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新世纪德育新思路 ,成立了心理咨询站 ,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创办《心桥》心理旬刊 ,及时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心理健康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亮点 ,走在全市的前头 ,先后迎 来了市教育学会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的参观、交流,深受好评。学校重视学生于点滴中立德修身.以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辐射点 ,在形式 多样的 “德 育活动 ”中.全 面落实德育教育。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 .举办了“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文化 节”。充分利用宣传栏 、校广播电台.用正确的舆 论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使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涌现 出以见义勇为好青年张升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近百名学生被评为省 、市 、县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时积极探索德育新路 ,拓宽德育教育资源.构成了“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尤其重视家校的联系与沟通 ,结合县情 ,创造性把家长会送到全县各乡镇 .把家长会开到农民的家门口。 幽兰滴翠吐芬芳 .盛世伟业展宏图。松溪一中秉承70多年办学的优良底蕴 ,肩负山城十六万父老的重托 ,将为山城的发展与腾飞创造卓越的教育,再谱华章。
福州三中坐落于榕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创办于1942年,前身是"福州市立初级中学",1952年6月,经福州市统一调整校名,该校被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三中学",从此校名沿用至今。 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重点中学,1963年它被确定为首批14所省级重点校之一, 1994年该校被确定为省一级达标校,1995年和2005年两次被推举为中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的常务副理事长单位。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该校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近两百余项,并连续9届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并获得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该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学校目前不到20所。学校现拥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逾2000人。在职教工174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拥有42间教室、14间完备而规范的理、化、生、劳技等课程的专用实验室和2间语音教室以及省内最先进的物理DIS实验室、数学TI实验室,42间教室均实现多媒体组合,已能使课堂教学告别了粉笔时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座总面积达4598平方米,内设有灯光球场、标准室内游泳池,体操房、乒乓球室以及现代化艺术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体艺中心,由于功能齐全,目前是我省中小学中首屈一指的体艺中心。一个占地约15亩的30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证。 学校还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达2353平方米独立的图书馆。馆内藏书愈十一万册,配备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采编、编印、流通、情报检索等管理,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校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已实现高度共享,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校园信息网络的开通和使用,更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该校致力于花园式学校建设。镌刻于校门口的"励志、笃学、力行"纯朴校训,时刻警示着三中人不忘理想和奋斗目标。 "数学花园"中鲜花碧草相衬其中,小桥流水贯穿于内,在这充满优雅情趣的理性氛围中,三中人崇尚的学者气、书卷气正潜滋暗长。"国学长廊"与"文化走廊"以及定期出版的宣传栏,与校园里的一花一草相互映衬,学生们在优美、健康、向上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为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要求,该校认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全局,着眼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切实积淀学生道德、人格、身体、思想、文化等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管理方式,切实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特色的发展平台。
下保初中位于尤溪县梅仙镇北部,地处下保村和乾美村交界处的山坡上,土名叫使坑湾。学校距离尤口公路8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目前,下保初中已具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038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960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以及礼堂、厨房等基础设施完善,且建筑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像一块掩映在树林里的翡翠。每当夜幕降临,校园灯光辉煌,与周围村庄的农家灯光互相辉映,颇具现代文明气息。今天,学校学生已达672人,教师36人,其中获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1人;一级职称的教师6人;二级职称的教师10人;三级职称的教师18人。全体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平均年龄为25岁。青年教师多,师资队伍充满青春活力,为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这一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学校工作注重教育教学的管理。一方面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和爱国、爱乡、爱校教育。学校的整体校风良好,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升学率、巩固率、优良率逐年提高,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和表彰。1992年,被县有关部门主为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被授予县文明单位;1996年被为县"创安"先进单位;1997年,再次被评为县级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在狠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注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而且也获得许多荣誉。1993年12月,在乡级主持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同年文艺晚会"上荣获优秀组织奖;1999年又获县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从小6年以来,该校学生在各类的竞赛活动中共19人30次获得名次和奖状。扩大了该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得到社会人士的好评和称赞。由于近年来当地学生(十都门)数量急剧减少,已达不到学校办学最低学生人数要求,现在下保初中已并入尤溪县梅仙中学,校区被承包另作他用。
