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校是根据市政府2000年6月出台的《泉州市加快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市政府正式批准于2001年8月创办的,学校始称“泉州五中分校”,2004年5月更名为“泉州实验中学”,2005年5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设高中部。学校目前分两个校区,圣湖校区坐落于圣湖社区,校园占地42亩;滨江校区坐落于东海法石社区,校园占地58亩。学校现有90多个教学班共4766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校舍按现代化达标中学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教学设备齐全,校园布局有序,楼群壮美,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泉州五中初中部原有教师队伍基础上,学校近年来又通过严格的遴选从全国各地招聘了大量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名牌院校优秀毕业生,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德高艺精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12人,其中高级教师90人,硕士研究生3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3人。校秉承百年名校泉州五中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结合民办学校的特点,形成了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坚持“优良校风、优质教学、优化个性、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创设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型育人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了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管理氛围,形成了丰富多彩、高雅博大的校园文化,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道路,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从容大气的名校气质。优良校风的熏陶下,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勤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七年多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全校共有1800多人次获得全国及省、市级奖励。学校办学迄今四届毕业生参加中考,群体创优,尽得风流。曾蔚萍、曾滢江、庄亦洋、张翔雁、林超超同学分别夺取了04、05、07、09、10届泉州市中考状元,一级达标中学上线率保持在83%以上,各项评估指标以绝对性的优势高居全市中学榜首。 初办高中部,办学成果高。各项评估指标居泉州市前列。 八年来,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各级各类评估,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和“泉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泉州市平安校园”、“福建省文明学校”等40多项荣誉称号,锻造了“校风正、管理严、师资优、质量高”的教育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闽侯第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它的前身是“省立乡村师范”,创建于1934年,1954年正式定名为“闽侯第二中学”。目前校园总面积70305.9平方米(约106亩),现有正式录取学生1238名,另有寄读、复读生460名,有32个教学班,教职工135人,专任教师106人,行政及后勤人员2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37人。领导班子成员4人,其中校长兼书记1人,副校长3人。中层干部11名,其中办公室正副主任3人,教务处正副主任3人,德育处正副主任2人,总务处正副主任2人,保卫科副科长1人。另有工会主席1人,团委书记1人。 创校六十九年来,我校为国育才,英才辈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以来,我校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发扬传统,开拓进取,加强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绩显著,力争把闽侯二中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文明规范的达标学校。 我们以求实的作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不断提高办学效益。高考成绩名列福州地区同类学校的前茅。近两年来,即2001-2002年、2002-2003年,两届高中毕业生613人,考上本科有305人。 勇于改革进取,加快步伐,抓大动作,齐心协力实现飞跃,是近几年来我校办学的主旋律。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筹集资金修建图书馆,充实电教图书设备,修建两幢教师宿舍楼,能容纳千人的学生公寓楼正在筹建中。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跟着泰宁县经济的慢慢生长及城区扶植法度的加快,县城杉城镇的门生逐步增加,泰宁县委县当局于2006年开端筹建泰宁四中,颠末端3年的扶植,黉舍于2009年春季开端招生。在筹建的过程中,四中多次改名,原定“泰宁县湖缘中学”,后又改成“泰宁县杉城镇初级中学”,最后定为“泰宁县第四中学”。 泰宁县第四中学坐落在城区前坊街,占空中积36627平方米(约55亩)。它是由杉城镇初级中学和杉城镇第二中间小学构成的九年一贯制黉舍。估计办学范围将达到:初中部30个班,每班50人,共1500人的容量;小学部24个班,每班45人,共1080人的容量。黉舍扶植的首要内容有:一幢修建面积3917平方米的中学讲授楼;一幢3391平方米的小学讲授楼;一幢3433平方米的尝试楼;一幢3495平方米的集门生食堂、宿舍为一体的门生糊口综合楼;一幢2000平方米的行政办公综合楼;一幢3743平方米的科技楼;一幢2167平方米的体育馆;两座修建面积别离为392平方米、277平方米的厕所;并配套完美其他办学必备的从属设施、设备等。筹建者秉着“黉舍当作景点来扶植”的准绳,尽力地把四中建成一所花圃式黉舍。 固然泰宁四中是一所年青的黉舍,但是,每个参与筹建的事情者、每个教职员工和每个同窗的都尽力妥协、对峙不懈,我们有来由信赖,四中必定会登上一个又一个岑岭,获得一个又一个光辉!
