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中学正式创办于1958年,系爱国华侨何瑶琨、何瑶煌先生回乡,热情捐资,并向海外华侨募捐,在东海街道美山本校址兴建的辖区内唯一的一所公办达标中学。它临江面海,环境优雅。 校容校貌近几年来,东海中学在泉州市教育局、丰泽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街道办事处以及爱国华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校园建设、内部管理、条件装备、师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上有了全方位的提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3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271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有28个教学班,共1393名学生。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室、体、音、美、劳的仪器设备、校园操场跑道、篮球场、图书室、室内活动场地等均具备一类标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中高级教师79人,占专任教师73%), 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8人。市区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30人,占专任教师的29%。教师参加省市区举行的各项技能比赛中也多次获得佳绩。 所授荣誉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开创了办学以来的新局面。先后荣获以下殊荣:泉州市初中达标学校;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泉州市“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泉州市“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丰泽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丰泽区“文明学校”;“基础教育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先进单位”;“创建安全学校合格单位”;丰泽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等。2006、2007、2008连续三年中考成绩显著:2006年东海中学中考初中毕业班学生获得贤銮奖人数达13人,有137人考上省一级达标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上泉州五中录取线人数等三项指标名列泉州市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三区)公办学校第一;2007年中考学生中有11人获得贤銮奖,138人考上省一级达标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三科总分达到420分的有40人,三项指标居泉州市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三区)公办学校第一;2008年中考再创辉煌,贤銮奖获奖人数包揽了鲤城、丰泽、洛江三区19所公办中学30个名额中的20人,实现了获得贤銮奖的人数连续三年在鲤城、丰泽、洛江三区公办中学中位居第一的良好成绩。2006年至2009年共有六十四人荣获贤銮奖,连续四年获奖人数居鲤城、丰泽、洛江三区公办中学第一!2009年邱少伟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南平市第八中学座落在南平市滨江北路旁,前身是公办四贤高级中学,现为南平市教育局主管的国有民办学校,2006年成为福建省第一所省级达标学校民办中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拥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级示范图书馆、塑胶跑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医疗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心打造具有八中特色的教育文化”的战略目标。学校坚持走专家治校、名师治学之路,确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展主题德育和“养成、成长、成功”三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创了八中教育教学新局面。学校以“诚信、砺志、协作、创新”为校训,在发展中积极探寻推动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养成、成功、成长”三成教育,使每位学生都取得成功、得到发展。为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每学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军训。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结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通过艺术兴趣小组和举办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1%,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2%,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市县级名师1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8人。现设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200余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高考、会考成绩逐年突破,2008年本科上线326人,高考文、理八个科目均获得南平市十县市同类校一等奖;2009年学业基础会考各科优良率、及格率都超过一级达标校标准,受到南平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嘉奖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76人,艺术特长班48名学生文化成绩100%超过本科线,成为八中新的亮点。南平八中还实行奖学、助学优惠政策。开设宏志班,凡报考我校且中考成绩达到南平一中分数线的考生,免交学费,且每月补助生活费。学校还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对经学校评审委员会认定的品学特优生,实行重奖。凡在我校就读考取北大、清华大学者,学校进一步资助其修完大学学业。
翠绿武龙山、涛涛中山河、闪光红岭土、苍翠林荫道、琅琅读书声,这就是中山中学--"红岭人"学习求知的校园。中山中学创办于1957年,校园占地82亩,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33个,在校生1621人,教职工114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两全"方针,以"勤勉、严谨、创新、奉献"为校训,突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蓝坤盛同志为核心的校行政班子团结一致、身先士卒,为素质教育的贯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带领全校教师勤勤恳恳探索教育规律,扎扎实实推进教研教改,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普高复办后两届高考成绩也居于同类学校前列。各科竞赛更是成绩斐然:近年来,有40多名学子分别在数、理、化等竞赛中获省、市大奖;同时,教师们积极钻研,教有所感所思,近年已有50多篇文章获省级奖或在CN刊物发表。学校的教研教改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英语组的"四位一体"(国家级),数学组的"指导--自主学习"、"三环节、三反馈"(县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语文组的"语文自主学习法",物理组的"导学--自主学习",历史组的"指导--自主式学习模式的构建"等校本课题也开展的有声有色,我校《走入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山镇百家姓民俗文化初探》被确认为2005年市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一号课题。