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益中学(原重庆5中),始建于1894年,已有115年悠久历史,校友遍及海内外,办学硕果累累。2001年进入重庆市联招学校行列,是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南岸区“示范中学”。“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是学校的校训,校风为:“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教风是:“守德、树人、学高、严谨”。“勤学、求真、多思、重行”是学风。以2001年进入联招学校行业为起点,学校发展又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承百年底蕴,树现代品牌,办精品,出奇葩。而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百年广益文化为底蕴 建校115年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3万多名人才。其中,著名人士有:邹容(广益中学第一届校友,辛亥革命烈士)、王朴(红岩英烈)、刘洪堰、肖永祥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邹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嘉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谭民化,解放后我国第一个理学博士:张筑生等科学家和学者。国家女子女排五连冠教练:邓若曾,著名“钢琴王子”李云迪的恩师:但昭义,《红岩》月刊主编:邓均吾等,该校四十年代校友李锡铭(曾任北京市委书记,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 广益中学高、初中教学质量尤其引人注目,近年高考连上台阶,上线率超过95%,其中本科录取率超过50%,在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更为可喜得的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蓓蕾初现,“14岁少女教改方案”提出者、该校初2年级学生卢唯引起全国媒体和专家高度关注。该校是国家级体育先进单位、区级绿色学校,区级最佳文明单位、区级安全文明小区,学校连续12年获南岸区办学质量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独特天然环境见特色 广益中学有“氧吧学校”之誉,学校座南山之巅,位古塔之下,傍黄桷古道,眺渝中美景,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空气清新,鸟鸣树梢,花香扑鼻,白色小桥,清流碧波,回廊花架,典雅灯景。校园亦花园,校园环境益智、益情、益身心。在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在实施创重扩建项目。不久的广益中学,在现有基础上将成为重庆市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学校。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先进设施设备显时代 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古老的学校焕发出现代的风姿。拥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阅览室和理化生实验室;拥有西南地区最早的标准足球场;多功能演播厅已在全市领先;公寓式的学生宿舍,设施齐全,安全,方便。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雄厚师资力量作保障 广益中学有一支以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市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占97.5%。由于学校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校的品牌之路——以严格规范管理求发展 广益中学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具有一百多年的住读生管理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学生无接近“厅、吧”之虞;学生宿舍内不仅有管理员24小时值班,并有多名生活老师专职管理,而且,学校还专门选派了行政干部、骨干教师每天入住学生宿舍,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办学理念——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出自“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2004年,学校已向区市教委申报重庆市重点中学!2007年,正式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而今的广益人正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市重点中学验收而奋斗。广益的明天更美好!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是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市级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创建于1907年,其前身是巴县中学和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革命前辈张闻天、肖楚女曾在此执教。邓小平同志留法在此就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环境优美 设施一流 学校占地150余亩。走读部经过整体改造、校舍全新、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设有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和各学科实验室、综合办公楼、篮球馆、体操馆、图书馆。教学大楼被列为重庆市十大优秀建筑、大型屋顶塑胶运动场位列全国中学之首。住读部按全国示范性高中标准设计建设,是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园林式寄宿制学校。 师资雄厚 管理超群 有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校长、中青年专家、研究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138人。青年教师优质课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学校多次获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校风文明 学风严谨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中以"和谐+特色"为基本格局,初中以"基础+个性"为模式,形成了"文明、进取、求实"的校风。学校德育经验被收入国家教委和中宣部主编的《怎样塑造中学生的心灵》和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百例》。学校是重庆市首批文明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
重庆八中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首批重点示范中学,是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计算机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和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文化沉淀丰厚,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诚、勤、立、达”的求实求真校风,学校素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特点为社会推崇。学校多次获得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奖,是全市唯一连续数年荣获重庆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的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发明的吸管乐、灯具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学生发明的多功能旅行包、节能型水龙头获国家专利,王文静同学获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曾理同学获2003年国际奥林匹克天文竞赛金奖