高桥镇初级中学地处沙县水北,距县城25公里的沙将公路沿线上,校址座落在高桥镇北面的枕头山上,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全校现有三个年段,12个教学班,在校生500多人,教职工6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96532.2平方米,由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建筑构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学仪器及实验设施已于2003年3月通过省普实县验收,达到省颁二类标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以德育教育为主,不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为此,学校制定了"勤奋、砺志、诚信、创新"的校训,作为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学校教学教研气氛浓厚,优秀教师呈出不穷,有多人获得市、县、镇的表彰。在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下,从建校以来,培养了四千多名毕业生,在历年的中考中,我校成绩优秀率均居全县前列,并多次获得县综合评选一等奖,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 "三明市文明学校", "三明市优秀家长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每年都被当地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近年来,我校的教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12月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2007年3月被授予"平安校园"称号。目前,学校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学校的管理正日趋严谨。展望未来,我们全体师生满怀信心,将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为实现教育强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目标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建立于1891年,时跨三世,岁过期颐,汗青悠长,成绩斐然。其前身是美国美以美公会创办的毓贞、明义两所西式新学。1952年10月,群众当局正式领受改名“福清第二中学”。嗣后,校名虽有变易,但老是瓜代长久,迅即答复复兴。创校迄今,初中毕业届数118届,总毕业生数18002名;高中毕业届数32届,总毕业生数10279名。教泽绵长,桃李芳香。福清第二中学作为玉融侨乡办学先导,历经一百一十五个春秋,她不辱任务,为故国、为故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为之士;作为海滨邹鲁兴学育才的摇篮,她处心积虑,为神州、为寰宇运送了数以万计的优良人才。此中不乏学界泰斗、社会巨擎、外洋贤达、画苑俊才、体坛健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元晖,中国迷信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建国,结合国粮农构造/国际原子能机构结合司司长梁劬,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度一级画家石齐,亚洲撑杆跳冠军梁学仁……更有多量妥协在故国各行各业的扶植人才,他们都是黉舍的名誉和高傲。鼎新开放的东风时雨使百大哥校朝气勃发,奇迹如日方升。1996年黉舍经省教委验收升格为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福建省重点中学行列;2001年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五年时候里跃升两个大台阶,持续三届评为福州市文明黉舍。并获得“中国特性教诲树模基地”、“天下教诲迷信‘十五’打算课题福州子课题《初中英语讲堂讲授形式与课程标准实施研讨》课题尝试先进尝试校”、“天下教诲迷信‘十五’打算教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际活动处所(校本)课题的开辟及师资扶植》尝试黉舍”以及“中科院心机研讨所的国度级尝试课题《知识与才气才气纵横同步生长》尝试校”、“中国少年科普基地”、 “福州市推行《国度体质安康》标准事情先进单位”、“福州市体贴下一代事情先进单位”、“福州市先进教工之家”、“福州市电化教诲先进个人”、“福州市浅显高考办理先进考点”、“福清市教诲体系先进单位”、“福清市办学质量先进单位”、“福清市初中定时毕业率、报考率、综合比率先进单位”、“福清市青少年科技事情先进单位”、“福清市教诲口计生事情先进单位”、“福清市黉舍安然事情先进个人”等名誉称呼。黉舍现有43个讲授班,门生近2300多人,教职工180多人,此中中共党员76人,初级西席30人,一级西席77人。校园修建面积28997平方米,讲授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东西,电教听力设备等按国度一类标准配齐,配有当代化校园收集和计算机体系。极新的讲授楼、百龄楼、元洪楼、余长彬大楼、藏书楼楼构成了调和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诲、讲授设施日臻完美。黉舍订峙走社会主义办学标的目标,举本质教诲之旗,走全面生长之路,兴特性办学之风,以“九层高台,起于累土;特性办学,经历光鲜;以报酬本,重在生长”为己任,提出“理直气壮抓办理,目不斜视抓课改,千方百计抓质量”,一手抓标准办理,一手抓讲授鼎新,以窜改教诲看法,加强教诲办理、教诲体例和教诲手腕的当代化扶植为主线。深化教诲鼎新,全面进步讲授质量。