学校于2004年下半年被市教委确认为市级课改基地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铁心拼搏下,特别是在前年学校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后,中山中学已形成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郁的学风,先后获得县"文明学校"、市"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先进教工之家"、市"绿色学校"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一中学位于 漳州市东山县西埔镇白石街县府路008号。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简称东山一中。其前身是东山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民国30年,校址在公正镇关帝庙两侧。现地址是漳州市西埔镇白石街县府路008号。2008年,正式列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 今年,是东山一中70周年校庆,目前,正在筹办校庆工作。校庆于2011年10月1日举行。 历史沿革 东山一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东山县立初级中学”,开设初中班,校址在铜陵镇关帝庙两侧,校长萧笠云,首届招生120人。民国33年,首届毕业生41人。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东山初级中学”,1957年改称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1958年其校舍迁至演武亭,1961年搬迁到县委所在地西埔白石街。1980年被定为重点中学,1994年被再度确认,2001年晋升为省二级达标中学,2010年3月晋升为省一级达标中学。 流水经年,岁月如歌,文章道德,哺育新人。东山一中经过几任领导,几代园丁的艰苦创业,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学校占地面积74609m,建筑面积22951 m。校园树木葱茏,花影摇曳,绿草如茵,宁静而幽雅,富人文精神之内涵,是理想求学的园地。新的延风楼矗立在主校道上,寄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律己诲人,图谋发展之意。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拥有四层科技楼一幢,五层逸夫楼、弘毅楼、四层集贤楼、艺术馆各一幢,学生宿舍楼与餐厅融为一体。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教学仪器设备齐全,装备了通用技术室、历史室、地理室以及三间计算机专用教室,54间多媒体教室,配置电脑342台,建成师生共享的校园网。学校重视体音美等发展,各方面设施齐全,已有4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篮球场四个,排球场两个,美术室音乐室各一间。 经过半个世纪多的艰辛探索,东山一中构建了“人本、规范、特色、创新”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拼搏”的校风。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几十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整顿校园治安秩序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中学团队工作先进集体”、 “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福建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教育部“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先进学校、“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等众多荣誉称号。在第八轮课程改革中,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中课改样本校”,在全省67所样本校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高中课程实验先学、先训、先行、先试的机会。东山一中以出色的办学成绩、优美的校园环境晋升的省“一级达标中学”。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经过历任领导和老师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培养了三万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为国家输送了五千多名大学生。其中有省级以上劳模15人,厅级以上干部18人,博士26人(留美11人),专家教授、中学高级教师、处级领导干部各近百人,优秀企业家百余人。 教育成果 1988年,被高校录取生达108人,越过百人大关;2003年,高考上本科以上人数突破200人大关;2004年,高考上本科线以上人数突破300人大关;2008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突破500人大关。2009年上重点线应届生70人,在漳州市各中学中位居第5名。 近十年来,高考成绩年年迈上新台阶,超额完成市县下达指标,为东山县高考成绩在漳州市各类指标评比名列前茅作出了主要贡献,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恢复高考以来,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共11人,其中上北大7人,1980年林喜文,1983年林添孝,1983年林喜武,1992年林立,1992年林惠保,2000年林怀东,2001年林松文;上清华4人,1990年林程松,1991年陈晓敏,2001年涂丛慧,2005年林韵。 高考名列漳州市前茅的学生有:林添孝,1983年,市理工类第三名;郑伯魁,1986年,市理工类第一名;陈劲毅,1993年,市文史类并列第一名;林晓凤,1996年,市理工类第三名;林培容,1996年,市理工类第六名;孙华荣,1998年,市理工类第二名;陈晓春,2004年,市文史类第一名;2008年,朱丽婷市理工第二名。 如今,我们的校友遍及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行业纵横百家。他们有的执政为民,有的搏击商海,有的投笔从戎,有的侨居海外,有的教书育人,共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市文明学校”、市党政共建“先进教工之家”、“市课改先进学校”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被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首批“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管理的一所完全中学,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以建校历史悠久、办学效益卓著、学生素质全面、校友英才辈出而蜚声中外,在福建省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以校友林觉民的名言“为天下人谋永福”为,以“植基立本,成德达材”为校训,以校友邓拓名言“坚持真理,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为精神楷模,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为育人目标,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志向高远,风仪端朴”为学子风范,历久形成“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教风以“严、实、细、活”著称。确立了福州一中育人宗旨八大支柱,即国家责任、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健体怡情、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自力自治;用“Moral(道德)、Modesty(谦逊)、Multiplicity(多样化)”重新阐释为福州一中校标。2007年9月,福州一中开始招收初中学生。初中办学规模核定为18个班,每个年段招生6个班。新初中部属公办性质,与办学并不冲突,三牧中学仍按原有招生方案进行。