福建省连江第五中学简称连江五中,英文名称Lianjiang No.5 Middle School,连江五中创建于1958年3月,时称“浦口农中”,1959年更名为“浦口简师班”, 1960年9月更名为“浦口戴帽初中班”, 1961年脱离浦口小学独立办校,更名为“浦口中学”,1963年更名为“福建省连江第五中学”。连江五中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公立完全中学,教学设施齐全,现建有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班级语音系统、班级多媒体系统、专用多媒体教室、梯形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现代化办学设施以及中型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所。校图书馆设施也不断完善,建有标准书库、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地处闽赣交界重镇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位于海内外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客家祖地,是展示客家人精神风貌的窗口学校。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局的关心下,在各有关部门和胡文虎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客家中学自1995年初动工兴建,至1996年7月建成并交付使用,校园占地面积24228平方米,校舍建筑围墙面积12159平方米。2005年又投资100万元,兴建多媒体教室、改建校门围墙、建立门卫室,学校规则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现在教学班28个,教师66名(其中:本科学历48人,大专学历10人,高、中级教师32人),学生1221人(其中:中学626人,小学455人,幼儿班140人)。学校注重班子建设,坚持以德治校,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师生同心、团结拼搏、爱岗敬业,形成了以“勤、严、苦、实、优”为核心的良好校风,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致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精心培养红色土地上的红色接班人。历年中考成绩名列县内前茅,特别是2001~2002、2002~2003年,连续两个学年获全县综合评估一等奖。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红土地上红色接班人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程改革;争取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内已改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扩建操场,增建250米人造草皮环形跑道、篮球场、排球场;拟在近年内增设电脑教学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校内多媒体教学网及其配套设施。发扬客家精神,努力创建“省级示范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校舍占地在面积9400m2,建筑面积46500 m2(其中96年加层290多m2),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有自然实验、电教、音乐、美术、图书阅览、多功能等专用教室,还有活动室、食堂、浴室、教学设备基本达到标准,其中七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近年来,学校增添了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安装了闭路电视、校园网、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并新建200米环型塑胶跑道及25×15的标准短池游泳池。 全校现有教职工77名,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36名,小学一级教师25名,学校注重教师结构的调整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了师徒联谊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岗位成才。
大田县第六中学占空中积28亩,校舍面积16507平方米,具有一幢讲授楼、一幢科技楼、一幢门生宿舍楼、一幢教工宿舍楼、一幢综合楼。现有37个讲授班,130名教职工,2000多论理门生。教诲讲授设施日臻完美,初具范围,黉舍兴建了电脑房、有线电视闭路收集、语音室、理化生尝试室、藏书楼,黉舍办公完成了信息化,各处室、班级、宿舍装备了智能饮水机,校园布局公道,整齐美妙,四周绿树常青,鲜花怒放。 黉舍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对峙“统统为了门生、为了门生的统统、为了统统的门生”的办学主旨,高标准、严要求,德育抓办理、创特性,本质教诲抓效果、结硕果,做到教书育人、办理育人、办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黉舍已构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讲授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黉舍前后获得了省首批“五无”黉舍、省级无抽烟单位、省一级档案办理单位、市级文明黉舍、市德育特性黉舍、市先进基层党构造、市浅显中学讲授通例办理先进单位等十五项名誉称呼;持续九年黉舍讲授成绩一向保持在县同类黉舍前线;持续五届中考考生上线率居县同类黉舍前茅。
福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圣马可书院、三一学校、福州第九中学,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2008年学校提出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创建规划和目标。2011年学校根据《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创建高起点、高质量福州外国语学校”的目标和福州市教育局“强化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特色,扩大多语种教学”的要求,齐心协力按照“追求内涵发展,凸显外语特色”的要求,认真教书育人,追求专业成长,加快创建步伐。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2808名学生;其中高中30个班,1383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198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102人,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高中教师持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100人,持证率达98%,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71人,其中在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0人,福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 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9720.8M2,生均用地面积10.58 M2。学校建筑面积31124 M2,生均建筑面积11.08 M2,学校绿化面积19688 M2,绿化覆盖率达66.2%,生均绿地面积3.04 M2。 学校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完善,校园整洁美观。有教学大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楼、行政办公楼、校友楼、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300M环型塑胶跑道、128M长的风雨跑道和长98M、宽57.6M的人工草皮国际标准的足球场),设有专项运动场地:羽毛球场、篮排球场、乒乓球场,探究室、理化生实验室均按5:5:4配置,网络教室、通技室、各类专用教室、生物、地理园地等均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标准,58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演播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10M光纤连入互联网,并接入福州教育城域网,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图书馆等,学校网站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已整合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自由共享。教育设施、配置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要,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我们秉承“勤勉、上进、自强、守恒”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求是、创新”的校风;提出“致力于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理念;明确“外语见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办学目标;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不断探索校友陈景润“求实、探疑”特色德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加强新课程实验的常规管理,开足开齐课程,加强课题研究,落实校本研究,开好选修课程,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内有46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连续五年荣获福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把“复语、复合型”的外语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复语、复合型的外语教学、多元文化的学习,培养外语见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才。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和引进优秀外教。英语实验班、日语班和德语班、外语科形成复语教学模式。