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ilongjiang.hteacher.net 2023-01-26 15:15 黑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和核心特点
2.根据案例的描述正确匹配相应的教学原则
3.了解两种原则贯彻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种原则的特点
2.难点:区分三种形式的直观,并能根据题干的描述正确匹配相应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
1.考情介绍:河南的考试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该部分知识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单选题考查方式主要是给《学记》、《论语》或其他教育名家的名言或给一个例子让你判断属于哪个教学原则,案例分析题考察方式是给一个材料问材料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以及贯彻要求。这两个教学原则在历年考察中,考察次数很多,需要重点把握。
2.考点梳理
考点1: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提取概念的关键词,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特点,并在举例中区分三种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获得生动的表象
实物直观:呈现实际物体 工厂、实验室、博物馆、标本
模象直观:呈现事物模型 图片、视频、PPT、地球仪
言语直观:生动描述 语言描述桂林山水的景色
习题:
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观看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 )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考点2: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提取概念的关键词,通过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自己回顾学记、论语中体现启发性的相关名言
启发性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可用例子:物理老师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先问铁和木块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再问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试题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开其辞,达其意
学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
苏格拉底——产婆术
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别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所谓“感知”,得借助感官进行,我们人体的感官包括眼睛,鼻子,嘴,皮肤等,那就带给我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会给我们一些直观的物品让我们去看,去听,去闻,这就是建立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比如,一开始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西向东旋转,因为这个内容太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想象,所以老师一般会拿一个地球仪在全班面前展示它的旋转过程,此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用眼睛去看,去观察,据此来理解这个知识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原则可以分两部分进行解释。前半句理论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所谓经验,一定是生活中已经经历过得事情。比如,老师为了区分“买”与“卖”的时候,会说“少了就买,多了就卖”。这就是在我们实际生活经验中去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而不是现场给东西去看、去听、去闻、去感知。后半句“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其含义可理解为学懂之后要会用,比如学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课下根据所学内容去行动,这就有了学以致用的作用,而直观性教学原则则没有这层含义。
简单归纳这两者的区别。直观性教学原则说的是借助感官,获取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更多是借助生活已有的经验理解知识,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启发性原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