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始建于1932年,时称北平辅仁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2年改称北京市第六女子中学,1968年起男女生兼收,并启用现校名。全校占地约1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有一个倾心治校、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爱生、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高级教师37名,区学科带头人10名,区兼职教研员7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夯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学校初、高中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中、高考成绩优异。学生中考及格率一直是100%,优秀率达到80%以上,100%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中等学校,80%以上升入普通高中,大量考入市区重点中学。近年来,高考升学率保持98%——100%,其中重点大学约占60%,本科占90%左右。学生勤学、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和学校较高的教学质量获得社会各界好评。一五六中学是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校,文明校园,教学管理工作达标校。一五六中学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学校,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基教部成员校。 一五六中学办学条件优越,设备先进、齐全,已达到部颁较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活动楼是学校建筑主体。实验楼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三个,有网络中心、课件制作中心、学生电子阅览室、语音教室、电化教室、计算机房、演播室、阶梯教室。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大屏幕背投和实物投影仪,专用教室、实验室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正投或显微投影仪。现代化设备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18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有报刊、杂志240多种,图书馆藏书7万多册。综合楼内有设备先进的音乐、美术教室,健身房等。田径队、篮球队、管乐团、合唱团、美术小组、机器人研究组、无线电测向组及各学科小组,同学可自愿参加。塑胶操场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各处室办公全部实现了现代化。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其中初中教学班12个班,每年级4个班,其中四班为数学实验班,高中18个班。 办学成绩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教学楼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夯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初、高中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中、高考成绩优异。截止到2011年,学生中考及格率一直是100%,优秀率达到80%以上,100%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中等学校,80%以上升入普通高中,大量考入市区重点中学。高考升学率保持98%??100%,其中重点大学约占60%,本科占90%左右。 所获荣誉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汇报厅 学生勤学、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和学校较高的教学质量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一五六中学是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校,文明校园,教学管理工作达标校。 一五六中学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学校,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基教部成员校。 办学理念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夯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又有了长足发展。学校贯彻“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学生未来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奉行“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培育个性、鼓励创新”的育人方针,以“致之力行”为校训。学校于198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于1993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于1996年4月在全国率先实行“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整体改制试验,使学校进行市场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教育观,使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历届教职工勤奋工作,励精图治,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了五十四中学的佳绩和历史,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教风和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挑战自我的学风。使54中学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之一。 师资力量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有一个倾心治校、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爱生、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截止到2011年,学校有高级教师37名,区学科带头人10名,区兼职教研员7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学校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精神面貌好、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适应示范校建设的师资队伍。教师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92人,占任课教师的62%。学校有7位特级教师,青年教师获得“海淀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团体第一名。 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办学标准高,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德育为首,全面发展,追求一流,办有特色。学校曾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党组织多次被评为海淀区先进党总支。校长马成营是北京市知名校长,区教委曾召开马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 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有追求,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实践中能反思,遇问题会探究,学术上有专攻,教研上出成果”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学校提倡骨干教师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激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了有力于教师和谐、健康成长的长效竞争机制,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德育建设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倡导德育的人文性,以对人的关爱和尊重为核心,不断探索德育自主性、层次性、整体性建设,效果显著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位于三里河南横街1号,始建于1953年9月。她是新中国诞生后,市政府在北京创建的第一批公立中学之一。建校47年来,四十四中已成为颇有影响、深得社会各界赞誉的普通校。组建四十四中时,没有校舍。为了按时开学,暂借了真武庙小学的两层教学楼和一排平房不久,迁入市教育局为四十四中新建的校舍-南礼士路二条(现月坛中学),办学规模为11个班的纯初中校。