宁化二中创办于光绪1897年,迄今已有111年的历史,前身是道南书院、道南中学,几经更名后,于1956年正式定名为“福建省宁化第二中学”。座落于闻名世界的客家祖地石壁镇禾口村,是省三级达标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28426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6个班,初中36个班,在校学生3300多人,教职工168人,其中中、高级教师95人。学校于2003年6月通过省三级达标验收,是全市镇所在地办学规模最大的的省属重点中学。 校园布局合理,建筑错落有致,有3座教学大楼,1座功能齐全的综合大楼,1座专门用于理、化、生实验的实验大楼,1座现代化的学生综合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是教书育人、求学的理想佳境。 宁化二中以“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强素质,育合格特长生;求创新,办特色示范校”为办学目标,以“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弘扬客家文化”为办学特色。形成宁化二中“厚德、博学、团结、超越”的校风;“德高、艺精、务实、高效”的教风;“高远、广博、卓越、进步”的学风。 学校自创办以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向大专院校输送了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许多校友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教授、部门领导和企业家。如清华大学知名教授池汝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徐朝斌、参与“神六”研究与发射的王道连等。
尤溪三中是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学校创办于1969年,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多人,教职工110人。 学校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了“以科学管理求教育质量,以教育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求规模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年年有新发展,管理水平不断上新台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尊师爱生,精教乐学”的良好校风。学校先后荣获三明市“先进教工之家”、县“文明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三中人为学校今天的发展而感到振奋。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仅仅盯住不断提高的升学率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三中人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实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目标。 校训:笃志、砺德、博学、成才
建阳二中 即 建阳市第二中学 。建阳二中,地处风景秀丽的崇阳溪畔,商贸繁荣的童游新区。创建于1973年春,1995年4月经验收确认为省三级达标标重点完中。2000年、2003年又按省颁新标准通过复查验收。现2012年经验收确认为省二级达标。 近几年,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二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高中32个,初中27个(在随后几年有望突破30)),3200多名学生、215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39名,中级教师90名。具有本科学历教师160名,研究生学历2人,参加过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有3人。 学校先后兴建了教学新区、学生公寓、食堂、大门和运动场。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和校园面貌不断改变,办学条件也朝着现代化设施迈进。 多年来学校确立了“崇正、求真、创新”的校训,要求师生“心正身正、处世诚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务实创新、自强不息。”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研兴校,以质强校”的办学理念;树立“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办学目标。把德育摆在首位,把教学摆在主位,把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关键长抓不懈;同时一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机制,使之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和要求,一边狠抓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使教育教学效益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中考、高中会考、高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社会的好评和信任。自2002年以来高考连获南平市同类校综合二等奖,中考成绩名列建阳市兄弟校前茅。师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有50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说课、课件制作等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有150多篇论文、课堂文字实录和教学案例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有5个课题获省、市一、二等奖,有30多名学生获国家、省级竞赛一、二等奖。有350多名学生获南平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我校初中课改走在南平市前列,评为南平市课改先进单位。 学校曾获省文明学校、省绿化先进单位、南平市先进基层组织、南平市优秀家长学校、南平市先进教工之家、南平市业余体育训练先进单位、南平市课改先进单位,南平市平安学校等50多项荣誉。
福州黎明中学创办于1993年,现有初、高中30个班。2002年评上福州市民办学校首批A级校,福州市初中综合比率达标单位,2003年、2005年连续评上福州市文明学校,2005年又被评为福州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连年评上福州市初中巩固率、报考率、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先进单位。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有序,学校附设有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黎明中学地球村。多年来,黎明中学坚持“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宗旨,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敬业乐教、勤勉治学、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良好教风,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品行端正、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学习、主动发展的新型人才。 黎明中学创办以来,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全市初中校前列。每年为省一类达标重点学校输送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黎明中学陈云从、陈龙、莫琳三位同学分别以全市最高分成为当年福州市中考状元。黎明中学学生每年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在国际竞赛中获奖7 项、国家级竞赛获奖64项,省级竞赛获奖43项、市级竞赛获奖581项。黎明中学优良的校风、学风、高质量的教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近年来,黎明中学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2003年9月开办特色高中—剑桥高中部,2005年9月开办普通高中,使黎明中学成为既有优质初中又有特色高中的完全中学,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