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25 15:2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天
知识碎片: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日积月累·单选】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答案】C
第二天
知识碎片: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该类观点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结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孟禄。
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有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日积月累·单选】“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存本能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这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B.孟禄
C.凯洛夫 D.米丁斯基
【答案】A
第三天
知识碎片: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没有独立的形态。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第五,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教育
1.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中国
夏朝;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学校称为“庠、序”。
西周:特征:“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显学:儒家(孔子是私学创始人)、墨家;学校:稷下学宫(齐国)。
宋朝: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清朝: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3.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法、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世俗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近代社会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20世纪后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多元化(对单一性的否定);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前提:教育观念现代化;核心:教师素质现代化;最高目的:人的现代化);个性化;国际化
【日积月累·单选】“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答案】D
第四天
知识碎片: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奴隶社会—17世纪)
1.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公平
教育目的:培养“士”和“君子”学而优则仕
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
2.思孟学派《学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启发诱导。
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学第一人“产婆术”,分为讽刺、定义和助产三步。
4.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二)创立阶段(17世纪—18世纪)
1.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泛智思想;学年制和学日制;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等原则。
2.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3.卢梭《爱弥儿》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三)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1.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一个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二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教学过程“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教学理论: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五)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1.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教育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六)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生活即教育(核心)、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日积月累·单选】教育学科创始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 )。
A.《论语》 B.《大教学论》
C.《林哈德与格鲁德》 D.《教育学原理》
【答案】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