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占地面积11180平方米,其中操场面积3150平方米,绿化面积5227平方米;建筑面积6475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40部,面积2090平方米,专用教室2部,面积106平方米,办公室23部,面积290平方米,生活用房1086平方米。 学校环境建设立足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注重以德育为核心,体现人文性、教育性、艺术性,形成了花园式学校,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优化了育人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进程中,学校先后建成了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3项课题经过专家组的论证,顺利结题,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师资 学校拥有教学班40个,学生1791人,教职工124人,是国家教育部确认的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普示范校、房山区绿色学校。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实行人性化管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科研先导、办有特色、整体优化、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和"追求精品创一流,提升社会满意度"的办学目标,形成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和"立德立业、勤奋进取、务本求实、追求卓越"的良好校风、"求真求实、爱岗敬业、以学定教、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以及"明礼诚信、做人求知、勤学善思、实践创新"的良好学风。 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继承与发扬中,学校依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和较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连续10年荣获房山区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一等奖,连续4年被评为房山区人民满意学校,连续2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近三年来,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等集体荣誉200余项。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中心小学是由原黄坎乡中心小学和黄花城乡中心小学于1998年8月合并组成,现有三所学校,一所中心幼儿园。小学有36个教学班,719名学生,中心幼儿园有4个年龄班,112名幼儿。共有133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5名,大学本科学历50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教师30人。 通过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两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四高两优目标;中心园建设成效显著,寄宿制特色在全市农村地区居领先地位;体育工作特色已初步形成,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四年夺冠,已初步形成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局面;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 今后,学校将依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自主发展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和谐发展、特色创新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山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思路,改善条件、构建机制、建设队伍、提高德育实效、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实现自律办学、和谐育人、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的办学目标。
学校建校于1949年。占地面积7027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904平方米,体育用地2100平方米,绿化面积近千米。普通教室12个、专用教室8个计算机教室2个、美术教室2个、劳动、科学、音乐、阅览各1个。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336人。是一所中小规模的普通小学校。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东里小学,背倚着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天坛公园,南邻玉蜓公园,地处崇文区天坛东里内8号,占地面积5250平方米:整洁的教学楼,200平方米的小花园、近28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操场和300平方米的学生健身活动区域,现代化的专用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健身、游戏的空间。 办学特色 学校拥有一个开拓创新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领导集体;一个勤奋和谐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群体。 多年来,坚持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质量为本促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面向未来社会,培育现代人才”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书法育人”的办学思路,将书法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将“写字课”纳入校本课程建设之中,研发校本教材,开发隐性课程,营造浓厚的书法氛围。在学生中提出了“学会写字,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教育口号,使每个就读于东里小学的孩子不仅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汉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品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书法方面的特长生,百余人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 学校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全国书法教育特色校、北京市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样本校、北京市小班化教育实验校。 学校荣誉 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写字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活动先进单位、崇文区艺术节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优美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学校建于195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5683平方米,建筑面积3918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8部;专用教室5部;办公室6部;食堂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南窖中心小学先后合并了三合村、西安、大西沟、花港、北安、中窖、水峪等七所普通小学,建成了现在的拥有八个自然村的南窖地区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实现了规模办学的目标。该校现有学生200人,教学班8个,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0人,中青年教师2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5人,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是一所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齐整的学校。2005年9月,南窖小学开始实行寄宿制,逐步走上规模化办学之路。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遵循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办学理念,努力贯彻南窖乡党委提出的培养一个人才,造福一个家庭的战略构想,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致力实施素质教育,勇于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学校品位,凸现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特色,赢得社会赞誉。 我校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新学期一年级招生人数27人。
府学小学建校于1368年,至今已有快700年的历史。学校位于东城区、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现在的府学小学是一所知名小学,为北京市、东城区赢得过无数荣誉。先后被授予:中国EPD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古诗文诵读先进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工程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示范校、区课外校外教育示范校、区教育改革实验校等光荣称号。 北京市最受社会关注的10所小学之一,是北京市3所教育教学质量最受称道的3所小学之一。640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师资北京市一流、硬件北京市一流、教学水平北京市一流。近年来,这所学校广受追捧,求学者趋之若鹜,各种费用大大翻倍,进入这所小学已成为家庭财力、社会地位的象征,成为一张超级财富比拼的奢华名片,已非非划片寻常百姓所能企及。这里的毕业生流向非常多元,多为众多名校所瓜分。虽为东城区的优质小学,府学小学目前的象征意义已明显超过了它的实际教学功能。
育翔小学是西城区平安大道以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一所小学。于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成立,是北京军区空军子弟寄宿制小学,1958年1月迁到北京。原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劳动局、新街口东街小学本校为育翔小学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区教育局管理。学生来源仍为空军子弟,学生全部住宿。学生来源仍为空军子弟,学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与四十六中分开,恢复了"育翔小学"的校名。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认真开展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素质》、《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有两项已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各科教学都加大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一贯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当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帮助下开始了软件的开发工作,1994年底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486机房和演示室,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们用上了自己研制的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数学、语文、美术、英语、音乐、劳动、思想品德等学科多次组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展示课,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进入了课堂。体育、科技、文艺等课外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篮球活动在市区闻名,育翔小学?quot;北京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操场上树立着10个篮球架,校篮球队在市区比赛中均名列前茅,群众性的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鞠鑫和赵晖同学分别被选入体校和市青年篮球队。由于学校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整体优化,1994年被认定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西城区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并获"模范学校"奖牌,少先队"星星火炬大队"和"雏鹰大队"称号。1996年全区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各科共评出28名一等奖,我校就占了三名,为全区之首。在全区小学"金秋杯"教学展示课中,连续三次获第一名,当时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学校。学校的特色可以用"管理高水平、教师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家长满意、同行公认、领导放心"来概括。
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简称宣师二附小)位于广安门南。校址为明末宝应寺。经文物修缮,重现出古老建筑的气势与恢宏。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实行小班化编制。学校有市骨干教师2人,区骨干教师15人,校骨干教师17人,占教师人数62%,党员20人,占全校职工人数33%。古朴幽雅的校园环境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赢得了社会赞誉,是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即“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载体,以育人为基础,以教师优先发展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学校整体发展”,有明晰的工作思路,即“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外部的条件,拓展教育资源和领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成立专家顾问组、法制讲师团、家长委员会,建立德育基地、科普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教育网络。学校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积极开展学科德育专题研究,总结出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经验体会,得到市德育督导室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文明礼仪师范校、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百所好家长学校、电教优类校、健康促进学校、星星火炬奖等。宣武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巾帼建功立业先进集体、少先队特色示范校。
琉璃河中心校位于首都北京南大门,比邻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交通便利、风景秀美,是平原地区办学规模较大学校,下辖1所中心小学和5所完小,现有56个教学班,1172名学生,153名教职工。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一流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确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办学目标。学校连续14年获房山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连续4年获房山区人民满意标兵学校,12次被评为房山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好家长学校。几年来学校共获市、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小学示范校,特色校等集体奖250余项,承办市、区级管理现场会、教学现场会、教研活动近30次。《中国教育报》、《京郊日报》、《当代家庭教育报》、《北京少年报》、房山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学校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各届一致认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