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的育荣,是一所被公众逐步认可的学校 北京市育荣实验学校2001年创建,年轻的学校显现蓬勃生机。学校根基在西城,学籍管理在西城,利用西城区基础教育的优势提升了我校办学和教学管理水平。建校四年来,育荣实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教育服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创建了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良好氛围。 目前我校教学质量居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的中上等水平,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基地,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是市教委批准的“北京市接受外国学生资格单位”,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批准的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培训机构,英国必门(PITMAN QUALIFICATIONS)学会国际通用英语资格北京考点。2004年我校受到北京市教委的表彰,被评为民办教育表扬单位,成为社会公认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优质教育资源。 务实求真的育荣,是一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学校 有一个务实求真的领导集体,三位校长来自三家名校,治校严谨、特色鲜明的办学精华荟萃于育荣。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学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体,高级教师占了1/3,全部具有较高学历,其中小学教师1/4为大本学历。在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名师指导下,好教案、好演讲、好论文、优秀课都得到广泛交流,许多教师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上已有所建树。学校办学宗旨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YES!I CAN!”。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鼓励指导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锻炼意志、走向成功。 严爱结合的育荣,是一所令家长满意放心的学校 学校管理有章有序,学生进入育荣实验学校严格管理的良好氛围里,很快就受到集体的带动,产生一种自觉向上的动力。孩子们以自主精神自觉学习,远离了城市中心的喧嚣,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教师对学生严中有爱,即使学生在秩序、作息、卫生、安全各方面有章必循,又对学生关心爱护无微不至,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体会到家的温馨。在教育方法上,主张“严格不等严厉”,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育的过程有如春风化雨,校风的形成也如同水到渠成,孩子们的性格也显得格外宁静。
风云翻卷九十年,桃李飘香新世纪。伴随着祖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清华附中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传统,努力构建教书、管理、服务、环境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开设“大学预科班”、“高中理科试验班”、“马约翰体育班”、“一条龙试验班”和“美术特长班”等特长班,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形成了鲜明开放的办学特色,创建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自1983年至今,已有1200多名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先后有51人次获得北京市金帆奖、银帆奖,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今,清华附中已成为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先后被国家教委和北京市评为“德育先进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各种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生源质量全面提高,对外交流广泛频繁,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六大为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形势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清华附中的美好明天,我校将继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立足学生和教学实际,依托清华大学的丰富资源,发扬九十年淬砺的人文精神,积极构建新的发展蓝图。我们相信,到2010年,一定能够把清华附中建设成为大中学衔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有特色、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出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的教科研基地;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示范性中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广泛,有一定影响的世界名校。 衷心希望所有的海内外校友、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继续给予广泛支持、指导和帮助!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全体清华附中师生都将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祖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路通小学始建于1960年,有着近40年的历史。现有教学班28个,一线教职工73名,学生近千名。近几年来,在区、局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王淑敏校长的领导下(现任校长张洁)经过校行政集体、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从校园环境到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拥有精明强干、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建设严谨治学、学识广博、求实创新、文明健美的教师队伍;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建成一所办学条件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具有五路通小学特色的学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狠抓师德建设。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各类教师兴趣小组,开办了青年教师业余党校。 为达到办学目标,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学校确立以美育为特色,开展“寓美育于教育全过程”的专题研究。学校加强环境建设,形成“三大文化区”,让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形体课、舞蹈课、计算机课等艺术类课程,同时开办了各类兴趣小组,使学生了解美的知识、欣赏美的艺术、提高了审美的素养。学校参与的“九五”市级重点课题“定位法舞谱语言在小学形体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推动了美育课题向纵深的研究。 学校注重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与周边单位建立了友好的共建关系。依靠社区,建立了军训、学农、科技、敬老、环保等多个德育教育基地,使学生在参与多种校内外教育活动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简称人大附中分校,位于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南部,西邻双安商场,北接三环路,与人大附中直线距离不足2000米,校园内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一所交通便利而又能闹中取静的花园式学校。 人大附中分校占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教学大楼宽敞明亮,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各类专用教室和特色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视听教室、音乐专用教室、形体教室、劳技专用教室、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音像电教中心等设施一流、功能完备。