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02-02 10:18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子夏所述的“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亦称“六经”)作为教材。
一、人性论
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遗传决定论
“性相近,习相远”【习染,环境(教育);反映了教育的个体功能,说明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作用
社会功能:庶、富、教——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
三、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
——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四、教育方针(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但和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有差距,不能等同,即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思想。或者体现了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其产生的原因是阶级性。
五、教育内容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题目可考查孔子的贡献,比如:创办私学、创办儒学、编订六经等。
六、教育方法
1.因材施教——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闻斯行诸
2.启发诱导——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逐字逐句解此章:“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疏导性原则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终身学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学习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内部动机;
——体现新课改关注人。
8.克己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9.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职业角色示范者角色;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德育方法之榜样示范法。
9.全心全意教导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0.品德的形成过程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德才并重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2.质朴和文采相配合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其他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孔子思想教育主动。学而知之者是能够主动学习的人,“困而学之者”,即被动学习的人。在孔子看来,这种遇到难题时再去学习的人要比自觉学习的人“次一等”,对于“困而不学者”,孔子是最看不起的了。这些“困而不学者”,没有觉悟,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如顽石般不可开导。孔子给他们下了定评一“民斯为下矣”,简直可以当成“孺子不可教也”的同义语了。
(2)孔子传授给弟子的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各方面,囊括了对人才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是早期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教育家。
【考题】孔子在教学中主张培养德才并重的“君子”,强调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君子”的根本品德。下面体现“君子”根本品德形成过程的是( ) 。
A.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A。本题考查孔子关于君子品德形成过程的观点。“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意思是:君子是连吃完一顿饭的功夫也不能违背仁德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去做。A项正确。B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这句话讲得是作为君子要质朴和文采搭配恰当。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这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是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浅谈教育学的-夸美纽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