学校深化拓展的国际交流空间,学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日本那霸市上山中学、新加坡圣公会中学、德国魏尔霍夫一级文理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还是德国政府DSD项目教育教学基地。2013年10月德国魏尔霍夫一级文理中学来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修学访问。学校被市教育局认定为首批试点建设普高多样化特色学校,也是福州市唯一外语学科特色高中校。2013年学校外语组获福建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学校传承足球传统,培养多名国家级裁判、省级足球名师和足球人才,是国家级体育传统足球项目校,福州市校园足球培训基地。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有教学大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楼、校友楼、学生活动中心、国际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等。探究室、理化生实验室、网络教室、生物、地理园地等均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标准,58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网络系统,接入福州教育城域网,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图书馆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障新课程的实施,2013年学校被市推荐为省级校园文化先进学校。 近年来,学校中高考、高中学业会考成绩突出;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机器人)比赛、英语风采大赛、数学“杰出杯”竞赛等都取得好成绩。学校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福建省先进德育学校、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福建省巾帼文明岗、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学校先后与长乐漳港中学、福州台屿中学、柘荣城关中学、闽侯祥谦中学、福州英华英语学校等学校达成帮扶协议,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赴宁夏、新疆、光泽县、漳浦县、平潭等地区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高中新课程样本校、校本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目前,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校教职员工正按照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的标准和新课程实验的要求,携手共进,开拓进取,规范办学,精细管理,求实创新,科学发展,为实现省一级达标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德化三中创办于1988年秋季,坐落在德化城关湖前小区,占地面积58316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办学之初,学校仅2个班级,学生105人,教职工9人。1997年秋季,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完全中学。2002年12月,学校高分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现设有62个班级(初中30个班级,高中32个班级),在校学生4000多人,系目前德化县办学规模最大、教学质量上乘的完全中学。办学19年来,德化三中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办学历程。 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安全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泉州市教改实验校”、“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德化县高考先进单位”、“德化县综治创安先进单位”、“德化县行风评议先进单位”,享有崇高的办学声誉。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良好。拥有建筑面积986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每间宿舍均有卫生间、储物柜、阳台,配有设置800多座位的学生餐厅;学校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订有各类杂志、报纸220种,配有学生阅览室,学生借阅书刊方便;拥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足球场和全面硬化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以及设备齐全的各类实验室,更有刚刚更新的设备先进的电脑室,配有新电脑200多台。 学校历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过硬、吃苦耐劳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目前,全校教职工220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高级教师32人,本科学历教师196人,硕士研究生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全县中学唯一一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县级教学能手46人,受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54人。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打造教育质量品牌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办学19年来,德化三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文学艺术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建《青草地》文学社,成立记者站,创办《青草地》文学期刊,培养了大批校园文学人才;组建学生艺术团,开展文化艺术周活动,通过书法绘画、艺术雕塑、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歌舞器乐、相声小品、朗读演讲等形式,既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才华提供平台,又大大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富有成效:学校关注学生健康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又针对个体学生开展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学校还多次邀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到校讲座指导,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活力:学校积极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增强师生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注重体育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学校被授予“2005-2008年泉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教育科研是教学生产力,是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多年来,德化三中坚持“以科研促提高,以科研求发展”,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断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使教育科研工作进入常规状态,形成“组组有课题,人人搞教研”的局面。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新规律,借鉴教学新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2003年以来,教师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正式发表达到96篇。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该校的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课题实验早在1998年就蜚声省内外,北京、广东一些学校曾慕名前来参观交流。《海峡都市报》曾专版介绍该校的教育科研情况。其他学科的许多课题研究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如英语科的“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物理科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五年跟踪试验”,语文科的“自学—导读—反馈”、“作文三步法”,政治科的“指导—讨论”等。目前,该校有全国性教育研究课题4项,省、市、县课题13项。 德化三中走过了19年发展历程,目前,全体教职工正积极呼应大城关战略,着眼办好大教育,努力为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提供人才基础。德化三中必将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