重庆巴川中学位于中华龙的故乡——重庆铜梁,是重庆新鸥鹏集团投资修建的民营学校,占地320亩,100余个教学班,学生达6100余人。 “做教育先锋,圆万家梦想。”2002年2月,新鸥鹏集团抱着“教育强国”的梦想,决定投入巨资,打造全国最大的“初中教育航母”,与铜梁县人民政府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巴川中学走上了超常发展之路。在“成就孩子一生梦想”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首创小班化优质教育新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新评价体系,采用科研与德育、艺体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并举的现代教育策略,打造出了强大的初中教育专家型教师团队,并以连续八年荣居重庆市重高联考第一的辉煌业绩,领跑初中教育,成为“影响重庆教育的十大品牌中学”,被老百姓誉为“初中教育专家”。 巴川中学把德育品牌的建设列为学校科研兴校的重要课题之一。创建了“体验→感悟→内化→行动”德育模式,构建新型德育体系,做到管理队伍专家化,主题班会教研化,德育活动系列化,习惯养成经常化,文明礼仪普及化,教育管理细节化。学校通过开展国防知识教育、红色记忆、感恩教育、星级评比、消防演练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让6000余名巴川学子在 “宽容、自信、博爱” 的校园文化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巴川中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德育资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的习惯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世界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陈一筠等来校讲学。创新家长会模式,邀请中国感恩教育专家彭成来校演讲,数千师生、家长热泪齐飞。孩子们如潮水般涌向演讲台,发誓要努力读书,回报父母,报效祖国,场面令人震撼。 巴川德育已成为全国德育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重庆卫视、重庆各大平面媒体多次报道了巴川德育的成就。 德育特色品牌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巴川中学已成为市内外数万少年追逐梦想的殿堂。 巴川中学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实施名师工程,开设研究生课程培训班,全力打造专家型教师团队。学校制定了各级名师标准、教育科研奖励条例,激活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重视校本教学和微型课题的研究,并强调“教学研究化、研究教学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采取开设“巴中讲坛”、结队帮扶、外出培训等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初中教育专家型名师:郭洪校长被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一批中青年名师应邀到市内外教育培训班讲学;青年教师练小菊赴香港参加全球创意教学研讨会并上示范课,学生因情动容打动中外教育专家;李永红、陈松参加全国青年教师教艺大赛均获第一名;全校102位教师参加全国“班主任话细节”征文比赛,获一等奖人数占全国的百分之六。教师编写的《综合实践》教材全国发行,百万师生共享巴川科研成果。仅2008年,教师获国家级奖达29人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论文获国家级奖30篇;主编、参编课辅读物多达20册。 巴川中学一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组建管乐队、舞龙队、篮球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培养了特长,张扬了个性。 学生在各级艺体比赛中捷报频传:参加重庆市校园MTV大赛、集体舞比赛、合唱比赛均获一等奖;情景剧《我要读书》获全国第一名,小演员两次应邀进京演出并作客新闻会客接受专访;邹栖竹等三位同学入选奥运“中国宝贝”,并赴“鸟巢”成功演出;自编自导的国家金奖节目《太阳出来啰儿啰》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再博中外专家喝彩。 2007年1月,“巴川中学之梦”少儿艺术团开始全市巡演,小演员在巴南、黔江、万盛、石柱、奉节等地受到热烈欢迎,重庆各大媒体体竞相报道演出的盛况。 2009年1月,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巴川中学,我校教师创作歌曲、女声四重唱《快乐天堂》闪亮央视荧屏。
江津二中是一所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名校,重庆市重点中学,现有高、初中78个班,在校生近5000人。学校是重庆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重庆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市容整洁先进单位,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 学校成立于1925年,经历了江津女子中学、川东区江津女子中学、四川省江津第二中学、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曾是江津地下党的指挥中心,有着“川东名校”、“才女摇篮”的美称。国立九中、四川省园艺学校、明光中学曾在这块土地上办学,走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等8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政界要员等社会名流。 德感镇中并入后,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学校由本部和分部两个校区构成,校园占地170余亩,校园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学校建筑楼群现代气派,各项教学设施应有尽有,教学、办公实现了现代化。本部与运动场之间由50多米长的铁路、公路隧道连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校园风景。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有在校教职工达331人,其中特级教师队1人,重庆市骨干教师4人,江津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4人,中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骨干齐全、实力雄厚”的强大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发展为上”的办学理念和“学稼先精神,走稼先道路,做稼先传人”的育人方针,在“校史教育”、“教育科研”、“法制教育”、“中、下生培养”等工作中形成了鲜明特色。始终坚持“重德、笃学、求实、全面”的办学思想和“重过程、看实效、讲规范”的管理思想,形成了“团结务实,求真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开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心突出,全面发展”的校训,形成了“求实、严谨、奉献、争光”的教风和“勤学、守纪、刻苦、持恒”的学风。 在教学中冲破了“唯生源论”的束缚,从学校生源壮况实际出发,实施“面向全体,重心下移”的教学战略,实现了“人人进步,多数升学”的办学目标。