充分和公平分配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协调作用。作出这种变革当然并非空穴来风,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撑。经研究发现,学校雇佣教师的自主权增加与学生成绩提高呈正相关(r=0.44),解雇教师方面相关程度为0.46。其中6个高分国家(地区)在这两方面的比例在10年间均有所提高。
高分国家(地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将教师职前、在职和职后的发展看作持续的一体化过程,而非只注重其中的某一环节。它们在早期就试图通过下放学校任用教师的自主权来吸引最有前途的候选人进入教师行业,但它们也明白人才可以而且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和持续学习来培养。因此,提高教师的知识基础及专业资格,并使他们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特别是校本支助活动,成为高分国家(地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有关这一点,美国著名教师教育学者达琳·哈蒙德(L.Darling-Hammond)等学者还从教师自主权和学生发展的角度予以了高度评价:“这些高分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发展一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能够为学生最大利益的实现而自主决定教学的劳动力”。[21]
四、国际教师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一)按“质”分配教师资源以保证有效流动
报告在分析PISA 2015调查结果时发现,80%左右的国家都存在“无效配置”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数量填充”代替“质量补偿”,由于这种定量补偿并未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师和有效的教学,最终导致弱势学校新手教师太多,能够发挥有效教学作用的教师太少,可见这种做法无法真正改变弱势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有效的教师政策》报告对此也做了判断:“分配额外的教师资源使学校获得补偿不能缩小学生成绩上的差距,在数量上作出的努力不足以改善弱势学校学生的不利处境”。[22]据此,可以认为,国际教师政策在教师资源配置上,将逐步跨越前期的注重数量补充的时代,走向更为注重教师“质量”的新阶段。各国政府在维护教师质量公平分配方面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弱势学校“质量补偿”的真实性,促使优质教师甘愿流向弱势学校。同时还要为优质教师的顺畅流入打开方便之门,以此确保优、弱势学校之间教师质量分布的均衡性。
(二)重塑并宣传教师职业属性以吸引优质青年
正如报告中讲到,薪酬增加能够吸引学生从教,却无法吸引优秀学生从教。因此,只有注重向学生传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创造性以体现其内在属性和专业价值,才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学生加入教师队伍。目前,国际社会正致力于重塑教师职业,努力宣传和实现其内在的劳动属性和价值。例如,“芬兰师资培训部门将研究导向作为教师专业训练的原则”。[23]其现代教育体制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研究型团队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度专业性、特殊性、复杂性和创造性。OECD同样强调“各国决策者应考虑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责任感、提供智力挑战项目等,争取吸引更多优质的、以实现自我效能感为目标的学生进入教师团队”。[24]总之,教师政策只有重塑教师职业并发挥其推动宣传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职业的魅力。
(三)弥合各国教师专业发展差异以提升全球教师职业水准
国际间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引起了OECD的高度重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欧洲中北部及亚洲等国与伊比利亚—美洲(Ibero-America)国家(地区)⑤间发展的不均衡。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地区)未接受职后培训的教师比例较高,这一状况已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平均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表示缺乏相关培训是他们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葡萄牙68%、智利64%、西班牙62%、墨西哥和巴西52%的教师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另外,教师发展水平的校际差异程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凝聚力提高的先决条件。但在伊比利亚—美洲等南方国家中,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发展程度差异也十分明显,弱势学校的教师相比优势学校,更难以接受持续性的职业培训。与之相反,这一比例呈现较低趋势的国家集中在北欧和东亚。在北欧及亚洲国家,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机会较多,对专业的自我认同感也较高,例如被OECD称为“波罗的海之虎”的爱沙尼亚,作为教育成功转型的欧洲东北部小国,国内教师专业自信程度总体达到93.3%。鉴于不同国家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帮助其消弭差异,OECD等国际组织表示将会不断向各成员国和伙伴国提供更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参照标准。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师要做知法守法的表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