1960-1963年是四十四中转变的关键时期,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为表彰四十四中办学成绩显著, 1963年,市、区教育局在三里河南横街1号建了新校舍,新校舍总占地面积16595平方米,教学楼5256平方米,操场4500平方米,跑道200米。四十四中迁入新校舍办起了高中,从初中校发展成完全中学。建校十周年校庆时,西城区教育局长俞立,率领中教科长等十余人来学校视导,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占地8455m2,建筑面积6940 m2(使用面积为5552 m2),理、化、生、劳技、美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各1个,音乐教室2间,阅览室一间。学校环境优美典雅,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品质,提升内涵。教学楼内的浮雕、橱窗、宣传板、国画、油画、字画,与教学楼外的各类雕像、石刻、植物等无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力量。在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校园内,繁盛的花草树木与典雅、庄重的建主相得益彰陶冶着师生的精神世界,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昭示着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人们的幸福、和谐、快乐与健康。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现任主管校长阮秉刚。目前在校学生111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105人,其中在职96人,一线教师76人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44人,市区骨干教师21人,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2人,希望之星5人。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既保持着十五中的优良传统,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已经办成了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能力水平高、家长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学校。 初中部注重以人为本,提出了教师、学生“双成功”的理念,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和谐教育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不但确保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培养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除此,“双成功”理念的深层次的内涵,还表现在校领导用情、用爱、用品德去感染教师、从而使他们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同样,老师们又把这种真诚的爱传递给学生,形成了爱的链接。老师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于学习困难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帮”不是“甩”;是热情鼓励,不是讽刺挖苦。师生热爱学校,珍惜学校荣誉,共同为校争光。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这是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领导与老师们的共识。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生命过程,教师们尊重、珍视每一节课堂。为此,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聘请教育专家成立指导组,深入了解课堂,研究指导课堂,同时提倡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各自的教学智慧。还实行课堂开放日,请家长听课、评课,使老师们从中吸取营养。并在学生中提出“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讲、先思考后提问、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密度,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一直重视“减负增效”的科研探索,“创建高水平的教育,必须把学校和教师从‘分’的重压下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考试、作业、分数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师生互敬互爱,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个性、发展特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共开设了几十门活动课和选修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厚了文化积淀,提高了人文素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项目广、人数多、级别高。初中部有多名学生分别荣获市金帆奖、银帆奖、市十佳中学生、市十佳少先队员、市区“三好”学生、胡楚南杰出中学生奖等荣誉称号以及运动健将(航模)、二级运动员证书等殊荣。数千人次学生在数理化、科技、劳技、文艺体育等单项竞赛中获国家、市、区级一、二、三等奖。校学生艺术团被评定为北京金帆艺术团京昆分团,曾出访澳大利亚、德国以及台湾省交流演出。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初中部有80%左右的毕业生考入了市、区重点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升入了重点大学,吴磊、裴斐分别成为四中、十五中的高考理科状元。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十五中学初中部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勤奋工作,还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 目前,初中部和美国博德中学、德国莱茵巴特中学建立了友好校关系,实现了教师、学生定期互访。先后接待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乌克兰等国教育界人士和政府官员来访。 事实证明每位小学毕业生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这个大家庭中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建校于1954年,是北京市重点对外开放学校和宣武区重点中学,并于2003年3月正式被纳入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建设序列。学校占地300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和体育馆及10000平方米的塑胶田径场;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厅、报告厅、电子阅览室、视听教室、网络化计算机房等;学校宽带校园网集教学、管理、信息共享于一体,实现了“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并已进入国际互联网。学校教学设施一流、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校园环境幽雅,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首都花园式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56人,研究生班结业的教师59人,获硕士学位教师8人。有宣武区名师讲学团成员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21名教师进入宣武区“一四一”骨干教师工程。学校重视师德建设,“团结、敬业、实干”,已成为学校教师的群体特征。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治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北师大实验中学分校是一所于1998年5月8日,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在原37中学校址上,依托重点学校实验中学的声誉和师资潜力改造基础薄弱校,创办的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民办公助”性质的普通初中校,2000年5月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学校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或实验中学,分设本校区(初一、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和分校区(初二、初三年级),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市示范高中,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