学校继2002年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大关之后,一直都保持在900人左右,上重点本科、一般本科的学生逐年增长,升学率、学生提高率都优于同类学校。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教育科研气氛浓厚,学校承担有10多个(国家级2个,重庆市级3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推广基地。教师每年都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校报、“皅苑”文学社、“雏莺”戏剧社成为学校联系师生、家长的桥梁;校园板报成为校园文化一大亮点;学校每年一届的校运会、艺术节成为校园文化的两大重要活动;《江津二中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内部报刊评选中荣获“最佳校报一等奖”。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是原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学、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教育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成员、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项目学校、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委课改先进集体一等奖(全市中学仅两所)、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清华百年领军计划项目学校、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复旦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与美国加州奥龙尼学院合作开办中美国际班(重庆首批获准开办国际班)、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与美国纽约州WSWHE BOCES共同承办孔子课堂、重庆市首批无烟学校、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环保30年环境保护先进单位、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学校”示范学校、重庆市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学校食堂分级量化等级达标示范食堂。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它以其办学的示范性强、教育质量高、管理严格、育人环境好而声名远播。学校有95个教学班,5300多名在校生。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1952年由北碚二中改名而成,系国家教育部直管、重庆市教委代管的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德育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国瑞典合作‘环境小硕士’中国项目实验学校”。学校有教职工176名,有研究员6名,特级教师4名,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中国数学、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4名。学校有教学班95个,其中农村学生占10%,城镇学生占90%。 缙云颔首,嘉陵欢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在重庆后花园北碚,有一所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西南大学 附属中学(简称西大附中)。西师附中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建)。西大附中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她依托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丰富的人文科技资源,幽雅的育人环境,密切与大学各院系的联系,聘请大学名家教授走进中学,让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名家大师风范,接受大学精神熏陶和前沿科技人文信息,真正地实施了严谨而大气的英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形成了西大附中独有的 “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的办学风格。学校荟萃自然与人文教育之精髓、以“人”的培养和完善为终极目标,以办学的示范性强、教育质量高、育人环境好而声名远播。于2011年12月9日我校主办的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名仪式上正式更名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并秉持办“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的理念,继续推进“把时间还学生,把平台给学生;以自主引自觉,以交流激思维;以体验生内驱;让教育‘活’起来,让学生‘秀’出来”的思想,希望附中学生能知行合一,志存高远,成长为栋梁之才。 得益于大学前沿教育理论的输入、教育资源的共享、高端教育平台的支持、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科研的引领,学校达成了大学——中学有效衔接的教育模式,获得了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 起步早、形式新、全员进行、自主参与课程改革是附中的传统。学校建立起了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国际课程)、四种方式(必修、必选,任选,自修)、三个层级(基础级、综合级、高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办学不功利,不浮躁,恪守教育理想,把握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踏实办学,探索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教育实践,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探索分层、分项教学,抓高效课堂,让每位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最大的提升和发展。达到了高水平的教育效果。 规范办学,依法治校。学校招生透明,收费规范,遵循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坚决抵制牺牲学生发展空间、有损教育公益品质的风气和行为。被称为最“纯洁的学校”。 校风纯净,教育质量高,学生持续发展潜力巨大。莘莘学子养成了孜孜以求、勤学好问的学风和朴实纯良、积极向上的校风。历年高考,学校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最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近年的如罗凌飞(我国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最年轻的“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石拓(世界银行“青年人才计划”全世界30名入选者之一,30岁入世界银行总部任职行长助理)、莫思多(全国文科状元)、刘缙(理科状元)、李肇宇(全国7名、西部唯一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耶鲁大学)等。被社会誉为具有“超级加工能力”的“梦工场”。 “嘉陵弦歌地,缙云志士乡。”学校荟萃自然与人文教育之精髓、以“人”的培养和完善为终极目标,以办学的示范性强、教育质量高、育人环境好而声名远播的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远是志存高远的学子们翱翔的长空!