近几年,高考上线率高达98%以上,本科效益名列全市前茅,并且登科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突飞大进。2004年吴宇洋同窗在当年的高考作文中勇夺状元卷,弥补了福清市自规复高考以来的空缺,为故乡、为黉舍博得了名誉。1986年国度体委、教委授予黉舍“天下先进体育传统项目黉舍”的称呼,1989年省群众当局授匾“福建省体育先进黉舍”。近二十年来,黉舍为国度队、省队运送了28名体育健儿,此中“亚洲空中飞人”梁学仁、国度级锻练杜辉雄、天下最好二传手张秋萍、省男排运动员吴云铮等。黉舍100多名选手获国度级运动员称呼,他们为国度的体育奇迹做出了卓著的进献。黉舍科技“三小”作品多次在国度、省市各级获奖,未名文学社被评为“天下优良文学社”。“雄关慢道真如铁,现在迈步重新越”,福清第二中学一百五十年来风雨兼程,白云苍狗。来日诰日的福清第二中学旧貌换新颜,一无所获。党政带领的体贴,国表里校友的密意,社会各界的厚爱,聚成二中崛起、腾飞的庞大动力。目前,黉舍带领、全部师生正以固执的寻求、坚固的法度,朝着全面实施本质教诲,完成“科研性、当代化、有特性、高效益”的办学目标尽力奋进!
莆田第二中学前身为哲理中学,始建于1878年,1952年改名为“莆田第二中学”并沿用至今,1956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一级达标中学”。新校区于2004年2月动工,2005年3月顺利搬迁。学校占地面积233.7亩,按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域设计建设,20多幢建筑布局合理,可容纳5000人。 莆田二中新校区,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配置,占地面积233.7亩,可容纳5000人。 建有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500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6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体育馆5600平方米、标准游泳池一个、淋浴房550平方米、篮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多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 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要求配置,总投资约1.6亿,为兴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位于莆田 荔城区 荔涵大道旁边。 莆田二中是百年名校。
1943 年陈嘉庚女婿李光前独资创办,原名国专中学。1944年改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光前又捐建南侨、星洲、梅山、芙蓉四座教学楼以及师生宿舍、礼堂、食堂、电厂、自来水厂等。1952年增办高中,1961年由国家接办。至“文革”前,先后接受侨生千余名来校就读。1981 年,泰国德美行职工捐资 64 万元建泰华楼作为教学实验大楼。 1982年定为省重点侨校。 1984年评为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国光中学系由著名侨领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办于1943年。学校位于闽南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元旦,尊重校主的意愿,学校由国家接办,当时任中央侨委主任的廖承志指示:国光中学接办后要办得比原来更好。1982年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省重点侨校,1996年初晋升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是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的农村中学,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李鹏委员长亲笔题词鼓励师生“继往开来,振兴教育”。 国光中学现为独立高中,有三个年级24个班,在校学生1108名,有教职工107名,其中专任教师77名,有高级教师23名,一级教师30名,学校占地约120亩。90年代以来,校主哲嗣李成义先生昆仲继续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通过芙蓉基金会慷慨捐输2千万元改建校舍,先后兴建综合楼一座,教学大楼二座,图书馆一座,艺术馆一座,教师住宅楼六座,学生宿舍楼二座,食堂一座,雨盖跑道一座,同时修建花园景点和水泥校路。目前校舍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景色优美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 国光中学历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不仅聚精会神抓教学,而且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注意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小组、省教委授予的“五无”学校,泉州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先进单位、省学籍管理先进单位、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泉州市美术教育先进单位、省劳技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办出“五育和谐发展”的特色。