此外,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以及方便快捷的校园信息网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了条件。学校还有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厅、百米文化长廊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宿舍楼干净舒适,管理科学严格,每间宿舍都装有空调,每层都设有公共淋浴室。学校食堂花样品种繁多、服务一流,这都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生活环境。 人大附中分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还有朝气蓬勃、肯于钻研、善于学习的青年教师,学校还经常外聘一些名校的特级教师、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和指导青年教师教学。 人大附中分校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人大附中分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即“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人大附中分校引进人大附中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开展各种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广阔空间,使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人大附中分校的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将本着“崇德、博学、创新、求实”的校训,秉承人大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人大分校师资水平并不弱!许多分校老师都是直接从人大附中(本校)调过来的。他们去分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个人意愿或学校安排。也就是说,每一名人大老师都有可能去分校。分校实际上就是人大附中的一个延伸! 而且分校的硬件设备也与本校一致,教室、实验室、报告厅等都用的是本校的设计图纸,是缩版的人大附中。同学们的业余活动也非常丰富,有各种选修课,与本校资源共享,且定期有英语角,还有各种各样的party,使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平时分校统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均与本校共用一套,且除共用卷外,有时也会自己再另组织统练,分校老师也会定期区本部一起备课,保持进度一致。高中的任课老师都非常好,大多是特级、高级教师。分校高一年级组长在本校也颇受学生好评,高二4班班主任于金华老师,讲课非常出色,深受同学们喜爱。 人大附中分校2009年高考,中考成绩均不凡!高考有数人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而中考成绩更为亮丽!海淀区中考最高分有4位,其中就有一位来自于人大附中分校。海淀区前十名人大附中分校占了4位,几乎一半。人大附中分校也囊括了海淀区中考总分平均分第一,总分及格率第一和总分优秀率第一!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考入人大附中和四中这两所顶尖中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原北京市大山子中学)始建于1965年,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外酒仙桥大山子地区的电子城中心。随着国家对电子工业加大建设力度,电子城勃发出盎然生机,作为本地区唯一一所完中校,青院附中将与电子城的建设同步发展。 近几年青院附中干部教师紧紧抓住学校大发展的机遇,历经拼搏努力,使青院附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三风”,即:校风——文明、勤奋、健美、创新;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奉献;学风——尊师、守纪、进取、求实。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教育教学能力好、年轻化的教职工群体。学校多年被评为初高中教学优秀校、德育管理先进校、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酒仙桥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北京市敬老文明校。1999年底朝阳区政府督导检查,青院附中被评为优类校,2000年评为广播操示范校、卫生工作示范校、区家教先进单位。2002年区运动会初高中团体总分均为第六,教工运动会区团体总分第二、获优秀组织奖,区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奖,区家教先进单位。
地坛小学建于1963年,地处古老而又幽静的地坛公园北侧,是北京市一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老校。 学校占地面积726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850名,在岗教职工62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和“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有区、校级骨干教师10余名。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以“校园儿童剧为依托,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的研究课题和办学特色。 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学校设置的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学科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活动课程设置晨会,班队活动,文体,卫生保健,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学制为六年,学生毕业后全部免试就近升入中学。 学校硬件设施较好,除普通教室外学校还设置了多媒体、科技、音乐、美术、计算机、劳动、书法等专用教室。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成立了管乐团、合唱队、舞蹈队以及美术、书法、手工、科技、计算机等十余个课外活动小组。特别是在由我校老师自编自导,本校学生亲身参演的儿童剧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更易于学生接受,被学生喜爱的教育新途径。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外宾多次来校参观考察,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曾送日本参展。 多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学校走过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交大附小是一所历史悠久、学习氛围浓郁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地处北方交通大学院内。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已形成良性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海淀区教育行列中崭露头角。学校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原名海淀区向阳小学,2000年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2007年6月与北下关小学合并,现为一校两址。“面向全体、尊重个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交大附小的办学宗旨。学校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美、学会创新”为培养目标,以人本华、科学化的管理为手段,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有3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一千余名。学校的办学特色本着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人才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以“交通”校本科程的开发和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拓展学生的课余实践活动。(3)以学校“娃娃评剧团”为龙头,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开展民族艺术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以教科研为引领,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改精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荣获海淀区课堂德育先进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海淀区科技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等光荣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