重庆一中建校于1931年,是一所市教委直属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校广大师生高举“四。二一”火炬,成为重庆市爱国学生运动的一面旗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学校的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战争第一线,用他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学校的进步教师、青年学生身陷囹圄,血洒歌乐山下,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4月21日被定为重庆一中的校庆日。校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永远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以科研树名校,以创新促发展”,求知求真,树人铸魂,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等杰出人才,形成了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办学特色。 学校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即“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为了学生的发展,重庆一中在教育教学上加大改革力度,要求教材要更科学,课程要更合理,手段要更先进,形式要更灵活,教学要更民主。在教学上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学校首先从课程设置上突破,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开好了五门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潜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其次,学校重视学生的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让进入一中的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不能跑的推上一把”,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得到更好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已成为一中教师的共识和教学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庆一中占地面积400多亩,校本部220多亩,渝北校区180多亩。校园内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以典雅别致的“四。二一”广场为中心,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的“逸夫图书大楼”巍峨壮观,与挺拔雄伟的体育馆、富于创造的科技楼、造型典雅的艺术大楼、古朴优美的项家院、舒适温暖的男生公寓、女生公寓以及庭院式的教学大楼遥相响应,构成校园的主体建筑群;校园景点“迎霞湖”亭阁对峙、绿树环抱、水波粼粼,“尊师亭”、“红领巾林”等园林式绿化带是师生课余休息的理想场所,为学校增添了无限生机,曾承办过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标准运动场气势恢宏,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片弛聘的广阔空间。 为了给同学们创造全市最好的学习条件,在硬件方面,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四。二一”广场,改造了全校的体育运动设施,投入了500多万元重新修建了全塑胶化的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并且将足球场植上了高规格的人工草皮。通过一系列的高投入,现在重庆一中体育设施已居于全国一流,给学生提供了全国最好的体育锻炼活动场所。重新装备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建立了全国中学第一个数字化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备置有学生电子阅览室;建立了校园宽带网,学校建立了网络中心;学校花数百万元对全校的每一间教室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教室内冬暖夏凉,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微机实现班班通,每个班配备了51寸大屏幕背投彩电、计算机和视频展示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设备。新近建成的学校艺术大楼是我们学校最漂亮、最具现代化的一幢建筑,里面有学生就餐厅、大礼堂、艺术教室、校史陈列馆和配有同声翻译设备的多功能会议室等是全市中学中最好的设施。一流的硬件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名师荟萃。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特级教师12人,中学正教授级研究员11人,三位教师被聘为西南师大硕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高级教师100人,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学术带头人4人,有32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80%的教师接受过研究生硕士课程进修,其中7位教师已通过高学历培训获得硕士学位。近年来,选派了20多位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留学进修;派送了63位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骨干教育培训,重庆市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7人,数理化省级及信息技术等学科奥赛高级教练11人。我校拥有一批在市内外影响较大的知名教师。在市教委举办的重庆市重点中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体育九个学科中获得全市一等奖,其中,语文,外语,物理学科获一等奖第一名。目前学校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重庆一中教师素质条例》和《重庆一中教师全员素质培训计划》,启动“名师工程”,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成名成家,塑造了一大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三中)是由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伟大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第一人的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创办的。学校因抗战而生,因爱国而名。位于重庆著名文化区沙坪坝,处于“沙瓷文化”圈中心地带。重庆南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最著名的重点中学,是重庆市窗口学校。2006年南开中学初中部整体搬迁进入融侨半岛,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即重庆南开中学在融侨半岛的分校。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三中)是南开教育体系创立人,著名爱国教育家,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第一人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创办的。学校因抗战而生, 因爱国而名。