南星中学创办于1927年。当时,南安教育界先驱、水头观海小学校长吕梓材先生邀请地方贤达商议,倡议假水头朱祠为校舍创办中学。此举得到诸先贤赞许,并推举郑明新、吕尚直、吴敬忠、高长耀诸先生协助筹办。于是,南安第一所中学诞生了,定名为“南星中学”,吕梓材先生任校长。1928年,吕梓材校长亲赶菲律宾筹集建校资金两万元,并成立“旅菲南星中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为吴记藿,董事长为吕珠生,董事柯孝爻、蔡长椎、苏必辉、柯贻以、高墀圆、高铭炮、陈照火、陈照聘、王载伟、王宣化、王新秀等。1930年首届学生毕业,升学、就业均得到社会好评。1934年学校副董事长郑明新、校董吕达民、陈苑植等多方筹款备材,计划构筑校舍,地方贤士吕尚盒、陈坚恩、陈坚摺、陈光焦、陈照叟、高标慈、陈光耀等捐献土地,新建校舍一座(原同字壳靠西部分),成为有独立校舍的中学。1938年抗战期间,海内外失去联系,经费告缺,众乡贤推举吕达民先生代理董事长,承担经费,聘请名师,学校得以继续。生源来自溪美、洪濑、丰州、安海、东石、内坑、石狮、鲤城、惠安、同安、金门、漳浦,以及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这期间为防避敌机轰炸,学校曾迁至官桥漳里,1943年秋,学校迁回水头原址,此时,校舍面积已扩建一倍。官桥漳里、丰州歧山各设南星分校(官桥漳里分校于1951年独立建校,改名为五星中学;丰州歧山分校于1946年停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转为公办,在党的领导下,经费、设备、师资等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1958年秋,学校增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文革”期间,学校一度改名为“前卫中学”。1973年恢复“南星中学”校名。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学校步入正轨,日见发展。1979年,学校校董会恢复,长期担任过董事长的爱国华侨、校友吕达民、吕超民、吕振河先生昆仲膺任名誉董事长,其弟爱国华侨、校友吕振万先生任董事长。自此,吕振万昆仲家族,投入巨资,全面规划南星中学的改建工程。南星中学进入第二次建校时期。1981年三十四间教室的四层教学楼“毓忠楼”落成,南星中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其后,“建南科学楼”、“达民楼”、“校董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综合楼相继落成,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南星校舍高楼建筑群。吕振万昆仲家族在南星校园共建筑新校舍25468平方米,此外还设置奖教金及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物理、化学、生物仪器、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图书和电脑等设备达到和超过二级达标中学的标准。海内外校友反哺情切,蔚然成风。菲律宾、香港、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柳城等地的校友也为母校的教学设施、校舍建设等做出贡献。吕振万先生为发展南星中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93年他亲自写了关于《办好南星中学意见》万言书,从办学方向,学校规划,教学设施,师资培养,生源质量,学生管理,校园绿化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培养家乡子女,创造就业机会,吕振万董事长倡议南星与南益集团、蟠龙开发区联合办学,于1992年创办“南星职业中专学校”,在南星校园内有实验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1997年省、市、县、镇各级政府为表彰吕振万先生对本省市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特倡议并筹集大部分资金在南星校园内建设四千余平方米的六层实验综合大楼——吕振万楼,以资纪念。在吕振万董事长加强对南星中学指导的同时,党政各级领导也十分关心南星中学,先后有陈丕显、叶飞、王汉斌、陈明义、贺国强、胡平、伍洪祥、黄明、许集美、苏昌培等领导同志为学校题词。香港中国银行董事长黄涤岩,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原厦门大学校长林祖庚,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省教委原主任郭荣辉、副主任马长冰、王豫生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先后莅校视察、指导工作。福建师大教授,省普教室及泉州教育学院教师也来校授课,或指导教学工作。 南星中学现占地面积75418.1平方米,建筑面积33351平方米。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2人,其中初中12班,700人,普通高中34班,1752人。全校教职员工180人,其中行政人员15人。在扎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的方针,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大改革力度,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了新局面。南星中学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已成为一所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崭新中学。