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定为东城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高中。 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的办学精神,不断实现”惠师、惠生、惠民”的办学目标,精心培养“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智慧”的终身发展的学生。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市级德育工作示范较、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四十余项。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软硬件建设的双向突破。现有南北两个教学点.建筑面积58432平方米,其中主楼34000平方米,集文化教育中心,科技实验中心,艺术健身中心,信息网络中心为一体,为师生发展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备。 学校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人人成才”德育模式,探索“生活育人,活动育人,教学育人”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有了成功的尝试;在实施“主体教育”“尊重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意义上的学习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入学需求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新课标实施力度,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营造教科研氛围,扎实做好校本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方面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在艺术科技体育教育中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优秀基础加特长”的中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参与学区化管理方面,赢得了积极的效应。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了和顺、健旺的发展势头。 学校着力把“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作为建校、治校、兴校的核心追求,引领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创造并 享受和谐教育”的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思想为指导,以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营建“人文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注重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高效,务实进取,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文化;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融,建设科学、规范、人本、民主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建设具有教育力的学校环境文化。在学校文化积淀与建设中,既注重过程的的精心创意,又注重细节上的点滴积累,为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全面系统优秀的学校文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和谐教育的逐步实施。 学校现为两址: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在本部,初三、高三年级在北校。
一六六中学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完全中学,她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名校。李岚清副总理为学校题词:“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一六六中学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校录》和《教育大辞典》。 一六六中学创建于1864年,她的前身是蜚声海内外的“贝满女中”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10所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的“女十二中”。她的校友人才济济,遍及世界各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的李德全、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秀瑛、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以及戏剧家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筠英、钢琴演奏家鲍蕙乔、国氏营养液发明者国敏元等许多名人都曾在学校就读。 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办公楼布局合理。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园网、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形体训练室、音乐教室、乒乓球馆、报告厅等已达到较高水平。 多年来,一六六中学始终遵循“科研领先、效率为本、全面育人、整体提高、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发扬“敬业乐群、求实进取”的校训精神,朝着“活而有序、优质特色”的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严谨、扎实,严格管理、规范;教学改革、教科研活动活跃,基本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好评”的奋斗目标。 学校深入开展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健全的制度抓住管理线,以良好的习惯抓住学习线,以真情的交流抓住学习线,以丰富的活动抓住兴趣线,以身边的榜样抓住激励线,以有效的形式抓住理想线。学校校风健康向上,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首都先进少年军校”、“法制教育先进集体”、“文明校园”、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尊重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自始至终狠抓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主题,牢牢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中心环节,积极开展教科研,多次举行市、区教育教学研讨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并成为“联合国提高中小学学习质量联合革新计划”实验学校。学校注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教学质量在区内名列前矛,高考升学率的比例几乎是年年百分之百,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比例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1995年高考,学校有两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名;在1999年高考的10篇满分作文中,一六六中就占了3篇。 同时为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提供“高学术、深层次”的学习渠道,搭建科学家与学生之间“发现与被发现”的桥梁。学生有机会进入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遗传所、生态研究中心、生物物理所、植物所、动物所、计算所等近20个科学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 学校重视学生特长的发展,文、体、科技课外活动开展得活跃、广泛、经常。每学年一次的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并有在全市艺术节比赛中连续几届夺取市一等奖的“金帆管乐团”、成绩斐然的科技俱乐部、在市区屡屡获奖的合唱团、实力雄厚为东城区屡建战功的田径队、在青少年计算机各种竞赛中多年保持区团体一等奖的校计算机小组……在这里普及与提高,群众性与竞技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取得了明显效果,培养了不少尖子特长生、特优生,他们在全国、市、区各种竞赛中成绩突出,有的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天才少年”、北京市银帆科技奖、“四通之星”、柯达科学奖;有的获“英特尔少年英才奖”、入选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验活动优秀项目一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二等奖、生物联赛全国二等奖、北京市高中英语大赛一等奖;有的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深造。为此,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爱科学月活动、艺术节活动、合唱节活动、美育工作的先进集体;并被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传统校”,被市科协命名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被世界卫生组织城市卫生发展合作中心命名为“健康促进学校”…… 一六六中学办学特色中最突出的、也是最宝贵的应当是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这是一六六中学取得一切成绩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广大学生、家长对一六六中学最喜爱、最向住、最看重的地方。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锻炼,由经验丰富的中老教师传、帮、带,给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一六六中的青年教师群体是一支值得信赖,很有生气,很有希望的队伍,他们当中有的人已成为北京市模范党员,优秀班主任;有的被评为区教育新秀、先进青年教师;有的在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不少教师已成为所教学科区级骨干,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东城区“青年教师工作先进单位”。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成立于1998年5月4日,前身是北京五中初中部,是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学校比邻历史悠久的钟鼓楼,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现有初中三个年级,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62人。 走进校园,眼前是红白相间的教学楼,绿意丛丛的操场,点缀其间的篮球架、健身栏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整洁、有序,再加上勤奋上进的学生,执教有方的老师,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本着“锻造品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办学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力求向社会输送有良好教养的创新型人才。