位于重庆著名文化区沙坪坝,处于“沙瓷文化”圈中心地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最著名的重点中学,是重庆市窗口学校。多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且名列前茅,并且被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育办公室确定为重庆市第一所“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 作为南开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庆南开中学有着悠久辉煌的办学历史。办学七十余载,成绩卓著,闻名海内外。早在私立时期即成为模范学校,以校园美,办学水平高闻名于世。 重庆南开中学以“中学里的大学”为模式办学。其“大”,在于她大气、大度的精神气质和像大学那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澎湃的今天,重庆南开中学一直保持着与世界频繁的交流和往来.早在1998年就先后与国内外数十所中学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曾多次接待英,美,日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教育考察团。2001年,又获得中美青年交流项目首批入选学校资格,并且是重庆市唯一一所获得该资格的学校。如今已和美国华盛顿西雅图西尔斯高中有着师生互访活动。 重庆南开中学每年都招收艺体特长生,并每年都向全国各著名高校输送艺术和体育方面的高水平人才。2001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艺术教育生源基地”分别在重庆南开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首批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验收批准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9年被清华大学授权为“体育特长生生源培养基地”。这是清华大学在我市中学设立的唯一体育特长生培养基地。据介绍,基地建立后,清华大学将不定期地选派高水平体育教练到重庆南开中学进行清华大学运动队训练模式的指导,南开中学的中学生运动员在寒暑假期间也可赴清华大学进行专业培训。清华大学体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符合清华大学考核的基本标准前提下,在招生考试中将优先考虑南开中学的优秀中学生运动员。如今,该基地主要进行田径和女子篮球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培养。 重庆南开中学除开办有艺术社团,体育社团这些外,每年还会举办学生艺术活动月,科技创新周,话剧节日,学生自编操比赛,学生自画衫展示;以及羽毛球社,街舞社,文学社,英语社团,漫画社团等。如今学生对外联络部门也在重庆南开中学成立。 每年都开办只有大学才开设的选修课,其课程达几十种,这在全国中学中也是极其少有的。每周重庆南开都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中科院士校友及著名大学校长莅临南开讲坛。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开中学就率先以课程设置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新途径。如今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有南开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如今,南开中学每学期开设了包括陶艺制作、跆拳道、天文观测、剪纸、刺绣等在内的30余门选修课。特色活动课程“南开讲坛”邀请了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院士、教授、学者前来演讲,每周一讲,已逾百讲,并正式出版了《南开大讲堂》一书。中国著名编剧、词作家,重庆南开中学1949级校友阎肃在2010年被受聘为重庆南开艺术教育顾问。 辉煌的办学成果使南开中学早就闻名海内外,使每个从南开走出的学子都满怀“今天我以南开为荣,明天南开以我为荣”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学校的目标是把重庆南开中学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的国际知名中学。
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它坐落于枇杷山麓、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原是一所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闻名遐迩的私立学校。创建初期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黄炎培亲荐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坚持“儿童本位”教育原则,“手脑并用”教育目标,“教养兼施”教育模式,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成绩斐然”匾额,教育部指定为“优良中学”。 1940年9月29日,周恩来站在学校大操场,作著名的《抗战九问》演讲,听众席地而坐,达三千多人;11月10日,黄炎培约请马寅初作《战争经济问题》报告;老舍、郭沫若、邹韬奋、田汉、胡风、邵力子、沈钧儒等在校园举办了数十场公开抗日演讲;华北游击队司令赵侗,曾在学校讲演报告华北游击队与日寇作战的情况;茅盾、老舍、戈宝权、周而复、郭沫若、阳翰生、夏衍、何其芳、刘白羽、臧克家、姚雪垠、沙汀、艾芜、艾青等多次到校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议、活动。巴蜀校园,其时成为了抗日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任国文教员,他作词的校歌传唱至今。 1950年新中国解放后,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成为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邓小平同志亲口指示“一切不动。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交重庆教育局直管;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中学部改为重庆市第41中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1年恢复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北京大学首批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清华大学首批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中学,连续五届蝉联中国百强中学(第5名),201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基础教育唯一获此殊荣者),1958年获重庆市百面红旗(重庆市中学界唯一单位),2011年入选美国马里兰大学评选的中国高中五十强(第23名),2013年入围《中国顶级中学》名录,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全国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田径项目)示范基地,CCTV“最佳雇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学校”和“全国校园文化特色奖”,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基层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创新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影响重庆教育十大品牌中学,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