由于办学效益高,成绩突出,1992年12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1996年9月,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宏伟工程里,学校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施工蓝图,以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为目标,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合格人才的口号,制定了南星中学的发展战略,实行整改、创新、跨跃三步走的方案,提出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南星建设的九大工作项目,发展了绿色教育和文体特色。一阶段以来,我们坚持“注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注意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与特色的弘扬”的创新原则,从整体改革入手,构建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两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爱心单位”、“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先进单位”、“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学校学生会工作先进单位”、“南安市五好党支部”、“南安市五四红旗团委”、“校园绿化先进单位”、“水头镇先进教育单位”等。学校体育工作较为突出。我校是福建省田径传统校之一,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中学生运动会均获得优异成绩。1987年以来,多次被福建省评为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集体个人多次多人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频频获奖。如王胜杰获全国青少年田径赛400米栏冠军,陈华强获全国“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征文一等奖。两年来我校高考、中考都获得丰收。2001年中、高考成绩优异,高考录取总数达260人,本科录取104人,理科居南安市第四名,文科第三名。2002年专科线上218人,其中本科91人,吴嘉嘉以全市总分第二名考取清华大学。2004年本科达线175人,其中郑友江以总分668分夺取南安市理科状元。多年来学校整体成绩保持位居同类学校首位。我校是省田径传统项目重点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每年向高校输送众多的体育艺术人才。历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显著,校男子篮球队获南安市四连冠,女子篮球队获市二连冠,2001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2002年中学生田径运动第二名,省田径传统校甲组第三名、乙组第四名……。学校常年都举行全校性的体育、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办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各自的兴趣,又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优秀成果,推进我校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南星建校七十八年来,在历任校董、校领导和几十年辛勤耕耘的园丁的努力下,在广大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的关心支持下,为社会培养了近三万名人才,他们中有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科研人员;有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有体育健将,更有一大批活跃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海”。南星中学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喜瞻未来,沿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指示,群策群力,向着一级达标学校的目标奋进。
美岭中学是泉州市唯一的村办中学。她地处永春西部边陲,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麓,她是业已脱贫致富的美岭人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壮举。中学创办于2000年,先后投资1.2亿元,2003年,又由初中校升格为完中校,她占地面积150多亩,绿化面积31108m2,建筑面积15537m2,其中办公大楼、初中部教学楼 各一座、高中部教学楼2座,教师宿舍楼5座,学生宿舍楼5座,教职工、学生食堂4个,各楼均为框架结构,布局合理,既牢固又美观。中学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初中部14个班,高中部(高一)6个班;学生1056名,其中初中部777名,高中部279名;教师58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5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高中部教师19人,第一学历均为本科。中学教学设备齐全,现配有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阅览室、资料室、音乐室、美术室、各类多功能实验室、劳技室等。每间教室均配有29寸彩电,图书馆于2001年3月通过验收,被授予省达标图书馆,现已建起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工程。同时,学校拥有运动场1个,排球、篮球场各2个,健身房1间,各类器材均达省标配备。学校实行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美岭村隶属一都镇,地处永春西部山区。