从1999年起,每年都在新的年级组建1—2个数学实验班。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数学试验班的教学体系,学科优势日渐突出。今年招生中又增开了英语实验班和科技实验班(也是北京市第一个科技试验班)。在2005年—2006年东城区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复赛中我校成绩斐然:初一、初二组全区共92人进入决赛,我校有21人;初三组入选决赛87人,我校有18人;其中进入决赛的初一学生共10人,我校就有4人,是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获区一~三等奖的初一学生,全区共44人,而我校有24人,占获奖人数的一半以上。学校每年在国家、市、区级各类竞赛中的成绩均有目共睹。建校以来的七年中,我校学生在国家级各类竞赛中获奖422人次,市级竞赛中获奖792人次。2005年,我校初二年级曹剑楠在北京市第三届高中数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的“北京市科技创意市长奖”五名获奖学生中就有两名五中分校的毕业生。 教学上学校一直坚持向课堂教学要成绩,努力创设一种低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在“团结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精神的感召下,教师们循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更新观念,尝试新教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而他们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的受益者。每年中考被市、区重点学校录取的学生达到总毕业人数的75% 以上,连续5年中考成绩位居东城区榜首。我们越来越接近既定的目标了——“一所全市领先、人民满意、优秀小学生向往的精品学校。” 注重成绩,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这是我校办学的重要特色。今年学校开展了“走进名人”活动,先后邀请了邱钟惠、郑小瑛、何祚庥三位知名人士。他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以精彩的讲话打动学生,丰富的阅历感染学生,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 当然,健全人格的培养单靠熏陶是不够的,还需要点滴的养成。我校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我们一直坚持做到:要求规范化,内容细目化,养成序列化,把养成教育化解到一日生活规范中。我们相信好的习惯促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成就好的人生。从习惯到自觉,我们要交给学生一把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金钥匙。五中分校校风正、学风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与此同时,我校的“德育为先,尊重学生,全面育人”的教育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同样不容忽视,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校办学的又一特色。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经常请家长到校听课、参加班校会,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我校的又一大风景。校民乐团曾出访过德国,参加过亚太艺术节;2004年暑假,王府井国际中学生艺术节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05年春节,中山公园音乐堂聆听了他们的演奏——紫檀音乐会圆满成功。校合唱团捧回了全区一、二等奖、全市二等奖。乒乓球队在市级比赛中年年取得好成绩。富有特色的天文小组、学生广播台、每年的定向越野、科技节、艺术节……这些无不为学生增长才干、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长。本学期,初一年级的远足、初二年级的延安之行、初三年级的生存拓展训练,都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十一世纪是交流与合作的时代,我校的目光也投射得越来越远。“关注国际交往”,“走出校门,走出国门”,成为学校新一轮的工作重点。除已经与日本枥木县真冈市大内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实行校际互访外,我校还计划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结交更多的国内、国际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在交流中促进,在合作中发展,让我们的老师有更深邃的目光、更博大的胸怀,让我们的学生有更活跃的思路、更创新的精神。 教育是一项为了明天的事业,是一项托起祖国太阳的事业,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五中分校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五中分校,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土, 五中分校,学生展翅高飞的天空。
北京一中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名校。校址在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2001年2月被授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铜牌。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80人,学生愈2000人。经市教委批准,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并可招收部分寄宿生。北京一中教师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特级、高级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另一部分为近年来大学及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敬业爱生是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方针,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和“九五”重点课题,还是教育部“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一中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整体实验,提出了开拓素质教育大时空的命题,构建了发展学生心智的“大链条”,实验富有创造性成效,在课题鉴定会上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是北京市体育(田径)传统校、也是北京市艺术传统校。几年来为大专院校输送了许多体育和艺术类特长生。 一中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老舍、刘白羽、许嘉璐、强卫、李荻生、刘晓晨、李素丽等都是一中的校友。近几年一中的发展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李岚清、柳斌、龙新民、张健民、李志坚、强卫、徐锡安、陶西平、林文漪、陆宇澄、胡昭广等领导人为一中题词或批示勉励我们、或亲临我校指导工作。 北京一中校园环境优美,被北京市评为花园式学校。校内有塑胶跑道,宽广的操场、礼堂和食堂;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教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和木质地板的形体房。各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和投影仪,电脑设备也属一流,教师在教室就可以利用遥控器点播教材需要的软件。 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备、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学传统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进入我校学习提供了求学成才的条件。
二中分校与北京二中原是一所学校,始建于1724年,为当时的清室八旗左翼宗学,至今已有284年的历史。1998年北京二中实施初高中分离,形成了民办公助体制的初中校北京二中分校和公办体制的高中校北京二中。2008年,北京二中分校改为公办初中校。 二中分校现有初中三个年级,36个教学班,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160名。二中分校是一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社会声誉,丰富的办学经验,优秀的教师群体和出色的办学成绩的初中学校。 学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19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师们普遍具有敬业精神和较为强烈的教科研意识 , 善于在教学中反思和总结教学规律 , 并承担了多项包括国家级、市级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 , 并有丰硕的科研成果。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朝气和活力, 其中青年教师的数量超过教师总人数的 1/2 。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在市、区具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2008年4月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二中分校有6名教师代表东城区参赛,其中有5人获得一等奖。 二中分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 , 知识面宽广 , 兴趣爱好广泛 , 喜欢思考 , 对事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比赛多次获奖。2007年在新加坡官方海外留学项目招生中,北京市被录取的两位同学均出自二中分校,分别是张雪音同学和雒翔宇同学。 学校以“和谐、务实、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办人民高度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关于“和谐”,学校在认清教育发展要求,明确办学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团结拼搏,积极向上,利于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关于“务实”,从二中分校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二中分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品位,使二中分校真正成为北京市的名牌学校。 关于“创新”,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创新将成为二中分校教育的特色,并以此设置了多种课程,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之中。 关于“发展”,这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规划与设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为教师的发展创设空间拓宽平台。全体教职员工要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正在进行的校园改造一期工程(西教学楼)和二期工程(东教学楼)已经竣工,三期工程(风雨操场)即将开工。改造完成后的二中分校将以更优良的设施和更优美的环境为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