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ilongjiang.hteacher.net 2023-01-26 15:17 黑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
同时,斯金纳把他所研究的人和动物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和巴普洛夫研究的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不同,那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二、强化的规律
(1)强化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
重要考例:
①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后,老师给予表扬。
②小明学习成绩,在期末评选中获得了奖学金。
负强化:撤销或让其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
重要考例:
①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撤销了处分。
②老师规定上课不认真读课文的下课要抄写相应段落,大家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后,不用罚抄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重要考例:
①走路途中碰到垃圾桶,绕道走开。
②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转身离去。
③碰到烫的东西,迅速收回手来。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重要考例:
①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重要考例:
①对于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改变策略对其置之不理。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重要考例:
①考试没有考好,不准看电视。
②作文中出现错别字,老师让每个更正10遍。
三、辨别区分
(1)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
(2)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例题: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解析:C。这就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题目。如果学生先判断的是刺激,可能就会混淆。应该先判断行为发生的频率,家长这么做是为了减少错误行为发生的频率,因而只能是惩罚和消退,又发现是“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这是给了她一个厌恶刺激,或者说撤销了愉快刺激看动画片,因而应该是惩罚,因为消退是无任何强化物。很多学生一看是限制就觉得是撤销,就误选“负强化”,因而通过这个题目告诉大家,应该先判断行为发生的频率,再判断其他的,否则特别容易出错。按照咱们的方法来,就能够很轻松的解决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认知主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