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21-10-22 10:15 江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文性质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是课程成功的关键。上课伊始,我会让学生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然后让学生谈一谈看到从太空俯瞰地球的照片后,感受是什么?这样在课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和感情铺垫,顺势导入新课的教授,极大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并且为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地球
首先,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试着梳理文章的脉络。同时完成一个自学任务: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本课的生字词不多,但是比较难写,我会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进行易错或难写字的指导,如“蔼”字,注意和“霭”的区分,“毁”字的笔顺笔画等。
初读课文之后我会请学生试着回答文章的脉络,这个问题并不难,通过发言、讨论,可以清楚的明白,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地球,即地球的美、地球的易碎性、地球的唯一性。这样既可以简单了解学生们初读课文的效果,也为后面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品味地球
接下来,我会相机引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地球的三个特征进行探究。
1、探究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性
进入这一主题,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浏览相关网页,看一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从而深刻理解宇航员的话:“我们的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然后播放地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深刻的感受地球的易碎性。
而在这一主题的探究中,网络技术的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探讨,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在这一部分,我会引导他们抓住“至少”等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接着,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并让其证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理论。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深刻体会文中发出的“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保护地球的呼声,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让学生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六、布置作业
本着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原则,我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
1. 制作环保网页,呼吁人们进行环保。
2.小练笔:写一个环保倡议,并发到网络上,引起社会的共鸣。
3.小练笔:地球妈妈,我想对你说……
【说板书设计】
本着直观性、启发性、简约性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之荷花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