一都北毗大田县,西接漳平市,南连安溪县,是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这里的农民生活较为贫因,孩子们的上学读书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孩子因家贫而失学、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作为美岭村,美岭集团的当家人,苏新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让孩子们身受上一代人缺乏知识的苦,解决包括美岭村在内的附近几个县边远山区孩子的就学问题,营造良好的读书育人的环境,让孩子们能享有同城里孩子一样良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于是便萌发了投资办中学的想法,但是,要办一所中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用于土地的平整,教舍及其他备配设施的建设,校园的的绿地,教师的引进等甚至包括以后的不间断投资,将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资金,对于苏新添的这种大胆而富有挑战的想法,引来不少的不解和疑惑,有人怀疑过,有人劝过,有人甚至阻挠过,有的说:“老苏,你现在已是功成名就,该是坐享清福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如此操心,图个啥呀?办中学,不值的。”有的说:“现在生意难过,赚钱难。集团现在是赚钱,但创办中学,每年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投入,是金子弹子打麻雀——得不偿失,还得给集团带来一笔巨额的负担,不划算。”有的甚至断定办中学是一种失误的决策,但是,对于各种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苏新添是十分坦然的,他用他所特有的朴质和坚强说服所有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满腔的热情和希望,他说:“办中学是为了能让边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让他们能有书念,多学点知识,将来有出路。”后来在一次接受来访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补充地说:“办中学是我给自己压力。企业赚来的钱,就是要回报社会,培养人才,输送给国家,我办中学不是为了挣钱。现在,中学每年的开支,硬件投入不算,要几百乃至上千万,但是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值得。”于是一场移山填谷的战斗拉开了序幕,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沟壑纵横变成了一片平坦宽广的校园,座座高楼比肩而立,此中的艰辛和操劳是常人无法用语言所能描述的,但苏新添对此总是避而不谈,他笑对着美丽宽广又壮观的校园,胸中有一幅画,那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背着书包而来,满怀希望沐浴着春色阳光,天真灿烂地笑着和着悦耳铃声,而后带着一张张的红色大学录取通知书,充满面憧憬地奔去,奔去,奔向更高的学府。来的来的,去的去的,来来往往,年复一年,多热闹,多惬意!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美岭中学。 美岭中学2000年秋季招收第一届初一新生,2003年第一届中考成绩喜人,对于原来生源素质不是很好的学校,在中考中能有学生考入全县第八名,第十五名,而且优秀率、及格率、综合比率均居全县第一,实在令人欢欣和鼓舞,这离不开苏新添的关心爱护和指导。今年,美岭中学又由初中校升格为完中校,并招收第一届高一新生270名,最低入学成绩为602分,居全县第二,仅次于永春一中。 学校有了好生源,便需要有好教师,于是集团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并给予丰厚的待遇,其中初中部教师,每人每月在其财政工资的基础上,补贴800—1500元,套房一套;高中部教师,每人安家费3—10万元,每月在其财政工资基础上,补贴2500—4000元,每人100多平方套房一套,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是少有的。现在已签约的高中部教师30多人(第一学历均为本科),他们来自全省十几个县的优秀教师,他们富有教学教育经验和观念,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今后,还将大量引入人才和竞争机制。同时,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勤学上进,美岭集团不断扩大奖学范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600名以内者,每年分别给予1000—5000元奖励;高考成绩名列学校100名以内者,每年分别给予4000—10000元奖励。为了不让周边山区的贫困儿童失学、辍学,美岭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学费、杂费的措施,今年9月一开学,集团就给每位高一新生减去学费300元,并送价值200多元的棉被等生活用品一套,而后又对部份特殊因难的学生再次给予补助,对个别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还免去他们所有的学杂费,从而确保贫困生能够安心读书。据统计,今年集团的扶贫助学金高达30多万元。苏新添也时常私下拿钱资助那些贫困学生。 综上累计,除财政工资外,中学硬件投资不算,集团每年补贴千万元,将来随着中学的发展投入的还会更多。对于这笔帐,苏新添心里有数,也认为花得值,花得有意义。闽南有句话:“有量便有福。”祝愿美岭的未来更加辉煌,中学蓬勃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